《無電梯公寓式住宅》 #你也住過嗎 #你做好準備了嗎 #囚居晚年
1950年代的連棟式住宅到公寓式住宅,
我們的居住問題隨著經濟成長,
人口結構變遷而更迭。
以前人口多需要房子,
今日則環境良好,醫學發達,
社會高齡化。
對於行動有困難的人們
無電梯老宅如同囚房一般
一同來了解
點擊下方參考專文哦
【2021-03-22/聯合報/A1版/要聞】
老宅困老人 雙老危機
【記者陳雨鑫、李樹人、梁玉芳、許詩愷╱專題報導】人老了,房子也老了,不適合的老家讓「在地老化」成了奢望。「老宅困老人」成為台灣難解的雙老難題。
依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近四十三萬老人住在「無電梯公寓」裡,兩年內飆升九萬人。若再加上透天厝,據衛福部一○六年資料,我國老人高達七成住在無電梯房屋。
難以安老 在都會形同偏鄉
當老邁身體無法應付爬樓梯的日常挑戰,就醫、購物及各種人際互動,都因「行不得」形同囚居。缺乏無障礙設計、長年無力整修的環境,更讓「家」遍地風險。
只要是沒有電梯的老公寓,「即使在二樓,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輩來說,都是都市中的醫療偏鄉。」推動在宅醫療的台北市聯醫院長黃勝堅如此形容。
目前台灣高齡族約三百八十萬人,其中「獨居」或「老老照顧」接近百萬。至於老宅,粗估至二○三○年,四十歲老屋恐占全台房屋三成。
被家困住 中風15年沒出門
「我從未想過,有人會因為樓梯被困在家中十幾年。」黃勝堅認識一位中風患者,在三十八至五十三歲間,從未離開過家門。黃勝堅看著這群人,房子沒變、道路沒變,唯獨變的就是「人老了」,家不適合居住,卻已來不及脫離。
基隆市議員王醒之推動扶老換工班,有位行動不便的八十歲婆婆在孩子移居後,獨自困居老街二樓,女兒每周送菜一次。「電視壞了,婆婆每天的娛樂是趴在陽台,看樓下路人。」王醒之說,聽了都想哭。
台北市第一間居家醫療診所「都蘭診所」創辦人張凱評提及,即便社區大樓,也不見得暢行無阻。有個案住在電梯華廈,但一樓大廳到電梯之間,居然還有好幾階樓梯,坐在輪椅上,可是寸步難行。
樓梯噩夢 筆直45度長斜坡
此外,張凱評指出,有些老公寓的樓梯是一路四十五度向上,完全沒有小歇的平台。動線看似簡易,但失能者如需緊急就醫,只要一個失手,擔架或輪椅翻覆,恐出人命。
台大社工系教授楊培珊說,台灣沒有高齡人口住宅政策,若政府以為老年人的自有住宅率達八成,所以不用管,這是迷思;「國家應該要盡一切可能,用各種政策工具,以房養老、都更、蓋無齡住宅,讓長者安居」。
都更無望 裝電梯達成率低
「我很焦慮,台灣老化速度太快,整個社會、政策都跟不上。」楊培珊認為,建商設計住宅時必須思考設施、設備的無障礙功能及輔具,智慧家電未來如何融入,「建商不只是蓋房子,是生活的營造者」。
對於老屋造成移動障礙,張凱評表示,問題難解,想要打掉重蓋、推動都更,難度超高。政府獎勵老公寓裝設電梯,雖是美意,但達成率也極低,大部分一樓住戶不想讓自己院子成為公共空間。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指出,當長者居住環境不友善,要求「在地老化」的理想,反而讓老人「被關在家裡」,必須要改變「住」的品質;未來老人住宅不只是房子,也要附上服務,這些都是國家重要目標。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Vision Project)
#願景工程
#努力讓臺灣更好
#報時光UDNtime
圖片日期:1983/1/17
圖說:市區公寓住宅牆邊、街頭路桿等多處,遭搬家公司噴彩廣告,有礙市容觀瞻
來源:聯合報
攝影:高鍵助
歷史新聞
【1964-12-26/聯合報/11版/特稿】
公寓住宅 黃金世紀
【施克敏】像所有鬧過房荒的各國都市,台北市一批一批連棟式的住宅,似乎已成過去,不再蓋了,現在一棟一棟的大型公寓,正在那裡蓋著,住公寓的習慣,我們這裡的人也漸能適應了,那麼有了公寓以後,將會發生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呢? 這是現代都市裡,興建住宅潮流上的一些問題,很多外國的都市,都已面臨到了,台北市的住宅建築,也正往公寓的潮流走,這些問題,遲早要來。
連棟式的住宅
打從卅六年起,一個本來只能容納五、六十萬的都市,人口一下子膨脹了,而且突破了百萬大關,自然要鬧房荒。 也從那時候起,台北市一些營造商和大地主,就動了腦筋,專蓋房子賣,那時,他們蓋起來賣的房子,都是二、三樓連成一排的,稱為連棟式的住宅。
這種房子,要買就買整棟的,很少有分樓出售的。一棟二、三十萬,買的和賣的,現金交易,一次付清,「銀貨兩訖」,沒有什麼分期付款的,因此,那時候買這種連棟式住宅的,非有二、三十萬買不到,但有錢而需要房子的人實在多,這種房子的買賣很容易,而且很多。做這種房地產生意的,因脫手容易,房子蓋起來,供不應求,一次一批房子蓋起來,是坐著看漲的。
連棟式的住宅,在台北市區風行了十二、三年,從卅六年到四十九年,做這種生意的,都發了財。 但是,從四十九年以後,這種住宅的生意不行了。
打垮連棟式住宅生意的,除了多數要房子住的人,一次付不起二、三十萬外,主要的是,分期付款的公寓式住宅,出現在台北市了,這種住宅,除了第一次要付出一筆三、四萬的鉅款外,以後每個月付出的錢,等於是租房子的價格,而且過了一段時間後,房子的產權又歸自己所有,這是多數需要房子住的人買得起,而且他們認為合算的。
地稅一再調整
從四十九年以後迄今,連棟式住宅很少有人問津,是買房子的人,考慮到房捐的提高,地價稅的一再調整,直到今年七月十日實施都市平均地權公告地價以後,連蓋這種房子的人也認為,這種生意完全不能做了。
以公告地價提高地價稅以後為例,一棟價值卅萬元的房子,建地每坪總耍四千五以上,如果這棟房子是卅坪地,則折算起來,每個月的房捐和地價稅的負擔,就要四百元以上,另外,加上這卅萬元的利息,以銀行利息計算,每個月也有三千元的利息,則換句話說,像這樣一棟卅萬元的房子,每住一個月,就要付出約三千五百元的代價,這筆錢,要是拿來租房子,可以租到一間有相當水準的樓房,況且買了房子又會年年折舊,另付保養費,而卅萬的現鈔,還可以有相當週轉的用處。
房子賣不出去
像這樣仔細打一打算盤,過去那種連棟式的住宅,買的人就少了,買的一少,賣的人一次蓋起來大批房子,賣不出去,那樣一大筆資金就呆滯在那裡,這是冒最大的風險,這種生意,誰都不願做了。
打垮連棟式房子的生意,第一批在台北市蓋起來的分期付款公寓式住宅,就是現在光復路的市民住宅,這也是此後一連串公寓興建的開端。
適合社會需要
公寓式住宅當然是模仿外國人的,住這種房子,是習慣的問題,同時也是現代都市住宅區發展的趨勢,這種房子出現在「房荒」的都市,受到多數人的歡迎,主要在於「經濟」和配合社會發展的潮流。 它雖也是大批的投資,但卻分間出售,適合一般人的購買力,而且政府正獎勵這種住宅的興建,買這種房子,還可以分期付款。
它既可以分間出售,當然適於小家庭的居住,而現在我們這個社會的型態,正由過去的大家庭,演化為小家庭,公寓住宅正配合了小家庭組織。
兩項有利條件
它既出現在現代都市,必有其適合於都市建設的條件:
第一,現代的都市因面積太狹窄,要想辦法爭取空間,向高處發展,公寓式的建築正是如此,大家上下居住在一起,寸土寸金的地是共有的。 第二,這種高樓大廈,蓋起來以後,人口集中在一起,政府要有一些公共設施和改善生活環境的建設,也比較容易辦理。
分間脫手容易
至於蓋房子的人,都一窩蜂蓋公寓來出售,除了分間出售脫手容易外,就是建築費經濟了,因為公寓住宅,牆是共有的,一樓的屋頂是二樓的地板,這又是共有的,而住二樓的人由樓下上二樓,這座樓梯,正是住三、四樓以上的人所共有的,這一些算起來,戶數雖少,但房子有很多部份在互不妨礙的情況下,又是共有的,則以一棟的戶數來說,公寓式的建築,其建築費自必比連棟式的低廉,蓋房子的人,當然樂於蓋這種房子賣。 因此,這一些年來,也可以說從四十六年起,台北市一些市民住慣了市民住宅後,公寓住宅很受歡迎,這種房子,真是如雨後春筍。
(後略)
兩稅合一實施日期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居住正義向前行
房地合一稅、囤房稅 配套才行!
攸關房地合一稅2.0修正的《所得稅法》修正案,下周一將在財政委員會排審,財政部並未將「囤房稅」納入這次修法,且追溯課稅範圍期限疑似受到民進黨派系角力影響而退縮。國民黨團今(26)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財政部不要受到外力影響而縮手,打房不要只做一半,國民黨團強調,這次修法的目的既然是抑制炒房,取得日期就應該溯及2016年,才能達到效果,若不溯及既往,不推動囤房稅,居住正義只做半套,堅持行政院版課稅範圍應溯及到民國一百零五年一月一日,並且納入囤房稅,居住正義才能落實,年輕人成家夢想才能實踐。
總召費鴻泰表示,財政部原本推動房地合一稅2.0版、囤房稅,但受到民進黨派系的影響,臨時縮手為德不卒,只做了一半。事實上,近年來台灣房價受到有心人炒房,始終高居不下,影響年輕人買房的機會、門檻和能力,財政部推動的房地合一稅效力,大概有20%,加上央行針對購買到一定戶數以上,融資乘數下降,對於打房效果也只有2到3成,兩者加起也不過50%效果,打房政策根本不及格,如果加上國民黨團版本的囤房稅,打房相乘效果可達80%以上。費鴻泰呼籲財政部要站在居住正義,多替年輕人想想的立場,把房地合一2.0版、央行行政措施,以及國民黨團囤房稅一同推動,否則打房只是做一半,為德不卒。
財政委員會召委曾銘宗表示,蔡政府過去推出打炒房措施,成效實在有限,根據央行昨日所公布的購屋貸款金額高達8.13兆元,年增率9.07%,看似比2月的9.17%要低,但2月受到農曆年節的影響所致,但近一年來,年增率一直上升,建築融資達2.515兆元,年增率達18.7%,每個月都創新高。再根據6都今年1月-2月移轉戶數,高達39,581戶,成長率18%,由此可看出,房市非常的熱,蔡政府一連串打炒房政策效果有限。
曾銘宗表示,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由國民黨團在下周一排審行政院版房地合一稅2.0版,根據行政院版本,修正《所得稅法》第四條之四:「個人及營利事業交易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一月一日以後取得的房屋……..」但財政部似乎受到外界各方壓力影響,將針對此條文有所保留,國民黨團堅持要求財政部必須依據行政院版條文,將課稅時間起算點落在一百零五年一月一日,並且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後,立即實施。曾銘宗指出,要落實居住正義,讓年輕朋友更容易購房、成家,除了房地合一稅之外,囤房稅是最重要的配套,或許囤房稅的細節包括朝野、社會都可以再進一步討論,但在台北市早在103年就已經開始實施,且像是韓國、英國、法國、澳洲、加拿大也實施多年囤房稅,因此呼籲蔡政府要打炒房、實現居住正義,必須做整套,假設政院版房地合一稅課稅範圍未能朔即到一百零五年一月一日,打炒房的措施只是做半套。國民黨團強烈呼籲蔡政府,打炒房不要做半套,蘇建榮部長不要變成「蘇一半」。
藍委賴士葆表示,經過昨日(25) 「政府實施房地合一稅及是否推動囤房稅政策評估」公聽會之後,絕大多數專家學者贊成推動囤房稅,蔡政府倘若不推動囤房稅,居住正義就是打假球,財政部長蘇建榮就是「蘇一半」。賴士葆指出,囤房稅針對全國在4戶以上佔3.97%,難道對這3.97%人加稅,是誰在反對?其次,在這3.97%當中,平均一人擁有5.2戶;法人當中,擁有4戶以上的高達25.4%,簡單的說,一間公司擁有25棟房子,且大多數都位處蛋黃區,財政部居然對這群菁英中的菁英、頂端中的頂端,連碰都不敢碰,為什麼?賴士葆表示,原本財政部在推動房地合一稅加囤房稅時,也曾納入這群高端大戶進行課稅,但是受到民進黨派系間的角力結構影響,只好把手縮回來。
賴士葆表示,蘇建榮面對在野黨的質疑,鬆口承諾在房地合一稅2.0版實施一段時間後,再檢討囤房稅實施的問題。賴士葆指出,我國每年收到房地合一稅的稅收約110億元左右,房屋稅約800億元,換句話說,囤房稅就是房屋持有成本,目前台灣房屋持有成本不到1%,大約在千分之1左右,相較美國房地產成有成本大致落在1%-3%左右。賴士葆指出,下周一財政委員會將審查政院版房地合一稅2.0版,預計將順利出委員會,或許蔡政府認為在居住正義上對社會有所交代,但國民黨團認為,若無推動囤房稅,居住正義只做一半都不到。賴士葆強調,現在熱錢這麼多、利率這麼低,政府當然有責任抑制少數人炒房,國民黨團當然支持房地產正當買賣,但也要對刻意炒房出重拳,落實真正的居住正義。賴士葆強調,一旦法案通過,必須在總統公告後立即生效。
兩稅合一實施日期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快七月上路】
據了解,所謂「日出」,財部幾個方案包含施行日期、適用對象兩大面向的不同排列組合,最有可能的日出條款為今年7月隨實價登錄2.0上路同步施行,但適用對象為2016年房地合一稅實施後取得的房地...
#蘇建 #房地合一稅
兩稅合一實施日期 在 房地合一稅2.0哪裡不一樣?房地合一新舊稅制懶人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貴哥來開講∣房地 合一 2.0哪裡不一樣?新舊稅制懶人包2022年第一季全國個人的房地 合一 稅收高達72.9億元,創下歷史的同期新高 究竟房地 合一 2.0上路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