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縣八代市・三日目】春爛漫!#桜 #手毬寿司 #桜餅
(#所有店鋪地址請響留言到搵啦!)
3月遊八代市,剛好撞正九州櫻花盛開,咁好機會梗係要同 #熊本熊 賞下花。
聲些一行人響 #八代城跡 沿途尋找隱藏響街道旁嘅 #kumamon 公仔,行到 #SelectRoyalYatsushiro 酒店附近,仲遇上等身大 #くまモン 添!影完合照打完卡,仲響公園賞埋櫻花,仲嫌未歎足櫻花癮,推介各位去 #黒川製菓,吃嗰度最出名嘅一口大銅鑼燒。普通嘅豆沙包恐怕只有多啦A夢可以一口食哂,呢度嘅迷你板就真係可以一口一個,紅豆餡唔太甜,連續吃兩三個都仲可以。適逢春季,呢度仲有淡淡幽香櫻花餅,鹽漬櫻花加埋糯米香,好有春天氣息喔~
3月仲係日本女兒節 #ひな祭り 嘅季節,聲些應節去咗 #日本料理葵 學整手毬寿司 #てまり寿司。保鮮紙上鋪上生魚片同一口大飯糰,一捏就變成可愛波波壽司,賣相呃到LIKE仲相當啱咀細細女士享用添~聲些整嘅手毬寿司,有番咁上下呀哩~?
日本傳統又點止女兒節同壽司?和室必備嘅 #Tatami #畳,更係令房間冬暖夏涼嘅古人大智慧。嚟到 #稻田有限公司,除咗可以體驗整迷你Tatami #ミニ畳,仲可以試食 #燈籠草 #いぐさ 造嘅麵條同雪糕!估唔到Tatami造嘅麵條係咁煙韌好味,仲含80%豐富纖維,Tatami唔只可以保持和室清爽舒適,原來食落肚仲可以保持腸胃健康哩~!食完麵嚟到 #新八代駅 附近嘅 #八代好地方物產館,買咗好多八代市傳統食材返香港慢慢歎,當中仲有好多熊本熊包裝地道美食,一個唔小心爭啲撐爆行李廂添~。
一連4日熊本縣八代市旅行到此圓滿結束,超感謝 #八代市經濟文化交流部 連日安排與照顧。
下次熊本縣 再玩過,お疲れ様でした〜
#火の国橋賞櫻美美der
#銅鑼燒師傅專心做餅好有型
#仲未搵得哂八代市12隻隱藏熊本熊
#下次再去集郵
#peggysensei
#peggy先生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黑名單及其後代的接觸與處理 因為過去的歷史事件因素,台僑對僑委會的印象很多時候並非正面。僑委會早期被說是海外的警總,可能接觸政府人士後,有些人就變成黑名單沒辦法回家。 去年我曾質詢過,關於台僑轉型正義的議題。今年因為美國政黨輪替,有一位吳修銘先生,現在是美國總統科技和競爭策略的特別助理,聽聞吳修銘的...
八代市經濟文化交流部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黑名單及其後代的接觸與處理
因為過去的歷史事件因素,台僑對僑委會的印象很多時候並非正面。僑委會早期被說是海外的警總,可能接觸政府人士後,有些人就變成黑名單沒辦法回家。
去年我曾質詢過,關於台僑轉型正義的議題。今年因為美國政黨輪替,有一位吳修銘先生,現在是美國總統科技和競爭策略的特別助理,聽聞吳修銘的父親吳明達過去也在黑名單上,以他的高度,應該很適合僑務委員會接觸。
委員長回覆我,有請同仁透過一些管道,跟吳教授來聯繫,過去曾有互動,但近期比較少一點。
我想說的是,提起這個案例,並不是要針對個案處理,是想建立通例的精神。過去世代曾經被國民黨政府壓逼,很多菁英人才在外國無法回台,而這些人和他們的後代,很多都很優秀,有在白宮工作的、有在NASA工作的,在全世界各地都是很優秀的社會賢達,擁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那僑委會是否有可能努力來翻轉這個印象,實踐轉型正義?不能讓人家覺得我過去做台灣人,結果被黑名單趕出來,現在又叫我挺台灣,這感覺實在不會太好,不論是黑名單本人、或是他們的後代,應當要慎重以對。
委員長說,目前僑委會有在海外僑界舉辦二二八紀念活動的實施計畫,比如鼓勵或協助,或是提供租借場地等等,也邀請海外受難者的家屬,或其相關的朋友,可以回台灣來參與,我們有在和台僑積極溝通交流。
我想提醒委員長,威權政府的壓逼,不只是二二八相關事件而已,像是林獻堂二二八也沒有受到牽扯,但他嗆了嚴家淦,最後林獻堂遠走日本,至死都未回到故鄉台灣。過去黨與國家沒有分別,混雜不清,包括「海工會、文工會、陸工會」這些國民黨的系統,常常就是製作黑名單的單位。
我們需要讓台僑徹底了解,現在已經是民主的時代,我們已經轉型完成,不再是過去那一套威權時期的作法。我在預算案時曾具體提出:過去面臨威權政府逼害僑民和後代,應當要聯絡、建立制度化方式,了解到底有多少人並認識,他們的後代目前的狀況,並讓他們理解現在是民主政府,不是過去的威權政府,我想請問關於這個部分進度如何?
委員長表示僑委會有鼓勵駐外單位的同仁,可積極接觸這些朋友,讓他們了解台灣現在沒有這類事情,也希望他們有機會可以和僑委會多聯繫、多接觸。
但我希望,相關單位還是要給予具體的數字以供統計追蹤,委員長回應我,暫無這方面的統計,因為有時很難確認互動的對象是否曾遭受政治迫害,但二二八這部分,相關單位有直接的溝通與協助舉辦相關的活動。今年在十三個駐外館處,約有一千多人來參加相關的活動。
我覺得相當可惜,沒辦法了解實際有多少人,我也知道促轉會去要求過去的系統公布檔案,那些人都說檔案都不見了,但我覺得至少僑委會這邊,要更積極地去接觸處理,而不侷限於二二八的部分,特別是當初黑名單以及其後代狀況的了解。
僑務委員應多引進年輕新血
我也請教委員長,目前一百八十個僑務委員平均年齡幾歲?
委員長回應我,差不多六十四歲出頭。
依據委員長的答覆,僑務委員是在海外來協助推動僑務工作,服務僑社、僑商、僑教,另外也協助政府推動國民外交,並反映僑界的訊息,讓政府了解海外僑界的動態。
而我上任之後,許多少年朋友,包括在矽谷、歐洲,不少人在重要的機構或商業界任職,他們都表示,對僑委會沒什麼印象,後來深入詢問後,說從父母那個年代,海外僑委會就會自己篩選服務對象,這個可接觸、這個不可以服務,所以對下一代來說,已經忘記自己是台灣人,以至於沒辦法投入僑務工作。坦白說看僑務委員的名單,只有兩個四十五歲以下的。現在年輕朋友、青壯年這世代,幾乎都習慣使用社群媒體、網路工具,也對新創科技很友善,我認為僑務委員可以試著朝向年輕化稍微努力看看。當然資深人員代表有豐足的經驗,有其重要性,但我們也應當要引進年輕世代。
委員長表示現在已要求未來每一屆的海外僑務榮譽職推薦名單,至少要有一個是四十歲以下,特別需要調整科技、創新、文創,這類年輕的議題要多交流。
我們台灣的路不容易,官方因為一些限制,沒辦法與國外直接交流,大家也都知道國際的壓力,特別是有一個國家對我們特別差。但不要忘記我們民間的潛力,雖然過去民間交流比較著重在傳統商業的產業,但我們也可以多致力於創新產業,比如社群媒體也好、矽谷新創產業等等,這些新的領域,很可能目前沒有僑務委員,這樣就等於斷絕年輕世代與新經濟這一塊的可能性,我會覺得很可惜。委員長回應我,之後會盡量來做。
希望我們民間、官方,一起攜手努力,讓台灣走出世界!台灣是世界的台灣!
2021-03-15,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僑委會 童振源委員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八代市經濟文化交流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八代市經濟文化交流部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5月12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r9tPv6OUNA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海洋公園現金下月用盡面臨倒閉,需要當局撥款逾54億元「吊命」。海洋公園的困境,某程度是本港整個旅遊業的寫照。去年香港政治社會環境遽變,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首當其衝,以往依賴內地客的經營環境不復存在,疫情更令業界雪上加霜,對海洋公園等儼如催命符。疫下政府豪擲2800億元「撐經濟保就業」,海洋公園倒閉影響以千計就業職位,社會代價需要考慮,可是如果旅遊業無法回復舊觀,香港長遠是否「撐得起」主題公園這類大型旅遊基建,亦是一個疑問。除了處理海洋公園存亡,香港亦要思考整個旅遊業的定位,無論改變方向還是後果都要想清楚,不能假設魚與熊掌必可兼得。
蘋果頭條
母親節警方在旺角大濫捕,逾200人被捕,防暴警不但粗暴對待市民及記者,更在彌敦道街頭從人群中推跌在場調停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多名防暴警一擁而上將他包圍,並以膝頭壓着他頭部的暴力場面,警方事後指鄺涉嫌向警員擲水樽,以「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拘捕鄺。事件中身體多處受傷的鄺俊宇其後發燒送院,他昨晚於被捕一日後「踢保」無條件獲釋,對於遭警指控擲水樽,鄺直斥荒謬,揚言「無一絲畏懼」,他今日將於元朗區議會向警務處長鄧炳強提出質詢。
東方正論
經濟蕭條,一片末世景象,多間老字號商舖捱得過○三年沙士及○八年金融海嘯,卻抵受不了百年一遇的暴疫夾擊。有四十三年歷史的海洋公園也告急,若果不獲撥款救亡,勢必在六月破產關閉。
海洋公園財政危機早在疫潮爆發之前已公諸於世。過去四十年來一直自負盈虧,卻在年初首次向政府申請撥款,政府建議資助一百零六億港元作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然而該園便旋即因疫情而關門暫停營業,至今超過三個月零收入,單是這段時間便失去七億元。政府指無論公園重開與否,如果沒有新資金支持,預計於今年六月破產,換言之這個跨越世紀的主題樂園將會倒閉,二千多人加入失業大軍,而遲遲未落成的水上樂園,也將血本無歸。
星島社論
疫情下百業蕭條,周日的母親節本是黃金機會,讓商場、食肆和娛樂場所多做生意,幫助重病的經濟復原,但激進分子與反對派卻在這歡愉日子,於多區製造混亂,挑起衝突,結果有二百三十多人被捕,包括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等。香港經濟近半年受到多重夾擊,正陷於深度衰退,亟須穩定的社會環境「回氣」,這也是大多數市民的期望,然而上述兩股力量都想把亂局持續到九月立會選舉,將會想方設法不斷點起火頭,然後靠「亂」食胡,因而不會讓社會經濟重現平靜日子。
近日難得疫情放緩,又值佳節,市面消費氣氛頓然轉好,不少慘受重創的行業都大感舒懷,希望盡快走出低谷,但周日的騷亂,令這美好願望蒙上陰影。
經濟社評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連續22天沒社區感染,正朝着28天零確診里程碑邁進。疫情受控露曙光,港府正與澳門和廣東省政府磋商放寬入境檢疫限制,大家期待三方能盡快建立一套互相認可的檢疫機制,增加活水流通,有利香港經濟復甦。
特首林鄭月娥受訪時透露,粵港澳三地正在磋商允許居民豁免檢疫往返三地,目前構思兩種限制,一個是符合特定目的可豁免14天強制檢疫,另一個是跨境人士要做核酸檢測,證明陰性便可免檢疫。
港府在疫情緩和便希望與粵澳磋商放寬入境檢疫,主要是出於現實經濟需要。為了防疫,三地都對入境人士強制檢疫,令旅遊、商業和文化交流活動停頓,隨着澳門和深圳疫情已受控,港府有迫切需要跟粵澳恢復通關,尤其檢討現時來往內地各檢疫14天的做法,既要解決跨境工作或上學的20多萬港人需要,亦盼透過增加商業和文化往還,帶來活水,促進本港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