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黨都沒救了。
【回顧】
一「妻子臉書酸「1450下班了」 柯P:我們佩琪蠻跟上時代的」
一「高虹安高唱「塔綠班」 柯文哲笑瞇瞇:衝高網路聲量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62928297180579&id=584986081641475
把對方比喻成他們最討厭的人
才能真的讓對方崩潰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5093682520/posts/424584709054648/
▌高虹安唱「塔綠班」還不夠?何景榮跟進力挺 網酸:乾脆當民眾黨黨歌
https://www.facebook.com/235679595900/posts/10159301556435901/
【不需太在意「塔綠班」!呱吉:民進黨以前就是這樣贏國民黨】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08367778/posts/5066729406673955/
【高虹安笑唱「綠畜塔綠班」 館長嘆沒水準:讓台灣人越聽越賭爛】
https://www.facebook.com/394896373929368/posts/4676104202475209/
高虹安脫口「綠畜」 資深媒體人姚惠珍生氣了
https://www.facebook.com/257351717716391/posts/4325518870899635/
剛剛才看到那個唱歌,到底在唱些什麼,實在傻眼。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535905194/posts/417264513101409/
一個有意選市長的人,跟著唱民眾是綠畜,歌詞不是她寫的但她贊同跟著唱也與她無關,不能批評她,對這種行為言辭有意見的人,就是在霸凌她。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491779387/posts/262945059165218/
這是粉專《柯粉的超譯天地》的好文。因為直覺這篇貼文會被檢舉下架,所以先複製備份起來。
#柯粉的超譯天地
*
拿蔡啟芳林重謨來幫高虹安辯護?
那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那些年藍媒當道的惡質新聞製造事件
那時林重謨在立法院談了一個有關『國父國母』應該是誰的這個議題,由於他的北京話不是那麼字正腔圓,結果就被記者大作文章下了一個標,說他罵人是『狗母』
當然這件事引不起什麼大新聞,因為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叫刻意曲解,而新聞的主要的目的,也只是要嘲笑當時被稱為立院三寶之一的林重膜沒水準,用他講話的腔調來嘲笑他而已,然後把那些講話字正腔圓的人捧作有水準,就這樣。
我是不知道高虹安那護航隊有什麼臉拿林重謨和蔡啟芳這些人來相比,人家當時的形象有多少是TVBS等等這些惡質媒體刻意塑造出來的?
當時被醜化的最慘的前教育部長杜正勝,TVBS可是直接擺了一台攝影機在杜正勝前面,他坐在立法院裡備詢一整天的一舉一動,包括連挖個鼻孔的影像都可以被拿出來嘲笑。
那時就是要把李慶安捧成是優質的教育專業立委,杜正勝不配當教育部長啦!!!!但杜正勝可是國際超有名的學者耶!李慶安是什麼?除了他爸是李煥,兄弟還有甲等特考這種特權考試都要作弊的,請問一下李慶安是什麼?
啊請問一下挖個鼻孔又怎樣?血統不純就要被醜化!結果現在這類被媒體惡質醜化下的形象,竟然能夠又被拿出來為高虹安自己自願在說政敵是畜來辯護?
朱學恒是靠著走這種激烈言論吸引極端藍營選民而注意,他就是個丑角等級的人而已,他必須這樣來找到他的舞台。
但你高虹安是嗎?妳就算想當丑角,但請先想想妳還是國會議員,妳把自己的等級拉低成跟他一樣,然後發現不太對就又跑出來怪都綠營害妳的,妳要不要乾脆說妳唱歌是林瑋豐反串的?
形象是自己給的,妳現在就是把大家對朱學恒的印象標籤往自己身上貼而已,但是一個國會議員把自己弄成這樣的形象,也只是讓大家覺得不入流而已。
而且和林重謨蔡啟芳不同的是,人家是被媒體惡意醜化,高虹安妳是自願的,自願將口不擇言這種形象掛在自己身上。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08367778/posts/5068866383126924/
很多人都搞錯了,會說高虹安放火不是因為跟著叫綠營塔利班,基本上我們大多數覺得被叫塔綠班沒有問題。真正的地雷是你用「綠畜」兩個字去形容民進黨的支持者。
https://www.facebook.com/543264379/posts/10159337747714380/
不管是1450.塔綠班或是綠畜
坦白說完全傷害不到台派支持者
但是當在野黨支持者
忙著在貼貼標籤的時候
也象徵著他們的論述
基本上是無法取得更多認同
所以只好試圖醜化另一方的支持者
台灣當然是有中間選民的
目前台派支持者佔選民的40%~45%
而國民黨再怎樣也還是有35%~40%的
那些中立選民在選舉時當然是關鍵因子
而你覺得他們會喜歡加入
直接用畜生形容其他人的群體嗎?
民眾黨如果想接收國民黨的知識藍與經濟藍選民
還是離成衣商哪種搞民粹的人遠一點吧˙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41081020/posts/4492942450727080/
同樣是立委。
「但既然選擇跟殺人的政黨、放火的政黨、在台灣糟蹋我們的政黨站在一起,很抱歉,我們無法用相對尊重的態度,來面對這些假公民」、「我認為跟國民黨站在一起,就沒資格叫做公民團體」
↑柯粉說這叫傲慢、檢討選民、撕裂族群,要罷免。
「塔綠班、塔綠班,綠畜生氣有夠讚」
↑柯粉說這叫中立理性、超越藍綠。
https://www.facebook.com/109717520570349/posts/406395967569168/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唱塔綠班與綠畜被修理,不檢討反嗆「八百多人死亡時,怎麼沒看你們這麼大聲?」
因為塔綠班執政讓中國瘟疫在台灣害死八百多人,目前全球排名123(美國快死70萬人了,光紐約就5.5萬),百萬人死亡率台灣排179。我以為高虹安懂大數據,連小數據都抓不到。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455979059/posts/4433920549999767/
高虹安:看看新加坡,
台灣應該要與病毒共存。
陳時中爆氣打臉:
與病毒共存,不是讓病毒無限制的擴大。
https://www.facebook.com/172835866095977/posts/4536381489741371/
高虹安也不只這次濫用名詞無知,
上次拿越南疫苗比較;這次要我們學每日千人確診的新加坡防疫,都是資料不齊先說再嘴硬。
然後這種自封大數據專家
https://www.facebook.com/634529868/posts/10160236233554869/
八珍罵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認識莎莉姊的時候,她已經不是威風八面的新聞部最高主管,我也不知道她是因為照顧病父,因此離開新聞圈,孝順兩字,對新聞人來說,是很難承受的美德,當你扛起了照顧者的角色,動不動請假,連一般企業都很難接受,更何況是從不養閒人與廢人的新聞部。
父親過世後,她重新找工作,豐沛的資歷與超高的薪水,成為謀職的兩道大磚牆,讓她看不到機會的光,我們在LINE上的交談,常常都是她又去了哪個地方任職,以及水土不服,這種感覺很像是一個拿滿獎狀的孩子,突然就業不順,那些曾經閃耀的光榮,都成為負擔。
她遠走到澳門工作,一個我們業內都知道發薪水不準時的電視台,大家都不要去的地方,卻是她珍惜的機會,她在澳門電視當大主管,看到的牛鬼神蛇神就更多了,來自大陸的記者,對於需要跑比較危險新聞時,直白抗命,「我是家裡的獨苗,出事誰可以負責」,等到需要採訪北京人大新聞時,獨苗記者特別積極。莎莉姊酸他「怎不怕墜機,去北京採訪有多危險不是嗎」,獨苗記者對酸言酸語不放心上,直言人大採訪可以認識許多人,對職涯有幫助,他要前往。莎莉姊感受到很多狼性,狼性說穿了,就是毫無遮掩的「利己」。
澳門回來後,莎莉姊待業了一陣子,不想再離開台灣的她,最終還是去了越南的電視台當主管,遠走海外工作,一樣是走投無路下的不得不,她的薪水太高了,不出走沒機會啊。她總熱情邀我去越南走走,我總顧忌著工作,錯過白吃白喝白住的好機會。那一年過年,她放假回來台灣,我們在南部碰了面,兩人閒逛橋頭糖廠,她說著自己的故事,當年爸爸要養三個孩子,非常艱辛,連上廁所沖馬桶的水都要算計,小號不能沖水,要累積到有人大號時,才能按下馬桶的沖水按鈕。就是這樣的處處節省,才能養大孩子,窮環境讓孩子努力向上,她考上台視記者時,深感光宗耀祖,而我對於這樣辛苦的日子,聽得瞠目結舌,多不容易啊!
去越南幾年後,她回來台灣,低調結婚,那年她49歲。她在書中寫著,「我要一個婚姻,即便很多人都說,你都要停經,幹嘛結婚自找麻煩。」她不被勸退,堅定的認為,結婚是自己人生想要的標配。她嫁雞隨雞定居花蓮,身為後輩的我,自然不敢多問,只能說出「恭喜。」她在新書中寫出相親經驗與追愛過程,坦承到令我佩服,她在這個篇章中寫著,「如果你對找另一半「隨緣」,是安慰自己沒有行動力的藉口。」
莎莉姊有資格罵人,她的先生是相親認識的,她遠從越南飛回台灣高雄老家後,再搭高鐵北上,這麼「厚工」(台語)千萬里相親的過程,她全力以赴,順利走入婚姻,她為愛離職,從越南回來,定居在人生地不熟的花蓮。
她在越南時,寄應徵信到花蓮有傳播科系的大學尋覓教職,工作機會是自己找來的、爭取來的,一如她的愛情,她的人生沒有坐以待斃,沒有我太老了不可能,她總是想要試試看有沒有一個可能,最終,她都試出她人生的新可能,心想事成。
她在東華大學任職,找我去花蓮演講,我一口氣答應,我真是天真啊,以為會有飛機,自費飛過去輕鬆容易,出發前才發現,周間花蓮沒有航班,更慘的是,在我出發的前兩天,鐵路斷了,真是天亡我也,我只能搭客運抵達,講題是:「如何經營自媒體。」
我的這場演講,台下的學生聽得興趣濃厚,上百人聽演講只有一個人付諸行動,就是莎莉姊。她在52歲開始斜槓,如今出書,我覺得與有榮焉,如果你對於我上述的分享感興趣,記得去購買她的新書,你會更完整了解她的奮鬥
書名 :每道人生的坎,都是一道加分題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778?sloc=main
分享貼文與留言,圓神出版社提供好書兩本給大家抽,8月10號公布得獎名單
八珍罵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薩提爾的孩子們】
以薩提爾模式養育孩子們已經邁入第九個年頭。
這九年來的教養,讓孩子們深刻的成為明辨姿態與言語上一致性的差異,並且成為可以清楚敘述不同姿態帶來不同感受的表達能力。
疫情期間,趁著時光漫漫,將空間做了重新規劃,也整理出兩個女孩兒的房間。整理時,也意外發現許多過去的收藏,就像是尋寶探險者,一路的冒險,都能意外收穫寶藏。一系列「憤怒鳥」的馬克杯因此被挖掘出來,一共八只。
過去對於喜愛的物品,我總是悉心珍藏,捨不得有任何一丁點的毀損和使用,但如今面對生命有了新的眼光,面對喜愛的物品,也有新的想法,將喜愛的物品大膽的使用,那樣才能顯出擁有的珍貴之處,否則珍藏的物品,永遠不屬於自己,而只屬於珍藏本身。
為此,將家人所有的杯具全都換新,每個人自己挑一款喜歡的顏色、圖樣,讓杯子認主,也讓孩子有了喝水的歸屬,更方便辨識孩子的生活習慣,是否已養成隨手收拾自己的杯具與洗滌工作。
當家人的杯子都換新之後,一家人彷彿換了一個好心情,走路都雀躍的輕跳起來。
不過,可能是太過開心了,從換杯子的隔天,杯子陸續被家人輕快的動作打破。
孩子走路漫不經心,打破第一個杯子開始,我與先生便時時叮嚀孩子們,走路慢一些,動作緩一些,心思細膩些,不要因自己貪玩而忘了注意安全。
但是一路叮嚀下來,原本一套八個杯子,如今仍舊摔的摔破的破,如今也只剩下四個了。
除了洗滌時手滑壞了一個之外,孩子一共打破了三個,一一手與腳所到之處各打破一個,是家裡目前紀錄保持人,而三三也因漫不經心走路蹦跳間掃落(破)了一個。
一週內打破的杯子數量是過去的一百倍,如此驚人的數字讓我與先生都些微吃驚。但儘管吃驚,面對孩子不是惡意而為之的意外,我與先生面都已學會坦然面對,只要孩子沒受傷,雖然將壞損的杯子收拾乾淨確實有些麻煩,但也僅僅比較麻煩,並不算太大的事,因此我與先生也沒有責備,只是叮囑孩子,下次要更小心一些。
三三打破杯子前,先生出言提醒了幾次。
先生:走過去慢一點,杯子就在旁邊!要小心。
三三:好啦,我距離杯子還很遠好不好,不會有事啦。
然後,一個轉身,三三瞬間將杯子掃落,「哐噹」的聲響,迴盪在父女之間。
先生:剛剛才叫你小心,你也才說不可能打破,你看你。
三三訕訕笑著:就不小心,我怎麼知道杯子離我這麼近。
先生:所以我才叫你小心阿!你看,這已經是這兩天第三個杯子了,而且還是媽媽剛拿新的給我換的,又被你打破了。
先生沒有動怒,只是牢騷。
我則在遠處聽著先生的話語以及三三的回應。
先生面對孩子不聽勸所展現的行徑,並沒有如過去般動怒,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過往,先生會在這個地方動怒,爾後才收拾殘局,如今,先生已經能做到不動怒,只是述說剛剛發生的事,這便是先生努力學習之後才能展現出來的樣貌,於我而言,可見其欣喜。
我沒有介入孩子與先生的僵局,逕自回房洗漱。
不多久,三三也從殘局中退出,與妹妹兩個人一起走到我房間。
三三立在我面前,我腦中一轉,想起剛剛那客廳滿地碎玻璃的混亂。
我:杯子破了,掉地上的玻璃有砸到你嗎?有沒有受傷嗎?
一句關心,卻引來出乎意料的反應,川川立刻從姊姊身後蹦上前,抱著我。
川川:媽媽就是會講話,不像爸爸。
三三附和:沒錯,媽媽講的話就是比較讓人覺得舒服。
我:阿?
川川:爸爸都是先罵人怎麼都沒有注意杯子。
三三附和:對,只關心杯子讓人不舒服,但媽媽都是先關心我們有沒有受傷,兩個人講的話差好多,媽媽說話比較能讓我們感覺被愛。
兩個女兒,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不停的剖析我與先生面對杯子摔破事件所說出來的話,做了一番評比與分析。
此時先生從客廳走進臥房,恰巧聽見了孩子們的言語,臉色無奈。
我笑著說:爸爸也很不容易呢,許多大人面對孩子屢勸不聽打破杯子,都是大聲斥罵,但爸爸今天都沒有罵你們,他只是講述他在意的事情沒有被重視,這就是爸爸非常進步的地方,代表爸爸也很努力學習,你們應該要給爸爸多一點鼓勵,爸爸才會學的更好。
川川走過去,拍拍先生。
川川:好啦,爸爸算不錯了,但可以更好。
三三:爸爸比以前好,但下次如果可以更關心我有沒有受傷會更好,爸爸加油。
先生苦笑。
孩子心思細膩,感受與體會都以大人所想像不到的深度生長,而我何其幸運,以薩提爾模式導入家庭的應對與互動中,讓孩子能細緻分辨感受,甚至能以語言準確的分析並且表達出來,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需要時間去體會與累積。
不過借三三川川之言,也讓我們更明白,與孩子應對與溝通,只要目標是真誠關心孩子(冰山各層),而非以大人觀點來言之,才有可能成功連結孩子。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已額滿)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