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考試,台美不同。
來加州後,定居與旅遊心態大不同,首先就是各種考試。
2021年加州新規定,轉入公立學校的學生必須先接受語言測試,這與學校無關,但可以做為學業和選課參考。
升學顧問保證:不管考好不好都不會影響在校學習機會,只是作為修習學分的課程安排。過了兩週覺得自己駕輕就熟了,找升學顧問討論並再接受一個小測驗,滾動式檢討是否彈性調整課程安排。
在專業廚藝學院上課,Choyce也經常接受不同測驗,老師也再三強調:考不好不會怎樣,只是作為課堂參考,學生是容許犯錯的,考壞了就下次再扳回來。
今日做了三種Purée (parsnip, squash, pomme purée) 我不再害怕交成果,而是仔細聆聽評語,回頭馬上再次重現主廚指導的方向,一次又一次重做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政府考試也強調:您可以考無限次直到通過為止,安心閱讀並儘量填寫你知道的答案。
以相信為基礎,以健康心態面對各種測驗,即使失敗了也只是一次失誤而已。
就像是印度寶萊塢電影「萬萬沒想到/Chhichhore」提到的:父母只強調考上好學校就可以慶祝,卻沒有告訴孩子:沒考上也能好好過日子」
考試不代表人生全部,一次失敗也無妨,作為下次更好的基礎再加油。
換個心態,面對考試反而覺得輕鬆了些,不是先把恐懼擺在前頭,擔憂害怕面對失敗挫折,由於緊張反而影響正常表現(大學以前的Choyce面對考試都是這樣的,結果總是少了幾分落入第二志願)
不斷被考試但是享受考試成果,用健康心態面對測驗成績,激勵自己加強不足的學科,考壞了沒有人指責你,而是跟你一起想辦法面對成績,補強它直到駕馭它。
Choyce小時候考試前總是緊張失常,反而長大成人特別享受考試期間的緊張感,來到美國更感受到「考試」的新定義,也是三人迎接美國新生活日常。(小時候如果拿社團成果來美國,我也可以上UC啦!
圖示:45歲背誦記憶能力降到3成,但勤能補拙就可以追上,實務經驗與熟練可加快學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都市放山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學花費竟如此驚人,有一百萬才能讀大學? 大多數的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時抱持著滿滿期待,我們也不例外,但其實讀大學是非常燒錢的,必須把花費納入考量。 台灣其實不少學生使用就學貸款,畢業後就得背負債務,若在大學四年並沒有好好的挖掘自己,計畫未來,畢業後可能背負債務直到30歲,會不會覺得很冤? 為了不讓自...
公立學校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師快讓她轉班,她拖垮了我們班成績!】
這是這幾年,某公立高中家長們,對一個體保生的霸凌言行。
今年奧運感覺全民參與感好高,這真是很棒的事,即使是一日運動粉都沒關係,正因為多元媒體發展,可以藉由台灣選手奪得佳績後,看到許多許多不同面相觀點。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是運動員最寫實的敘說;他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重要的人:教練、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學者教授、醫生、學校、政治人物......不只是照顧運動員的身體修復保養、還有研究運動科學並運用在訓練運動員身上、心理支持(運動心理太重要了)、願意一直為體育提升努力的政治人物、支持運動員給予許多福利照顧的學校......
這麼多這麼多,才會讓運動員更有機會發揮出最棒的自己,在舞台上發光。
有些運動員沒那麼幸運,在生涯過程中受了傷,無法再回到場中央,於是成為了運動員們身邊的人,繼續熱血的為體育付出所有。
\
研究所中有的可愛的女同學,從小就是體育科班與體保生,後來因為韌帶受傷不可逆再也無法發揮出最好實例,選擇成為防護員,並在研究所攻讀運動傷害復健,她一樣熱愛體育,講到運動眼中都有光!
有一次我們的研究專題討論,在探討台灣運動員的辛苦,她說:「我的就學經驗其實受到很多排擠,尤其在高中的時候~」
「那時候因為體育保送到公立高中(是一所很棒的高升學率高中,但也就不提哪一所了),我是班上唯一的體保生,但是就讀期間受到很多刁難......譬如說,我常常因為要大量訓練,也用到一般所課堂時間,所以為了追上學業,常常得熬夜念書寫功課,結果白天上課不小心打瞌睡,久了就成為了大家的笑柄,覺得我是典型頭腦簡單的人,也被導師標記成特殊人物,邊緣化很難受。」
「後來有家長發起連署,要學校把我換班,因為覺得我學業成績追不上大家,會拖累班上總成績,我彷彿變成班上成績的拖油瓶,沒人注意到我的體育成績,只看到班上被我拖累。」
她講述這些時,笑笑的、還會開自己玩笑,但我心疼不已,完全被這樣的老師與家長弄很怒!「我無法再當運動員了,但我要努力於提出論文與拿文憑,繼續為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努力,然後讓大家知道運動員很辛苦,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們」她這樣結尾報告,一個20幾歲的女孩而已。
很多時候運動員充滿熱情與天賦,卻在社會成長過程中被各種困難抹滅了,這其中包含大量這樣的人為,到底憑什麼用學業成績來定義一個人是否是天才?而這樣的不公平至今在各個角落上演。
\
所以我覺得今年大家都被奧運選手們感動著真的太棒了!
希望當奧運落幕後,所有人都不要忘記被這些奪牌選手感動的心情,當回到現實生活時,能夠更加重視體育、運動、尊重運動相關的人士與選手;
相信當人民都有這樣的意識時,政府也會更加積極改革體育,那麼我們台灣的奪牌選手,就會越來越多,有更多動人故事,而運動員身邊的那些人,也將會有更多資源,可以無懸念的讓台灣體育越來越棒。
記得喔~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尊重體育學生們、從業人員們,也讓自己的孩子、自己開始多多運動❤️
放上讓我最最最緊張的賽事,這兩個年輕男孩真的太棒太棒啦,第一場輸了到現在氣勢逼人!因為是同學兒子的麻吉,也間接知道他們訓練的辛苦,看到佳績就更加想噴淚了~
王齊麟/Wang Chi Lin 李洋/Lee Yang
圖:教育部體育署
公立學校定義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家型級別影響,爸媽你看懂多少?深究兒童英語教育重要性。
我猜,絕大多數家長對這個新聞是很無感的。
一來,時間還很久;二來,孩子才在念小學,甚至剛要念小學,國家要不要有第二官方語言,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的呢!
雙語國家的意思,是2030年起,台灣會開始把英文當做第二官方語言。
這意思是,很多正式的文件與場合,是可以使用英文來表達的。例如說,目前政府機關開會,如果與會來賓只懂英文,不懂中文,會議主辦方是有義務要準備中英口譯的,各級議會的議員也不可以用英文來質詢。
簡單的說,目前你要當公務員或政務官或議員,全程使用中文是個義務,即使完全不懂英文也沒關係的;但如果英文被視為官方語言,那麼使用中英文就是可以自由選擇了。比方說,某個新任長官喜歡用英文,這個時候如果屬下英文程度不好以致於影響工作表現,就是個人的能力問題了。
政府機關如此,大型民營企業也會連帶如此。
類似的道理,目前正式的教科書一定只能用中文編寫,所以台灣的出版社即使教科書寫的再差,也不怕英美來的競爭者。但雙語國家之後就不一樣的,一定有出版社會直接送審國外的教科書,反正108課綱根本就是抄 CCSS 的,所以審過也不會難,然後一定就會有學校採用英文版的教科書,這時候學生看不看得懂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了。
然後,大學端兼負培育國家與企業未來人才,與引導中小學教育方向的雙重責任。自然也會大規模的朝向培養雙語人才邁進,因此對入學新生的雙語能力要求標準,自然也會大幅提高。
❚ 遠的先不說,說點短期與現實一點的改變。
這個學年度起,教育部將選擇四所重點大學,提供獎勵與補助,要求這四所大學在四年後,博士班有九成,碩士班有七成,大學部有五成的課程,需要全部用英文來進行。
可以想見的,這四所大學都是所謂的頂大。
但是今天,即使是台大新生的平均英文能力,也還無法執行這樣的授課方式,更別說是其他學校了。可以想見的,#未來四年這四所頂尖大學對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最低要求以及影響的比重,一定會是逐年大幅提高的。
高中端呢?
當然也會有所應變。今年起,我們看到很多二線的公立高中已經開始加入了特色英語學程,IFY 國際預科學程,雙聯學制,甚至是IB 中學的行列。很明顯的希望從雙語化及國際化,來與傳統的明星高中做出區隔。這當然也意味著,英語好的學生,在未來的選擇及可以獲得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多。然後他們在大學入學的競爭中,也會因此有新的優勢。
而上面所提的,只是眼前已經可以看到的改變。未來九年,在政策導引人才需求,人才需求導引大學教育後,整個大學入學,到高中入學,對學生英文能力的要求方向與訓練方式,勢必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這,就是 #國家級政策的力量。
也許有人會覺得9年還很久!
不,如果九年後的大學必須做出重大的改變,那六年後的高中入學就會提早有改變,甚至三年後各地明星私中的入學也會跟著改變。像現在,一般的國中是程度好的學生在畢業前會通過全民英檢初級,但很多知名私中希望學生在國二就要有類似的程度,我相信在前述的趨勢下,三年後這應該會是私中入學的基本門檻了。
問題來了,現在可以在小學階段就通過類似檢定的,多半都是從學齡前就在全美語幼稚園或者使用DWE 的孩子,然後繼續在私小的國際班就讀,或者有神級家長在家帶孩子自學。
至於傳統英文教學方式與密度,不論是學校或補習班,其實都很難讓小學生在畢業之前就通過這個門檻。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甚至已經中年級了,而且你很重視未來的升學,但你卻還在用傳統的角度與方式讓孩子學英文,不斷的背單字,背文法,寫評量...⋯那其實你並沒有多少時間來讓孩子面對這個巨大的衝擊!
這其實就跟當年「108課綱」在討論之際,很多家長覺得反正就是念書,課綱改什麼念什麼而已;卻低估了課綱的精神,其實是要幫大學挑選更有思考與研究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只會在考卷上作答的學生。
所以,「108課綱」的落實,必然會涉及大學入學評比方式的變革。果不其然,大考中心做出了一連串的變動,然後很多家長開始抱怨這些變動太突然,不知如何教孩子適應。
關於雙語國家政策,我相信很多類似的抱怨也會在三年後大量出現在沒有警覺也沒有做好準備的家長身上。
最後,讓我們回到 #兒童英語教育 這個主題。基本上,我們預期雙語國家政策會徹底改變我們對什麼是「學好英文」的定義。
事實上,台灣有很多老師與專家都知道台灣的英語教育的成果不好,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在過去十年來,我們發現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在他們的崗位上,默默的為「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與方法」在付出。然而,不論他們多努力,成果其實極其有限,只能改變一小部分的學生。
這中間關鍵原因在於,在教育生態系裡,有三個主要的角色,「政府─老師─學生家長」,而這三者之間,其實位於中間的老師是最無力的。當政策不改變,或者學生家長端的觀念不改變,老師其實什麼也不能做。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我們在中文家庭雙語小孩這個社團裡,選擇從改變家長端的觀念著手。
如今,政策的風向終於變了,時間與改變的壓力回到家長這一邊了。
而你,做好準備了嗎?
(歡迎轉分享)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2030雙語國家 #兒童英語教育
#拒絕填鴨
公立學校定義 在 都市放山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學花費竟如此驚人,有一百萬才能讀大學?
大多數的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時抱持著滿滿期待,我們也不例外,但其實讀大學是非常燒錢的,必須把花費納入考量。
台灣其實不少學生使用就學貸款,畢業後就得背負債務,若在大學四年並沒有好好的挖掘自己,計畫未來,畢業後可能背負債務直到30歲,會不會覺得很冤?
為了不讓自己後悔,你必須從現在開始定義大學生涯的價值......。
以上影片以台北公立學為例,每所學校,每位大學生消費習慣皆有所不同,結果僅供參考,更重要的是找到「讀大學的目的」!
————————————————————
野放山雞大學Line社群 https://bit.ly/3jaF4Xw
放山雞私生活! instagram:
阿郭: https://www.instagram.com/aguo.style/
阿劉: https://www.instagram.com/ltn.nice/
眼睛痠,就用聽的,請搜尋我們的Podcast!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qdynM0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D9aKaQ
製作團隊:
影片企劃&執行: 阿郭 阿劉
剪輯&後製&美術: 書彥 阿郭
美術字幕: 阿郭
公立學校定義 在 何文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中市市立國小教室內是否裝冷氣民眾反映兩極:
贊成的民眾:主張目前台灣天氣炎熱高溫屢破紀錄,與過去氣溫不同認為教室內確實需要降溫,冷氣 是個不錯的選擇。
反對的民眾:則認為此舉對於全球暖化
建制經費與後續維護保養是一大問題,並且相當關心的是市立學校學費會不會因此漲價。
能不能在贊成與反對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室內降溫是否只能加裝冷氣一種方式。再加裝冷氣前能不能先使用其它降溫方式例如:學校的屋頂設置植栽,或加裝走廊噴霧和屋頂灑水,教室內設置氣風扇、在太陽直射位置裝設遮陽板。
台中市國小全面裝設冷氣經費一定相當龐大,有可能只能分批次安裝,許多家長擔心學校學費會不會因此漲價?如果不會因此漲價,在經費不足以全面安裝冷氣情況下那些學校可優先安裝?但是在公立學校所繳的學費一樣情況下,民眾會不會有不公平的反彈聲浪?
何文海議員建議可優先採用綠建築工法改裝校園,可參考 亞洲大學管理學院、台東大學圖書館、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綠色魔法學校」都是不錯的範例,綠建築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從定義中可以清楚發現綠建築的四大目標,不僅可降低溫度也可避免小朋友在封閉式室內造成的疾病傳染或者氣管疾病,裝置成本也可以比裝設冷氣更為低廉,並且讓小朋友在多樣生態環境下成長,懇請台中市政府邀請綠建築專家學者優先考慮改裝校園,裝設冷氣空調為最後方式。
如果要在國小教室裝設空調,建議讓有裝設太陽能發電的學校優先,因目前有些學校租出屋頂給太陽能廠商種電,因而有所收入比較可能維持裝設冷氣機後的後續保養相關費用,不過能夠有太陽能種電條件的學校並不多,台中市政府還是應該朝向綠色建築改裝模式,為最應優先規劃考量。
公立學校定義 在 宇法知識工程網- 【#刑法判決導讀】公立學校是否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公立學校 於行政法上稱為「公營造物」,學說上另稱「公法事業機構」,亦有認其屬「特殊之行政機關」 2. ... 六款公務機關之定義,納入行政法人,以期周全,並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