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國家自己建—《台灣總統》台北試映會
9/30(四)今天下午1點半到4點鍾
台北市中山區中原街3號4樓
[台灣總統]試映會 我們現場見
咱的歷史和咱的生活,咱的國家咱的夢,咱的文化人和法國導演合作,透過這齣電影來演乎國際社會看。
原本製作單位找知名的法國導演Stefan Libiot合作,希望募款來拍這支片。但是募款的金額無夠,打算放棄。
聽說製作單位欠缺經費打算放棄,導演竟然主動共製作人講伊願意放棄導演的酬勞,等待未來影片發行了後有趁錢才來分股份。而且願意配合劇組用上蓋精簡的預算,來完成拍片的空課,著算無攝影師由伊全程親自兼任也無要緊。甚至由法國飛來台灣的機票,嘛是由這位導演家己開錢買。
拍片的過程,真濟原本應該攢三、四組攝影機,乎導演對無仝款的角度仝齊翕畫面。但為著省錢,只好改由導演提著鏡頭,對著仝款的畫面、以無仝款的角度,一擺一擺翕。「台灣總統」這齣電影,著是佇咧這款艱難的環境中,一幕一幕來完成影片劇情的攝影工課。
導演Stefan原來按算今年三月進前,完成影片的剪輯空課。但是因為欠缺預算,拖延著電影後製的階段,想欲報名明年歐洲國際影展的參加,上晚佇咧10月底進前著後製完成。明年五月十七至二八逐家著會使佇咧法國坎城國際影展頂面,看著咱台灣人向往建立新國家、新憲法的故事。
期待這齣電影的完成,會當帶領著咱台灣人認真來思考台灣建立新國家使命,並且提出勇氣,來達成咱這代人的歷史任務,建立屬於咱台灣人自由、公平、正義的台灣新國家。
電影「#台灣總統」臉書粉絲頁
https://m.facebook.com/TaiwanPresident94ni/
#台灣總統 #新憲法 #新國家
觀影引言/ 陳政德(Jimi Chen) 台灣正名暨東奧正名運動執行委員
這齣法國資深導演Stefan Libiot的作品,主要是講述一位致力以推動台灣建立國家為己任的人,打敗藍綠陣營,在2024年總統大選以第三勢力參選人的身份贏得總統大選,透過他的視角,講述我們台灣近代許多的轉變與現狀。以及他的感情生活。我們希望能幫劇組籌募最後的後製經費,以趕在10月底前後製完成送法國參加2022年的坎城影展。
依據IBM贊助國家地理雜誌以人類細胞粒腺體的基因,追蹤出人類從非洲遷徙到亞洲路徑的研究成果,台灣先民自六萬年前從非洲出發,五萬年前抵達台灣,在此落腳。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500年來,生活在濁水溪沿岸的BABUZA族後裔,在歷經了大航海時代,列強登島掠奪島上資源、數百年的殖民統治,許多人早已忘記遠古遺民的身份、忘記如何作為島國之主的歷史當口,主角肩負內心深處的驅使,投身政治場域,從而贏得選舉,成為島國主人的心路歷程。
片中主人翁家庭透過透過自我旁白與時空穿越的橋段,回到過去生長的土地。在其與居民長者的對話中,帶領我們審視幾百年來列強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剝削、現代化企業對於國土資源的瓜分、現代化生活對於傳統島民以農漁生活為主的衝擊與破壞。
電影中穿越歷程拍攝的場景—彰化大城鄉,是筆者在2008年耗費一整年時間,投身反國光石化運動,最初設定的建廠預定地;也是六輕工業區在春夏吹西南風時的下風村落,台灣石化王國受害最深的聚落。
片中資深法籍導演Stefan Libiot透過全片單鏡的手法,以及他唯美浪漫的哲人氣息,帶領大家從蕭瑟的場景中,一探如今台灣國境之內的城鄉差距。再從主角與居民交談的口中,一窺這過去富庶之地幾十年來的歷史變遷。
在此要向所有劇組人員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包含自付機票來台,全程自己扛攝影機的導演Stefan Libiot,以及找不到演員,經費拮據,用盡所有資源、自費來完成這部影片的所有劇組成員。
衷心希望這部電影,最後的配音與調色工作,能趕在10月底前順利完成。如此便能趕上明年度法國坎城影展報名的截止期限。
期盼【台灣總統】這部電影,能在我們正逐步走上國際舞台,來到歷史關鍵路口的此刻,將台灣人自主建國的議題,透過國際影展浮上檯面,引領大家一同省思~
在台灣重回國際社會焦點,國防實力與國際地位持續來到史無前例高峰的此際。
思索—「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這個小自個別人生,大至國族未來的重要課題。
———————
這部電影編劇蔣耀賢是台灣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金甘蔗影展創辦人,作品曾獲高雄文藝獎;本片製片是他的夫人商毓芳,前奇美樹谷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古蹟活化運用著名設計師。高雄橋頭白屋藝術村及雲林虎尾涌翠閣就是出自其手。導演是法國藝術電影資深導演 Stefan Libiot
本片編劇為劇情賦予了他細膩的哲人風格,談論的卻是國族大愛的嚴肅課題;配合導演法式唯美浪漫的拍攝手法,為這部大眾熟悉的場景所堆疊出來的本土電影,營造出一股法國電影特有的風格節奏。
作為一部參加法國坎城影展的電影,這樣的組合,很有機會脫穎而出,值得眾所期待!
懇請有意提供協助的朋友留言報名,一起來參與這齣電影的完成,逗陣為台灣建國最後一里路的行動加油。感恩🙏
台灣人加油!
台灣國加油!
「台灣總統」臉書粉絲專頁
https://s.yam.com/y0ZPq
電影編劇及導演的話
https://bre.is/k3YFaPo2
《延伸閱讀》
國際關係學者張國城痛陳:二戰結束迄今,台灣錯失太多次成為一個國家的機會
https://s.yam.com/44ZLv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六輕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提到「麥寮」
鄉親們對於麥寮的印象是什麼呢?
六輕、歌仔戲、布袋戲…
但您知道,麥寮曾是 #台灣麥子 🌾的故鄉嗎👀
根據「台灣府誌」記載:麥寮因新虎尾溪之故,形成麥津渡船頭,與大陸貿易之貨物皆由此船頭進出。因當時麥寮盛產 #大麥 與 #小麥,農民為運輸方便,在船頭旁搭一寮仔,專門堆放成包的麥子,當時人稱此寮為「麥仔簝」。
辛亥年時新虎尾溪暴漲改道,麥津渡船頭也因泥沙堆積而淤塞,後來的人就以麥仔簝代表全麥寮。之後,又衍申為麥簝街,最後改為麥寮。
淑亞拜訪月光下友善農場的負責人 #郭慧蟬
慧蟬為麥寮媳婦
常看見馬路兩旁用小麥作為裝飾的路燈
實際上卻看不見麥田⋯
但現在提及麥寮
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想到六輕
為了想要打破大眾對麥寮的刻板印象
於是成立月光下友善農場
將小麥製成一系列商品
持續的行銷「麥寮」
有人問,為什麼叫「月光下」呢?
慧蟬笑著說
因為家人反對夫妻倆務農
平時都有正職工作
若要兼顧小麥農務
就必須天還沒亮前🌛
先去田裡忙碌
再接續著上班
下班後再來到田裏忙碌
都在「月光下」🌙工作
慧蟬帶領淑亞
瀏覽月光下總部的友善小麥商品
自信地介紹著:
小麥麵粉、手工全麥麵條、小麥粒、小麥茶、台灣小麥啤酒...等,亦將麥寮在地文化融入商品中。
如:
「在地旅行」月光下台灣小麥方塊酥,包裝外盒就結合了麥寮國定古蹟「拱範宮」與麥寮台糖原料辦公室的炮仗花。
又或者是將麥寮歌仔戲「拱樂社」的悠久歷史文化融入台灣小麥白酒中,除了能讓消費者能喝到品質一流的白酒,更能認識麥寮的小麥與歷史。
淑亞不禁動容,這條路不好走,但慧蟬走了好久好久⋯仍還是繼續堅持!
「看到麥子,麥寮就到了」
這是月光下友善農場最大的願景
麥寮小麥種植的面積由1甲地到30甲地
慧蟬開始思考「要如何把小麥推銷出去」
參與國內各大市集的擺攤
卻也面臨到一個問題….
慧蟬語重心長地說:
「一般人對麥寮的刻板印象太嚴重了。」
想到麥寮,大部分民眾可能會想到的是:
六輕、環境污染
只要是麥寮
東西都賣不出去
甚至曾有顧客直接說:
「你這東西可以吃嗎??」
令慧蟬錯愕不已
但也堅定想繼續推廣友善小麥的決心!
參加許多目前雲林縣政府 #農業處 舉辦
在地廠商媒合等的活動
並提案相關計畫,結眾人之力共同推廣!
其實麥寮也有藍天,也有白雲☁️
麥寮擁有很廣闊的視野👀
六輕的相關排放
亦一直在標準範圍內甚至更低
我們都應該為了麥寮 #去污名化
麥寮是麥子的故鄉!
擁有種植小麥得天獨厚的環境,
是雲林的瑰寶之一👍🏻
如果鄉親們願意
不妨走一趟 #月光下友善農場總部
聆聽他們的故事
購買一包友善種植的小麥回家料理烹煮
富含優質纖維,健康美味
共同支持在地產業
像點亮燈光一樣💡
一盞一盞的擴散
讓雲林小麥持續發光發亮✨
#雲林縣政府 #農業處
#月光下友善農場總部
#雲林在地產業故事
六輕歷史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投票的時候,拜託鄉親回來。確診的時候,拜託鄉親滾蛋。」證明了蔡政府說的同島一命只是個笑話。縣市首長們要追求嘉玲不是不行,但請先做好基本功,落實疫調與隔離檢疫,否則追求嘉玲不成,反上演一幕幕的荒謬劇。>
雙北疫情還在延燒,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病毒已入侵台灣,且還是在總統故鄉屏東,短短幾天,傳播鏈已迅速在社區傳開。這對從秘魯返台的祖孫早在14日就確診,因戶籍在台中,沒算進屏東的確診數,那幾天屏東縣長潘孟安還持續宣布屏東已第幾天「+0」,周遭民眾都被蒙在鼓裡,事後也遭罵爆。這種縣市首長爭相追求「嘉玲」以凸顯防堵疫情有成的心態,導致了許多防疫亂象,為了甩鍋甚至傷害了醫護,演出了一幕幕的嘉玲荒謬劇。
這種「嘉玲」的戲碼,去年下半年已在指揮中心每天記者會上演過無數次,不只「五漢廢言」在記者會上大玩嘉玲哏,官股掌握的圓山飯店及101大樓也跟著用外牆吹捧「ZERO」,如今看起來都像一幕幕的歷史諷刺劇。沒想到中央的嘉玲走了,現在倒輪到地方樂此不疲,把每天確診數字高低當成縣市治理能力的指標,更是把嘉玲當成政績宣揚的目標。
其中具有公衛背景的高雄市長陳其邁,在這波本土病例爆發後,被綠營刻意塑造成抗疫領頭羊,多次上演「邁邁喊話、中央跟進」的戲碼,就連在疫苗發送也「重南輕北」,被質疑中央充分發揮「執政優勢」,引發雙北首長不滿。或許也就是在這種心態下,高雄市才會成了六都中最慢開設社區篩檢站者,避免篩出更多的感染者。
而在端午節假期,一位在六輕工作返回高雄休假的員工確診,陳其邁居然將與確診者住在同棟宿舍的一百多位同樣回高雄休假的六輕員工連夜用遊覽車丟包回雲林快篩,完全違反了避免跨區移動的防疫原則,更引發群聚風險。陳其邁這個舉動也被外界大罵是自私,就是為了避免到時如果有人確診,會被算到高雄頭上。PTT上就有人嘲諷「投票的時候,拜託鄉親回來。確診的時候,拜託鄉親滾蛋。」證明了蔡政府說的同島一命只是個笑話。
最近更發生一名住在高雄的民眾北上恩主公醫院求診,事後因為確診,讓陳其邁多次批評新北疫調不實,未及時匡列。但事後也被證實,恩主公醫院其實是按照疾管署去年出疫情爆發初期所訂定的匡列標準,當初負責中央統籌防疫就是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陳其邁,真的該檢討的是沒有與時俱進匡列標準,而非照著標準走的醫院。然而陳其邁連番批評卻是讓在抗疫第一線奮戰的恩主公醫護士氣低落,一邊打仗一邊還要應付政治口水。
同樣的,屏東的這起Delta病毒感染案例,因為這對自秘魯返國的祖孫戶籍設在台中,因此沒有被算進屏東的確診個案,沒想到,卻在居家檢疫期間出門倒垃圾傳染給其他的親友,可見防疫有多鬆散。這對祖孫因為縣府電話關懷發現出現症狀送醫確診,潘孟安明知有高風險國家入境者在當地隔離檢疫且確診,還繼續對外宣稱「嘉玲」,讓村民被蒙在鼓裡,事後也造成恐慌。
【重磅快評】陳其邁、潘孟安接力演出的「嘉玲」荒謬劇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561279
六輕歷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w0yC-xhkKU/hqdefault.jpg)
六輕歷史 在 自從六輕來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而當政府被迫於25年後兌現承諾,北高雄的高雄煉油廠(五輕)終於走入歷史,南高雄的中油新三輕卻早已取代五輕往前衝──北高雄堅持抗爭的後勁居民終於不再受苦,周遭房價 ... ... <看更多>
六輕歷史 在 【歷史上的今天】2000.06.12_台塑六輕廠巨型油輪進港 的推薦與評價
台塑麥寮 六輕 港,今天停靠了一艘國內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油輪。載重量為二十四萬噸,面積有三個足球場大,是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的三倍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