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精神X展區介紹📣
故宮從文化平權的理念,發展出與當代社會不同族群的互動方式,更生活化的運用和認識文物 。本次故宮與 #慈芳關懷中心 合作,結合當代藝術,以 #精神障礙去污名化 議題舉辦跨域特展,透過認識、互動去除歧視的標籤。
展覽共有六大展區:#事故故事 #心之所 #記印精神 #生命共創 #寫意人生 #對話流動
「文物不會說話,說話的是人」一位慈芳關懷中心的精神障礙朋友說。
展覽以明代畫家 #徐渭 為序曲,用五篇當代報導呈現多元觀點探討人的一生,還原他 #自殘 #幻覺 #殺妻 等事故背後的生命故事。
故宮與慈芳夥伴們用半年以上的時間去認識文物。冰涼的 #北宋白瓷嬰兒枕 似乎對失眠有幫助;透過乾隆皇帝在 #快雪時晴帖 五十多年的題記,對應到自己的生命故事;從明代醫書中 #情志症 ,瞭解過去到現在如何面對的身心問題。
我們一起用12件複製文物打造家的想像,每件文物旁邊附有一本小冊頁,裡面有文物介紹,以及慈芳夥伴用創作介紹自己與文物的關係。觀眾也在實際體驗文物後,留下自己的感受、故事和對話。
家對你而言,是什麼樣子?
-
🏛展覽訊息
《 #有精神-失序人生試驗場 》故宮藝術共融特展
2020/7/4-8/2,週二至週日11am-6pm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圖書館展演空間一樓
免票入場
📍官方網站|https://www.museumlabtw.com/
📍Instagram | museumlab_tw
✨預約導覽/每周三、四、五,請洽電話02-8262-1305
✨定時導覽/每周六、日,2pm、4pm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政治大學化南新村位於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一段65巷1至93號,興建於1960年代,曾住過多名政大教授,保留初期政大復校的教育文化記憶;建築群分為甲、乙兩區,住宅為二層樓加強紅色磚造雙拼建築,建物內部空間精簡,反映1960年代經建條件,而區間留設小公園,形成極富特色的鄰里景況。 不過,由於政大學院空間不...
共4件文物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存世界最早雕版書《金剛經》 | 知史情報
「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 二親敬造普施」
這行字印在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軸的卷尾。咸通九年,是唐懿宗的年號,日期是公元868年5月11日,剛好是1,152年前的今天。
這卷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有紀年的雕版印刷書籍,水墨紙本,用六張紙接合而成,寬27.6 釐米,總長499.5 釐米。雖然經歷千年,紙張和墨色仍然保存良好,它對了解唐末科技發展、文化生活和宗教信仰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線索,而它輾轉由中國被運送到英國又有一段傳奇的故事。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一、敦煌發現千年藏經洞
清朝末年,有一名住在敦煌莫高窟叫王圓籙(1849-1931年)的道士,為了保存和清掃洞窟,四處籌錢,1900年6月22日,他和助手在現在編號第16號洞窟內發現密封的「藏經洞」(現在編號第17窟,是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裡面藏了很多儒釋道經典、文書、紙畫、絹畫等。
後來經學者整理後,發現藏經洞內藏有五萬件文物,時間涵蓋十六國至北宋,即4世紀到11世紀,換言之,大概在絲綢之路不再暢通後,藏經洞被人密封起來,經歷了1000年再次重見天日。,
王道士向地方官員報備後,官員只叫他將藏經洞暫時封起來,沒有處理那些價值連城的文物。王道士起初不懂這批文物的價值,便將一些經卷賣給附近居民作為符咒,燒成灰服用治病,隨後引起西方探險家的注意。1907年5月,英國籍匈牙利探險家斯坦因(Aurel Stein)向王道士購買了部分文物,共29箱,包括上文提到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軸。這些文物現藏大英博物館。
1908年法國漢學家伯希和(Paul Eugene Pelliot)向王道士購買文物,大部分運往法國,小部分則帶到北京向羅振玉、王國維等學者請教,震驚中國學界,所以1910年清政府才趕緊將文物從敦煌運到北京。但王道士私自藏了部分,又把它們出售給日本大谷探險隊成員(1912年)和俄國考古學會會長(1914年)。
二、四川自唐末是全國造紙印刷中心
那麼,唐朝末年印刷的佛經為何出現在莫高窟?顯然這卷《金剛經》不是在莫高窟當地印刷的。首先,這卷《金剛經》是唐末一位叫王玠的佛教徒孝子,為父母布施積福,命人印刷的。從書的質量判斷,當時的造紙、雕版和印刷技術已經非常高超,也就是說,這些科技發展是在中唐時期逐漸發展出來的。
那麼究竟書在哪裡印刷的呢?王玠印刷《金剛經》之後15年,在唐中和三年(883年),有文獻記錄一位叫柳玭(?-895年)的唐朝官員,他剛巧也是一名藏書家,因為黃巢之亂,於881年隨唐僖宗逃亡至四川成都,在那裡的書肆發現有雕版印刷的書。《宋·國史志》也稱:「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多術數、字書、小學。」
可以推斷,四川成都在唐末起是全國造紙印刷中心,也造就了當地蓬勃的印刷業和出版業。雕版印刷的出現,意味著可以以較低成本,大量複印教材和佛經,對普及教育和傳播佛教有所貢獻。後來,北宋發行全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交子是四川俚語,意思是「雙面印刷」),也是在四川印製的。
所以,現在可以推斷,王玠應該是在四川印刷《金剛經》的。後來因為某些原因,《金剛經》經過蜀道和河西走廊,最後被帶到敦煌,藏於「藏經洞」千年。
共4件文物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麗島事件四十週年
#當年國民黨政府誣賴民主鬥士是叛亂份子
#當年的總統是蔣經國
#韓國光州事件政府道歉
#誰為美麗島事件道歉?
我今天參與由 林靜儀 醫師.立法委員主辦的,紀念韓國光州事件文物展來台灣展出的記者會,文末是我的發言稿。
今天看到韓國光州事件的文物展,心裡感觸非常深,一樣是國家暴力戕害人民的生命權、自由與人權,韓國政府勇敢道歉,台灣美麗島事件的受害人呢?
當年以國家暴力直接拘禁、殺害人民的國民黨,從來沒有反省過,他們的立法委員繼續在國會阻撓任何推動轉型正義的工作。
然後這樣的政黨,今年推出了去跟中共磕頭的不分區。我常在想,國民黨的支持者是太寬容?還是失去了歷史記憶?
【韓國518民主化運動特展開展記者會】
我的發言內容:
大家早安,我是台大社會系副教授,也是婦女議題的無任所大使,目前也是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的立委候選人,今天非常開心我們韓國的朋友遠道而來跟我們分享你們對轉型正義的看法。
我想518民主化也是我們台灣人知道的光州事件,發生在1980年,距離現在39年。台灣的美麗島事件發生在1979年,距離現在40年,這兩個事件只差一年。雖然只有差一年,但這個社會面對這兩個事件的方式,似乎差異滿大的。
韓國跟台灣是兩個在比較研究上常常被拿來一起比的,因為我們都在東亞、都被日本殖民過、我們都面臨一個敵國的戰爭威脅、都經歷很長期的威權,也都有一個很有活力的民間社會;我們在80年代都有很多街頭民主運動,也經歷過政黨輪替。
可是我看到這兩個差距一年的事件,在轉型正義的進程上,有很大的不同。
我看到的不同是,在韓國不止政府曾經公開向光州民眾道歉,主流文化都已經有好幾部電影像是《華麗的假期》、《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還有很多其他紀錄片等。做為一個婦女議題的無任所大使,我還看到已經有針對光州事件女性受害者的獨立調查報告書。
可是我們的美麗島事件直到今天,不要說有主流電影,連非主流的紀錄片都還在製作中(下禮拜一有一部要播映),更缺乏女性相關的獨立調查報告。
台灣的政府曾經為228道歉,可是美麗島事件,沒有人道歉也不知道是誰的責任,把一個和平的上街聚會,變成是一個暴力事件。這到底是誰的責任?
所以,我們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這一個民主化的過程,還有一塊最重要的拼圖還沒有完成,就是轉型正義。
我們在座幾位都在這個議題上努力很久, 楊翠是我們轉型正義委員會的代理主委,陳俊宏是館長,直接做事,可是我們的楊翠在立法院不斷被國民黨阻撓,甚至公開羞辱,讓我們非常痛心。
我要感謝林靜儀委員把你們的展覽帶來這個最應該反省的地方,就是我們立法院。過去執政的國民黨,這個威權政黨的立法委員,面對歷史錯誤,一點反省都沒有。
我想歷史的創痛、歷史的平反還有人權的記憶都是我們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民主社會的成員共同要珍惜的普遍價值,非常感謝你們來到台灣跟我們分享你們寶貴的經驗!
(以上是發言逐字稿)
***韓國「518民主化運動特展」於12月6至12月22日間,在台北市杭州北路審計大樓對面空地展出
相關活動訊息:
韓國專題一社會革命與轉型正義
時間|12/14(六) 14:30-16:00
地點|杭州北路24號(青年競選總部)
報名|https://forms.gle/rsBXV8quDicBRPS7A
韓國518民主化運動39週年特展
展期|12/6-12/22
地點|DPP Youth Hub 青年競選總部
時間|平日12-21點;周末10-21點
民主電影院-韓國系列
12/13|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12/20|1987黎明到來那一天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dwKtQYzAgJ1PtcWB7
共4件文物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政治大學化南新村位於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一段65巷1至93號,興建於1960年代,曾住過多名政大教授,保留初期政大復校的教育文化記憶;建築群分為甲、乙兩區,住宅為二層樓加強紅色磚造雙拼建築,建物內部空間精簡,反映1960年代經建條件,而區間留設小公園,形成極富特色的鄰里景況。
不過,由於政大學院空間不足,校方擬在化南新村興建法學院大樓,當地居民反對,向文化局提報文資,訴求全區保留,文資委員也多次前往會勘
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辦法
中華民國106年7月27日文化部文授資局綜字第10630079121號令訂定
第一條本辦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聚落建築群之修復及再利用,應基於文化資產價值優先保存之原則,並保存主要紋理、原有建築式樣、風格與外在形貌或重要之開放空間、環境與景觀。
第三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應符合其聚落建築群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之規範,優先保存聚落建築群原有生活形態與無形文化。
第四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包括下列標的:
一、聚落建築群之建築、構造物。
二、聚落建築群整體空間紋理。
三、聚落建築群保存再利用之必要公用設備、公共設施。
第五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其辦理事項如下:
一、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二、規劃設計。
三、施工。
四、監造。
五、工作紀錄。
六、其他相關事項。
第六條前條第一款修復或再利用計畫,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依據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之保存強度分區、分級設定,擬定修復或再利用範圍及內容。
二、現況調查,包括擬修復或再利用範圍內建築物群之環境、景觀、結構、構造與設備、損壞狀況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調查。
三、文化資產價值與再利用適宜性之評估,原有建築形式工法之調查。
四、景觀維護方針、修復或再利用原則、方法之研擬。
五、必要之現況測繪或圖說。
六、修復或再利用所涉建築、土地、消防與其他相關法令之檢討及建議。
七、依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第四條所定因應計畫研擬之建議。
八、修景、環境設施整建整備、防災系統設施之設置建議。
九、修復或再利用實施期程及經費概估。
辦理修復或再利用計畫,應置執行主持人一人,並應具開業建築師、相關執業技師或經依法審定之相關系、所助理教授以上資格。
第七條第五條第二款規劃設計,應依前條修復或再利用計畫為之;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必要調查之資料整理分析。
二、規劃及設計方案之研擬。
三、現況之測繪、圖說繪製及必要差異分析。
四、必要景觀與設施保存之設計。
五、必要之結構安全檢測及補強設計。
六、施工說明書之製作。
七、工程預算之編列。
八、依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建築法、消防法及其他相關法規適用之檢討。
九、依前條第一項第七款之建議研提之因應計畫。
辦理規劃設計,應置執行主持人一人,並具開業建築師或相關執業技師資格。
前項所定之開業建築師或相關技師,其參與執業之範圍,應依建築法、建築師法及技師法之規定辦理。
第八條第五條第三款施工,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原有構件、文物種類及數量之統計。
二、各項現況之清理、清點、核對及設計書圖與現況不符事項之記載。
三、依修復原則及設計書圖執行各項保存、修復及仿作等工作。
四、有關施工之傳統匠師或專業技術人員、重要分包廠商與設備商資格文件及名冊之備置。
五、修復構件之量測及彙整。
六、原用材料之保存、修復或更新及品質之管理。
七、原有文物、重要風貌、設備保護措施之執行。
八、施工中因重大之發現所為對業主之通報。
九、依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第六條第二項規定,將竣工書圖及因應計畫送土地使用、建築及消防主管機關建檔。
施工廠商於第五條第三款施工中,應置工地負責人,並依其他法令或契約規定置相關人員。
第九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之施工工地負責人,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
一、具一年以上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或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相關工程經驗。
二、參加中央主管機關自行或委託其他機關(構)、學校或團體辦理之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訓練,並取得結業證書。
前項修復或再利用工程經費達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上者,並應領有營造業法所定工地主任執業證。
工地負責人於施工期間,應確實到場執行業務。
第十條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工程內容中,其保存強度分級高者,原有建築與景觀形貌,應由具備傳統匠師資格者施作。
第十一條第五條第四款監造,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施工廠商辦理之原有構件及文物種類、數量統計之監督。
二、清理、清點、核對各項現況之督導,並查對設計書圖與現況不符事項及其後續之建議。
三、傳統匠師或專業技術人員、重要分包廠商及設備廠商相關資格文件之查對。
四、對施工廠商執行修復構件量測成果之校驗。
五、施工廠商辦理原用材料保存、修復或更新與品質管理工作之督導及查驗。
六、施工廠商執行原有文物保護措施之監督。
七、施工廠商依修復原則及設計書圖,執行各項保存、修復及仿作等工作之監督。
八、施工廠商現況施工中重大發現提報之查對及建議處理。
九、施工廠商依第八條第九款規定,辦理竣工書圖與因應計畫建檔之協助及督導。
第十二條第五條第五款工作紀錄,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修復或再利用範圍之建築物群之環境、景觀、構造與設備、損壞狀況施工前後修復狀況之紀錄。
二、參與施工人員與匠師施工過程、技術、流派紀錄及其資格文件。
三、採用科技工法之實驗、施工過程及檢測報告紀錄。
四、修復工程歷次會議紀錄、重要公文書、工程日誌、工程決算、驗收紀錄及其他必要文件之收列。
五、修復成果綜合檢討與建議。
第十三條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工程之進行,應受主管機關之指導監督。
前項指導監督,主管機關得邀集機關、專家或學者召開工程諮詢或審查會議。
前項諮詢或審查會議,得為規劃設計之審查、協助審查廠商書件、指導修復工程進行、審查各項計畫書圖及其他必要之諮詢。
第十四條因應聚落建築群之特殊性或非屬聚落建築群整體性之修復或再利用者,經主管機關審查核定後,其修復及再利用得依實際情形簡化,不受第五條至第十二條規定之限制。
第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共4件文物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文化博物館於5月18日至9月舉辦「百物看世界——大英博物館藏品展」,展出約260件合共101組展品,以時序策展,讓觀眾認識古今200萬年世界歷史。另有4件展品是首次在港展出,包括美索不達米亞烏爾城軍旗、著名日本藝術家葛飾北齋1831年創作的版畫《神奈川冲浪裏》。大英博物館從其800萬件館藏中,選出100組有代表性的文物,組成一個「百物看世界」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香港站展覽中最古老的展品是來自120萬至140萬年前、在坦桑尼亞出土的手斧,象徵人類文明及進化的獵食工具階段,另有來自公元前800年埃及的木乃伊棺槨。大英博物館展覽另一特色,是會邀請每個地區展覽方選出第101組能代表該地區、並影響世界的物品展出,今次香港文化博物館選出「光纖」作代表物,館方表示,光纖改變世界,促進互聯網發達,而光纖之父高錕與香港有很深淵源,因此選擇光纖作香港站展覽的代表展品。展覽的構思源自大英博物館與英國廣播公司一個廣受歡迎的廣播節目,以大英博物館藏的一百組物品,訴說橫跨二百萬年的人類故事,展示古今世界文化精髓。展品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在非洲發現的人類最早的石器工具、見證最早城邦出現的伊拉克烏爾軍旗、反映奴隸販買的50枚「馬尼拉」貨幣、達爾文航海船上的精密計時器,以及日本浮世繪名家葛飾北齋的木刻版畫作品《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等。從每件物品背後的故事,帶領觀眾遊歷一次世界獵奇之旅。為配合展覽,博物館特設教育專區,加入一個以香港百件文物為題的展示,並推出一系列教育節目,包括專題講座、展覽導賞、學生和兒童節目、青少年和長者工作坊、社會共融活動、長幼跨代節目等,以引起參觀者對世界歷史、文化和藝術的興趣。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大英博物館托管會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籌劃,並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為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之一。
共4件文物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東京街41號,是香港歷史博物館五間分館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當中的建築屬於香港法定古蹟。1955年8月,香港政府為應付市民對公共房屋的需求,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徙置大廈。當建築工人於8月9日進行夷平山坡時,無意發現了一個東漢墓穴。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於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據當年的老街坊回憶,在漢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築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運離現場。參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學家評估後,市政局加建了鋼筋水泥硬殼,以保護漢墓受風雨侵蝕。漢墓於1957年由市政局接管及開放予公眾參觀,墓內的出土文物都陳列在漢墓旁的展覽館內。1988年12月,李鄭屋漢墓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對於墓主人身份一直是個謎,有的學者認為是鹽官,有人認為是東漢末年的避難貴族。由2005年1月起,為紀念漢墓出土50週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進行一系列的復修工程,包括在墓室頂部加建一個使用鐵氟龍物料製成的天幕,防止雨水造成的滲漏,減低被侵蝕的機會,耗資達100萬港元。墓室過去都沒有採取過任何措施去保護它,在1970年代香港的教科書所見,當時的墓室外圍亦只是一個長滿草的小山坡。直至到1990年代後期,前市政局才在外加建保護設施,並在墓內裝設控制濕度的裝置。今日漢墓的墓室並不對外開放,但是市民可以透過墓室門的玻璃,一睹這個建於東漢時期的墓室的內部情況。根據考古學家推斷,該墓建於東漢時期。而於漢墓出土了58件文物,當中包括最少33件完整文物,例如石屋模型和各種陶器及青銅器等。然而,漢墓中並未發現任何骸骨。漢墓的布局為「十」字形,一共有4個墓室,分別為前室、後室、右耳室及左耳室。中部為穹窿頂。室入口道在正式出土前已遭破壞。墓室屬磚室墓,由平均長40厘米、闊20厘米和厚5厘米的磚塊砌成。大部份墓磚為素面,但亦部份磚塊的側面刻有10多種花紋及文字,包括「大吉番禺」、「番禺大治曆」及「薛師」。而漢墓旁邊的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以文字、照片、地圖、照片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
漢花園位於香港的九龍長沙灣東京街,於1993年12月建成,園內設施仿照漢代風格建造。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營運,鄰近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以中國漢朝時代的園林設計為主題,設有多個觀光景點。「妙趣園」:以欣賞石像雕塑為中心,四周輔以涼亭供觀光客休息。「蹴鞠臺」:是無蓋的四方高臺。在1993年時,為紀念香港政府營運香港公營房屋達40年,由當時的香港總督彭定康在這裡親手埋下文物囊。「聽雨廊」:位於「蹴鞠臺」的旁邊,它是一道臨蓄水池邊的有蓋長走廊。「漢舫」:穿過「聽雨廊」就是一條置在蓄水池飾有龍頭的石舫。「怡趣亭」:位於「漢舫」的對面,透過亭的窗借出蓄水池的景致。這裡還設有屋頂倒鉤,讓民眾把自備的雀籠掛於亭頂,欣賞鳥鳴。「蓄水池」:池內飼養了錦鯉及龜。「奕亭」:位於蓄水池的另一方,由4組4柱的方亭所組成,整個亭的支柱為數16根,設有4檯棋盤供予遊客對奕中國象棋或圍棋。
• 蘇屋邨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長沙灣,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之一。蘇屋邨是房委會前身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蘇屋邨於2006年開始計劃分兩期重建,於2009年10月22日封閉第一期,2011年完成清拆,2016 年9月第1期首6幢樓宇重建完成入伙;至2012年年中全邨遷出,於同年11月26日起封閉待清拆,全邨正式進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