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長期發電的綠能專區、跨部會的再生能源專責單位、解決饋線不足,這是再生能源國家隊的三個願望。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再生能源國家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些朋友轉了Nature子期刊Nature Energy的文章《Differences in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between countries pursuing renewable electricity versus nuclear power》(追求再生能源與核能減碳的國家差異) 來問我看法,其結論簡短來說就是再生能源減碳比核能減碳更有效,這幾天小編不事生產,但該念的東西到是沒有少念啦。先思考這樣的研究概念為何可以登上一個優秀期刊呢?
1. 可以登上Nature往往有個重大要件 >> 帶出新的思考
2. 比較減碳工具的優劣 >> 並非所有減碳方法有同樣效用
3. 討論高低GDP國家間的減碳選擇
但以上都不代表研究者可以持續在他的研究結果上做過多的延伸或是意識形態的宣揚。要說我的感想,兩三天前看到該文章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阿,又是這些人。
為甚麼我會這樣說呢?因為在學術圈的訓練裡,真的很容易以人廢言(不鼓勵),尤其是當你真的看了很多重複的方法論調、熟悉各個門派之後更會這樣,這篇文章中的作者群,看起來都與每年會發表的《世界(反)核工產業現況報告》重疊,所以我大概看開頭就可以知道結論會如何產生了。
而這篇研究扣掉中間圖表的部分,大概就與那個核工產業現況報告完全一樣XD,推出的時間點還剛好接近。
而報告研究方法為統計迴歸,根據125個國家的能源與碳排等資料進行分析,資料上聚焦於1990-2014年(兩階段)。一個統計迴歸分析光資料範圍就是個很有趣的討論,這段期間幾乎沒有核電廠的製造,法國或芬蘭等核電比例相當高的國家在1990前用核電替代化石燃料的部分完全被忽略...世界銀行公開資料就剛好是這兩年,但很多地方的數據都有完整更新到近日或更早,是刻意選擇或剛好就有點耐人尋味。 而在有核電與沒核電的國家來比較更是忽略了國與國間的差異性,這樣的區分已經充滿偏見了,又他的研究中又因為資料限制僅呈現了頭尾兩點的資料,在說故事上並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以下列出資料疑問:
1. 核電建廠最蓬勃時為1980前
2. 減碳必須存在於低碳能源技術取代化石燃料
3. 研究時間內國家再生能源都以大水力為主,而大水力機組為集中式電廠
4. 將核電國家與再生能源國家做區分卻無考慮國家間差異是很神奇的
5. 時間點破碎,無法看出連續變化或脈絡
6. 引用的碳排數據並非電力排放數據,而是整體排放數據,無法直接看出再生能源或核電貢獻
而他討論與結論的部分我個人是覺得...滿滑坡跟聯想力豐富的... 對於回歸統計來說,你可以看到所謂的趨勢或是結果,但並無法任意的解釋因果,例如你看到核電的使用與印度、俄羅斯碳排趨勢相反,並無法導出核電會排碳這樣的原因,而什麼核電吸走資金或是自由市場的分散與集中電力排擠問題(何況集中式水力發電也很吃資金和國家工程基礎建設阿),從他的研究資料中我真的看不出來... 何況他的回歸統計結果看起來...差到爆炸阿,核能國家中,核能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更無顯著關係...他文中提到的研究限制甚至與自己的結論相互矛盾,例如未考量到社經或系統,太神奇惹...
基於上述內容,我仍覺得Nature Energy這種我的夢寐以求期刊會收太詭譎,論文作者四年前就已經犯了相同的錯還被撤刊,不知道今年是否會再發生~ 但資料分析結果倒是可以告訴我們一件事,這也是文中統計檢定唯一清楚的指標,#不同經濟條件的國家對於核能的選擇愛好有所差異,或是 #能源貧窮問題可能浮現,遺憾這些都未在此研究中被提及,這些卻是統計中顯著且清楚的部分。
我個人是認同現階段若要減碳的話(因為有時間上的限制),發展再生能源是個相較於核能更為快速的選項,因為再生能源對於許多電力需求無明顯增加的國家來說確實門檻較低(技術、融資),但一切都不代表我們不需要新核能~ 考慮的面相越多就越不可能有這樣單純答案。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0-00696-3
再生能源國家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生能源越來越便宜的情況下
#那些被忽略的輸電成本以及調度成本
金融時報最近有篇文倒是滿讓人喜歡的
https://reurl.cc/VaDMz5
離岸風電的成本大幅改善,仍尚未達到零補貼。
總之告訴你,再生能源不只發電,輸配電成本也是問題。
隨著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地的躉購費率或是競標費率屢屢開出創新低,已經與電力批發市場的價格差不多或更低之際,許多高佔比再生能源國家面臨到的就是因為風光等再生能源變異性的調度問題,除了其他機組能否配合追隨外,電力網擴充也是增加電力系統彈性的必要手段之一。
因為再生能源的分布仍有其地域限制,在某些國家往往與有電力需求的區域有些距離,尤其是風力發電(陸域以及離岸),此外,輸電纜也可能因為電源一時進來太多造成壅塞,既有線路不堪負荷下,勢必得拉更多的線路才能解決問題。
以德國為例,在新一期的開發計畫中,因應德國的新再生能源發展目標2030要完成65%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德國輸電公司提出了綜合性報告:
https://www.netzentwicklungsplan.de/de
報告中提出了多種情境,但基本上大同小異,若要讓再生能源有最大效益的發揮下,必須要強化既有約8000公里的電力網路外,也必須要建置四五千公里的新輸電線路。而這樣的作業下根據初步評估,光是輸配線路,就得花費將近800億歐元,大概2.5兆台幣元。即便是逐步分攤至每度電中,也將造成消費者不小負擔。
上述狀況還不包含一些電力輔助項目,如穩壓或調頻的成本,因應再生能源的變異性,根據OECD估算,視再生能源的電網滲透率將額外增加大約0.15~1.5元的成本。台灣在這方面則算還好,畢竟國土沒那麼龐大,再生能源距離用電熱點沒太遠,台電在電網強韌計畫下,則是投注了600億元(第一期)擴充輸電設備。
台灣的電網強韌計畫部分成本會由再生能源業者負擔,且已經算盡了躉購費率中,但根據台電的評估,若收費不調整的情況下,將無法回本。我認為政府應該比照他過清楚交代輸配電成本可能增加的風險。
當然也有些報告(伍茲麥肯錫、MIT)是指出若核電存在電網中,達成零碳排的前提下,就不用那麼多額外的輸電成本,會更有其經濟效益。
再生能源國家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6cklo3t200/hqdefault.jpg)
再生能源國家 在 簡舒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施政報告利用3分鐘時間,針對能源問題、核四議題質詢柯文哲市長。
柯文哲今天針對核四公投一事,不願正面回答,還胡扯這國家的能源政策到底在哪,我確切地告訴柯市長,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就是「非核家園」、「發展再生能源」。
自2019年7月核一廠除役之後,台灣並沒有因為缺電而停電過,2019年7月至今電力供應燈更有540天都是綠燈。
民進黨執政後,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從原本的4.06%增加至5.40%,太陽能供電從每年8.5億度增加至60.86億度,更增加「離岸風電」去年提供了3.78億度,所以請柯市長不要以能源政策在哪,試圖轉移話題,掩飾自己還再看風向回答核四重啟話題的動作。
因為最近「重啟核四」議題浮上版面,就有台北市某議員在網路上大聲支持核四重啟,遭網友在臉書貼文底下留言:「核四廢核料就放在你家」,沒想到此市議員竟回「可以放我家的話我ok」,這不但不夠了解市政,更是把所有台北市民安全、財產來開玩笑!
柯文哲市長、環保局長、都發局長清楚說明,台北市無法設置儲存核廢料,我也要求市府應該去和該議員說明清楚!
「重啟核四」不是議員以一句「核廢料放我家」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能源議題並非玩笑話,當執政者努力尋找能源出路時,首都議員竟然只能不負責任的打嘴砲蹭聲量!
—
加入舒培line趁現在!
👉 https://lin.ee/f923iDU
加入舒培FB🔗
👉https://reurl.cc/eEKY4j
辦公室聯絡電話☎️
👉02-27297708#510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vNjEe2imH4/hqdefault.jpg)
再生能源國家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京都議定書以後,甚至到更近期的巴黎協定,你可以看到這裡面爭議不斷在發生。美國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它認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會影響到美國經濟發展;第二個,它認為有公平性的問題,它說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限排溫室氣體的義務⋯⋯」
2005年2月16日,由聯合國84國共同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回顧2005年前後,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危機意識高漲,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2004年的電影《明天過後》,強烈的視覺效果,讓我們看見了全球暖化的連鎖效應,幾乎摧毀了整個曼哈頓,還有2006年《不願面對的真相》,當時也成為探討全球暖化議題的紀錄片經典。
氣候的改變,已經威脅到許多人的生活,許多國家認識到這不只是環境或經濟的問題,而是攸關國家安全和生存的問題。為了對抗全球暖化,簽訂《京都議定書》的各國,不僅必須守住減碳目標的承諾,對企業而言,要如何永續發展,善盡社會責任,如何在生產流程中減少碳排放?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都是很重要的挑戰。
從企業社會責任(CSR)到環境、社會、企業治理的永續投資(ESG),台達電是台灣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積極參與各項國際倡議的企業,累積了許多節能減碳、綠建築的實務經驗,今年更加入RE100,承諾在2030年將要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永續投資為什麼重要?台達電如何獲得「危機中的商機」,如何因為堅持製造無鉛銲錫而意外打進SONY供應鏈?為什麼大型國際客戶要求百分之百完全使用再生能源?企業應該積極做好什麼準備?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來與大家分享企業如何看待氣候變遷的議題,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達電永續長 周志宏
#台達電 #氣候變遷 #CSR #京都議定書 #巴黎協定 #永續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WHvF-9Xhv4/hqdefault.jpg)
再生能源國家 在 101氣候教室:再生能源《國家地理》雜誌-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使用# 再生能源 的好處有很多,但它也並非沒有缺點。 ... 想看到最新鮮影片或與 國家 地理小編聊天互動的請訂閱☆ 更多精彩內容在 國家 地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