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古羅馬帝國的交流,靠得就是它!︱長知史
中國的因為之所以叫做China,很大原因是因為中國盛產陶瓷,但是原來中國古代的名字是叫做Seres,而這時因為中國生產的另一件事物。
----------
在遙遠的古希臘和羅馬,不乏偉大的冒險家。他們周遊列國,探尋未知的國度,而在他們的記載中,遙遠的中國叫做Seres,意思就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被認為是源於漢字「絲」,也是拉丁文中的「絲」(serica)一詞的來源。
----------
眾所周知,精美的絲綢發源於中國。
早在黃帝時期,中國便開始了養蠶、取絲、織綢。到了商代,絲綢生產已經初具規模,並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還有了複雜的織機和織造手藝。在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產絲綢,絲綢的花色品種也豐富起來,主要分為絹、綺、錦三大類。到了秦漢時期,絲織業不但得到了大發展,而且隨著漢代中國對外的大規模擴展影響,絲綢的貿易和輸出也達到空前繁榮的地步。一條從古長安出發,經甘肅、新疆一直西去,經過中亞、西亞,最終抵達歐洲的「絲綢之路」,將中國與歐亞大陸連接起來。
----------
雖然羅馬帝國和漢朝相隔遙遠,但兩個強大的帝國此時有了交匯。
漢朝通過絲綢之路,輾轉數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將絲綢等物品出口到了羅馬。同時羅馬這個國家也被中國人所認知,被稱為「大秦國」。
----------
《漢書》曾記載了中國人對大秦國的印象:在大海的西面,也叫「海西國」,版圖有8000里大,有四百多個城市,國都的城垣有400里,城內有五個宮殿,每隔10里相接,都是用水晶作柱子。據記載,大秦國盛產金銀珠寶,大秦國的人體形高大,身體健壯,容貌端正。
----------
至於羅馬人,同樣對絲綢之路那端的中國充滿了好奇心,覺得十分神秘,說「絲國」人身高近20英呎,聰明靈巧,舉止溫厚,而且長壽。
當然,最令羅馬人驚嘆的是中國的絲綢。羅馬著名的學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曾以為絲綢是來源於樹葉:「絲繭是生在樹葉上,取來用水濕一濕,理成絲,裁成衣服,光輝奪目。」
----------
羅馬時期,羅馬貴族的社會時尚之一就是能夠穿中國的絲綢制的衣服。凱撒大帝和其同盟、被稱為「埃及豔后」的克里奧帕特拉都喜歡穿中國的絲綢製成的衣服。
一天,羅馬劇場演戲的時候,凱撒大帝突然穿著用中國絲綢製作的長袍出現在劇場內,耀眼的光輝,絢麗的色彩,令全場觀眾目瞪口呆。儘管演出的節目很精彩,但觀眾們都將羨慕的目光集中在凱撒一人身上,紛紛議論,他是從哪裡得到了這樣美麗的衣服?
當時的羅馬人一般都穿粗毛布製作的露著臂膀的披風式長衫,貴族則穿輕柔透明、亞麻織造的麻衣。不過,當他們看到美麗的絲綢後,就不可遏止地愛上了它。絲綢很快成為風靡羅馬上層社會的奢侈品。之所以說是奢侈品,是因為一磅高級絲綢料子要值12兩黃金。
----------
特別是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對中國絲綢的喜好與追求更是非同一般。當時,為了節省珍貴的絲線,她把從中國輾轉運抵埃及的絲綢,交由宮庭織工,先是將從中國買來的絲綢服裝一件一件地拆開,再重新編織成服裝或做成點綴服裝的飾品。
----------
這種進口絲綢的情況一直維持到公元12世紀,十字軍東征時,南意大利王羅哲兒二世俘虜了兩千名絲織工人,把他們帶回意大利去養蠶、繅絲、織綢。歐洲才開始有了自產絲綢。但是產量一直很低,直到元朝時期,歐洲人仍然把絲綢看作是和黃金一樣珍貴的飾品。
----------
13世紀,中國絲綢紡織技術在意大利開始發展成熟,14世紀意大利絲綢紡織中心盧卡出產的絲綢圖案,能看出明顯的中國影響。15世紀末,意大利紡織作坊直接模仿中國圖案成為風尚。意大利製造的絲綢上,出現了中國的飛禽、荷花、水鳥、假山石、卷雲等。意大利逐漸成為歐洲絲綢工業的中心,但「絲國」留給羅馬乃至歐洲的記憶卻迄今不曾消失。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