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犯強制治療今進行《憲法》法庭言詞辯論,大法官1個月內公布釋憲日期】
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女大生遭男子梁育誌性侵殺害案舉國震驚,大法官今日(11月3日)上午仍如期召開「性侵害加害人刑後強制治療」(以下簡稱強制治療)憲法法庭,討論強制治療制度是否違憲。此為繼通姦除罪化(釋字第791號)與黨產條例案(釋字第793號)後,今年第三度為釋憲案舉行公開言詞辯論,全程同步在司法院臉書平台實況轉播(https://bit.ly/362yNF1)說明大法官對此一爭議議題高度重視。
《報導者》今年8月間即推出《違憲邊緣的治療之網──台灣性侵犯強制治療爭議》專題報導(https://bit.ly/322HpJC),全面檢視此一制度的困境。
此案緣起於2013年一位性侵害受刑人盧恩本提出,之後陸續有前台中地院法官時瑋辰(現為新北地院法官,其案件當事人由於已被釋放,非繫屬案件故不被受理)、雲林地院法官張淵森(現為台中地院法官)、雲林地院法官潘韋丞以及多位受強制治療處分者提出聲請。他們主張強制治療無設定上限,成為可無限期拘禁人身自由的「絕對不定期刑」,有違比例原則;同時認為,延長強制治療的機制缺乏完整聽證與辯護程序,即可由檢察官逕自認定,有需要就繼續延長治療,受處分者無從表達意見,只能事後聲明異議,有違正當法律程序,因此聲請人請大法官就強制治療的法令依據(《刑法》91-1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22-1)宣告違憲並失效。
大法官於今年8月20日宣佈併案受理相關案件並進行言詞辯論。
■釋憲案代理律師:強制治療程序保障空白,形成法治國的巨大空隙
今日《憲法》法庭言詞辯論一開始,強制治療受處分人的代理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周宇修與薛煒育即猛烈批評現行強制治療制度是一種「標籤詐欺」、「國王的新衣」,以治療之名將這些受處分人與社會隔離,(台中監獄培德醫院)不能因換了招牌就說不是監獄,代理人引用「釋字第471號」解釋強調,強制治療雖然屬於預防犯罪的保安處分之一,可是拘束人身自由的效果與刑罰無異,若無受到罪刑法定主義與禁止溯及既往等對於刑罰手段的嚴格規範,將是法治國的巨大空隙。
法官代表潘韋丞接續陳述意見,質疑法條所述治療到「再犯危險性顯著降低」缺乏法律明確性,恐造成恣意認定的後果。張淵森對此持相反意見,主張沒有違反法律明確性,並再度強調,強制治療程序保障幾乎一片空白,雖可聲明異議,但心智障礙者完全不懂,嚴重弱化受處分者權利。相較於受處分人代理律師的批判態度,兩位法官強調非全盤否定強制治療制度,不反對高危險個案進行無期限治療,但不能不論犯罪行為輕重、危險性高低,全部不定期限,否則違反比例原則,潘韋丞並提出搭配轉向及分流設計的務實建議。
■官部門代理人:執行細節問題,並不構成違憲理由
機關代表方面,衛福部由前監察委員高鳳仙擔任代理人,她強調強制治療制度參考美國民事監護(civil commitment),非以處罰為目的,而是基於矯正與社會防衛,性侵犯猶如煞車壞掉,沒專家幫忙會一直壞下去,現階段替代方案不足下(電子腳鐐監控還是能拆掉、化學去勢或以藥物降低性慾皆未立法),就算執行得再差還是有其必要。
針對代理律師對強制治療的質疑,法務部代表次長蔡碧仲尖銳回應,當舉國都因台南女大生性侵命案陷入風暴時,應該反思這一切問題都是由加害者所造成,並堅持現階段只是執行細節的問題,不構成違憲理由。只能把受處分者關在台中監獄裡的原因,是因地方政府把治療處所當成垃圾場一樣的嫌惡設施,不發使用執照、不增加床位,造成法治國的空隙,大家都有責任,現在培德還有56人,宣告違憲貿然放出去後果難以想像。
■專家鑑定人:再犯風險難評估,美、德亦曾提出違憲審查
由法學者、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組成的鑑定人意見陳述中,主要圍繞著兩個議題,一是在醫療專業上要如何以及是否能可能評估再犯危險,二是如何從本土的經驗檢視這個移植自美國的制度目前遇到的困境。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吳建昌坦言,危險性是否顯著降低永遠牽涉著價值判斷,無法一刀切,根據國內外實證研究,並無法得到證據支持何種治療方式較有效,但依個人需求在知情同意狀況下的「美好生活模式」(Good Life Model, GLM)或許是可參考採用的方法之一。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沈勝昂則指出,目前實務上主要綜合量化統計及臨床判斷預測再犯率,但在有限的治療空間中有其侷限,即受處分人無法在現實環境中試驗是否真能有所改變。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林明傑提出美國與德國也都曾遭遇多次性侵犯強制治療的違憲審查,前者以民事庭審核而非刑事的方式解套,確立其為治療而非刑罰的本質,後者則在修法以法官保留以及定期評估審查機制,後於2011年通過歐洲人權法院審理,符合人權公約。
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法思齊則指出,強制治療在美國法上與繼受德國法的台灣有非常不同的前提,相較我國是刑罰與保安處分並行的「雙軌制」,美國則只有單軌制,因其框架限制,非應報嚇阻的刑罰,只能放置在民事程序,再來美國適用的對象為極端嚴重犯行的「性掠奪」( sexual predator ),且除再犯危險性還要有精神疾病或人格異常才能構成要件,反觀我國規範的對象涵蓋過廣,從《刑法》221到227條所有犯罪行為都包括在內,即使輕微猥褻也有可能被強制治療,不能因爲美國合憲,我們就合憲。
法思齊於回覆大法官詢問時更指出,美國立法的背景都是在遭遇極端個案後因應民意而生,並產生性犯罪高再犯的迷思,但特殊案例無法反映此類犯罪全貌,事實是一般性犯罪除戀童癖外再犯率通常不高,近年美加兩國的研究已指出嚴格的性犯罪政策強制是失敗的,甚至如梅根法案(Megan's Law)衍生更多問題。
■司法院:一個月內宣布大法官釋憲日期
在大法官呂太郎、詹森林、黃虹霞、楊惠欽針對各爭點詢問聲請人、機關代表及鑑定人後,各方再做最後的意見陳述,最後一名發言者為代表相關機關的司法院刑事廳廳長彭幸鳴,她強調法官跟每位國民一樣對不幸的犯罪事件感同身受,但當坐上法檯時,法官就不能只考慮自己,而需更深層的探究為什麼加害人會犯罪、什麼樣的處遇能讓其負起責任,而強制治療經過逐步修法後愈趨嚴苛、剝奪人身自由的力道加大的同時,程序保障卻明顯不足。
「當性侵害加害人已接受刑罰後,國家是否仍以剝奪人身自由來排除此一群體,猶如古代流放隔離痲瘋病人,或是應該將其當做一個人,以治療為核心促其回歸社會?」彭幸鳴總結說道。
會後法庭審判長、司法院院長許宗力宣佈將於一個月內公布解釋案日期。 (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性侵、非法處所、無限期隔離──全球最嚴格強制治療模式下,陽光照不到的暗影】https://bit.ly/3oMrnON
【為何替性侵加害人釋憲──逆風法官在社會安全與人權界線間的抉擇】https://bit.ly/35ZR0Tx
#性侵 #強制治療 #釋憲 #大法官解釋 #言詞辯論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60的網紅MoshPit Ken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刺青為什麼曾經被主流社會排斥 那些刺青等於惡的「刻板印象」是從哪來的? 又是怎麼從負面形象洗白成時尚潮流呢?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製作團隊 】 |腳本:肯尼 |單集封面設計:Shayne |剪輯後製:肯尼 |字幕:劉芷洋 |剪輯助理:Shayne、劉芷洋 |演出:肯尼 喜歡我的影片歡迎訂...
刑罰手段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進黨現在完全執政了,當有人質疑選務,警方卻用這項「侮辱公署罪」來法辦基層百姓,請問這樣的作為是不是「打壓人權?」是不是「箝制人民言論自由?」是不是「政治迫害?」>
有網友近日在YouTube網站上傳影片,被警方以「侮辱公署罪」送辦。但綠營過去在太陽花學運時,指責「侮辱公署罪」是打壓人權、箝制言論、政治迫害的工具,現在卻用「侮辱公署罪」法辦民眾,有粉專批評,「你們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刑事局3月接獲檢舉,有網友在YouTube網站上傳影片,影射選舉做票。警方認為該網友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安寧,4月間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移送台北地院簡易庭。
法院認為影片是針對選務的質疑,均屬言論自由範疇,且內容並不足以影響公共安寧,裁定不罰。
沒想到警方近日又把該網友以刑法「侮辱公署罪」函送北檢偵辦。警方強調,要以刑罰手段,遏阻假訊息流竄,同時也會持續偵辦影片假訊息的源頭出處。
警方法辦網友侮辱公署罪 挨批「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20200616004849-260407
刑罰手段 在 張庭律師《法律庭看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相信大家都知道大法官已經作出解釋,將 #通姦除罪化,而且是自解釋公布日起 #立即失其效力。
-
🚩那麼,後續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目前已經在地檢署偵查中的通姦案件,將會 #不起訴;已經在法院審理中的,則會受 #免訴判決。
-
🚩以後通姦都不會有任何責任了嗎?
1. 還是會有 #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2. 還是構成 #離婚事由 ,白話一點,有可能「 被 離 婚 」。
3. 被法院判准離婚後,只要婚後剩餘財產比另一半多,還是會被請求 #婚後剩餘財產差額分配。
-
🚩大法官為什麼認為通姦罪違憲?
因為 #性自主權 被認為屬於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且和個人的人格有不可分離的關係,所以對性自主權限制的規定,在 #比例原則 的評估上,要受到比較嚴格的審查。
而通姦這個行為,雖然損害了婚姻的忠臣義務,但利用 #刑罰手段 制裁的對象,原則上應該要限於針對侵害 #公益 的行為。但通姦的行為並非明顯損及公益,而是偏向私人間權利義務的爭議行為。
尤其通姦罪不僅干預了性自主權,因為追訴的過程也會直驅人民的私密領域,也嚴重 #干預個人隱私。種種原因下,通姦罪被認為造成的侵害顯然大於所欲維護的利益,不符比例原則,違憲。
-
#釋字第791號
#法律庭看聽
#張庭律師
刑罰手段 在 MoshPit Kenn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刺青為什麼曾經被主流社會排斥
那些刺青等於惡的「刻板印象」是從哪來的?
又是怎麼從負面形象洗白成時尚潮流呢?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製作團隊 】
|腳本:肯尼
|單集封面設計:Shayne
|剪輯後製:肯尼
|字幕:劉芷洋
|剪輯助理:Shayne、劉芷洋
|演出:肯尼
喜歡我的影片歡迎訂閱家分享!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shpit_kenny_official/
Shayne 官方刺青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shayne_tattoo/
老洋攝影FB:https://www.facebook.com/%E8%80%81%E6%B4%8B%E6%94%9D%E5%BD%B1-LaoYang-Photography-106241074104557
#肯尼 #Shayne #Kenny #老洋攝影 #MoshPit工作室 #刺青 #次文化 #紋身
刑罰手段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ong Wai Man
何君堯說,周庭的手沒福氣,手指骨節大,比較勞碌……
何先生不愧是執業律師,虔誠基督徒,又供奉觀音,所以有天人智慧,一眼就看穿周庭是勞碌命。
我沒有看過周庭的手,但我同意何君堯的觀察,她是一條勞碌命,她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
十來歲,同齡的人都是少女情懷總是詩的時候,她夢想的,不是白馬王子,而是社會的公義,香港的未來,加入了學民思潮。
自此,她已決定了一生勞碌。
今年才廿一歲的小妮子,被香港特區政府剝奪了終身政治權利,沒有參選權,她的同志,不是入獄就是被取消議員資格,她變相沒有了投票權。
她選擇的人生路,對手是巍巍的中共政權,為虎作倀的港共流氓;她是五毛的眼中釘,善良怕事的香港人對她敬而遠之,各大企業機構不會聘請的惹火人物……
還有賣港傳媒的跟蹤和滋擾。
周庭是勞碌命,不只在雙手顯示,還在她的信念和追求。
論語泰伯篇第十三章: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
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怎樣的手,才是好命?
怎樣的手,才不勞碌?
過了立春,便是新年。趁新正頭,和大家研究一下手相。
狗年開始了,美國聯儲局長耶倫做到2月3日,雞年最後一天。她是近四十年來唯一沒有連任的聯儲局長,特朗普不喜歡她的美元政策。
狗年相沖的生肖是什麼?還有相刑相害相合和三會局的生肖。
玄空風水,今年(戊戌)流年飛星為九紫入中。
五黃災星在正北,
二黑病符在正西,
八白正財在東南,
一白科名在西北,
九紫桃花在中宮。
流年紫白訣是這樣計算的:
上元甲子一白求,
中元四綠木為頭,
下元七赤中央去,
逐年逆數順宮游。
現是玄空風水下元八運的二十年中,下元的甲子年從七赤入中開始,逆推,乙丑年便是六白入中,丙寅年是五黃入中,所以下元八運的2018年戊戌年便是九紫入中。
你家的底盤是命,流年飛星是運,命要配運,便是我們說的命運了。
一般人說的叫運氣,易經叫作時與位,佛家就統稱為無常。
根據邵康節的方圓圖,去年雞年的值年卦是火雷噬嗑卦,活生生的森林規律,弱肉強食,一手拿錢一手拿刀,能收買的收買,不能收買的一刀幹掉。用的手法是山火賁卦,是文明包裝。噬嗑卦辭是:利用獄,用立法刑罰手段達到目的。
今年戊戌狗年的值年卦是澤雷隨卦,隨機應變的卦。時勢發展不是我們預期,我們只能尊重現實,隨時調整,隨時隨地讓自己身心得到安頓,重視當下。
金剛經云: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隨卦大象傳教我們:
澤中有雷,隨。
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這是暫時放下,擱置的智慧。
當一件事短期內難以解決,乾脆擱置一段時間,等待客觀環境轉變。時候到了,所謂的阻窒,便迎刃而解了。
紫微斗數在今年戊戌狗年的十干四化是:戊貪陰陽機。
貪狼化祿,太陰化權,太陽化科,天機化忌。
天機是聰明機變之星,化了忌便是聰明錯用,機深禍更深。
今年是聰明人出事的一年,提提你,太陰天機必然會照,太陰化權必然挑起天機化忌。
太陰主藏,暗中用權,挑起了天機的忌。這是懲罰不光明磊落,賣弄權謀的人的。
戊戌狗年,這個流年干支很麻煩,表面的一柱陽土,但遇到干支合化,可以變化一柱火。
五行中由土變火,可怕的,它有機會拿去你命中天干的癸水和地支的卯木。
如果你賴以為生的用神或是通關之神是癸水或卯木,一下子不見了,就像人類沒有了氧氣食水,大難臨頭了。
#周庭 #中共政權 #廿三條立法
2018年2月6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刑罰手段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談近代刑法的例外狀態:死罪、死刑、死囚
主持人:何澄輝(荷蘭萊頓大學東亞區域研究博士候選人)
主講人:謝煜偉(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劉秉郎(蘇案當事人)、許家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死刑,作為一種最嚴厲的刑罰手段,一般被認為必須適用在「情節最嚴重之罪」(capital crimes),必須經過最嚴謹的證據調查與量刑判斷程序,始能判處(capital punishment),同時,必須要在基於國家刑罰權之意志下才能執行以剝奪死囚之生命。可以說,現代的死刑制度便是由「死罪」立法、「死刑」判決、以及剝奪「死囚」生命所共同交織而成的複合體。
台灣,在揮別威權統治走向現代的刑事制度之後,有人樂觀地認為死刑不再是主權者強化統治權力的道具,而是維護社會安全的灘頭堡,只要我們謹慎小心避免濫用,沒有廢除死刑之必要。
同時,也有人認為,死作為一種處罰,意味著對加害者課以與罪行相對應責任的應報,不但沒有違反人性尊嚴,反而,透過處刑,宣示了被害者的人性尊嚴,也讓犯罪者在倫理上終極實踐了身為人的尊嚴。這種論述可溯及自啟蒙時代的康德與黑格爾,其可謂近代市民刑法理念的始祖。
市民刑法理念建立在個人彼此尊重、視對方為同等自由的人格,形成相互承認法關係等基礎之上;犯罪是上述法關係的破壞,以及對法規範效力的否定;而刑罰則是透過權利的剝奪,以抵消因犯罪所減損之自由或自律性保障。
然而,這種市民刑法的論理究竟潛藏著哪些根本性的問題?死罪、死刑、死囚究竟在市民刑法的理念中處於何等地位?本次座談即是從這兩個問題出發,反思台灣的死刑制度。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