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父母不開心,孩子不知箇中緣由,就往自己的身上找問題。
「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讓爸爸媽媽生氣?」
很多時候,大人世界裡發生的事,孩子實在不懂。理性上不懂,感性上卻受到爸爸媽媽的牽引,累積了不少負面的情緒。情緒無處安放,所以怪罪自己,莫名其妙想出了幾個理由,合理化了自己的情緒,解釋了他的困境。
「如果不是我這麼不好,為什麼爸爸媽媽會不開心?」
雖然是問句,但拿來質疑自己,就像是個肯定句了。於是,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的解釋,把自己當成一切困境的根源,藉此不斷地想要消化大人給的情緒。情緒是暫時安放了,可是,沒放對地方,這埋下了日後容易情緒困擾的伏筆。
爸爸媽媽其實沒有對孩子怎麼樣不好,該有的生理上的照顧還是沒有少。可是,爸爸媽媽的心不夠細、不夠敏感,沒辦法進入孩子的內心裡去陪伴。也或許是,爸爸媽媽也有他們自己的人生功課正在進行,泥菩薩過江,顧不了孩子。
做為一個旁觀者,以前我會忍不住想怪罪大人,後來發現,人生的功課太難,有些困境,任誰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求個圓滿。所以,我現在滿心只想提醒,提醒爸爸媽媽們,在自己有餘力的時候,去看顧一下孩子的心。
有些父母不是故意忽略或者傷害孩子,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也許是能力不足、時間不夠,或者環境不允許,又或者,父母自己就是慣性自責者,面對孩子的慣性自責,自然沒有警覺。
自責不是好習慣,特別是一有不好的情緒,連狀況可能都還沒搞清楚,就開始自動化地自責。這時候,靜心的概念很好用,我們的情緒,不知道為什麼出現了,我們不需要急著回應,讓所有動作暫停,或者是先充分體驗這個情緒,觀察它,與它同在,也很不錯。
我寫過一句話,有空的時候就可以拿來思考:「有時候,重要的常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我們對於情緒的回應。」
就具體的操作上,大人可以對孩子同理,搞清楚孩子目前正經歷的情緒,多使用情緒的詞彙。將自己的理解,跟孩子確認,盡可能讓親子雙方都對目前孩子的情緒狀態,有正確與一致的共識。
我以前寫過另一句話:「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像這種孩子內心混亂的狀況,孩子的心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相較來說,其他的事,說不定都算小事,反正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處理得好。但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跟孩子解釋,能讓孩子少一點胡思亂想,或者又開始慣性自責。
我的書裡面、網路上的文章,有許多篇談同理,可以逕自查找,或者參考下列文章。能進入同理他人的狀態,自己的心先變柔軟,先得平靜的好處。
.
同理相關文章
如何安慰一個人
https://www.facebook.com/redbeaniceteacher/…/735267063156273
親子溝通術 搞定情緒最重要
http://www.appledaily.com.tw/…/supplement/20130506/34997965/
不生氣的好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a.248192138530…/950633278286316/…
同理心三層次
https://www.facebook.com/redbeaniceteacher/…/533980239951624
要談得深就要有安全感
https://www.facebook.com/…/a.24819213853…/1354667051216268/…
如何教導孩子有自信又不讓人感覺壓迫?
https://www.facebook.com/…/a.24819213853…/1359583400724633/…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 http://ppt.cc/8fqNI
2.金石堂: http://ppt.cc/T0BZ9
3.誠品: http://ppt.cc/6Vahf
4.博客來活動:洪仲清作品任3本75折 http://ppt.cc/MRJyi
5.金石堂活動:《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合購75折 http://ppt.cc/81nZx
6.星馬地區限量簽名書預購: http://ppt.cc/a2qjC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台中】《靜下心去愛》講座線上報名已截止
(10/2當天可現場報名,無托育服務,講座以成人為主,費用以人數計算)
細節 : http://ppt.cc/TGyYz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電子書」的推薦目錄: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電子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光是好好吃就能愛自己
「你是不是也這樣?
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用速食滿足你的飲食衝動?有時候不餓也狂吃?
想保持體態、控制體重,反覆跟從各種健康飲食建議,卻沒有成效?
你的問題可能不在口腹之欲而在心靈滿足,沒有覺察心理因素影響你的行為。
人的飢餓感是獨立於食物而存在。飢餓感很容易受情緒、分心、空虛、沮喪、壓力所干擾,如果你將身體的飢餓訊號帶回到平衡狀態,想吃東西的衝動就會變成你的盟友而非敵人。這一切關鍵在於直接取得連結心靈和身體的訊息。
當你能滿足自己最初始的渴望,感到安全、被尊重、被欣賞、被愛、與人連結,食物就只不是眾多的樂趣之一。」
*************
談心靈,常要回到生活小事之中來看,才不會過於空泛。飲食跟情緒的關係密切,就現代來說,已經是常識了。
我們是不是能敏感於自己的身體需要而吃,而不只是受到情緒影響,吃得過多或過少,損害了我們的健康。我們是不是能清醒地體認到食物帶給我們的滋養,而不是食之無味,吃得莫名其妙?
我在工作的時候,也難免會遇到牽涉到飲食議題的當事人—沒有食慾,或者吃得過多的現象。只是我對這個議題的研究不多,如果當事人有這方面的困擾,除了轉介相關單位就診之外,我會介紹正念飲食的概念。這不是只有遇到飲食相關問題的時候,才需要注意,而是平常我們就可以試著認真面對自己的生活,好好吃,愛自己。
我平常如果自己吃飯的時候,就會試著這麼做。所以,我獨自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反而更享受,清清楚楚知道我吃進了什麼,完全為了自己而吃。我的重點不是為了減肥(當然體態也很重要),是為了回歸我心裡的平靜。
剛好《你在渴求什麼?》這本書,清楚地說明了類似的概念,所以跟出版社請求授權,跟各位朋友分享。
----------------------------------------
【狄帕克.喬布拉】
我了解人們對於調整痛苦的記憶、感情和感覺會很焦慮。當你體重過重的時候,光是想到要更注意你的身體,聽來就完全沒有吸引力。然而,正念不在於開始去討厭自己、面對不愉快的真相,或玩自責的遊戲。在你不去覺察的時刻,人生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正悄悄溜走;而只要你醒悟,生活的整體經驗都將獲得提升。你會發現自己能取得看不見的內在力量。創造力需要覺察,找尋任何問題的解決之道也需要覺察。
跟你的飲食有關的覺察中,許多方法都不需要任何痛苦的調整。我將之列舉如下。
…
正念飲食的十二個方法
將你的注意力放到跟吃有關的任何行動上,有助於打破腦中一片空白的魔咒。這可以應用在你把什麼東西放進嘴裡,以及你吃得多快這類的行為習慣上。察看下列這些項目,並開始執行。每次只執行一項,並從對你的飲食習慣最有益處的那一項開始…
1.只有在感覺餓的時候吃。注意並感覺你的飢餓,這是有意識飲食的基礎。
2.鼓勵自己全心注意,用餐時請永遠坐在一個不會讓你分心的安定環境。
3.先由適量的食物開始,例如半盤,吃完這份之後,先坐一會兒,看看自己還覺得有多餓。在拿更多食物之前,先喝一點水。
4.仔細品味並體會每一口的味道,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食物的風味上,比平常習慣咀嚼得更久一點。換句話說,讓味道本身成為一種體驗。
5.清楚覺察自己被油膩、鹹味和甜味熊熊燃起的食慾。苦味的食物會抑制食慾…
6.在你開始吃以前,先去除雞皮和各種肉類上的脂肪。在餐廳用餐時,先將這些不要的東西放在旁邊的麵包盤裡,或請服務生把它們拿走。
7.以感到舒適自在的最慢步調吃東西。適當的步調能促進消化。吞下你正在吃的那一口之後,再叉起或舀起下一口食物。
8.如果你是個吃東西很快的人,特別是如果你會邊講話邊囫圇吞下食物,在你坐下來吃以前,分量請拿少一點。(因為你吃得太快,會很難注意盤子裡到底有多少食物。)
9.如果你知道自己很容易衝動地吃,而且用餐時間長的話會更糟糕,那就請跟餐桌旁的其他人說你打算吃多少,然後說話算話。(但不必要求提醒,重點在於自己監督自己的飲食,而不是要別人為你做到這點。)
10.在餐廳時,如果你不打算繼續吃,請服務生立刻把剩下的食物打包,不要留在盤子裡,等著被你一點一點慢慢吃光。
11.如果點了甜點,就請服務生先把其中一半打包。把打包的甜點送給同桌其他人當作禮物。
12.把胃填到感覺三分之二飽的程度(最好的測量方法,是只吃平常滿滿一份的三分之二就好)。一到那個感覺,就請人把盤子收走或離開餐桌。注意自己胃裡留一點空間時,感覺有多舒服。
當你不再陷入空白,你就可以對自己如何吃有更多覺察。在此同時,你也會開始掙脫自己舊有的制約條件,沒有任何事比這點更關鍵。找到更多的自由,就能開啟覺醒的真實喜悅。如果不能體會這點,你會一直活在看不到的牢籠裡,囚房的界限全起因於習慣和你心中的制約。你不該為了生活在沒有必要的限制裡而受到責難,但同時唯有你自己握有那把通往自由的鑰匙。那把隱形的鑰匙,是讓你從無意識轉移到覺察的關鍵。
.
你在渴求什麼?:揭開理想體重、生活幸福、身心平衡的秘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3028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5/22(日)下午3:00-5:00 【台東】公益講座(免費,需電話報名)
報名資訊: http://ppt.cc/EtW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