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非常好👍民主/共產?
#至少現在我看到的台灣式民主是爛透了
分享:#陳真
2020.12.26
萬般皆可忍,惟俗難耐。
這是我對台灣所謂「民主化」以來,也就是蔣家政權結束後一個最重要的感受:猥瑣,齷齪,貪婪,下流,庸俗化,小丑化,低能化;島內政治不再具有一絲嚴肅性,純粹就只是一群詐騙人渣、網紅、小丑與文人走狗撈錢奪權的娛樂競技場。
李敖常感嘆:「我因台灣而小」,這話很有道理;特別是在蔣家之後,更是如此。
過去我們打蔣家,也被蔣家打,朝不保夕,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明天。
但是,一是一,二是二,一個字有一個字的重量;打與被打的雙方,都有著一定的重量與嚴肅性。
但是,所謂「民主化」之後,蟑螂、蛆蛆全來了,講話就跟放屁沒兩樣,語言完全失去它應有的基本意義。
你每天罵蛆蛆,打蟑螂,或是被蟑螂、蛆蛆群起攻擊,不管輸贏都很窩囊。
而且,隨便一隻蛆,只要鍵盤在手,隨時都能折磨你,羞辱你,抹黑你。
人與蟲鬥,這樣一種害蟲橫行的世界,你能不因之而「小」嗎?
三十多年前,解嚴之後,我寫過一些類似的系列文字,叫做《罵政客是可恥的》,簡單說就是我們居然墮落到必須罵蛆蛆,必須和一群蟑螂打架,必須討論一些毫無出息的猥瑣人渣擔任所謂總統或什麼院長部長市長之所作所為。
吾友柏楊先生曾引用一段元曲 (?):「道是劉三,說什麼漢高祖」,大約就是這個意思:啊不就是那個沒出息的劉三嗎?
偷雞摸狗的小癟三,小混混,說什麼漢高祖呢!
而我們居然墮落到必須和這樣一些毫無議論價值的小癟三共處海角一隅,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每天打開媒體,如雷貫耳全是他們的聲音,真的是很痛苦,很窩囊。
再怎麼恐怖的政治高壓都能忍,惟俗難耐。
每天就是什麼「館長」什麼網紅,什麼男神女神3Q哥,什麼屎袋力量雞雞黨,什麼蔡英文、謝長廷等等黨國餘孽,沐猴而冠,招搖撞騙;政治低能化、小丑化、犯罪化到一個極點;連學位也能造假,
一騙三十幾年,毫無一絲羞赧,而人民居然無所謂,甚至熱烈擁戴。
請問所謂「民主化」以來,哪一個政治人物懷抱一絲善念與利他精神?
幾乎是零,一個也沒有,至少我實在想不出來;全是拼命搞錢奪權卡位搶資源,而仇中反華就是美國主子賦予他們的任務;只要聽話,只要仇中,只要搞台獨,包你享受不盡的榮華。
過去是國庫通黨庫,現在是國庫直接通內褲,把國庫當成自己家裏的金庫,吃喝玩樂總是記得打統編,報公帳,連一點小錢也要撈;並且進一步發展成一套羅素所說的「美式世襲制」,權位始終牢牢掌握在特定家族或幫派集團手中,大家輪流貪,我先撈幾年,然後換你撈;老子貪完,換兒子,兒子吃完換孫子。
世襲現象與分贓酬庸,藍很嚴重,綠則迎頭趕上,青出於藍,卑劣骯髒程度,百倍於往昔。
蔣家年代,基本理性與是非善惡依舊還保有某種內在力量;在這個窩囊猥瑣的低能輕薄年代,誰越無恥就越佔上風,道德泯滅,理性根本不值一個錢,更不用說什麼事實與價值了,誰鳥你?
毒豬進口的事就是政治低能化輕薄化之一例,你看窩不窩囊,我們居然被迫得像幼兒園小朋友那樣,回應各種低能蠢話,沒有一句話是有點營養的,蠢到難以想像,什麼「量大就是毒,量小就不是,水喝多也是毒」;什麼「美國人吃多少年萊牛萊豬,也沒怎樣啊」;他媽的是要當場七孔流血口吐白沫才叫做「有怎樣嗎」?
還有什麼「這個跟那個無關,那個跟那那個也無關,統統都無關」,真的很想撞牆,有夠低能。
這樣一些腦殘叫做學者專家?
他媽的活見鬼了,而我們居然得去回應這樣一些低能蠢話,活在這島上究竟還需不需要大腦?
這不是真的在討論,天底下沒有低能到這種程度的專業人士,這只是存心鬼扯蛋,為劉三政權護航。
自從所謂「民主化」以來,幾乎一切公共事務全是這樣幹的:鬼扯蛋,瞎掰,歪曲,渲染,抹黑,毀滅人格,眛著良知的御用學者與文人走狗到處都是,主流媒體更是每天造謠,洗腦,栽贓,網軍帶風向。
有沒有哪一件事不是這樣幹的?沒有!
有沒有哪一件事之議論過程是有一點點基本內涵的?沒有!
誰認真誰就輸了,鬼扯瞎掰造謠抹黑則永遠是贏家。
就算講輸也是贏,只要權力在手,完全可以為所欲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只要我有錢撈有官做,有什麼事是我做不出來的?
然後大家說這就是偉大的民主。
在這島上,「事實」變成毫無意義的東西,正直善良根本一文不值;沒有人在跟你講什麼事實與價值,反倒是以造謠抹黑為榮。
好好一個人,例如韓國瑜,聰明勤奮善良,卻被抹黑成低能人渣,而那些人渣到爆的貪婪惡棍與歹徒,卻反而萬民擁戴,彷彿英雄,儼然明星。
根本沒有什麼事情是媒體與網軍辦不到的。
任憑你是人格者,只要派出網軍,出動媒體,馬上就能把你打成臭不可聞的過街老鼠。
所謂「民主化」的這二、三十年來,請你告訴我,有哪一天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樣的政治讓你感到很榮耀?
全世界都好羨慕?
你看那個什麼農運健將叫陳什麼仲的,過去說「打死也應該擋下毒牛」。
現在當官了,比毒牛危害一百倍的毒豬來了,他卻居然說這是喜事一樁,可喜可賀,是台灣豬農邁向國際的大勝利,還嗆聲說萊豬進口「哪一點是負面」?
我常說,在台灣,參加所謂公共討論就是一種「自我作賤」,很窩囊,為什麼呢?
因為不對等:知識不對等,誠意不對等,品性不對等,經驗不對等,目的不對等,心態不對等,感情不對等,態度不對等,一切都不對等,就好像人跟蟑螂跟蛆不對等一樣;誰認真,誰就是在自取其辱。
西方人,或是被西方人洗腦的台灣人,動不動就滿口民主,很多腦殘還真以為大陸十幾億人口,天天羨慕著我們每幾年就可以搞一次選舉。
對此我真的很無言。
這讓我常想起狗兒的一些行為。
狗在吃東西時,除非你跟牠很熟,要不然還是不要隨便打擾牠比較好。
為什麼呢?
因為牠會以為你想搶牠的食物,搶牠心愛的骨頭。其實正常人絕無此一企圖,但是狗不相信,牠以為你羨慕牠的美食,以為你對牠的食物流口水。
人類近代史上最大的一個騙局就是所謂「民主」。
我問你,你想去某個學校念書或某個機構上班,你在乎的是什麼?一定是很實在的一些東西不是嗎?
比方說學校的學術水平、教育環境與科系內涵,或是公司的福利與待遇及工作環境等等等,我不相信有人會在乎該校校長或該公司董事長是否是全部師生或全體員工一人一票選出來,我不相信會有一個正常的公司或學校會把這樣一種所謂「民主」當成一種至高無上的價值。
就連單一學校或機構尚且不可能背棄基本的理性運作與專業,何況是統籌管理一切公共事務的政府;偌大權柄,怎麼可能交到一些低能網紅或貪婪人渣的手上?
或者是像美國那樣,所謂選舉,基本上就是選左手或選右手,選來選去永遠都選出同一批人,選出彼此根本沒有任何差異的財團與特工,任由他們愛怎麼幹就怎麼幹,然後你說這就是你所引以為榮的民主?
這不是腦殘,什麼是腦殘?
台灣七成以上的人反對毒豬,這不就是民意嗎?
但它有任何意義與作用嗎?
人渣黨愛怎麼幹就怎麼幹。
只要掌控好媒體與教育,權力就會牢牢掌握在手上。
哪天就算換國民黨執政,小事方面也許會比較好一些,但是大方向有何不同?
還不是都一樣。
國民黨哪天又上台,說不定也是馬上翻臉說萊豬無毒,萊豬很棒,進口萊豬是偉大成就,你又能如何?
反倒是對岸共產黨,才是真正依照人民的意志與需要在做事,至少心態上目標上努力想要把國家搞好,給大家過上好生活。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以實質民意為依歸。
台灣則是只要一掌權就拼命撈錢卡位搶資源,每天滿腦子就是想著下次的選舉,想著如何騙選票;能夠貪越久越好,而從來都不是努力想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我能理解為什麼蔣家如此獨裁,卻依舊能夠擄獲民心。
特別是蔣經國,至今受人懷念,因為他不貪不取,勤於任事,真心想要造福台灣,讓大多數人安居樂業。
然而,所謂民主化之後,絕大部份政治人物卻只是想撈錢奪權而已,毫無一絲善念,而且行事猥瑣低能齷齪下流,講話就跟放屁根本沒有兩樣。
台灣政治,撈錢奪權才是唯一的真實目的。
但我們應該搞清楚,蟑螂蛆蛆不該是跟我們對等的鬥爭對象,豢養這些腐蝕社會的害蟲背後的主子--美國,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的敵人。
惟有「去殖民」,台灣才有明天,才有可能走出下一步,否則,我們永遠只會在一種低能反智的抹黑瞎掰議論中,日復一日地不斷重演一模一樣的低能醜陋政治戲碼。
腦殘遊戲就這樣玩了二、三十年,真的夠了。
陳真:本名陳興正,台灣台南市人,知名精神科醫師、民進黨創始黨員
利他精神 意思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寫作:讓配角活成主角】
前幾天我們看了一部泰國廣告,講的是熱愛足球的男孩坐冷板凳的故事(連結:http://bit.ly/2z0wAd2)。
不過,這部影片讓人感到勵志的地方,卻是因為這位心思成熟的男孩所帶來的。
一起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微影評分析吧。
-
如何寫作:讓配角活成主角 / 許榮哲
常有朋友問我「如何寫作」?
我的答案是「放大你的主觀」。
什麼意思?
我舉了一本繪本為例──《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
故事很簡單,就是反覆問同一句話「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
雖然問題一樣,但每次都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秦始皇,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因為是我下令築長城,以抵禦匈奴」。
「下令者」秦始皇的主觀,非常有道理。
第二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鍊金術士盧生,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是我拿了一本奇書給秦始皇看,書上寫著『亡秦者,胡也』,胡不就是匈奴嗎,這本書把秦始皇嚇得半死,他才因此下令築長城,防堵匈奴」。
「源頭者」盧生的主觀,也非常有道理。
第三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大將軍蒙恬,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因為長城是我帶百姓去築的,匈奴也是我帶兵去打的,統統都是我」。
「實做者」蒙恬的主觀,確實非常有道理。
第四個是哭倒萬里長城的孟姜女,她流傳在民間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她說這是她的功勞,沒有人能夠否認。
「傳說者」孟姜女的主觀,確實非常有道理。
同樣的邏輯,第五、六、七……登場者,分是匈奴王、漢武帝、南北朝將軍檀道濟、唐朝詩人王維、王之渙、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作〈長城謠〉這首歌的作詞作曲人潘子農、劉雪庵、從外太空肉眼看到長城的太空人,把長城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都都宣稱「萬里長城這麼有名是自己的功勞」。
一連十幾個「主觀」的個人觀點,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用一句簡單的大白話帶過,那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底下這支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用了類似的說故事方法,前後兩個主觀的個人觀點。
故事梗概如下:
父親跟著兒子去參加足球比賽。
兒子是候補球員,整場球賽下來,即使主力球員受傷,也是另一位候補上場,兒子從頭到尾坐冷板凳。
看著候補區,兒子失落的神情,父親的心裡非常難受。
以上是父親的主觀,以下則是兒子的主觀。
球賽結束,父親問兒子「從頭到尾都沒上場會不會難過」,沒想到兒子居然回答「有啊,我有上場」。
原來父親的「上場」是字面上的意思「上場踢球」,然而兒子的「上場」卻是「團結合作」,有人的工作是踢球,有人的工作是後勤補給,即使是撿球、遞茶水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代表世俗看法的父親(以及觀眾)被早熟懂事的兒子的說法說服了。
看完上面的故事梗概,應該已經秒懂,不需要再看影片了。
錯!
繪本《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和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在故事結構上類似,同樣用多重主觀說故事,但本質上卻天差地別。
繪本《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裡的各種主觀,基本上是平等的,沒有誰壓過誰,是非、對錯、有理沒理,全交給讀者自由評判。
也就是繪本組合了一堆主觀,最後卻說了一個客觀的故事。
至於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則不是,兒子的主觀強壓父親的主觀,作者刻意在主導一種價值:父親是錯的,兒子才是對的。這是一支徹徹底底的主觀故事
客觀好?還是主觀好?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主觀要如何才能說服人」。
這支微電影一連做了兩次好到不行的伏筆示範,極簡單,而且行雲流水,不露一絲痕跡。
影片一開始,兒子正在綁鞋帶,因為足球比賽即將開始了。
父親問:「要幫你綁嗎?
兒子自信的回答:「老爸,梅西都是自己綁鞋帶的。」
開場一來一回,一個極簡單的對話,在「故事」上帶出「足球賽」(這一點容易)。在「人物」上,強而有力的刻畫出這對父子「不在同一個檔次上」(這一點困難)。
兒子高了父親不只一個檔次。
父親是傳統父親。
兒子不是傳統兒子。
這為後來父親眼裡的「兒子從頭到尾沒上場」(利己精神),以及兒子心中認定「我們從頭到尾都是一體的」(利他精神),做了非常有說服力的伏筆。
不只如此,還有第二次。
足球賽開始了,教練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幫忙,快幫忙」。
這句話看起來是教練說給「場上球員」聽的,但「場下候補」的小男孩聽進去了。
於是整場比賽,小男孩都在貫徹教練的話「幫忙,快幫忙」──
他遞茶水給隊友,他是服務員。
他撿踢出場外的球,他是小小球僮。
不只如此,他為了受傷的隊友,衝進場內,幫他冰敷,他是防護員。
他幫隊友講解戰術,隊友才能踢進致勝的一球,他是教練。
從服務他人的小事,一直做到致勝贏球的大事,小男孩徹底完成了教練開場的那一句話「幫忙,快幫忙」。
聽了兒子的解釋之後,父親釋懷了,他說:「上場滿久的嘛!」
隨後,父親把飲料空瓶往空中一抛,兒子隨即起腳,俐落一踢,空瓶應聲入垃圾桶,這是他今天踢進的第一球。
Slogan出現。
運動──造就不凡的人!
結束得簡潔有力。
微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把配角活成主角」,這不就是我常說的「相信自己是天才,比真的天才更重要」。
回到一開始的寫作問題。
「如何寫作?」
我的答案是「放大你的主觀」。
最後再補上「然後用你的主觀來說服讀者」。
──完
利他精神 意思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寫作:讓配角活成主角】
前幾天我們看了一部泰國廣告,講的是熱愛足球的男孩坐冷板凳的故事(連結:http://bit.ly/2z0wAd2)。
不過,這部影片讓人感到勵志的地方,卻是因為這位心思成熟的男孩所帶來的。
一起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微影評分析吧。
-
如何寫作:讓配角活成主角 / 許榮哲
常有朋友問我「如何寫作」?
我的答案是「放大你的主觀」。
什麼意思?
我舉了一本繪本為例──《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
故事很簡單,就是反覆問同一句話「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
雖然問題一樣,但每次都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秦始皇,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因為是我下令築長城,以抵禦匈奴」。
「下令者」秦始皇的主觀,非常有道理。
第二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鍊金術士盧生,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是我拿了一本奇書給秦始皇看,書上寫著『亡秦者,胡也』,胡不就是匈奴嗎,這本書把秦始皇嚇得半死,他才因此下令築長城,防堵匈奴」。
「源頭者」盧生的主觀,也非常有道理。
第三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大將軍蒙恬,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因為長城是我帶百姓去築的,匈奴也是我帶兵去打的,統統都是我」。
「實做者」蒙恬的主觀,確實非常有道理。
第四個是哭倒萬里長城的孟姜女,她流傳在民間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她說這是她的功勞,沒有人能夠否認。
「傳說者」孟姜女的主觀,確實非常有道理。
同樣的邏輯,第五、六、七……登場者,分是匈奴王、漢武帝、南北朝將軍檀道濟、唐朝詩人王維、王之渙、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作〈長城謠〉這首歌的作詞作曲人潘子農、劉雪庵、從外太空肉眼看到長城的太空人,把長城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都都宣稱「萬里長城這麼有名是自己的功勞」。
一連十幾個「主觀」的個人觀點,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用一句簡單的大白話帶過,那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底下這支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用了類似的說故事方法,前後兩個主觀的個人觀點。
故事梗概如下:
父親跟著兒子去參加足球比賽。
兒子是候補球員,整場球賽下來,即使主力球員受傷,也是另一位候補上場,兒子從頭到尾坐冷板凳。
看著候補區,兒子失落的神情,父親的心裡非常難受。
以上是父親的主觀,以下則是兒子的主觀。
球賽結束,父親問兒子「從頭到尾都沒上場會不會難過」,沒想到兒子居然回答「有啊,我有上場」。
原來父親的「上場」是字面上的意思「上場踢球」,然而兒子的「上場」卻是「團結合作」,有人的工作是踢球,有人的工作是後勤補給,即使是撿球、遞茶水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代表世俗看法的父親(以及觀眾)被早熟懂事的兒子的說法說服了。
看完上面的故事梗概,應該已經秒懂,不需要再看影片了。
錯!
繪本《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和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在故事結構上類似,同樣用多重主觀說故事,但本質上卻天差地別。
繪本《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裡的各種主觀,基本上是平等的,沒有誰壓過誰,是非、對錯、有理沒理,全交給讀者自由評判。
也就是繪本組合了一堆主觀,最後卻說了一個客觀的故事。
至於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則不是,兒子的主觀強壓父親的主觀,作者刻意在主導一種價值:父親是錯的,兒子才是對的。這是一支徹徹底底的主觀故事
客觀好?還是主觀好?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主觀要如何才能說服人」。
這支微電影一連做了兩次好到不行的伏筆示範,極簡單,而且行雲流水,不露一絲痕跡。
影片一開始,兒子正在綁鞋帶,因為足球比賽即將開始了。
父親問:「要幫你綁嗎?
兒子自信的回答:「老爸,梅西都是自己綁鞋帶的。」
開場一來一回,一個極簡單的對話,在「故事」上帶出「足球賽」(這一點容易)。在「人物」上,強而有力的刻畫出這對父子「不在同一個檔次上」(這一點困難)。
兒子高了父親不只一個檔次。
父親是傳統父親。
兒子不是傳統兒子。
這為後來父親眼裡的「兒子從頭到尾沒上場」(利己精神),以及兒子心中認定「我們從頭到尾都是一體的」(利他精神),做了非常有說服力的伏筆。
不只如此,還有第二次。
足球賽開始了,教練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幫忙,快幫忙」。
這句話看起來是教練說給「場上球員」聽的,但「場下候補」的小男孩聽進去了。
於是整場比賽,小男孩都在貫徹教練的話「幫忙,快幫忙」──
他遞茶水給隊友,他是服務員。
他撿踢出場外的球,他是小小球僮。
不只如此,他為了受傷的隊友,衝進場內,幫他冰敷,他是防護員。
他幫隊友講解戰術,隊友才能踢進致勝的一球,他是教練。
從服務他人的小事,一直做到致勝贏球的大事,小男孩徹底完成了教練開場的那一句話「幫忙,快幫忙」。
聽了兒子的解釋之後,父親釋懷了,他說:「上場滿久的嘛!」
隨後,父親把飲料空瓶往空中一抛,兒子隨即起腳,俐落一踢,空瓶應聲入垃圾桶,這是他今天踢進的第一球。
Slogan出現。
運動──造就不凡的人!
結束得簡潔有力。
微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把配角活成主角」,這不就是我常說的「相信自己是天才,比真的天才更重要」。
回到一開始的寫作問題。
「如何寫作?」
我的答案是「放大你的主觀」。
最後再補上「然後用你的主觀來說服讀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