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澤萊的宗教觀點與寫作的地理景象:從《解構 注釋》及《差異與重複 注釋》的角度加以解讀宋澤萊的小說文本
華人智庫創辦人兼講座教授 歐崇敬博士
當代中國哲學學報創辦人兼發行人 Peter Cameron Choug-Ching Ou
關鍵字:解構、差異、重複、宋澤萊、小說、宗教
Keyword : Deconstruction、Difference、Representation、Song Che-Lai、Noble、Religion
一、 前言
區區數千字的小文章要解讀宋澤萊600萬字以上的作品,不但不可能,也對文學作品缺乏敬意,不過,這裡界者幾千字,筆者簡短運用德希達的解構觀點與德勒茲差異與重覆在從有學上的兩個重要概念,可能可以看到一般文學家研究宋澤萊以視野,因為宋澤萊不僅是一個小說家、評論家、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家,漢學學史家,特別是,他把台灣的地景,一期是屏東雲林和彰化,與他的寫作欣欣和狀態做了獨特的結合,這是值得探討的側面。此外宋澤萊在45歲以前深入佛學,50歲以後又進入基督宗教,具有高度自覺意識,探討了自我的罪,以及人類的淺在意識,小說手法從寫實主義、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魔幻寫實4種手法貫穿在他將盡50年來的創作生涯中。要了解宋澤萊,的確需要透過許多側面的分析,以及文字學符號學來加以解析,而本文可以乘載的,則是他的地景意象,和宗教信念,在宋澤萊小說創作中,所呈現出來的,特殊意味。
二、 恐怖頹廢意向在宋澤萊小說第一個30年
在這裡,筆者把1970年到1999年宋澤萊的小說稱為第一個30年的宋澤萊小說世界,而從公元2000年到2050年宋澤萊所創造的小說就是筆者所分類的第二個30年。由於本文創作的時間是在2020年,也就是宋澤萊第68歲的時間點上,從宋澤萊的小說發展到小說呈現上而言,筆者有信心宋澤萊有第二個30年的小說世代創作,而且會完成。同時我們也應該把第二段的創作界分點放在添上卷軸下策的出版來做為劃分,至於2050年以後,宋澤萊會再有多少小說創造,直到他百歲年老,這我們姑且到日後再做討論。
然而目前為止,兩階段的宋澤萊文學小說創造,七成多的文字集中在第一階段裡。年滿五十歲以後,或是跨入21世紀的宋澤萊,似乎興趣有了改變。在彰化鹿港長期教授台灣歷史,也在這個階段裡,宋澤萊和小了12歲的小學老師──後來的陳校長──再1980年共結連理。即使在結婚前十年裡,嚴重影響了宋澤萊的創作時間,然而,在第一個階段中,宋澤萊從大學剛畢業,走向人生的中壯年,三個孩子也逐步成長,生活也有了穩定,在鹿港甚至有了自己的獨棟書房和透天洋樓。聰明的伴侶陳校長,也在同步的過程裡工讀完博士,從學校的人事主任,轉成小學校長。然而宋澤萊依然是國小老師廖老師。宋澤萊攻讀中興大學說是與成功大學博士學位,則是要到21世紀才副諸行動。不過21世紀初的宋澤萊,卻已經是得了好幾個大獎,聲名遠播國外的大作家了。
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了宋澤萊創造,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區分,就是從信奉佛教,特別是在禪宗與唯識宗下的功夫,但是到了21世紀,宋澤萊卻完全轉進了基督宗教的世界,並且對聖經多所歷史的探討與研究。
當然在第二階段裡,宋澤萊還對台灣文學三百多年來的發展史,以文學史家的身分,下了許多閱讀與研究的功夫。這幾個不同的背景標示,使得兩大階段的小說創做特色,涇渭分渠十分顯著。反映在小說技術上的則是,第一階段的宋澤萊,充分的運用了寫實主義與批判主義,表現在小說和散文評論上。同時也借用部分象徵主義和寫實主義手法表現,放置在宋澤萊第一階段長短篇小說創作中。第一階段的宋澤萊小說創造裡,讀者其實可以看出,這位作家吸收了現代文學與鄉土文學中,兩大台灣代表作家,白先勇、陳映真。值得提醒所有研究人員注意的是,在1980年的年代裡,台灣的遠景出版社和九華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兩套不同意者的諾貝爾獎全集,加上當時候數十家翻譯文學出版社的作品,台灣擁有的小說譯本種類,已經包含了英、美、俄、法、日、德、西、義,超過三千種以上。在宋澤萊的書房裡,幾乎一本也不少的,乖乖躺在書架上或地面的堆疊中。
但是,我們在第一個30年裡看到宋澤萊的小說和評論,卻集中在對於台灣的地景荒廢以及毀壞的意象中。取才的環境很明顯地來自彰化雲林,和他當過兵的屏東,宋澤萊本人並不特別愛好旅遊,也不愛好登山遠足,他的性格更像一個哲學家,或是歷史批判主義者,我們看到他第一時期的《廢元》、《黃巢殺人八百萬》、《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廢墟台灣》,都明顯具有荒廢、恐怖、幽暗的特色,這種恐怖幽暗感,即使在2019年5月,筆者和郭澤寬、田啟文兩位教授更同訪問,錄音的過程裡,宋澤萊回憶那段創作的敘述,仍然充滿了黑暗的的感受。
在這個脈絡裡,筆者試著在第一個30年裡,尋找宋澤萊小說世界中,是否有明亮輕快的筆法,或是篇章,痕遺憾的,嚴格說,我們找不到這樣的段落。極度重視小說技術鍛鍊的宋澤萊,對於白先勇、陳映真的小說創作手法之外,很明顯的,他還吸收莫泊桑、芥川龍之介、契訶夫三位短篇小說之王的技巧。人們可以見到,第一階段30年終,這三位作家的筆法,的確都被宋澤萊吸收得十分精熟,而宋澤萊還特別關注到對色澤與嗅覺的描寫,這其實是日本新感覺派也同樣重視的,毫無疑問,日本新感覺派大師川端康成早就在宋澤萊就讀大學之前,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東方的兩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管是泰戈爾的新月派手法,或者是川端康成的新感覺派手法,到了宋澤萊的小說筆觸下,卻一點也不存在前兩者陽光艷麗的美感,反而有更濃烈的,幽暗地景意識。
三、 青年大學時期心裡小說筆法的幽暗意識:差異或者重複
四、 鄉土小說時期所展現的陽光亮麗:第一創作階段中的絕對差異
五、 魔幻寫實階段的宋澤萊:展現自我的差異,或者仍然在存有學中的重複而只有符號差異
注釋:
注:根據捷克德希達兩部作品<立場>、<書寫與差異>
注:差異與重複兩大個念根據吉爾.德勒茲,安婧、張子岳 譯,<差異與重複>,華東師範
參考書目:
1.宋澤萊 《廢園》台南:豐生出版社1976年3月﹝長篇小說﹞
2.宋澤萊 《打牛湳村》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8年9月﹝短篇小說集﹞
3宋澤萊 《糶榖日記》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3月﹝中、短篇小說集﹞
4.宋澤萊 《紅樓舊事》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4月﹝短篇小說集﹞
5. 宋澤萊《變遷的牛眺灣》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6月﹝長篇小說﹞
6.宋澤萊《骨城素描》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6月﹝短篇小說集﹞
7.宋澤萊 《黃巢殺人八百萬》 台北東大出版社 1980年4月﹝短篇小說集﹞
8.宋澤萊《蓬萊誌異》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0年6月﹝短篇小說集﹞
9.宋澤萊《禪與文學體驗》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3年4月﹝論述與若干短詩集﹞
10宋澤萊《福爾摩莎頌歌》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3年11月﹝詩集﹞
11宋澤萊《隨喜》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5年3月﹝禪體悟的散文集﹞
12宋澤萊《廢墟台灣》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5年5月﹝長篇小說﹞
13.宋澤萊 《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6年6月﹝論述﹞
14.宋澤萊 《弱小民族》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7年8月﹝短篇小說集﹞
15宋澤萊《台灣人的自我追尋》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8年5月﹝論述﹞
16..宋澤萊 《打牛湳村》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短篇小說集﹞
17.宋澤萊《等待燈籠花開時》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短篇小說集﹞
18.宋澤萊《蓬萊誌異》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短篇小說集﹞
【注:以上三書是1975─1980年間短篇小說的重新整哩,包括前列《打牛湳村》、《糶穀日記》、《黃巢殺人八百萬》中的〈花城悲戀〉、《蓬萊誌異》等。又《等待燈籠花開時》中的〈我看到櫻花樹下的老婦〉則是首次收集。】
19.宋澤萊 《台灣作家全集‧宋澤萊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民國1992年4月﹝舊作短篇小說集﹞
20.宋澤萊 《禪與文學體驗》 台北:前衛出版社 民國1996年4月﹝論述﹞
21.宋澤萊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台北:草根出版社 1996年5月﹝長篇小說﹞
22.宋澤萊 《熱帶魔界》 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1年﹝長篇小說﹞
23.宋澤萊 《一枝煎匙》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1年﹝台語詩集﹞
24.宋澤萊 《變成鹽柱的作家》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1年﹝短篇小說集﹞
【注:這本小說集由新寫的〈變成鹽柱的作家〉與《弱小民族》裡的若干文章編成。】
25.宋澤萊 《普世戀歌》台北:印刻出版社 2002年﹝台語詩集﹞
26.宋澤萊 《快讀彰化史》彰化:文化局 2003﹝歷史著作﹞
27.宋澤萊 《宋澤萊談文學》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4﹝論述與訪談﹞
28宋澤萊 《台灣文學三百年》台北:印刻出版社 2011年﹝論述﹞
29.宋澤萊 《天上卷軸上卷》台北:印刻出版社2012年﹝長篇小說﹞
30宋澤萊 《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台北:前衛 2018年﹞﹝論述﹞
前衛出版社 台灣作家全集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宋澤萊的宗教觀點與寫作的地理景象:從<解構 注釋1>及<差異與重複 注釋2的角度加以解讀宋澤萊的小說文本
華人智庫創辦人兼講座教授 歐崇敬博士
當代中國哲學學報創辦人兼發行人 Peter Cameron Choug-Ching Ou
關鍵字:解構、差異、重複、宋澤萊、小說、宗教
Keyword : Deconstruction、Difference、Representation、Song Che-Lai、Noble、Religion
一、 前言
區區數千字的小文章要解讀宋澤萊600萬字以上的作品,不但不可能,也對文學作品缺乏敬意,不過,這裡界者幾千字,筆者簡短運用德希達的解構觀點與德勒茲差異與重覆在從有學上的兩個重要概念,可能可以看到一般文學家研究宋澤萊以視野,因為宋澤萊不僅是一個小說家、評論家、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家,漢學學史家,特別是,他把台灣的地景,一期是屏東雲林和彰化,與他的寫作欣欣和狀態做了獨特的結合,這是值得探討的側面。此外宋澤萊在45歲以前深入佛學,50歲以後又進入基督宗教,具有高度自覺意識,探討了自我的罪,以及人類的淺在意識,小說手法從寫實主義、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魔幻寫實4種手法貫穿在他將盡50年來的創作生涯中。要了解宋澤萊,的確需要透過許多側面的分析,以及文字學符號學來加以解析,而本文可以乘載的,則是他的地景意象,和宗教信念,在宋澤萊小說創作中,所呈現出來的,特殊意味。
注釋:
注1:根據捷克德希達兩部作品<立場>、<書寫與差異>
注2:差異與重複兩大個念根據吉爾.德勒茲,安婧、張子岳 譯,<差異與重複>,華東師範
參考書目:
1.宋澤萊 《廢元》1977年
2.宋澤萊 《黃巢殺人八百萬》 台北東大出版社 1980年
3.宋澤萊 《打牛湳村》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0年
4.宋澤萊 〈台灣人權文學小史〉 《台灣文藝》第九十九期 1986年
5.宋澤萊 《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6年
6.宋澤萊 《紅樓舊事》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7年
7.宋澤萊 《弱小民族》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7年
8.宋澤萊 《台灣人的自我追尋》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8年
9.宋澤萊 《台灣作家全集‧宋澤萊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民國1993年
10.宋澤萊 〈當前文壇診病書〉 《台灣文藝•新生版》第十三期 1996年
11.宋澤萊 〈繼吳濁流的「無花果」之後一部台灣政經、社會的診病大書|試論王定國的《憂國》〉 《台灣新文學》第五期1996年
12.宋澤萊 《禪與文學體驗》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6年
13.宋澤萊 〈正視外省中國殖民文學、文化的變相〉 《台灣新文學》第六期 1997年
14.宋澤萊 〈重整台灣文學、文化的凹型結構〉 《台灣新文學》第八期 1997年
15.宋澤萊 《廢墟台灣》 台北草根出版社 1997年
16.宋澤萊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台北草根出版社 1997年
17.宋澤萊 〈論臺語小說中驚人的前衛性與民族性|試介賴和、黃石輝、宋澤萊、陳雷、王貞文的臺語小說〉 《台灣新文學》第十期 1998年
18.宋澤萊編 《台語小說精選卷》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8年
19.宋澤萊 〈從經濟壓迫到族群壓迫到國族壓迫|試介吳錦發高超的寫實文學〉 《台灣新文學》第十四期 2000年
20.宋澤萊 《打牛湳村系列》 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0年
21.宋澤萊 《蓬萊誌異》 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0年
22.宋澤萊 《熱帶魔界》 台北草根出版社2001年
23.宋澤萊 《一枝煎匙》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1年
24.宋澤萊 〈深談魔幻寫實小說|並論《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台灣e文藝網頁http://www.twne.idv.tw/ 2002年
25.宋澤萊 《普世戀歌》 台北印刻出版社 2002年
26.宋澤萊。〈撰寫臺語小說史可能面臨的問題〉。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臺灣文學研究所主辦。「文學的民族學思考與文學史的建構」學術研討會。2007年
27.宋澤萊 《天上卷軸》印刻出版社2012年
27.宋澤萊台灣文學三百年: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2011年
28.宋澤萊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2013年
29.宋澤萊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 2018年
前衛出版社 台灣作家全集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文壇頗負盛名的前衛出版社,二十七年前發行創業大作《台灣作家全集》,收錄五十八位知名作家作品,轟動一時。不過,高齡八十一歲的作家七等生最近打破沉默,指控前衛利用不平等合約誆騙所有作家,還長期積欠版稅! #七等生 #前衛出版社
【吃定國寶作家 知名出版社擺爛侵權27年】
https://bit.ly/2YPE14P
【近30年利息1.8萬打發 作家七等生討版稅還被掛電話】
https://bit.ly/2YSunyo
【前衛出版社扣版稅不道歉 21位文壇巨擘至死不知真相】
https://bit.ly/3co94bU
【前衛聲明處理版稅有疏遺 對版稅以外要求深感遺憾】
https://bit.ly/3dxQAGc
前衛出版社 台灣作家全集 在 "台灣作家全集"收錄作品遭控合約陷阱欺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文壇頗具盛名的 前衛出版社 ,爆出版稅糾紛,作家"七等生"的兒子出面控訴,說出版社27年前,在" 台灣作家全集 "收錄了父親的作品,多年來已經出版六刷 ... ... <看更多>
前衛出版社 台灣作家全集 在 【師大店網拍】 🤓✨ 重磅上架──前衛出版社《台灣作家全集》 的推薦與評價
重磅上架──前衛出版社《台灣作家全集》✨ - 《台灣作家全集》集結日治時期、戰後第一至三代的臺灣作家,如:賴和、楊逵、呂赫若、七等生、洪醒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