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贏家之一。
近幾年台劇的成績有目共度,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極大關注,雖然我觀看台劇的數量遠不及電影,但這兩年間的話題台劇也都有所觀察,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近年我最喜歡的台劇,我認為這部作品大膽、不媚俗,且非常相信觀眾並勇於挑戰市場。藉著金鐘獎入圍,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導演 #楊雅喆 的過程,提供讀者參考。
題旨:【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
「導演好,我是關鍵評論網的編輯。」
「你好,你好,我先把手擦乾再和你握手。」
這是我和楊雅喆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說的第一句話。
接著楊雅喆用力地將濕漉的雙手擦乾,伸出乾淨、禮貌的雙手相握,才算是正式打過招呼。接下來是訪談前的暖身閒談,在話家常中,方才文質彬彬的導演一下在談笑間幹聲連連,粗話齊發。
「在錄音囉。」我好心提醒。
「在錄音我還是可以講髒話。」楊雅喆說。
「那我把髒話都寫進文章。」我開玩笑地說。
「可以啊。」楊雅喆沒在跟我開玩笑。
楊雅喆可能是至今我訪談過的影視工作者中,髒話最多的導演,這件事在訪談前五分鐘就成立了,但同時我也發現,楊雅喆待人謙遜,面對陌生、年紀差距近半的訪談者,仍記得將雙手清潔、以禮相待,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楊雅喆在面對國民黨的肅殺歷史高喊「幹死威權」之際,還能讓觀眾在時代大旗之下,看見他對小人物們的用情至深。
回憶起楊雅喆的電影作品,在《囧男孩》「隔代教養」的困境中,感受小屁孩們的天真爛漫;在《女朋友。男朋友》「野百合學運」的青春騷動中,與林美寶攜手成長,共同悲喜;在《血觀音》「劉邦友命案」、「新瑞都開發案」的不公不義中,貼近女性的浪潮暗湧。綜觀楊雅喆的影像深處,命題皆扣準社會脈動,而後直搗人心的柔軟彼方。
在這些「暴烈控訴」中窺見的「可愛溫柔」,恰與「髒話的粗獷」、「擦手的禮貌」是同一件事,在細節與習慣的微觀之處,瞅見所謂的鐵漢與柔情,無論正反,皆積累成楊雅喆作品的底蘊。
而 2017 年,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站在金馬舞台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楊雅喆,沈寂四年,到了 2021 年選擇將吳明益筆桿油墨下的中華商場具現化,領著觀眾乘著時光機返回 1980 年代的絕代風華,時光悠悠淌流,只不過這次是朝著往事逆流,那裡有人、斑馬還有貓妖。楊雅喆在故事的集合體中,影像化出小人物在大環境底下的眾生相,望見戒嚴時代下中華商場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所有的故事都有起點,和楊雅喆第一題就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改編起源,作家吳明益在上個十年推出的小說,何以打動這名影像創作者?
(中略)
然而,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紀實」與「虛構」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重要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中略)
訪談最後,我問楊雅喆:「從你十年前看過小說,而後標案、拍攝最終成品上線,整趟旅程,你覺得是一場魔幻的奇蹟之旅嗎?」
「是啊。」楊雅喆篤定的這樣說。「很多時候你回望人生,任何動作都會是奇蹟,但你要努力,才有奇蹟。碰上疫情,只能改戲,但大家還是想到方法改,這就是奇蹟。像方才提到第七集的孫淑媚,她在臨時調動後,依然演得真好,就是演員帶給我的奇蹟。我只能盡全力控制作品不要長歪,最後沒有歪掉,反而更好,這就是奇蹟。」
楊雅喆近半世紀的人生,求學階段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從未想過踏進編導之路,但前後拿了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大影視獎項,這些就是散落於人生中的意外奇蹟,套句爛俗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也不知道拿到什麼。」或許對楊雅喆而言,每顆巧克力都醞釀了奇蹟,苦澀中帶著甘甜,整顆嚐完之後仍要輕舔沾滿巧克力粉的手指,永遠充滿樂趣,也唯有如此,奇蹟與魔術師才會出現。
2021 年,楊雅喆和劇組化身「魔術師」,試圖變出奇蹟,讓台灣、讓全世界觀眾重返慾望高漲的 1980 年代,在戒嚴時期、經濟起飛等背景氛圍中,感受消失的魔法,抓住天橋上曾有的吉光片羽。在那之中,有地攤商家、有地痞流氓、有打機少年、有長舌婦人等等,然後你會知道,這些人、事、物經過 40 年仍舊沒變,同樣為情所困、同樣八卦調皮、同樣不屈體制,這些小人物就像你的隔壁鄰居、像你的小學老師、像你在街上擦肩的路人,注定要相遇。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和中華商場久別重逢的相遇,而這次的久別重逢,楊雅喆誠摯地遞出邀請函,請你也置身其中。
📝專訪文章共 8421 字,上述為節錄部分,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7HFHk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劉修甫於2018年於公共電視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單元〈貓的孩子〉中的鍾國衍嶄露頭角,演技備受肯定。 本身帶有角色所需的膽怯與憂鬱氣息而被導演陳慧翎相中,演出鍾國衍一角,也因他長得跟簡嫚書有幾分相似,被導演喻為「男版簡嫚書」,這一次他受VOGUE之邀,來參加Power 10造句大賽一起來看看吧! ...
「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推薦目錄:
- 關於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分享]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演職員名單(整理) 的評價
- 關於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劉修甫- 本週日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 的評價
- 關於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分享]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演職員名單(整理) sodabubble ... 的評價
- 關於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台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Youtube線上看 的評價
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房間 001】劉修甫
「打理房間的時候,我會想:未來的房間會不會還是這個樣子?能不能更像一個大人的家?」
咖啡色床單,咖啡色地毯,咖啡色懶骨頭。劉修甫說,沒有刻意,陸續買來的傢俱,不知不覺就綿延成一片大地顏色。
他的房間帶點瑕疵和真性情:狗狗陶土模型、扭蛋扭到的喜拿⋯⋯,那盆奇蹟生長的盆栽,茁壯如他:「剛來的時候它還在這邊,現在已經到這邊了(手比出高度)。」➤➤ https://bit.ly/33rrJCh
#BIOS專訪|#房間|#新銳演員|#貓的孩子|#我們與惡的距離
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新工場AI工程院王詠剛院長的第三篇AI教育遊戲。家長快收藏!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半輕人(ban-qing-ren),推薦關注。
…………………………………………………………
AI時代,陪孩子玩什麼遊戲?
之前寫過兩篇《AI時代,陪孩子玩什麼遊戲?》,很久沒更新,倒不是因為這段時間不陪非非玩遊戲了,主要是其他事情太忙,很少有時間坐下來把思路和文字整理好。
頭兩篇文章基本是從遊戲出發,首先要好玩,然後才是讓孩子從中悟到一些可以積累下來的東西。兩篇文章的連結:
《AI時代,陪孩子玩什麼遊戲?(一)》
https://mp.weixin.qq.com/s/xWjmiWKRa4OOpJ1EFZrJdA
《AI時代,陪孩子玩什麼遊戲?(二)》
https://mp.weixin.qq.com/s/mt_meqxB4DjOWj2msSIO5Q
▍費曼的“末世”假設
第三篇打算從一個假設開始講起。費曼(Richard Feynman)在他的《物理學講義》中說,“假如由於某種大災難,所有的科學知識都丟失了,只有一句話可以傳給下一代,那麼怎樣才能用最少的辭彙來傳達最多的資訊呢?”費曼這個假設很科幻,可以和阿西莫夫關於《銀河百科全書》的假想類比。費曼自己給出的答案是,“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切換到兒童教育領域,其實也有一個類似的假設值得思考:如果因為某種極端情況——比如我必須隱姓埋名去研發秘密武器對抗外星人——我即將和孩子長期分別,只能給孩子留下一句話。怎樣才能用一句話,把家長想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受益的經驗或知識講清楚呢?不知大家心裏想到的是哪句話?我自己呢,最想跟我們家非非說的一句話是: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沒有什麼千秋萬代,也罕有什麼絕對真理;人,最好學會自己判斷。
坦白講,這句話小孩子很難聽懂。
這世界上,有三件事最適合懶人:絕對的價值觀,武斷的思維,從眾的態度。
我們年輕時,不也喜歡用非黑即白的方法去看待整個世界嗎?看個電影,我當年非要問大人,這電影裏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中學時朦朧看見愛情,總覺得幸福的愛情就如天堂一樣全無瑕疵;稍有些歷史觀念時,一會兒覺得英雄與惡魔才是歷史的主角,一會兒又覺得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說法無比正確;初入職場做碼農時,還習慣性地用黑白二元論評價某種編程語言是絕對好的,某種操作系統是絕對壞的……
孩子容易被“懶人三件事”裹挾著走,我們就有義務時不時提醒孩子,這世界並不是那麼簡單。陪孩子玩遊戲,跟孩子聊天,或者回答孩子提問時,就是我們潛移默化讓孩子體驗一些類似思維方式的機會。就算以後孩子仍缺少辨識力和判斷力,他們至少會知道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用同一種方式思考問題。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
我當年在北大聽過些文史課程。有位文科老師經常用誇張的字體在黑板上寫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八個大字。他是想提醒我們,文字、音韻、訓詁乃至詩詞歌賦、天下文章,都會隨著時間、地域變化而改變。倘若連這個基本道理都不懂,非要把此時此地的東西,生搬到彼時彼地,肯定會栽跟頭。
非非喜歡各種帶有文化、歷史意味的東西。這就給了我很多機會,來提醒他幾千年裏隨處上演的時移世易,滄海桑田。比如,有時候看見相聲或電視劇讓大宋東京汴梁的人說河南話,讓秦皇漢武說陝西話,我就會告訴非非,這東西當笑話聽聽可以,千萬不要認真。認真來說,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李白杜甫,他們的講話如果有錄音流傳,今天九成九的人是聽不懂的。
非非不信。我就拿他早已背熟的詩詞舉例子。比如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按照《漁歌子》的詞牌,“飛”、“肥”、“衣”、“歸”這幾個字押韻。可用今天的普通話讀起來,衣服的“衣”字顯然和其他幾個字不押韻。我跟非非講,人們說話的語音,每隔百十年,就會有非常顯著的變化。張志和這首詞作於唐代,離現在一千多年,每個字的讀音幾乎都與今天的普通話有巨大差異。古時押韻的一組字,到今天就不一定押韻了。
非非很好奇地問,那我們該怎麼知道古代人是怎麼說話的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就算是語言學家或古漢語專家,也未必能用兩三句話講清楚。但如果只是想給小孩子講明白其中的基本道理,倒也不需要搬出《漢語語音史》之類的大部頭。往前倒數一百年,清末民初人們說話的錄音甚至錄影還能找到一些。比如B站可以找到《清朝人的普通話是什麼味兒》(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050107,視頻裏其實都是民國時的錄音錄影片段)。把這種視頻、音頻放給小朋友聽,效果立竿見影。小朋友很直觀就可以明白,短短一百年,口語語音就會有非常明顯的不同,更別說上千年的變遷了。
再上溯到唐宋乃至秦漢,那時錄音錄影技術還沒發明,當然沒法直接知道古人說話的語音。但我們仍有辦法“猜測”當時每個字的讀音。這裏沒必要講聲韻學的知識。為了跟非非講解語言學家是怎麼猜測古代讀音的,我舉了數獨(Sudoku)遊戲的例子。難度低的數獨遊戲,留白的格子很少,比較容易根據規則和周邊數字猜出答案。難度大的數獨遊戲,留白的格子很多,猜起來要複雜一些。
猜測漢語古音也類似。我們有一套從漢語發展中總結出來的規則,也有很多有用的提示資訊,比如古詩詞裏互為押韻的韻腳,古代韻書對漢字讀音的分門別類。提示資訊越多,我們的猜測就越有可能接近真相。提示資訊越少,我們的猜測就越像是一廂情願的假想——但每種假想仍需符合規則,至少要能自圓其說。
猜唐宋音相對容易些,因為提示資訊很多。要猜先秦兩漢音就難不少,因為資料太少。上面提到“衣”和“飛”押韻,這情況不僅在唐朝如此,在先秦的《詩經》中也是如此。《詩經·柏舟》中有這樣的句子: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王力《詩經韻讀》對《柏舟》三個韻腳的注音分別是:微(miuəi)、衣(iəi)、飛(piuəi),微部。這樣的注音未必就能反映先秦語音的真實情況,但已經是語言學家對古代漢語的一種能自圓其說的“擬音”了。網上有不少有趣的錄音,是現代人根據語言學家的擬音體系來模仿古人說話、吟詩的記錄。作為娛樂目的,這些錄音可以放給小朋友聽聽,讓小朋友直觀地感受下語音隨時間而產生的巨大變化。但千萬不要告訴小朋友那就是真正的古音,因為無論是擬音體系還是播音者對擬音的理解,都未必完全準確。
說到押韻,人們天生就對押韻的句子有感覺,小孩子也不例外。非非小時候就會偶爾說出些押韻的句子,比如“我要吃飯/吃個雞蛋”,然後下意識重複並咯咯大笑。到一年級開始學拼音時,我就有意跟他講些押韻、對仗的小知識。我們倆經常口頭做些末字必須押韻的“打油詩聯句”遊戲,或者完全不講究平仄和工整的“對對聯”遊戲。這些小知識和小遊戲對培養孩子的漢語語感和基本語言素質肯定是有幫助的,也正好能和他們旺盛的創作欲關聯起來。
比如小孩子都喜歡傳播、創作打油詩,也喜歡用童謠編派人、捉弄人。我們小時候就經常唱“某某某的頭,像皮球,一踢踢到百貨樓。”沒想到非非他們學校裏,也唱類似的童謠,而且具體唱詞和我們小時候還有不少區別。和同年齡孩子一樣,非非特喜歡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市井謠諺。他還經常和同學比著用自己的話修改這些惡作劇式的順口溜和打油詩。我覺得,只要不是惡意中傷或言辭猥褻,小朋友們玩這些語言遊戲,並沒有什麼不妥,這本來就是童年時光的重要部分。
有一天,非非回家唱道,“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夢見機關槍,嚇得尿褲襠。”我就問非非,這打油詩是誰想出來的。非非也說不清楚,只知道是在他們班小朋友之間傳唱的。我上網搜搜,果然又查出這童謠的許多類似版本:
┃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夢見屎殼郎,嚇得尿褲襠。
┃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正香。忽然瓢潑雨,急呼兒他娘。起來幹什麼?出門收衣裳。
┃ 床前明月光,李白想喝湯,喝了一碗湯,尿了一褲襠。
┃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三更半夜鬼敲門,嚇死路邊過路人。
┃ ……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這樣的童謠,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流傳、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版本,反映的不也是語言文字“時有古今、地有南北”的變化規律嗎?
▍凡爾納愛好者
非非愛讀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當然,目前更多是用“聽書”的方式。最近一年多的時間裏,非非在某電臺APP的有聲小說欄目裏,先後聽完了《海底兩萬裏》《八十天環遊地球》《神秘島》《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從地球到月球》等五六部小說。這些小說裏,他最喜歡的是那幾位有博物學家特質的人物,比如《海底兩萬裏》裏精通分類理論的孔塞伊(Conseil)。
因為喜歡孔塞伊,非非也特別願意主動去閱讀、記憶動植物分類知識。家裏幾本兒童動物百科、海洋百科都快被他翻爛了。這種特別喜歡深鑽某個領域的現象,在小朋友身上其實還挺常見的,只不過不同小朋友喜歡鑽研的方向不同罷了。非非深鑽動植物分類知識的結果就是,他現在能隨口說出很多我們根本不知道名字的古生物或當代動植物名字,還大致知道這些生物在分類體系的位置。
我有時擔心,非非會不會被這些繁冗的分類學知識束縛了頭腦。其實,分類學體系本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動植物分類會隨著人們對生物形態認識的深入而不斷更新。特別是進入了基因科學時代後,人們對傳統動植物分類理論又有了非常多全新的認識。另外,針對不同的科研目的,完全可以選擇不同維度對動植物分門別類。可是,我們該如何讓小朋友初步瞭解這些發展的和動態的思維方式呢?
我和非非玩一種叫“卡片分類”的小遊戲。這遊戲並不強調分類的系統性和專業性,而是強調有沒有新穎好玩,又符合一定邏輯的分類角度。
比方說,因為非非喜歡動物,我就讓他隨口說出一些動物名字。有一次,他說出了七種動物的名字:大象、座頭鯨、水蚺、烏賊、蟑螂、章魚、鸚鵡螺。這裏面有些動物名字還挺有趣的,比如“水蚺”,我就不太熟悉。非非積極地給我講解“水蚺”的正確讀音是什麼,究竟是一種什麼動物。再比如“蟑螂”確實是非非當時喜歡的動物,他經常莫名其妙地說自己就是一只小蟑螂——小孩子的心思真是搞不懂。不過沒關係,反正都是非非喜歡的動物就行。我把這些動物名字分別寫在彩色便簽紙上,然後讓非非做一個簡單的工作:把這七種動物分成兩類或多類,並告訴我為什麼這樣分。
不出所料,非非的第一種分類方法就是他熟知的傳統動物分類法。他飛快地把座頭鯨、大象和水蚺分成一類,因為這三個動物是脊椎動物,而其他四個動物,烏賊、章魚、鸚鵡螺和蟑螂,都是無脊椎動物。非常正確。非非甚至還可以進一步告訴我每個動物的細分類別。
我當然不滿足於這樣簡單的答案。我問非非,這些動物一定要從分類學的大類上才能區分成兩類或多類嗎?有沒有其他的角度可以把它們分開?非非的思維一時還陷在動物分類學的束縛裏,他左思右想,取巧似地想到了一種方法:蟑螂是昆蟲,單獨作為一類;其他的動物都不是昆蟲,合為另一類。
這真是抄近道的解題法。非非當然還可以把這七種動物分成哺乳動物和非哺乳動物,軟體動物和非軟體動物,等等。但這些方法,不還是圍繞著動物分類學的類目來展開的嗎?
“你能想像出來的,又奇特、又合理的分類角度有哪些?” 我問非非,“舉個例子,我和你都是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但還是有很多特徵可以將我們倆區分開來,比如我們倆身高不同。”
聽到這裏,非非開始有了新的思路。稍動腦筋,他就給出了一個出乎我意料的分類方法:這七個動物的名字裏,有三個名字的漢字包含蟲字旁,而另外四個不包含蟲字旁。
這真是一種有趣的、開腦洞的分類法。我喜歡這樣的思考方式。用這樣的方法,非非一下子找到了好多他以前沒想過的分類角度,比如按照動物的生活空間,把七種動物分成海洋動物和非海洋動物,按照動物的身長和體重,把它們分成大型動物、中型動物、小型動物,按照動物最早出現的時間,把動物分入不同的地質年代,等等。
分完了動物,我又鼓勵非非說出幾本圖書的名字,然後對圖書做分類。他列出了六本書:《海底兩萬裏》《西遊記》《史記》《論語》《資治通鑒》《毛主席語錄》——我也不知道他當時為什麼列出這六本,只是如實記錄我們的遊戲過程。
對於這六本書,非非首先想到的是將六本書分成三類,語錄體裁的書有兩本,歷史書有兩本,小說有兩本。這個分類方法中規中矩,沒太多新意。
我鼓勵非非探索新的分類方法時,非非又做了一次出乎我意料的選擇。他十分肯定地說,《西遊記》和《海底兩萬裏》這兩本小說,是虛構的故事,而其他四本書,講的都是真實世界裏的事情。七八歲的小朋友能有這樣的認知,還挺讓我驚訝的。當然,我不是特別肯定,非非是不是從學校裏知道了“虛構類圖書”的說法。但我還是主動跟非非講,在很多實體或網上書店裏,流行圖書就是按照“虛構類”和“非虛構類”來劃分的。自己的分類法居然與很多書店的通行做法類似,這讓非非很得意。
接下來,非非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分類界限:《論語》《史記》《資治通鑒》是元朝以前撰寫的,而其他三本書是元朝以後撰寫的。我不太知道非非是怎麼想到元朝這個分界點的。如果要找一個時間點,正好把六本書分成三本一類,那至少得知道《資治通鑒》是宋朝作品,《西遊記》是明朝作品。我不是很確定,非非是不是碰巧說對了分界的朝代。
非非提出的下一個分類方法是按作者的國籍來分,中國作者一類,外國作者一類。這個思路相對普通些。
非非給出的一種開腦洞的分類方法仍然是從書名漢字出發的,就是按照書名漢字的個數,將六本書分成四類。這分類法雖然沒啥用,但足以讓小朋友感受到發現新視角的成就感。
趁著玩遊戲,我也給非非多少講了講圖書分類的歷史沿革,比如劉向劉歆父子的《七略》,後來的四部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等等。不同地方、不同歷史階段,人們對圖書分類——其實是對人類積累的全部知識進行分類——的認識也大為不同。這也是一種“時移世易”。
以後,等非非再大一些,這種分類小遊戲還可以延展到更高級的階段。為一個真實存在的知識體系建立完整、高效的分類體系並不容易,其間存在著很多必須處理的歧義問題、多義項問題、多重歸屬問題等等。更高級的知識體系梳理和建構方法,自然也存在著先天的多樣性,必須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來權衡、選擇。
▍用選擇與權衡來應對變化
小朋友看問題容易絕對化。有時候家長跟孩子交流,也習慣性地帶入童年思維,用絕對化的方式講問題。比如我們經常說“上學一定要聽老師的話”,但真遇到了老師教學中不准確的地方,該怎麼跟孩子解釋呢?再比如,我們經常簡單地告訴孩子“氣溫在零度以下時就會下雪”,但若真在生活中遇到零度以上下雪,或零度以下降雨的事情,又該怎麼跟孩子說明呢?生活中為了方便,說些抄近路、省去限制條件的話,當然無可厚非。但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是應該想辦法讓他們認識到,這個世界大多事情是有條件的。一個條件的細微變化,就有可能引起事物本身的劇烈變化。絕對的、無條件的事情是極少存在的。
另一方面,小朋友也較少理解什麼是事物或條件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比如非非三歲多時,有一次在臨睡前提出,他既想睡到自然醒,又想第二天起來看日出。可如果不叫他,他是無論如何也沒法在日出前起床的。我們建議他二選一,或者看了日出再接著睡,或者放棄看日出,他就覺得我們是在欺負他,大哭大鬧起來,甚至吼著要“讓太陽晚出來一會兒”。看日出和自然醒不能兩全,這種事物相互影響,需要權衡利弊做抉擇的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們需要的是習慣它們而不是厭惡它們。
有時候,我會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小問題,主動讓非非做一點選擇或權衡。比如,假設非非要在學校的跳蚤市場上銷售自己用彩色瓦楞紙折的小玩偶,玩偶的定價越高,預期的銷量就越少,玩偶的定價越低,預期的銷量就越多。那麼,非非該為自己的玩偶定什麼樣的價錢,才能取得最大的銷售收入呢?這問題和我們在第一篇中講過的極值問題,擁有類似的數學核心。比如,我們可以人為設定,玩偶的銷量和價格之間的關係是:
銷量 = 10 - 價格
於是有:
銷售額 = 價格 x (10 - 價格)
這就還原成了周長為10的矩形,其面積在什麼情況下最大的極值問題。當然,其他類似的數學模型也可以建立銷售額和價格的關係。但具體採用什麼數學模型或什麼函數不重要,非非只要在數值計算的層面上,能用1到10這樣的簡單整數代入計算,然後觀察結果的變化規律就行了。數值計算很容易發現,在1到10的價格區間裏,既不是價格越低銷售額就越高,也不是價格越高銷售額就越高。非非必須從觀察數據出發,選擇出一個合適的價格,以獲得最大的銷售額。
還有一個更直觀也更有趣的場景是攝影。現在的孩子很小就能拿手機拍照。而拍照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選擇參數、做各種權衡與折中,以得到最佳效果的過程。有空的時候多陪孩子玩玩攝影,既可以讓孩子體驗不同條件對拍攝結果的影響,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嘗試創作過程裏的選擇和權衡。
比如在iPhone手機的缺省相機程式裏,就算不去精確控制拍攝參數,我們也必須針對拍攝對象,選擇是拍“照片”“人像”還是其他模式。這選擇很簡單,其中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可以讓孩子體驗。比方說,小朋友嘗試幾次之後就很容易知道,用“人像”模式拍照,iPhone或其他主流手機都會對目標周圍的背景進行虛化,以突出人物主體。這其實是用演算法模擬了專業相機在大光圈時的淺景深效果。
但是,影響照片景深大小的,只有光圈(或用人像模式模擬大光圈)這唯一的因素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指導小朋友用普通的“照片”模式做一個小實驗:把手機移動到距離要拍攝的主體特別近的地方,用手指觸碰取景螢幕上的目標主體以保證對焦正確,然後拍下來的照片,就會呈現類似大光圈時的淺景深效果。
從這樣的小實驗裏,小朋友完全可以總結出,影響照片景深的不止有一個因素。相機鏡頭距離前景目標的距離,也可以用來控制照片的景深。
拍照過程中,有很多可以設置的參數,他們交叉影響著諸如景深、曝光度、噪點數量、清晰程度等各種結果。這些參數,完全可以放開手讓小朋友自己去體驗、摸索。這種遊戲的目的並不是教小朋友學習專業攝影,而是讓小朋友從玩照相中體驗到條件與結果之間動態、複雜的因果關係。
在iPhone缺省相機程式裏,點擊取景畫面,然後用手指移動黃色方框旁邊的小太陽圖示,可以直接改變照片的曝光程度,有意得到過曝或欠曝的圖片,或者在手機的自動測光給出的結果過亮或過暗時手動修正。如果用手指按住“照片”“人像”這一行的模式設置按鈕,往上輕輕一劃,還可以拉出更多可以控制閃光燈、夜景模式、實況模式、畫幅、濾鏡的按鈕來。
我經常鼓勵非非在手機相機程式裏隨便嘗試,讓他自己體驗對照片結果的不同控制手段,然後再鼓勵他用手機相機做各種自由發揮式的“創作”。這種創作更像是遊戲,不追求結果是否好看,只是讓小朋友盡情體驗變化的樂趣。
對大一點的小朋友,如果有機會向他們介紹專業相機曝光所依賴的“光圈”“快門”“ISO”這三個神奇的參數,那會是一個更有意思的體驗選擇與權衡的遊戲。簡單說,影響相機曝光的“光圈”“快門”“ISO”三個參數構成了一個互相牽制、互相依賴的“神奇三角”:
為了曝光準確,光圈調大一些,快門速度就要調快一點,或者把ISO調小一些;假如快門速度調慢些,光圈就要相應小一些,或者把ISO調小些……為了完成正確曝光,三個參數的取值可以有許多種組合方式。究竟選取哪個組合方式,這取決於我們想把照片拍成什麼樣:是景深小一點,還是景深大一點?是想把運動瞬間凝固起來,還是讓運動物體拖出一個模糊的影子?是讓照片更細膩,還是讓照片的顆粒感更強?
佳能有個網頁版的小遊戲,不需要專業相機,就可以體驗光圈、快門、ISO三者間的關係,直觀地感受三個參數對成像的影響。推薦喜歡攝影的家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玩。小遊戲的網址是:http://canonoutsideofauto.ca/play/
▍什麼是“聰明”
非非上一年級時,有一天跟我們說:“我發現我們班上女生都比較聰明。”
我問他:“為什麼呀?”
非非說:“因為女生上課時回答問題比較快,考試時好多題目都能答對。”
非非是個資質普通的小朋友,和很多小朋友一樣貪玩,沒耐心,還特別排斥自己不喜歡的事。我們很少跟他討論同齡小朋友間誰更聰明的話題。非非既然這麼問,也許他做過一些認真的思考。
我引導他說:“確實,回答問題快、考試答題好的人是挺聰明的。可聰明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小朋友會在不同事情上表現得很聰明。有的小朋友畫畫很好,有的小朋友愛打籃球,有的小朋友擅長交朋友……這些都是聰明的小朋友。”
非非說:“我特別喜歡歷史,可以給老師、同學講很多歷史小故事。我也喜歡科學小實驗,每次科學課上我都積極發言。我是不是也很聰明呀?”
“當然啦!”我誇獎他說。
我當然希望非非越來越聰明。但孩子是否真有天賦,在哪個方面有天賦,這是不能強求的。不加分辨地一味灌輸知識技能、揠苗助長肯定不行。我之所以經常花時間跟他玩遊戲,陪他一起聊科學和歷史方面的小故事,主要是想依著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遊戲和交流中積累自己的思維方法,用正確的視角去觀察變化的世界。
人的一生有太多事情需要經歷,有太多變化需要適應。家長與其把時間都花在教孩子某種具體技能上,還不如多讓孩子開開眼界,看看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體驗這個世界的千變萬化。惟其如此,孩子未來在獨立面對這個世界時,才會更從容、更積極、更自信也更聰明。
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劉修甫於2018年於公共電視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單元〈貓的孩子〉中的鍾國衍嶄露頭角,演技備受肯定。
本身帶有角色所需的膽怯與憂鬱氣息而被導演陳慧翎相中,演出鍾國衍一角,也因他長得跟簡嫚書有幾分相似,被導演喻為「男版簡嫚書」,這一次他受VOGUE之邀,來參加Power 10造句大賽一起來看看吧!
#Power10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人物特寫
------------------------------
❗需要字幕的朋友 👉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馬上訂閱傳送門 → http://bit.ly/2eoVk7R
--------------------------------------------
【更多VOGUE TAIWAN】
+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 Twitter:https://twitter.com/Vogue_Taiwan
+ LINE:voguetaiwan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bit.ly/2eoVk7R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 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是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 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和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上傳推薦給大家,也請喜歡我們頻道的各位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我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多的內容給大家
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劉修甫- 本週日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 的推薦與評價
本週日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 即將進入完結篇了!快點來看還有誰客串哈哈哈哈哈 #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 <看更多>
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分享]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演職員名單(整理) sodabubble ... 的推薦與評價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演職員名單主演宋喬安賈靜雯劉昭國溫昇豪王赦吳慷仁丁美媚 ... 劉天彥林宥綸金鼎凱阿布王斐林宸熙李曉明王可元應思德劉修甫演出(SBC品味新聞台) ... <看更多>
劉修甫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 [分享]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演職員名單(整理)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近期一直有在整理公視的戲劇製作團隊名單,
(有時間心力&公視+有正片),所以就把《與惡》的部分整理上來了~
若仍有遺漏的或打錯名字的,歡迎推文或站內信告知~
謝謝製作團隊滿滿的用心~~(大心)
部分資訊來源:
1. 《我們與惡的距離》官方臉書粉專 2019/04/26 貼文,
品味新聞台的祕密檔案,組織架構圖大公開!
https://www.facebook.com/theworldbetweenus2019/posts/2232979320364843
2. https://0rz.tw/0uQVh
本劇│講述因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而串聯出不同立場關係者的故事。品味新聞台編輯
簡介│台主管宋喬安的兒子是二年前李曉明無差別殺人事件的罹難者,先生劉昭國是網路
|先驅報的創辦人,夫妻在兒子走後因現實磨難漸行漸遠準備離婚,但11歲的女兒行
|為卻日漸失序,為了女兒終逼二人必須重新檢視自己身上的傷口。李曉明的辯護律
|師王赦,在李曉明死刑定讞之後,仍想要了解其犯罪動機,鍥而不捨的他,開啟了
|眾人命運的連結……。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演職員名單
主演
宋喬安 賈靜雯 劉昭國 溫昇豪
王赦 吳慷仁 丁美媚 周采詩
李大芝 陳妤 廖紐世 洪都拉斯
應思悦 曾沛慈 應思聰 林哲熹
林一駿 施名帥 宋喬平 林予晞
李父(李功軻) 檢場 李母(林秀麗) 謝瓊煖
應父 劉士民 應小媽 謝麗金
丁父 巴戈 丁母 蕭瑤
劉天晴 于卉喬 劉天彥 林宥綸
金鼎凱 阿布 王斐 林宸熙
李曉明 王可元 應思德 劉修甫
演出(SBC品味新聞台) (依官方粉專分享之組織架構圖所整理)
品味新聞台-長官
品味新聞台-新董事長/黎子奇 黃威猛
副總/鍾國南 張水易
總經理/江台昇 林明森
副總經理/蔡育偉 湯昇榮
新聞部總監/呂廣營 陳俊成
新聞部副總監/宋喬安 賈靜雯
播報中心
爆點Focus主持人/柯安妮 李晶玉
女主播/周毓欣 洪婉蒨
男主播/陳品傑 范姜泰基
氣象主播 劉苡青
採訪中心
採訪中心主任(兼有製作人業務)/廖紐世(News哥) 洪都拉斯
攝影組組長/盧士強 黃義
攝影記者/楊忠豪
攝影記者/謝學城
生活組組長/胡維才 蔡昀羲
生活組記者/夏安恬
生活組記者/沈立元
生活組記者/莊思杰
娛樂組組長/吳芳宜 陳羿璇
國際組組長/陳恭俠(?)陳宏祥(?) 羅宏任
政治組組長/顏州平
社會組組長/小童/童天杰 徐灝翔
社會組記者/洪瑪姬(Maggie) 高詩婷
社會組記者/江芳蓮(小蓮) 劉怡蓁
社會組記者/余巧巧(巧巧)
社會組記者/林宏社(阿社) 何裕天
專題組組長 黎偉智
新媒體事業部
新媒體事業部總監/宋喬安 賈靜雯
企劃主任/高敏泉
後製/彭于琳
助理/蔣嘉鴻
編輯/王莉君
編輯/劉佳宜
編輯/許韋茹(小編A)
編播中心
編播中心主任/蕭建文
編輯/葉武雄
編輯/張妤婷
編輯/林以儂(小A) 蔡浿梨
編輯/邱悅玲(阿玲) 范時軒
編輯/李大芝 陳妤
助編/曾進威(阿威) 王邵平
助編/陳岱琪(助編C)
助編/方潔柔(助編B)
助理編輯 陳思樺、林芷穎、羅崇漢(EP1被喬安罵的助編)
製播中心
剪輯室主管/簡祥文(簡哥)
導播組
導播/劉家成 黃國華
導播/徐婉云
AD/張翔妮
AD/黃立甫
AD/林孟奇
演出
助理導播 安德森
快訊主播/陳以君 朱琦郁
快訊記者 龐家珊
三民主播/王育筑 李思瑾
三民記者 林宸佑
陳曉菁(李曉明律師) 賴羽
劉伯豪(李曉明律師) 李銓
小曉文 蔡安妍
小曉明 蔡瑞澤
小欣 桃子
(天晴的老師)林老師 周書靜
丁漢儒立法委員 李中渝
陳昌 葉子彥
護理師 白欣平
林瑟瑟 黃紹雯
Pinky妹 徐欣妍
馬方林 冉竣文
陳昌母 路明明
美清姐 許韶芬
婚姻諮商師 吳若萍
導演 蔡承邑
攝影師 林育賢(林沫呈)
棋煙社區新群里里長 鍾岳純
新群里民眾/公園媽媽 洪書屏
新群里民眾/社區大叔 古昱弘
均怡康復之家 負責人/劉名天 張愷哲
曾師母 林海兒
幼兒園鄰居 素完貞
家長 易盈瑄
小清 林雨宣
電影《出境愉快》主演 陳靜 袁悅苓
陳艾瑞 蔡順傑
新生兒護理師 陳美月
大芝同學 林上豪
大芝同學 朱珮瑢
卯又新 林敬倫
老謝 夏騰宏
陳子 古峰
涂仁富 張簡義忠
釣客 徐文峰
精障病友 黃略耕
一駿的看診病友 鮑奕安
法庭演出
審判長 杜政哲 受命法官 呂蒔媛
陪席法官 簡奇峰 書記官 林欣慧
通譯 蔡沂澄 檢察官 廖天駿
特別演出
阿玲 范時軒
曾鏡傳 盛竹如
爆點Focus主持人 李晶玉
金媽媽 譚艾珍
楊先生/楊父 陳家逵
陳母 葛蕾
陳母之妹 江少儀
院長/嚴藝文 嚴藝文
王宏彬 嚴浩
製作團隊
監製 於蓓華
督導 林瓊芬、李淑屏
製作人 林昱伶、湯昇榮
執行製作人 江承恩
製作協調 巫知諭
企劃 李玟億
會計 高玉芬
行政 林玲惠、王維慧
編劇 呂蒔媛
導演 林君陽
顧問
黃致豪律師
洪珊醫師
古彩彥主播
伊甸基金會 廖福源主任
導演組
導演 林君陽
副導演 胡欣怡
第一助導 林芷穎
第二助導 鄭勤慧
場記 楊哲維
製片組
製片統籌 陳南宏
製片 池宗榮
外聯製片 黃子騫
執行製片 陳俊霖
生活製片 黃少詮
製片助理 吳俞鋐、黃智楷、張馨妤
演員管理
選角指導 童珮雯
選角執行 鄭佩芝
選角執行助理 朱季穎、潘穎柔
攝影組
攝影師 高子皓、陳克勤、古曜華
跟焦師 古曜華、劉韋昇、林展億
攝影助理 賴忠毅、范振浩、陳台勛、
郭軒榮、黃靖婷
攝影協力 王淳宇、劉家銘、鄧欽豪、
黃得祐、衛子揚、林庭宇、鄭康哲
攝影器材 蜻蝏製作傳播有限公司
燈光組
燈光指導 葉明廣
協力燈光師 陳柏佑、楊青翰、王亦學
燈光助理 陳毓仁、廖家駒
燈光器材、鉦鶴影業有限公司
表演指導 蘇達
動作指導 黑影特技工作室 朱科豐
收音組
錄音師 李昶憲、嚴唯甄
錄音助理 林芷萱、黃昱慈
美術組
美術指導 羅文璟
美術執行 尤麗雯
陳設執行 許品萱、王琇筠、謝家恩、林而均、劉冠廷
黃毓晴、陳婉蓉、蔡佩蓁、林威君
美術現場執行 廖姿穎
美術現場助理 李芷嘉、葉庭伊、吳敏綺
平面設計 楊婷婷
美術助理 蔡宓洋
美術會計 江媺炘
場務組
場務領班 張禮譯
場務助理 蔡瑞鴻、游世楓
場務大助 孫鵬智
造型組
造型指導 姚君
造型師 田宇寧、戴家媛
造型執行 黃孟蘋
服裝管理 趙子詮、呂月文
服裝管理 蔣依珊
Kevin老師團隊 葉向嶼 Diane Lu
賈靜雯妝髮 翁靜貞、鍾佩珊
髮型指導 廖文濤
髮型師 黃妍寧
髮型助理 洪郁翔
化妝師 謝伊婷
化妝助理 張芝維
新聞拍攝
新聞畫面攝影師 小崔
新聞畫面梳化 葉思辰
新聞素材剪輯 吳岱芸
公共電視技術支援
新聞部 陳昭陽、詹凱程
攝影師 黃培理
技術指導 闕昀澤、張昇圓、黃建梓、游正龍
視訊工程師 鄭國尉
場務 王雅各
燈光助理 陳伯彥
宣發組
劇照師 林士舜
花絮編導 陳科翰、楊仕丞
花絮剪輯 卓嘉鴻
片花剪輯 李俊宏、呂旻諭
預告剪輯 李俊宏、呂旻諭、黃三益
行銷宣傳
結果娛樂 大慕影藝 好好創意
公共電視
公關宣傳 胡心平、徐家敏、高美娟、陳慶昇
視覺宣傳 莊幼圭、蔡家銘、倪卉庭
版權行銷 陳淑媛、童雅琴、吳岱穎、簡幸玲、龔美靜、蘇慧真
公眾行銷 杜宜芬、陳金德
後期製片 羅乙心
後期製作團隊 時間軸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後期專案管理 李家安
調光師 馮鈞稜
調光助理 劉慧玲
調光協力 蘇佩亭
套片上字&規格製作 鄒詩柔、劉慧玲、范喬茵
晶體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剪接師 李俊宏
剪接助理 呂旻諭、劉人鳳
對同步 宋沛萱
特效 綠野仙蹤電影特效公司
視覺特效製片 楊淙舜、王威翔
視覺特效指導 潘胤余
視覺特效合成師 郭峻偉
視覺特效協調 羅淑鈴
片頭導演 潘胤余
片尾製作 鄭巧涓、張家飴
音樂總監 MUSDM
配樂 余佳倫、汪育琳、李漢勃、楊子霆
橘瑟聲音有限公司
聲音剪輯 王逸勳
音效混音 葉約瑟
華研國際音樂
主題曲 〈別讓我走遠 Take a look at me〉
演唱 林宥嘉
作詞 HUSH
作曲 林愷倫 Karencici
編曲 鍾承洋、羅恩妮、韓立康
製作人 韓立康、鍾承洋、林宥嘉
總監 林宥嘉
唱片公司 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https://www.facebook.com/theworldbetweenus2019/videos/626517541151732
https://youtu.be/sSidvDS5Naw
插曲 〈路過人間 Walking by the world〉
演唱 郁可唯
作詞 施人誠
作曲 張簡君偉
編曲 JerryC
製作人 張簡君偉
配唱製作人 馬毓芬
和聲/和聲編寫 馬毓芬
吉他/貝斯 JerryC
https://youtu.be/56vWTa3GyAk
特別感謝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
八里療養院 張介信院長
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 張自強主任
八里療養院社會工作科 張紀薇主任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 郭至晟組長 廖瑞貞護理長
伊甸基金會附設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中央警察大學 謝文彥副教授
國立嘉義大學 朱惠英助理教授
林孟皇法官 彭幸鳴法官 趙儀珊教授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科長 林淑慧
廢死聯盟執行長 林欣怡
廢死聯盟法務主任 林慈偉
修護式司法 李東峰博士
法務部綜合規劃師 文柏秘書
法務部矯正署 溫瑞祥視察
法務部新聞公關組 周晏如科長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王茂川專員
基隆市立殯葬管理所 林振興所長 鄭東萬組長
特別感謝
TVBS新聞部
TVBS新聞部執行副總監 王結玲
端傳媒 李志德總編輯
時報出版主編 余玫鈴
公視新聞部副理 沈元彬
中央社 張瑞昌社長
民視新聞部採編部 張玄會主任
報導者 何榮幸總編輯
報導者 李雪莉總主筆
政大新聞
大愛電視
客家電視台
宜蘭聯禾有線電視
慈濟基金會中壢分會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輔仁大學 林又春組長
輔仁大學傳播學院 楊蕙如
In89豪華數位影城 李秀玫副總 李明謹專員
特別感謝
林冠甫醫師 陳宜亨
許淑惠女士 王士偉
JDC 鄒念祖 王蓉
姚宗樸 陳欽賢 羅文嘉
劉昭儀 劉珈妍 史育寧
范孜筠 徐譽庭 潘瑋翎
臧汝芬 詹慶齡 張森和
王穎勳 張偉忠 吳如萍
賴正翔 蕭毅君 呂桂樹
紀俊男 蘇庭煒 曾冠華 王仁宏
顏珮琳 顏君宸 林容正 黃文淑
張壯謀 吳奕蓉 林玟伶 高瑋謙
范群宏 徐毓良 李沛晴 葉芃
梁金楠 曾聖漢 林榮福 呂駿逸
王陳保 許儷齡 張禕呈 張思穎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吳秀娟督導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尤金祥專員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
新光醫院 林佳欣護理師
臺北市寧夏夜市觀光協會 林定偉執行長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莊佳惠專案經理
臺北市私立立人國際國民中小學 李思萱專員
懋麟建設迎東湖建案 賴伯凱專案經理 徐鈿沛專案經理
震旦集團宜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張泓麟
臺北市私立保進幼兒園 陳貞汝園長 李珮菁專員
基隆暖暖區公所 林文榮區長 趙明華秘書
基隆市暖暖區戶政事務所 沈麗枝主任
臺北市內湖區內溝里 王曉芳里長
冠頡車業 呂宏頡
清苑茶莊 曾秀琴
BENQ
Sense man
Master-piece
Cote&ciel
可口可樂
榮獻道具
荒野保護協會
黑豆人文冰社
薩泰爾娛樂 博恩夜夜秀
兔子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民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雄獅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
華生水資源生技(股)公司
數位奇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森永製菓股份有限公司-威德in果凍
正大造紙廠股份有限公司 百吉牌家用紙品
樹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SHUTER Enterprise Co.Ltd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文化局
臺北市文化基金會
臺北市電影委員會
神腦國際
雄獅文具
lauramercier
生活飲料
飛利浦
KOKUYO
城市綠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4.9.2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55869416.A.7B0.html
2019/06/11 11:22 更正: 副總經理/蔡育偉 湯昇榮,才正確~ 感恩~
※ 編輯: sodabubble (61.224.9.202), 04/22/2019 02:47:11
同一位演員飾演多位角色(除非雙胞胎那類情況),
這點應該不是劇組想要的XD (我猜的
※ 編輯: sodabubble (61.224.9.230), 04/22/2019 11:34:39
在此更正一下: 副總經理/蔡育偉 湯昇榮 這樣才正確~ 感恩~
※ 編輯: sodabubble (61.224.4.136 臺灣), 06/11/2019 11:22:51
※ 編輯: sodabubble (61.224.4.136 臺灣), 06/11/2019 13:17:29
※ 編輯: sodabubble (61.224.3.162 臺灣), 10/09/2019 16:32: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