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本】東京奧運.台灣加油💪🏼
2020/2021 東京奧運在父親節的夜晚劃下句點。
本次台灣選手奪牌數創史上新高,拿下2金、4銀、6銅,共計12面獎牌!🏆🥇🥈🥉
感謝所有台灣選手努力超越自我、展現運動家精神;也感謝教練、隊醫、物理治療師等全體代表隊辛勞與付出!
台灣以你們為榮!你們都是台灣最棒的!❤️
#東京奧運 #台灣加油 #TokyoOlympics
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參賽代表隊》
#水上運動游泳代表隊
教練團:李澄峯、王耀偉、黃智勇
選手:王星皓、王冠閎、黃渼茜
#射箭代表隊
教練團:林政賢、倪大智、劉展明
選手:湯智鈞、鄧宇成、魏均珩、雷千瑩、譚雅婷、林佳恩
#田徑代表隊
教練團:孫念祖、曾孝生、薛聖融、王國慧
選手:鄭兆村、黃士峰、陳奎儒、陳 傑、楊俊瀚、謝喜恩
#羽球代表隊
教練團:蔡佳欣、賴建誠、陳宏麟、欒 勁
選手:周天成、王子維、王齊麟、李 洋、戴資穎
#拳擊代表隊
教練團:柯文明、曾自強、劉宗泰、賴明輝
選手:黃筱雯、林郁婷、吳詩儀、陳念琴
#輕艇代表隊
教練團:蕭韻茹
選手:張筑涵
#自由車代表隊
教練團:林昆鴻、劉金峯(機械師)
選手:馮俊凱
#馬術代表隊
教練團:KUMPS JOS DOMINIK
選手:陳少曼
#高爾夫代表隊
教練團:高尚宏、曾秀鳳
選手:潘政琮、徐薇淩、李 旻
#體操代表隊
教練團:林育信、翁士航、蔡恆政、鄭焜杰
選手:李智凱、唐嘉鴻、洪源禧、蕭佑然、丁華恬
#柔道代表隊
教練團:劉文等、松岡義之
選手:楊勇緯、林真豪、連珍羚
#空手道代表隊
教練團:寧玉麟、黃昊昀
選手:王翌達、文姿云
#划船代表隊
教練團:謝茂松
選手:黃義婷
#射擊代表隊
教練團:陳文菱、徐曉如、郭孟熙、田兆枝
選手:呂紹全、楊昆弼、田家榛、吳佳穎、林穎欣
#桌球代表隊
教練團:許榮展、蔣澎龍、鄭佳奇
選手:林昀儒、莊智淵、陳建安、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
#跆拳道代表隊
教練團:劉祖蔭、廖家興、李泰相、吳明傑、劉聰達
選手:黃鈺仁、劉威廷、羅嘉翎、蘇柏亞
#網球代表隊
教練團:詹元良、盧威儒(訓練員)
選手:盧彥勳、詹詠然、詹皓晴、謝語倢、許絜瑜
#舉重代表隊
教練團:林敬能、黃達德、吳銘通
選手:陳柏任、高展宏、謝昀庭、方莞靈、江念欣、陳玟卉、郭婞淳
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國家奧會》
國家奧會主席兼團長:林鴻道
國家奧會秘書長:李玉芳
貴賓/駐日大使:謝長廷
《團本部》
總領隊:蔡辰威
副總領隊:洪志昌
奧林匹克聯絡員:梁毅鵬
顧問:李文彬、藍坤田
總幹事:徐孝慈
副總幹事:周德倫
技術督導:孫淑芬
競賽管理:楊金昌、李佩樺
新聞聯絡員:吳國譽
秘書:梁家榮、高馥淇
行政兼會計:陳彥霖
隊醫:林瀛洲、林聖章
物理治療師:周詣倫、高敏珊、趙遠宏、吳建良、蕭凱倫、李瑋君、陳妍伶
運動傷害防護員:王詩婷、王瑞翔、冷侑蓉、凃思危、程心儀、陳愷謙、林儀昀、曾琮仁、辜羿璇、詹華蓁
劉姿伶父親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常書訊]
《九歌109年散文選》,黃麗群主編,2021.2。
.
年度散文選的封面終於在Openbook刊出的編者序中亮相,簡介引自網路書店書籍資料:
「邵慧怡/張小虹/張讓/徐振輔/唐捐/李蘋芬/陳姵穎/馬尼尼為/周芬伶/湯舒雯/韓麗珠/黃崇凱/汪正翔/林青霞/伊森/離畢華/楊牧/楊雨樵/鍾怡雯/林銘亮/劉靜娟/王盛弘/羅任玲/郭本城/袁瓊瓊/賴舒亞/胡子丹/陳素芳/木匠/張惠菁/黃信恩/小令/王文美/劉沛林/鄭雯玲/羅菩兒/林薇晨/陳雨航/范俊奇/石明謹/季季/李政亮/李靜宜/言叔夏/程廷
2020,我們無法輕易說出「一年又過去了」,因為這是那麼不容易的一年!
散文最能觀察時局的變化與社會現象,全球籠罩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下,限縮了人們移動的自由和距離,大病小痛相形之下也似乎都不足道,相較於往年常見的旅遊和疾病書寫,篇幅少了,創作者更多回顧自身,親情書寫和日常速描遂占大宗。一〇九年散文選收錄的45篇作品,敘事寫人,各有擅場,去年是傳奇作家張愛玲的百年誕辰,全球華語界皆有紀念活動,本選集收錄張小虹與季季兩篇文章,或可稍解「張愛玲為什麼那麼紅?」;陳素芳寫九歌創辦人蔡文甫那些字條、郭本城在綠島追憶父親柏楊、李靜宜回憶與前總統李登輝共事、林青霞描繪李菁燦爛又淒涼的一生……讓讀者看到媒體以外主角們作為一個人的存在。網路時代,人人有話要說,也都可以在自媒體上暢所欲言,多篇發表於FB的文章,提供讀者多重觀點。此外,近年許多作家投入台語文書寫,書中收錄劉靜娟台語專欄兩篇短文,對生活的觀察書之以詼諧的筆調,令人會心。
袁瓊瓊以〈普通人結弦的神話〉獲得年度散文獎,羽生結弦是知名花滑運動員,2014年以19歲之姿獲索契冬奧花滑金牌,2018年更在腳部受傷的情況下再次奪冠,袁瓊瓊穿梭於媒體報導、訪談影片、羽生自傳、個人觀察……勾勒出「普通人」羽生結弦如何成就其不普通的競技生涯,在報導文學和散文書寫之間,帶給讀者深層的思索。」
劉姿伶父親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30年前的楊麗花歌仔戲,懷念那段和阿祖、阿嬤一起在客廳看楊麗花的歲月。
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國民間故事裡唐代大將薛仁貴之子,並非史實人物。薛丁山與雙胞胎妹妹薛金蓮為薛仁貴與元配柳金花所生,因生於「丁公峯」而得明名。薛丁山有三個妻子: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的樊梨花擁有強大的法力,能夠移山倒海,因而成功協助夫婿薛丁山擊退了入侵中原的西涼軍隊。
製作人:楊麗花
策劃:徐斌揚
編劇:蔡天送、桂海鵬、高興
戲劇指導:小鳳仙
外景導演:許聖雨
執行製作:林明正
製作助理:陳小明、黃國卿、劉奇
武術指導:孫榮吉
文武場:蔡育仁、李國治
服裝:朱文芳、李鳳珠
梳頭:江月嬌
化妝:康海倫、趙貴珠、陳小玲
外景成音:黃穎華
外景視訊:王振崇
外景攝影:徐國棟
外景剪輯:薛瑯
成音:陳忠雄、陳益銘
燈光:鄭紫祥、方敏雄
攝影:張炳欽、劉家漢、林獻舜、王燕冲
技術指導:黃熙
美術指導:吳進成
助理導播:林愛珍
副導播:許立明
導播:劉錦旺
主要演員:
楊麗花 飾 薛丁山(薛仁貴之子)
許秀年 飾 樊梨花(薛丁山的三老婆)
青蓉 飾 薛金蓮(薛丁山之妹)
小鳳仙 飾 程咬金(薛仁貴的好友)
許先姬 飾 竇仙童(薛丁山的大老婆)
高玉珊 飾 陳金定(薛丁山的二老婆)
紀麗如 飾 竇一虎(棋盤山寨主、竇仙童之兄)
葉麗娜 飾 秦漢(駙馬秦懷玉之子、竇一虎的師弟)
陳亞蘭 飾 薛應龍(玉峰山寨主,因敗於樊梨花手下而拜她為義母)
潘麗麗 飾 樊秋娟(樊梨花的師妹)
《認識楊麗花》
1944年10月26日,楊麗花生於宜蘭縣員山鄉,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
楊麗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父親從小跟著外公學戲,因此和母親近水樓臺談起戀愛,但兩人戀情遭外公反對,所以上演私奔戲碼,到外地戲院跑碼頭營生。父母親因為忙著討生活,所以沒辦結婚登記,於是孩子們就都跟著母親姓楊。在我19歲之前,身分證上的名字都是楊麗花。」
楊麗花在19歲時認祖歸宗,將身分證改為林麗花後,曾想用這名字在演藝圈闖盪,但是會算命的舅舅告訴她:「林麗花比較適合當家庭主婦,楊麗花則能大紅大紫,越老越值錢!」因此,她便繼續使用楊麗花當藝名。
1947年,3歲的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藝名:筱常守)所在的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
1950年,她與母親於戲院裡和外臺演出「宜春園」所製作的《安安趕雞》,此為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並因演技精湛而廣獲好評;當時歌仔戲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所以楊麗花開始以劇中角色名字「小安安」(台語為「翁安落」)走紅。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成為宜春園的正式成員,每次演出均是扮男裝以「小生」之姿上場;由於扮相俊美,很快地便成為宜春園的台柱。
1961年,楊麗花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這齣戲為她奠定了「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地位。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在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隨著該劇團於當時流行的台語電影風潮下,在60年代演出了十幾部台語歌仔戲電影。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當時是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在電台演出歌仔戲,雖非歌仔戲界的創舉,但她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1965年5月,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看中楊麗花可以帶來的廣告收益,特地邀請她在電視上演出歌仔戲,第一齣戲碼是《精忠岳飛》,楊麗花反串岳飛,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是1962年10月台視製播的《雷峰塔》,廖瓊枝、何鳳珠主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而且是這三位之中最為活躍者。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出任「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之後,楊麗花曾以「女裝」扮相演出多部非歌仔戲的電影,例如1969年與秀場天王張帝合演的台語愛情喜劇片《張帝找阿珠》、1972年在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裡分飾母女二角、1978年擔綱國語政令電影《望春風》的女主角,是楊麗花演藝生涯裡罕見的女性角色演出。
1971年,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播出內容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的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四大歌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例如在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便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然後靠演出連續劇在電視圈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時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傳奇故事》、《鐵漢金鷹》、《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虎膽義魄》、《薛仁貴征東》、《薛丁山與樊梨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朱洪武》與《孫臏下山》等戲碼,總稱《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當時她強調「與台視合作30年來,自己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楊麗花表示「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她與台視雙方針對著作權的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在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與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作品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日漸沒落,於是在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無人可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雖然如此,楊麗花仍持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大型舞台,其中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代表作。
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傳統歌仔戲帶入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