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安全論」失真 災後連續6年胃癌顯著增加!(01/29/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文:宋瑞文
2011年福島核災造成大量輻射污染後,日本政府不斷宣傳所謂的「福島安全論」,冀望海內外遊客放心觀光飲食。然而,倡導「福島安全論」的學者早野龍五,其論述根據的論文已撤回,共同作者的博士學位也被取消。另一方面,有日本媒體透過政府數據發現,災後福島縣已連續6年胃癌顯著增加。
在早野龍五論文撤回,多位學者批判內容有捏造嫌疑後,日本政府對於福島安全的說法,公信力大為降低。「政府說,沒有一個人因為福島核災健康受到影響,只是沒有掌握真相的說法。」日本媒體Level 7的記者明石昇二郎如此寫道;長年追蹤日本癌症數據的他,發現災後福島縣已連續6年胃癌顯著增加。
明石昇二郎根據日本「全國癌症登錄資料庫」,利用流行病學的「標準化罹患率比」(SIR、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計算出福島縣在災後的2012年到2017年的胃癌發生率,全部高於全國平均,在統計意義上顯著增加,換句話說,這樣的現象很難說是偶然或巧合,應有特定的原因。
透過日本「全國癌症登錄資料庫」,還能得知福島縣其他的健康變化。例如,2011年核災之前,福島縣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原本比全國平均低上許多,但自2013年開始,除了2016年的女性部份之外,不論男女的甲狀腺癌發生率,全部超過全國平均。
災後,日本政府針對未成年人調查過罹患甲狀腺癌的狀況,發現罹患人數是過去的數十倍以上。對此日本政府解釋,因為大範圍的檢查,病例自然發現得多(過剩診斷)。然而,從前述的分析可知,在未檢查的成年人的部分,狀況仍然大幅惡化。
其他異常的癌症數據變化,還有前列腺癌、膽癌、膽管癌等。以前列腺癌為例,2012年(男性)顯著增加,隔年2013年略減,但2016、2017年又顯著增加,罹患人數也突然增加許多。
流行病學專家評論
流行病學專家、岡山大學教授津田敏秀,在看了明石昇二郎的分析後表示:「福島縣內輻射被曝狀況不一,單憑這些數據已經可以看出趨勢。然而,負責縣民健康調查的福島縣立醫科大學卻沒有做疫學調查,驗證核災與這些癌症的關係。今後應該針對被曝劑量大的群眾進行調查,驗證有無關聯。」
據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說明,自然放射線之外,終生累積的人工輻射劑量100毫西弗以下(低劑量),癌症增加機率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或者科學上沒有明確影響等其他說法。一般人通常直觀地解讀為「(任何人都)不會有癌症」而感到放心。
但津田敏秀解釋,這裡的癌症兩字,是指不分性別全年齡層的「全癌症」,若是特定的、對輻射敏感的年齡層與癌症,就會有顯著差異了。前台灣勞工健康服務中心專任醫師林亮瑜解釋,因為全癌症的總人口基數比較大(如男性不會得到卵巢癌),所以發生率有可能低於特定癌症。
而除了癌症外,福島核災後,多種健康數據惡化的研究,由海內外學者陸續發表出來。Hagen Heinrich Scherb等人的研究指出,災後周產期死亡率增加,福島及其周圍尤為嚴重。日本醫科大學等團隊調查發現,福島縣未滿1500克的極低體重新生兒,災後增加了2~3倍。琉球大學名譽教授矢崎克馬分析,災後日本死亡率急增。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學研究發現,災後新生兒心臟異常顯著增加14.2%,應考慮核災影響。
非癌症疾病的惡化,在車諾比核災亦然。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非核醫師會IPPNW,在2011年發表的論文(第7頁第18點)寫道,據車諾比省官方資料,災後1987~1992年之間,疾病增加率在内分泌系統為25倍、神經系統為6倍、循環系統為44倍、消化器官為60倍、皮膚與皮下組織為50倍以上、肌肉骨骼系統和心理障礙為53倍。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29288
★ 相關報導:
陷倫理爭議 證明福島核災影響不大論文遭撤回 作者博士學位遭取消
https://e-info.org.tw/node/229208
♡
同時也有10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一名確診痊癒,才剛解除隔離的孕婦,7月4日因為羊水破裂,感覺到宮縮,緊急送醫生產。不過還趕不及到醫院,嬰兒就出生了,由爸爸在車上接生。醫院也為小朋友做各項檢查,結果都很健康,PCR三次也是陰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
「勞工健康服務中心」的推薦目錄:
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福島安全論根據崩塌 災後連續6年胃癌顯著增加
文:宋瑞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2011年福島核災造成大量輻射污染後,日本政府不斷宣傳所謂的「福島安全論」,冀望海內外遊客放心觀光飲食。然而,倡導「福島安全論」的學者早野龍五,其論述根據的論文已撤回,共同作者的博士學位也被取消。另一方面,有日本媒體透過政府數據發現,災後福島縣已連續6年胃癌顯著增加。
在早野龍五論文撤回,多位學者批判內容有捏造嫌疑後(請見圖片ㄧ),日本政府對於福島安全的說法,公信力大為降低。「政府說,沒有一個人因為福島核災健康受到影響,只是沒有掌握真相的說法。」日本媒體Level 7的記者明石昇二郎如此寫道;長年追蹤日本癌症數據的他,發現災後福島縣已連續6年胃癌顯著增加。
明石昇二郎根據日本「全國癌症登錄資料庫」,利用流行病學的「標準化罹患率比」(SIR、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計算出福島縣在災後的2012年到2017年的胃癌發生率,全部高於全國平均,在統計意義上顯著增加,換句話說,這樣的現象很難說是偶然或巧合,應有特定的原因。
透過日本「全國癌症登錄資料庫」,還能得知福島縣其他的健康變化。例如,2011年核災之前,福島縣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原本比全國平均低上許多,但自2013年開始,除了2016年的女性部份之外,不論男女的甲狀腺癌發生率,全部超過全國平均。
災後,日本政府針對未成年人調查過罹患甲狀腺癌的狀況,發現罹患人數是過去的數十倍以上。對此日本政府解釋,因為大範圍的檢查,病例自然發現得多(過剩診斷)。然而,從前述的分析可知,在未檢查的成年人的部分,狀況仍然大幅惡化。
其他異常的癌症數據變化,還有前列腺癌、膽癌、膽管癌等。以前列腺癌為例,2012年(男性)顯著增加,隔年2013年略減,但2016、2017年又顯著增加,罹患人數也突然增加許多。
流行病學專家評論
流行病學專家、岡山大學教授津田敏秀,在看了明石昇二郎的分析後表示:「福島縣內輻射被曝狀況不一,單憑這些數據已經可以看出趨勢。然而,負責縣民健康調查的福島縣立醫科大學卻沒有做疫學調查,驗證核災與這些癌症的關係。今後應該針對被曝劑量大的群眾進行調查,驗證有無關聯。」
據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說明,自然放射線之外,終生累積的人工輻射劑量100毫西弗以下(低劑量),癌症增加機率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或者科學上沒有明確影響等其他說法。一般人通常直觀地解讀為「(任何人都)不會有癌症」而感到放心。
但津田敏秀解釋,這裡的癌症兩字,是指不分性別全年齡層的「全癌症」,若是特定的、對輻射敏感的年齡層與癌症,就會有顯著差異了。前台灣勞工健康服務中心專任醫師林亮瑜解釋,因為全癌症的總人口基數比較大(如男性不會得到卵巢癌),所以發生率有可能低於特定癌症。
而除了癌症外,福島核災後,多種健康數據惡化的研究,由海內外學者陸續發表出來。Hagen Heinrich Scherb等人的研究指出,災後周產期死亡率增加,福島及其周圍尤為嚴重。日本醫科大學等團隊調查發現,福島縣未滿1500克的極低體重新生兒,災後增加了2~3倍(請見圖片二)。琉球大學名譽教授矢崎克馬分析,災後日本死亡率急增。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學研究發現,災後新生兒心臟異常顯著增加14.2%,應考慮核災影響。
非癌症疾病的惡化,在車諾比核災亦然。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非核醫師會IPPNW,在2011年發表的論文(第7頁第18點)寫道;據車諾比省官方資料,災後1987~1992年之間,疾病增加率在内分泌系為25倍、神經系為6倍、循環器官為44倍、消化器官為60倍、皮膚與皮下組織為50倍以上、筋肉・骨・心因性機能障害為53倍。
圖片說明:
圖片一::2020年8月,"TVU福島"報導,多位學者召開線上記者會,批判早野龍五論文,表示"圖表很可能是捏造的"。
圖片二:媒體報導,福島縣極低體重新生兒,災後增加2~3倍。
♡
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外籍移工陸續確診
中央也針對 #印尼籍移工 來台實行兩週的管制
現在兩週過去了
本週四將開始 #有條件 恢復引進印尼籍移工
市府未雨綢繆 結合 #南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對 #移工宿舍 加強防疫輔導
輔導項目包括
☑體溫檢測 ☑健康狀況追蹤 ☑移工住宿空間分流
並安排同一工作地點及同一班別
方便追蹤管理
#分流分班管制 #秋冬抗疫不馬虎
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有一名確診痊癒,才剛解除隔離的孕婦,7月4日因為羊水破裂,感覺到宮縮,緊急送醫生產。不過還趕不及到醫院,嬰兒就出生了,由爸爸在車上接生。醫院也為小朋友做各項檢查,結果都很健康,PCR三次也是陰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12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p-8SdK4vt8/hqdefault.jpg)
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一名確診痊癒,才剛解除隔離的孕婦,7月4日因為羊水破裂,感覺到宮縮,緊急送醫生產。不過還趕不及到醫院,嬰兒就出生了,由爸爸在車上接生。醫院也為小朋友做各項檢查,結果都很健康,PCR三次也是陰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12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zZwTS-XvkY/hqdefault.jpg)
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全國三級警戒持續至7月12日,但隨著疫情趨緩,各界紛紛喊出解封或微解封。指揮中心目前研擬制訂夜市、餐廳指引微解封,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心目中的管理標準方向需要梅花座,另外考量餐廳內用多是物理性間隔,強調應該要加強員工健康監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40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2JdOR3OhBI/hqdefault.jpg)
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在 南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AboutPressCopyrightContact usCreatorsAdvertiseDevelopersTermsPrivacyPolicy & SafetyHow YouTube worksTest new features. © 2021 Google LLC ... ... <看更多>
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在 北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 首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為照護勞工個人及中小企業委託規劃成立勞工健康服務中心,希望提供勞工個人及企業相關資訊和服務。 248 New Taipei City 新北市五工六路9號3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