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中英聯合聲明過時失效」論
最近,因為中國外交部宣布不再承認BNO為有效旅遊證件,並指摘英方「違反中英聨合聲明」,一時之間,究竟在中方眼裏中英聯合聲明是否仍然有效又成為人們議題。
衆所周知,過去幾年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駐英公使、央視主播接二連三宣稱「中英聯合聲明過時、失效,只是歷史文件」云云,其實荒謬之極,影響極壞,必須嚴肅批駁!
第一,中英聯合聲明於1984年12月19日由中英兩國政府首腦正式簽字,次年經中國人大常委會和英國國會批准後互換批准書而正式生效;且在1985年6月由中英兩國政府同時將聯合聲明呈交聯合國秘書處登記。依照中英兩國都加入的維也納國際條約法公約規定,中英聯合聲明是一項莊嚴的國際條約、國際承諾,若中方官員單方面宣布「失效、過時」,完全缺乏法理依據,根本是背信棄義!
第二,中英聯合聲明第三條列出了中國對香港的12條基本方針政策,專門規定「上述基本方針政策和本聯合聲明附件一對上述基本方針政策的具體說明......五十年不變。」顯而易見,所謂1997年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之日中英聯合聲明已完成其歷史使命的説法是毫無法理依據的;
第三,依照國際法,香港島和九龍是根據《中英南京條約》和《中英北京條約》永久割讓給英國的,就象中國一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根據《中俄北京條約》、《中俄璦暉條約》、《中俄伊犁條約》永久割讓給沙皇俄國一樣的地位;而中國正是根據《中英聯合聲明》收回整個香港地區的主權;若是説《中英聯合聲明》過時、失效 ,中方是否準備將香港島、九龍半島吐出來退回給英國呢?
第四,退一萬步講,假如《中英聯合聲明》在香港回歸一刻巳失效,那就理應由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偕同英國女王代表查理斯王子在1997年7月1日0時0分1秒之時在香港會展中心香港主權移交儀式上一齊宣佈:「中英聯合聲明在這一刻失效了!」豈會在香港回歸二十二年後才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央視主播這些芝麻綠豆式人物來單方面胡說八道?
第五,如果1984年12月的中英聯合聲明都成了中國低級官員口中的「過時、失效 的歷史文件」,那麼,年代更為久遠的中美之間的《上海公報》(1972年)、《建交公報》(1978年)、《817公報》(1982年)是否也「過時、失效,成為歷史文件」?由此上溯,規定日本要將佔據的台灣、澎湖歸還中國版圖的1943年《開羅宣言》、1945年《波茨坦公告》是否也「過時、失效,成為歷史文件」?如此一來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六,揭穿來說,中方低級官員鼓吹「中英聯合聲明過時、失效」,是妄圖否認香港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國際條約、國際承諾屬性,企圖將香港的一國兩制定性為純粹的中國內政,隨時要改就改,變成一國一制,國際社會也不可以發聲。用心何其毒也!
第七,如此背信棄義單方面撕毀國際條約,中國領導層也未必認可:2018年9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北京聯合記者招待會上強調中英聯合聲明有效,同場的李克強總理沒有反駁,證明外交部發言人、央視主播之類的胡言亂語只是試水溫而已,不一定代表中國政府的立場。國際社會對這些背信棄義謬論應予當頭棒喝!負責任的中國領導人應及時制止這些胡作非為!
當此中美關係乃至對外關係惡化,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關鍵時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和央視主播對中英聯合聲明所謂「過時、失效」的單方面説法,只會令美方和國際社會質疑中國的國家誠信以及遵守國際條約的記錄,對中國國際形象有百害而無一利!常言「外交無小事」,中國政府應立即將過去幾年胡言亂語的相關責任人撤職查辦,嚴懲不貸!並正式昭告天下:「中國政府堅定不移恪守中英聯合聲明」以正視聽,以此挽回影響,修補業巳受損的中國國際形象!
北京條約 影響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中生的歷史課綱有重大變動,中國史部分改為東亞史,改採「略古重今」,據說孩子以後就聽不到三國歷史了。
別的不說,三國歷史,不是都應該拜謝日本KOEI的三國志1到14代,元朝(漢人被蒙古人完全征服?)不是應該要感謝日本KOEI的蒼狼與白牝鹿的後宮制度嗎?國中歷史課本哪裡有教呂布的三國無雙?他的武力值100,裝備方天畫戢變成110,不是課本告訴我的好嗎?
真正要檢討的問題,怎麼會是課綱的去中國化?先來談談我的個人經驗,以前在國中的時候,聯考社會科140分,歷次模擬考我從來沒低過130分,但是我背了什麼?一大堆沒有用的東西。你以為課堂上真的在教呂布與關羽、張飛、劉備對打,關羽拿著青龍偃月刀、張飛拿著丈八蛇矛、劉備有一對雌雄劍,跟呂布的方天畫戢戰得不相上下?
不,我們在學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差異,每個朝代都不一樣,特別是宋朝,簡直就王八蛋,中書門下與平章政事在幹嘛,跟唐朝有什麼不一樣,這些都是考試重點。此外,我們還要背年代,當年的選擇題,就是要背誦虎門條約、鴉片戰爭、第一次英法聯軍、第二次英法聯軍、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先後順序。而且,還要記得兩種紀元方式,一個是西元,一個是君王年號,有時候還得背皇帝的廟號,還有名字。當年我記得漢武帝,還有他的名字,但是我不知道長門賦,也不知道金屋藏嬌的典故,我只知道他雄才大略,為了大宛馬,把一個國家滅國。
那些「奇特」的教材,根本無法讓我對歷史應用在人生上有任何期望,我只是藉由這些課本裡的東西,利用諧音,不斷的記憶,然後在考場上擊敗其他人,考上建中。但是請問,我現在還記得1842年等於道光22年,除了當年的考試成績以外,對於人生到底有什麼幫助?
「欸,南京條約是在道光22年簽訂,那一年是1842年,你有沒有覺得我很厲害?」
「我覺得你是神經病。」
「請排列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虎門條約、望廈條約的簽訂年代順序。」
「先別說這個了,你知道陳澄波的畫作失竊了,他本人也相當緊張?」
不知道打狗、板橋、艋舺的歷史,卻要去知道夏朝的首都在哪、商朝為何首都常常變動,西周首都是鎬京,東周首都在洛邑,到底以前的課本在搞什麼?
都學,也可以。我們最好可以知道,當年劉備進入益州時,其實益州官僚分成四派,包括益州派、荊州派、東州派、元老派,劉備與諸葛亮花了很多時間在做派系平衡。馬超的涼州少數派,一直被排擠。我們最好也要知道,漢獻帝與曹操關係沒這麼糟,真正一直拿漢獻帝當名號騙人的,其實是劉備。漢獻帝或許對劉備只覺得噁心,不過就是一個跟他一樣姓劉的賣草鞋傢伙,就要一直來蹭親戚。
可是,我們給歷史課的時數多少?一週一小時!
要是我當歷史老師,一小時只夠我講「金屋藏嬌」與長門賦的典故,至於漢武帝窮兵黷武的背後意義,還有晚年江充污衊太子謀反、漢武帝殺子的悲劇,甚至「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的李夫人故事,可能我都沒時間講。
一小時是要講什麼啦!
不給歷史課時間,就得要找重點來說。請問,講解1624年或1895年以後的台灣史重要,還是談同中書省門下平章事是什麼東西重要?如果,我們願意給歷史老師每天8小時的時間授課,歷史是迷人的,應該要講武則天奮鬥史(30小時)、亨利八世的六位妻子與歐洲政治、宗教的關係(30小時)、本能寺之變對於近代日本政治的影響(30小時),這樣大家滿意嗎?
如果只有每週一小時,我們能期待什麼?還不就是盡量讓學生可以思辨,引起學生興趣,自己去找相關的歷史資訊,引發他們對於近代歷史變遷的想法,關懷現在的政治、社會、文化嗎?我們是台灣人,歷史教育強調同心圓發展,又有什麼錯誤?
不要為了歷史課本減縮中國史內容而令人髮指了,而是先問問自己,到底有多重視歷史這件事。況且,我這麼了解中國史,也同樣支持台灣獨立呢!
北京條約 影響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中生的歷史課綱有重大變動,中國史部分改為東亞史,改採「略古重今」,據說孩子以後就聽不到三國歷史了。
別的不說,三國歷史,不是都應該拜謝日本KOEI的三國志1到14代,元朝(漢人被蒙古人完全征服?)不是應該要感謝日本KOEI的蒼狼與白牝鹿的後宮制度嗎?國中歷史課本哪裡有教呂布的三國無雙?他的武力值100,裝備方天畫戢變成110,不是課本告訴我的好嗎?
真正要檢討的問題,怎麼會是課綱的去中國化?先來談談我的個人經驗,以前在國中的時候,聯考社會科140分,歷次模擬考我從來沒低過130分,但是我背了什麼?一大堆沒有用的東西。你以為課堂上真的在教呂布與關羽、張飛、劉備對打,關羽拿著青龍偃月刀、張飛拿著丈八蛇矛、劉備有一對雌雄劍,跟呂布的方天畫戢戰得不相上下?
不,我們在學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差異,每個朝代都不一樣,特別是宋朝,簡直就王八蛋,中書門下與平章政事在幹嘛,跟唐朝有什麼不一樣,這些都是考試重點。此外,我們還要背年代,當年的選擇題,就是要背誦虎門條約、鴉片戰爭、第一次英法聯軍、第二次英法聯軍、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先後順序。而且,還要記得兩種紀元方式,一個是西元,一個是君王年號,有時候還得背皇帝的廟號,還有名字。當年我記得漢武帝,還有他的名字,但是我不知道長門賦,也不知道金屋藏嬌的典故,我只知道他雄才大略,為了大宛馬,把一個國家滅國。
那些「奇特」的教材,根本無法讓我對歷史應用在人生上有任何期望,我只是藉由這些課本裡的東西,利用諧音,不斷的記憶,然後在考場上擊敗其他人,考上建中。但是請問,我現在還記得1842年等於道光22年,除了當年的考試成績以外,對於人生到底有什麼幫助?
「欸,南京條約是在道光22年簽訂,那一年是1842年,你有沒有覺得我很厲害?」
「我覺得你是神經病。」
「請排列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虎門條約、望廈條約的簽訂年代順序。」
「先別說這個了,你知道陳澄波的畫作失竊了,他本人也相當緊張?」
不知道打狗、板橋、艋舺的歷史,卻要去知道夏朝的首都在哪、商朝為何首都常常變動,西周首都是鎬京,東周首都在洛邑,到底以前的課本在搞什麼?
都學,也可以。我們最好可以知道,當年劉備進入益州時,其實益州官僚分成四派,包括益州派、荊州派、東州派、元老派,劉備與諸葛亮花了很多時間在做派系平衡。馬超的涼州少數派,一直被排擠。我們最好也要知道,漢獻帝與曹操關係沒這麼糟,真正一直拿漢獻帝當名號騙人的,其實是劉備。漢獻帝或許對劉備只覺得噁心,不過就是一個跟他一樣姓劉的賣草鞋傢伙,就要一直來蹭親戚。
可是,我們給歷史課的時數多少?一週一小時!
要是我當歷史老師,一小時只夠我講「金屋藏嬌」與長門賦的典故,至於漢武帝窮兵黷武的背後意義,還有晚年江充污衊太子謀反、漢武帝殺子的悲劇,甚至「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的李夫人故事,可能我都沒時間講。
一小時是要講什麼啦!
不給歷史課時間,就得要找重點來說。請問,講解1624年或1895年以後的台灣史重要,還是談同中書省門下平章事是什麼東西重要?如果,我們願意給歷史老師每天8小時的時間授課,歷史是迷人的,應該要講武則天奮鬥史(30小時)、亨利八世的六位妻子與歐洲政治、宗教的關係(30小時)、本能寺之變對於近代日本政治的影響(30小時),這樣大家滿意嗎?
如果只有每週一小時,我們能期待什麼?還不就是盡量讓學生可以思辨,引起學生興趣,自己去找相關的歷史資訊,引發他們對於近代歷史變遷的想法,關懷現在的政治、社會、文化嗎?我們是台灣人,歷史教育強調同心圓發展,又有什麼錯誤?
不要為了歷史課本減縮中國史內容而令人髮指了,而是先問問自己,到底有多重視歷史這件事。況且,我這麼了解中國史,也同樣支持台灣獨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