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have a bowl of Matcha✨✨
近來比較倦怠,不想在食材與食譜之間團團轉。整日對著雞蛋麵粉糖和奶,走得太深,好像在鑽牛角尖一樣。將心事放進小盒子,得到一個要嘗試學習其他範疇的知識,來啟發自己的鼓勵。
其他範疇?望著家中一大堆抹茶罐,我一直喜歡用抹茶入饌,喜其清香的滋味。為了做到美妙的效果,不停地試用各式各樣的抹茶粉,瘋狂到每年去京都也特地去丸久小山園入貨。一早撇開烘焙級別的抹茶不使用,因為大多澀味太重,如果狠狠地增加比例的話,我的胃會受不住。試過使用茶道級別較低的青嵐和五十鈴,效果又不算出眾,最後狠心到去買又玄和光,只為追求一股清香卻又不澀的獨特抹茶滋味。回心一想,我可是從來不懂如何正確地刷一碗抹茶出來,認真地去嘗嘗每個級別的真正味道。
於是找來一位日本人老師,上一節各種常見的日本茶基本知識,也順便學習如何刷一碗泡沫綿密的抹茶。沒想到Jan老師聽到我的初衷,連她也大感興趣,於是一起過來上課了。
課堂首先是講日本茶的知識,日本人老師開宗明義地說,日本人平常是不會飲抹茶的,大多只飲煎茶。而且日本茶和中國茶最不一樣的地方,他們的茶是不發酵的綠茶,絕大部份都是用蒸的手法來處理而不用炒的(焙茶是例外)。因此,日本茶的沖泡概念和中國茶也大大不一樣。
此時,老師拿出高級煎茶來示範。高級的煎茶,因為保留下來的胺基酸較多,所以可以沖泡三次,去感受三種不一樣的茶味。而且每泡的味道也有特別的名稱,第一泡是旨味、第二泡是澀味、第三泡是苦味。看見老師倒出來那些碧綠的茶湯,漂亮的顏色讓我想起夏日的宇治表參道上,店家不停免費派給路人的茶飲,正正就是這樣子的美麗。
接著就是介紹玄米茶和焙茶,玄米茶是加了炒米的煎茶,通常用比較低級的煎茶混合出來的。而焙茶更是有趣,也是用比較低級的煎茶茶葉炒乾而成,所以有股烘烤過的香氣。
「為什麼要用低級茶葉來炒??」
「因為高級茶葉的胺基酸太多,炒得時候會黏在一起,炒不起來,會浪費茶葉。」
真想不到用上高級的茶葉,竟有如此的困難。又長知識了。
接著就是學習打抹茶的時候了。老師拿了十多個茶碗一字排開,叫我們各選一隻。這十隻茶碗,有二百多元的貨色,也有價值五萬大元的人間國寶級別。看看我們能否選它出來了。
我和Jan老師相了這堆茶碗一會,我選了一隻很樸實的款式,Jan老師則選了一隻深藍色的茶碗。老師見到我倆的選擇,不禁稱讚大家有眼光,因為我們正正挑了這兒最貴重的兩隻茶碗出來!我手上的這一隻就是價值五萬元,第三代山田常山製作的常滑燒茶碗,他有很多作品已是進入了日本藝術館的珍藏。而Jan老師那隻茶碗的匠人,日本政府曾經拿他的作品送給美國總統,也是屬於藝術館藏級別的茶碗。
我甫聽到手上的茶碗如此貴重,深怕新手稍一不慎損毀了它,想換另一隻茶碗來刷抹茶。老師卻鼓勵我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一定要使用一次。因為將來就算在日本遇上,都只能站在藝術館遠觀,再不能親自拿著它來品嘗抹茶的了。
接著老師拿了二百多元的茶碗,示範和教導大家刷抹茶。刷好之後叫我們分別嘗嘗味道,然後就是我來試做。經過老師的悉心指導,我也刷出一碗似模似樣的抹茶。一口試喝,明明是用同一罐抹茶粉刷出來的抹茶,竟然和剛才老師刷的那碗味道完全不一樣!!我這碗抹茶的味道可是突出鮮活多了。連忙遞給Jan老師嘗嘗,她也有著一樣的驚詫。
老師但笑不語。難怪他堅持要我親自使用一次人間國寶的茶碗,我這才明白他的深意。原來連盛載抹茶的茶碗,竟也對抹茶的味道有如此強烈而深遠的影響。不是親自品嘗過,還真的不敢相信。
短短兩個小時的課節眨眼就完結,腦袋真的很久沒有這樣快樂的衝擊了。放鬆心情來學習其他貌似不相關的知識,果然有點進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膠攝現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補充: canon 係 copy Leica L39 body 不是Leica M, Leica M 是WWII後的産物 如果欣賞我們《膠攝現場》請Comment Like 同Share 我們的Youtube頻道同facebook Page啦! Youtube:https://www.yout...
匠人日本 在 膠攝現場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補充: canon 係 copy Leica L39 body 不是Leica M, Leica M 是WWII後的産物
如果欣賞我們《膠攝現場》請Comment Like 同Share 我們的Youtube頻道同facebook Page啦!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plasticphoto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lasticphoto/
主持人個人專頁
Joey: https://www.facebook.com/joeypongpage/
Joe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oeypong/
Colin: https://www.facebook.com/pklamfoto/
Colin IG:https://www.instagram.com/colinpklam
Karhoo: www.facebook.com/chowkarhoofans
Karhoo IG: www.instagram.com/chowkarhoophotography
Karhoo IG: www.instagram.com/karhoofilm
Karhoo web: www.chowkarhoo.com
匠人日本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有了這句話,我們似乎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扔掉那支棄置在房間角落、滿布灰塵、但當初連睡覺都要抱着的結他。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維修」這個行業漸漸在日常生活中淡去,維修被嫌棄成「花錢又花心機」,還不如買過一件新的。用金錢來衡量事物的價值,彷彿成為今天社會上的默契。
「維修呢件事,係需要花心機同時間嘅,係一門講求手工藝嘅生意。」全職結他維修員徐洪聲無奈地道出這個事實。而在每件事都要求夠新、夠快的年代,阿聲仍然選擇相信,一件樂器的價值與它的價錢無關。
樂器價值 源於回憶
如果音樂是用以抒發情感,那樂器就是用來承載記憶。阿聲說,他遇過一位客人拿着一支「夜冷」級的結他,就是那種在路邊幾十元就能買到的款式,然後拜託阿聲維修,更表示不惜付出比結他價值更高的維修費。後來阿聲才知道,這個客人並不會彈結他,堅持維修只因為這是爸爸留下的遺物,希望修理好後學彈,從音韻中尋找爸爸的足跡,「值唔值得維修就唔係由我去決定嘅,而係你自己,究竟需唔需要去整返好支結他。」這就是阿聲的信念。
在阿聲看來,維修結他是一種溝通、一種教育。他會花上半小時甚至一小時去了解客人買結他的背景,想要有怎樣的音色,想要彈奏怎樣的曲風。最後,他還會教客人保養樂器的方法,解釋哪些細節可以自己調較,遇到哪些問題才需要找專人修理。和市面上的機械化工序不同,大概就是這種既「度身訂造」又「趕客」的方式,令阿聲的客人少了,朋友卻多了。
維修的執着 源於日本匠人精神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相信是不少人的打工哲學,但阿聲就不以為然。阿聲曾到訪日本東京御茶之水ESP音樂學校兩次,看到了當地人製作出無可挑剔的樂器,感受到日本人對於職業的一份堅持。他決定將這種堅持、這種在工作中不斷思考與改良的心態帶回香港,即使改變不了其他人,也至少要帶回自己的工作室,「其實香港都有好多好有特色嘅手工藝,都可能因為一啲社會因素,而唔能夠承傳落去,我覺得係好可惜嘅一件事。」
不被尊重 源於金錢效率掛帥
面對不同的客人,有人會嫌維修費貴講價,有人會嫌棄維修時間太長:「佢會覺得,點解你整呢件嘢要一千蚊,八百蚊都得喇,你整得咁快。」阿聲對此深感唏噓:「你問我一支結他大約要維修幾耐,其實真係好難答,一般嚟講,由於我要做好詳細嘅檢查、做資料收集、要同客人匯報,甚至可能我會有一份好詳細嘅維修報告。講求手工藝嘅生意,其實最慘嘅地方就係,可能你睇到我今日整三個鐘、四個鐘或者一日,其實可能我第一次(維修呢款結他)嘅時候,可能我試咗、重覆咗好多次,或者我花咗好多心思,甚至金錢去學習,先會得到呢個成果。」
「如果你咩事都將錢放喺第一位,一定會犧牲咗啲嘢,例如你想快啲拎返結他,咁可能我就需要忽略一啲細節,你唔能夠畀一個相對好嘅價錢,同樣你未必能夠得到100%嘅服務。」網上資訊發達,不消一分鐘就能搜尋到各種維修資訊和價格,亦是着重細節的維修師傅不受尊重的原因之一,阿聲感慨地說。
而面對客人,阿聲不時都會被問到:「個結他值唔值得整啊?」今集《港。故》用7分鐘,帶大家思考一下,舊了、故障了的物件,值不值得維修,應該由誰來決定。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