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財經與趨勢文章都在談 NFT
今天跟大家分享 NFT 的基本認識,有的人認為這是讓創作者與藝術家帶著作品進入高價收藏市場的新途徑,有的人認為這是金融玩家炒作瘋潮價格的投機遊戲,無論你的看法為何,首先你可以先認識它是什麼
(以下文長,可收藏起來慢慢看)
▌NFT 的基本認識
你寫好一首歌或用 iPad 畫了一張圖,然後上傳到網路販售賺錢,但目前大部分的平台提供的販售都是「使用權」,而非「收藏擁有權」,所以消費者付費是為了在不同裝置上聽你的歌、用你的圖,而非成為這些作品的收藏家。
而 NFT 就是一種讓你的數位作品「可收藏化」的途徑。最有趣的是,所謂數位作品就是數位檔案,一段影片、一幅畫作、一篇 po 文,都可以是你的數位作品(但不一定會有人想收藏)
例如目前最常見的 NFT 作法是選擇在以太幣區塊鏈 (Ethereum) 的交易平台上,替你的數位創作品加上一個獨一無二的編號(也就是加密的概念),它在以太坊上就成了一個可以收藏的單獨作品了,但它的收藏獨特性也只存在於以太坊上,就算有人在以太坊上競標買下你的作品收藏權,其他人還是可以在 YouTube 或 Pinterest 上複製分享你的歌或是圖
所以要了解 NFT ,就要了解「使用價值」與「收藏價值」的差異。舉個例子來說明,假設伍佰把「挪威的森林」出版成印上編號的十張限量 CD,可能有人願意花上幾萬塊,來擠進前十名收藏家的名單,你心裡想:「我每個月花一百五十元,就可以在 Spotify 上聽個無限過癮,他們幹嘛花上萬塊收藏?」
那是因為,同一首歌,在串流平台上賣的是「使用價值」,在限量版 CD 上賣的是「收藏價值」,不同的價格反映的是不同的意義。
有了以上知識,學這個英文字 NFTs (non-fungible tokens) 就簡單一點了:
token 是一種象徵物,你要在一個系統內活動,就得使用該系統認可的象徵物,來代表自己(像大富翁裡在遊戲盤上移動的棋子)、或是代表價值(像大富翁裡的房子模型或紙鈔代幣),這些都是 token ,而在金融交易系統裡,大部分等值的 token 都是可以交換使用的 (fungible),例如你皮夾裡的紙鈔,就是銀行系統發行的一種 fungible token,我如果拿一張一百跟你換一張一百,交換後價值不損,因為每張鈔票都是通用的
These tokens are fungible.
But there are non-fungible tokens, too. 只要我在區塊鏈上,把你本來可無限複製的數位資產加密上一組碼,賦予它獨一無二的存在價值,這時它就成了 non-fungible ,不再是通用的了。
而也正是因為目前數位檔案「可收藏化」的做法,都是在加密區塊鏈上執行,而每進行一次交易都會耗費極高的電腦運算成本(可能等同於一個家庭四周的電力使用量),所以許多人認為 NFT 的流行會帶給環境太大的衝擊。
本週有兩個學生指名要學習與 NFT 相關的資訊,我整理了十幾篇文章跟 podcast 還有影片,幫學生製作成英語教材,下週要跟他們討論的是 NFT 相關的延伸話題:「這件藝術品的拍賣定價合理嗎 !?」
再找機會跟你們分享。
材料來源:the Guardian Australia podcast 【Full Story】-- The Hidden Cost of the Craze for Non-Fungible Tokens
* 語言選物推薦的是引發興趣的材料內容,想學好英文,我推薦上實體課找老師討論語言使用結構
#語言選物 #podcast選物 #語言 #nft #加密貨幣 #藝術創作 #數位藝術 #podcast推薦 #學英文 #英文課 #英文家教 #英文老師
十元 紙 鈔 價值 在 一開始就不孤單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農曆春節就要來了,利用寒假,我們可以讓孩子參與過節活動,學習準備年節物品,或是全家人一起動手做些應景裝飾,透過這些親子互動時光,讓家人新春團圓更具意義。
小孩可以幫什麼忙?
忙碌的過節前後,孩子可以付出一己之力,和爸爸、媽媽一起準備過年,協助父母一起辦年貨、過新年。
一、大掃除
只要給孩子一塊抹布、一支掃把和肯定的微笑,他們就能協助大人完成許多工作清潔工作,讓家裡乾淨明亮。
二、裝壓歲錢紅包
裝壓歲錢紅包是一件關於數學的工作。大人換了紙鈔後,小朋友幫忙清點錢,學齡前孩子可以藉此認識更大價值的紙幣(而非老是一元、十元的錢幣),小學生則可以幫忙算錢、裝紅包,甚至複習已經學過的加法與乘法,另外,還可以知道爸爸、媽媽包紅包給哪些親友,讓孩子間接瞭解這些親友就是家裡最重要的人,孩子也會因此感受到親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三、辦年貨
帶著孩子到年貨大街走一回,一起挑選南北貨食材,感受過年的濃厚氣氛;一起挑選春聯,感受中國文字之美(大孩子可以自己試著寫春聯),然後在除夕夜一起貼春聯;一起討論年夜飯的菜餚與食材,並試著讓孩子擔任二廚,一起準備團圓飯。
四、應景勞作動手做
可以動手做些裝飾品,讓家中充滿濃厚的年節氣氛。
十元 紙 鈔 價值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個人可以決定民主的命運】
民主政治究竟是甚麼?每個人可能都能說上自個兒一套見解,孰優孰劣,倒不是重點。基本上,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選擇相信並支持這樣的制度。
我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大概是新台幣大改版之後吧,由於假鈔橫行,各種辨識小物,如驗鈔燈、筆成了熱銷品,店家收到紙鈔後,還得翻前翻後確認過。有一次,我在便利超商消費,遞出一個五十元銅板,店長接過拿在手中「秤」重量,再拿出另一個五十元比對,「不好意思,這是假幣,我們不能收,昨天已經收了一個,被銀行退了」,隨後她熱心地教我如何以肉眼辨識真假的差異。
經此一「驗」,足足三天,只要接到五十元硬幣,我都會不自覺地稍作檢查,深怕再拿到假幣。
貨幣交易能否順暢流通,不是取決於設計的美觀,而是「信任感」,包括對於政府、銀行、買賣交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民主政治也是如此,奠基於對政府體制、對個人或集體投票選擇、對媒體傳播訊息的信任,但這幾年來,全亂了套。
民主,真的那麼脆弱、不堪一擊?除了中國勢力的介入,美日等國的施力運作,內部的政治勢力,也蠢蠢欲動,透過所謂的「實質影響力」,操控媒體和輿論,來遂行其政治目的,攫取利益,甚或,組建網軍攻擊對手。
網路霸凌充斥,去年迄今的選舉最為熾盛,不論是所謂的激進韓粉、假韓粉、1450等等,而我自己曾接到與看到的攻擊詞彙,惡毒骯髒的程度也不下於所謂的激進韓粉,不僅對我,連無辜的臉友也被捲入。
政府或所謂的執政者,不該只是告訴國人我們被假消息蔓延所威脅,更不該也組成壯大的網軍對峙,讓百姓跟著受害,媒體或選擇噤聲,或進行自我言論審查,人民努力掙來的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就這麼被箝制與操控。
在選戰進入倒數時間,原本無暇好好閱讀,但上週四在風傳媒看到吳典蓉女士的專欄提到戴雅門(Larry Diamond)的新著《妖風: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忍了兩天,還是跑進書局買下。
書中有一段描述了美國政黨政治的現況,「兩大黨變得有如交戰的部落,一心追求政黨利益,不惜忽略最根本的公平與寬容原則。⋯⋯我們遊說體制和競選資金規範也百病叢生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正加速惡化,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遺忘了公民教育的意義,逐漸被社群媒體奴役,將聳動言論和集體迷思帶來的利益,置於宣揚事實和有憑據的討論之上。」
看了心有戚戚焉,而面對民主遭逢的挑戰,戴雅門選擇著書立說,強調「這些話不是絕望的泣訴,而是備戰的檄文」。
「個人可以決定民主的命運」,戴雅門也引述了羅伯特•甘迺迪的話,「塑造人類歷史的,是無數自勇氣與信念而生的行動」。
堅信民主自由法治價值的沉默多數,將是影響台灣未來命運的關鍵。
區域立委,勝選與否,取決於多數民意,長期下來,能獲藍綠兩大政黨提名的人,等於坐擁當選機會二分之一,政黨卻未負起責任好好把關提名的人選,這個選區,有兩位背棄信諾、帶職參選立委的議員,現任立委趙天麟不僅質詢率低,拿國家公帑來辦他自己的競選活動;對於購置豪宅與收入支出明顯不符的情形刻意忽視質疑;承諾其政治生涯不再懸掛看板,如今整個選區掛好掛滿;2016年選完立委,立刻籌備投身市長初選,同樣也有(想)落跑的紀錄,這些言行,與他所鄙夷的韓國瑜市長,有過之而無不及。
投入這次立委選舉,有些剛認識的朋友說,若投給我,會不會便宜了國民黨?或是指涉我是民進黨打手,這四個多月一路看著我的朋友應該會明白,這些疑慮根本是不存在的。
台灣要贏,下一句當問,是誰贏了?人民還是政客?如果我們持續姑息縱容政客不遵守「承諾」,欺民眾善忘或過於善良,不須等待中國等境外勢力摧毀民主,我們自己已慢慢扼殺好不容易種下、茁壯的民主樹苗,未來又如何成蔭,能讓下一代乘涼受益?
讓真正願意尊重民意,堅守監督崗位,認真問政揭弊的人進入國會,才能真正守護民主自由,把關國家權益與人民福祉。
這些話不是絕望的泣訴,而是備戰的檄文!相信民主,相信與我呼吸一樣自由空氣的朋友們,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妖風
#風傳媒
#吳典蓉
#戴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