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圖文化第三十一彈|面對死亡 你會怎麼選擇? 別再說 #安寧 =放棄治療】
➡️ 東方傳統文化對於談論死亡有所禁忌,關於 #安寧療護 的觀念十分陌生,安寧療護是重視病患能擁有生命的尊嚴與生活品質,並非等死、放棄治療...思考 #CPR 急救對於末期病人真的好嗎?#DNR 簽署是什麼?
👉🏻完整影片:https://youtu.be/DClS1CUeIRM
👉🏻新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2826
--
#兒科 #醫生 #醫師 #兒科醫生 #兒科醫師 #家庭醫師 #家庭醫生 #醫學 #醫學知識 #醫學系 #家庭醫學 #方格子 #小兒家醫知識大補帖 ##蘋果樹北大聯合診所 #癌末 #癌症 #癌末病患 #安寧病房 #安寧照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
十大非癌安寧 在 書閣&生活隨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點小說吧
🌸歡迎收藏或分享,推廣閱讀需要您。🌸
書名/ #安寧的祝福
作者/ #南杏子
出版/ 感謝#春天出版
今日介紹七月新書,是本很特別的推理小說,以「臨終醫療」為主題,探討病危病人與家屬的心境,穿插小段的懸疑故事,小小解謎帶來大大感動。(看到最後還是忍不住掉下眼淚…。)
〔無雷大意〕
倫子從任職多年的大醫院被調往小地區的「訪視診所」,也就是親自拜訪需要醫療的家庭,四處奔坡,病人有著各種身體與心靈的苦痛,也都命不久矣。倫子從一開始的抗拒(覺得這是被「降級」),到後來心態逐漸改變,從這些病人與家屬的身上看到醫療真正的意義。其意義便是:「愛護將死的病人直到最後。」(p.261)
故事中有罹患乳癌的女病人,作家描述病人房裡的氣味:「那是胸部癌細胞潰爛時發出的獨特臭味。很像是熱帶花卉般的甜味中加入了雨天的狗騷味,還隱約帶有藥的味道。」一查之下發現作家本身也是任職末期醫療的內科醫生,運用專業能力與極佳的文筆、故事設計,使劇情令人投入。
「對漸漸走向死亡的病人來說,醫生的存在價值到底是什麼?無法治好疾病的醫生,到底有什麼意義?(p.40)」倫子在遇到第一位訪視醫療的病人時便遇上此瓶頸,而她父親也是因腦中風而無法自主活動、臥病在床多年的病人,也因此倫子心中產生了不一樣的想法:「讓父親這樣活著(只能偶爾眨眨眼睛)是正確的事嗎?」在每篇訪視醫療故事尾聲時,作家都會穿插幾段倫子家庭照護父親的故事,十分感人。
「一旦和病人產生交集,對方就不再是單純的病人。說得誇張點,訪視診療就像是去好朋友家中,享受交談的樂趣、心靈溫暖交流的時光。和他們永別的日子,只有自己留下來的痛苦瞬間,倫子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這樣的瞬間。(p.341)」診療所的醫護人員與病人們的互動很真實,在我腦中一一重建這些感人畫面。也不禁想到,在我們年老多病時,究竟想要怎樣的醫療呢?若能遇到倫子這般為病人著想、有人性的醫生,也能多少帶給自己安心與安慰。
「接受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書中病患大都無法平靜地做到,或是家屬死命抓著任何機會,都要救活或救醒病人,病人的「尊嚴與意願」,我們又該如何取捨呢?硬撐著的生命也是會走到盡頭的…。思及此處,便黯然神傷。
這是本非常好看的「微推理」小說!能帶給你很多關於「臨終醫療」的思考,或先與家人討論看看,未來遇到此狀況要如何處理,才不至於事到臨頭既傷心又慌了手腳。很推薦購買唷!
十大非癌安寧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編輯OOXX】
「人心之善惡由面相可知一二,而人之生死存亡,由容貌也可知一二。」──《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
臨床上,有些醫師能敏銳地看出一個病患的生命是否臨到末期。一位八十歲的督察長,是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明志醫師的病患,進入癌症末期,住到張明志醫師的病房。此時張醫師發現這位一直以來都修養很好的病患「面色沉黯,眉頭不展」,判斷存活期可能不到三個月。
這名患者很快便放下生死,決定接受安寧治療,而後,他不僅睡眠狀況很好,容光也開展許多。張醫師形容這名患者有了容貌上的變化,「莊嚴之相一日日浮現」,心情也是恬靜、微帶喜悅的。
容貌的改變,不僅反映生命跡象,也顯現出一個人的靈性修為。張明志醫師在《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中,藉由前面這位督察長的故事告訴我們:無法放下生死的人,愈生命末期,愈是走得辛苦;而能安然處之的人,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書中有句話我很喜歡:「不愛惜心靈的人,不會在意自己容貌的改變。」張明志醫師所寫的,雖是臨終照護的心、靈關懷,實際上要談的是的生死觀與「放下」的課題。但再拉遠一點看,靈性修為應是日常的累積,而非到了生命末期才趕緊抱佛腳,所以這本書也能看作是無病無痛者提升靈性的極佳教材。
-
話說某天情緒不佳,照鏡子時還真發現自己眼裡無光。那黯然模樣,是怎樣睜大雙眼、強打精神也掩飾不了的。不敢說自己是愛惜心靈的人,但看了張醫師的書,確實會在意起自己由內散發出來的氣場和容貌,開始練習觀照內心。
連假後的第一天,你各位不妨也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是眼裡有光,還是黯然失神😱
(小九子)
圖片來源:Unsplash
十大非癌安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最近畢業季又到了,所以很多關於求職或轉職,這樣的思考,會迴盪在很多朋友心中。
每年大概到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朋友想要跟我約時間,想找我聊一聊,聊什麼呢?聊關於自己的生涯規劃,聊關於自己是不是要離開現在的工作,然後去投入一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那事實上呢,我在猜啦!很多人會想要找我聊一聊,可能某個層面來說,從大家的角度來看,我可以把我的興趣,把我真的喜歡做的事跟我的謀生結合在一起。
要做這樣的結合,我必需說它有很多的天時、地利、人和,我也不覺得我的經驗,能夠完整的一比一的複製到任何人身上,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可是呢,每一次我碰到這樣的,一張張殷殷切切的臉孔在我面前,好像希望我能幫他指出一條明路,或者給他一個答案的時候,我心裡其實會有很複雜的感覺。
因為我很清楚知道,這種事情是沒有任何那種,所謂一刀斃命的回答,就是沒有那種喔你只要怎樣,就一定可以達成你要的,不可能!
那我到底要怎樣讓大家懂,並且讓大家能夠回到,關鍵不在於你是否做了什麼,能夠去讓你真的熱愛的事情,能夠成為你謀生的工具;而是在於這一切的起始點。
你有沒有掌握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的心態,或者是關鍵的起始點,所以呢,透過這樣的一個機會,試著跟你分享一些,我當年對我的生命的角度來看,有一個標誌性意義的事件。
透過這個事件,或許我想可能對於你在看這一段影片的時候,能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這個在我生命當中標誌性的事件是什麼呢?
我還記得喔,十多年前,那個時候我父親癌末,那癌末 我陪他走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我還記得我父親是早上離開這個世界的,所以呢,那個時候他確認死亡,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我就在病房外面打電話去聯絡事情、去安排他的身後事。
那在我安排聯絡的過程當中,我就發現旁邊有一個人一直在看我,然後這一個人,我稍微瞄了他一眼之後,我覺得這一張臉孔好熟悉啊!那種熟悉並不是說他是我的朋友,而是他是一個藝人、他是一個公眾人物。
所以呢,當我話電掛完之後,想不到他不僅還繼續看著我,然後他還主動的走上前來跟我攀談,那他就問我怎麼了?因為他那個時候要做一些公益的節目,是關於安寧療護的,所以我就跟他講我自己個人的一些狀態。
於是他知道我父親剛走,他就在我的同意的狀況底下,他到我父親的病房,朝著我父親去做一個致意的動作。那因為這樣子我們就認識了,那認識之後呢,彼此當成是朋友一樣,那我也把他當成是一個我很尊敬的長輩,去做一個一般的互動。
可是也因為這樣的一個認識跟緣分,我開始跟他做毛遂自薦,因為那個時候,我開始做有聲書評一段時間了,然後跟他說,我想要學習怎麼做廣播。
在那之前我全部都是土法煉鋼,所以呢,我就有機會在他的廣播電台的節目裡面,中間有一段大概十幾分鐘,跟他做一個互動跟對談。然後那一段十幾分鐘的內容、企劃…等等的,都是我自己做的。
那你說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怎麼做內容企劃嗎?我當然但不知道,我都是土法煉鋼,然後他也願意接受我的土法煉鋼,於是我就有機會真正的踏入哦,原來所謂的廣播製作,該怎麼製作?
然後從前製到錄製、到後製,到底它的一個流程是怎麼樣,我就等於在那一段時間裡面,有一個完整的參與。所以,從這個角度想一想,我父親當年他離開這個世界,好像為我帶來一個很重要的禮物!
因為他安排了這一個人,走進我的生命裡面,好,那真正有趣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剛才有說,我主動跟他提案嘛,那提案的第一年,我就每個禮拜跟他做一段大概十幾分鐘的節目。
可是到了第二年,他覺得他整個節目的質感、各方面,好像還不錯,然後得到市場還不錯的口碑,那於是他就有一個念頭,他就想說今年我們是不是去報名「廣播金鐘獎」。
那我聽到的時候當然很興奮啊!開什麼玩笑我一個小菜鳥,一點經驗都沒有,有機會來參與金鐘獎節目的製作,而且更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他已經在這之前,拿過了好幾座金鐘獎。
所以呢,我就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呢,我就更認真的努力,然後去做內容,然後跟他一起錄製。然後尤其在那一段時間,我們在製作要參賽的節目,的我還記得足足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吧。
我幾乎每天哦都到三更半夜,我都還在廣播電台參與剪輯跟後製等等的工作。那印象很深刻喔,其中我們在錄製參賽節目的其中有一集的時候。
想不到一打開了麥克風,一開始錄製,我還記得前面的互動不到幾句話,突然這一位長輩,他丟了一個問題給我。但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們事前的排演,他並沒有排演到。
也就是說他臨時問的,然後他表達他自己的方式,又會在那個當下,讓我覺得他好像不是在問問題,他單純的只是在說他自己的感覺。
結果因為我這樣的認知,所以當他那個話落地之後,我在那邊頓了兩三秒,沒有做任何反應,結果說時遲、那時快,他的手啊,就往我臉上招呼,他就往我臉上這樣子拍了一下。
在我那個時候的自尊心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被他賞了一巴掌,然後他拍了一下,然後說:「你傻啦!你怎麼不接話?」
因為我們還會後製嘛,所以那一段其實是可以剪掉的,但儘管如此,當他的手往我臉上招呼的那一刻,雖然其實不管從當時和現在角度,他這個部分應該也沒什麼羞辱的成分。
可是我感受非常強烈,是當下我覺得我全身是熱的,然後我的臉是漲紅的,我覺得當時我的自尊心,跟我急速的心跳,都好像要從嘴巴噴出來一樣。
那當然那一刻我忍下了這口氣,其實說到底,我真的也不覺得,他就是要羞辱我,只是以我那個時候的生命狀態,以我那個時候的修養,這一下子真的是讓我覺得我被羞辱到了。
所以其實在那種情緒底下,就會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就是拍桌子,老子不幹了!我幹嘛來接受這種羞辱?我又沒得到什麼好處,而第二種選擇就是,我把「那一下」吞下去。
我當下選擇的是「吞下去」,可是多年之後,我回想我當下吞下去的到底是什麼?是吞下那年輕氣盛的衝動呢?還是我吞下一些更重要的東西?
我還記得那一天我被賞了一巴掌之後,然後還是乖乖的去錄完整個節目,然後把整個後製製作完,那個時候大概是午夜12點多吧,然後呢,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在騎摩車的過程當中,我就告訴我自己。
我下了兩個決心,第一個決心就是,我不容許從今往後,還有任何人可以這樣對我,因為這樣的一個信念,我在那之後我對於我自己製作的所有的內容更嚴謹、更用心。
第二個決心就是,在我當天睡一覺起床之後,我馬上去找所有我能找得到的資料,去學習關於剪接跟後製的所有的功夫,雖然在那之前,我有參與導播的剪接跟後製。
但是我也只是參與,我沒有真的去操作,到底剪接的邏輯、剪接點,還有剪接的概念是如何?但是呢在那一次之後,我對於這件事情有了真正的開始。
我去找資料,然後呢我也去找我可以找到軟體,然後開始自我進行實習跟修煉。那為什麼我要跟你分享這個經驗呢?其實到了今天,很多人在問我關於他生涯選擇的問題,他有好多他想做的事,但是他似乎一直沒有真正的決心去跨出那第一步。
其實回到我當年的經驗當中,我那真正的第一步是來自於「那一巴掌」,而到了今天,我發現很多人找我聊生涯的議題,他的流程通常就是,跟我約時間想要聊一聊,然後跟我約時間的過程當中也很妙。
彷彿是他可以Book我的時間,而不是先問我何時有空,好!那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於他總是在跟我聊聊之後,然後回家想一想,然後到最後的結論都是「再看看」。
那這樣的一個流程跟這樣的一個狀況,你想如果你是我,你還會有心想要繼續跟他聊下去嗎?又或者是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是我跟你聊這麼多有用嗎?
所謂的有用、沒用,並不是在於你跟我聊完之後,你一定要馬上什麼樣的改變,而是你在跟我聊完之後,就像當初我吞下的那一巴掌。不是我吞下去之後,我就開始人生大翻轉,沒有啊!
我這中間也沈寂了N年了,但是我在那一巴掌之後,我真正做了一個決心,而我的決心展現在什麼上面?第一個展現在我自己可以控制的,就是我有沒有把我的內容,安排到最嚴謹的程度。
而第二個也是我可以控制的,我沒有要我自己,因為那一巴掌之後,馬上從前製、製作到後製,我都可以一把抓,沒有,我只是給自己一個決心,叫做我做了所有我能做的功課,去學習關於剪接後製,一直到實習。
你知道嗎?在那一巴掌之後,我從那一段時間錄制,每天是晚上大概12點離開廣播電台,一直到後來我已經連續好幾天,是3、4點才離開廣播電台,為什麼?
因為導播在製作的時候,在後製的時候我要全程看,他看完之後我還中間抓空檔,自己實機操作一下,你說沒有搞到3、4點,我哪裡有辦法離開廣播電台?
所以我談到這裡,我還希望你不要忘記這一段經驗,其實是發生在十幾年前的經驗,我不是在十幾年前的那個決心完了之後,馬上就鏡頭轉到今天。
這中間別忘了隔了十幾年,在十幾年後的今天,我才稍微的能夠做到,讓很多人覺得我可以做我愛做的事情,並且以此為生。所以這是一個漫長的路。
但這漫長的路關鍵不在於這十幾年怎麼過的?關鍵在於那個「起始點」,起始點就是那兩個字,叫做「決心」啊!然而你的決心要展現在什麼?你的決心不是要展現在那天翻地覆的改變。
而是在於當任何人能幫你,能給你一些建議的時候,你有沒有辦法要求自己,在離開他的視線之後,起碼做一點小小的開始。如同我當年那一點小小的開始,就是查自己能查的資料啊,去學習任何自己能學到的軟體呀。
真正的決心不是在於下了之後,你隔天就會成功,而是在於你願意不願意從那最小,你最能夠掌控的,一點一滴開始去做前進,所以我自己常常會有一個感慨!
就是決心,從來就不是一大步的跨越,而是持續的每一小步來展現自己的決心。所以我今天跟你分享我的經驗,我希望你能得到的從來就不是那翻天地覆的改變,而是在於其實你心中早就知道,那可以往前的那一小小步。
真正的決心是展現在那一小小步的前進,而不是展現在嘴皮子上,去跟別人說你一定要怎樣,這是沒有用的。然而跟你聊到這邊,我也常常在想,最近這麼多人要跟我約時間,找我聊一聊,那我是不是要給出「那一巴掌」呢?
就像當年這位長輩給我的「那一巴掌」一樣,其實我還在想這個問題,因為我糾結在於,當我給出那一巴掌之後,對方的反應會跟我當年一樣嗎?還是對方,他會給我一拳呢?
再來,我糾結第二件事情就是,如果一個真的有決心的人,其實有沒有「那一巴掌」,好像也不是那麼的重要。生命一定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這個人,「你可以開始了!」。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然而我也很希望透過你,如果有耐心看到這裡的話,我要很認真的告訴你:「你可以開始了!」。真正的決心,從來就不是你的宣稱,而是你的行為。
謝謝你的收看,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誠摯的邀請你,我們最近的課程是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我想如果你要改變生命,學習是一個重要起始點。
然而學習它也是需要決心的,我遇過太多人,他總是告訴我,總有一天要進我的教室,然而「那一天」我始終沒有等到。所以如果你看到這裡,我很期待8月30號的教室能夠見到你,希望讓你的決心展現在,你對自己學習跟成長的承諾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