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晉:2020為什麼不投給蔡英文、韓國瑜、宋楚瑜?
【摘要:有人說,你不選小英,萬一草包當選,台灣立刻變一國二制。我的回應:這是一般英粉的簡單機械式反應,他們就是不分青紅皂白、沒有是非曲直,而已經墮落的民進黨,不只權力分贓腐化,並已經實質地在賣台。例如那個斷手斷腳的鐵籠公投法,就明顯斷了台灣的未來,簡直就是賣台,國民黨不敢做的,蔡竟然做了!她甚至將「台灣」綁死在「中華民國」的死籠裡,即被中國併吞的深淵𥚃!而這些英粉/癡們仍然還在「溫水煮青蛙」的危險仙境裡!甚至還理直氣壯,血狗噴人,這的確是悲哀!】
正文:
楊欣晉:又茫然又痛苦抉擇的2020台灣大選
【作者為:美國麻州大學高分子材料博士,塑膠工程師學會Fellow及分會副會長,曾任美國《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伊利諾分會會長及中常委】
2020台灣總統及立委的參選或提名人已經塵埃落定了!總統有三位主要參選人:民進黨的蔡英文、國民黨的韓國瑜及親民黨的宋楚瑜;各個政黨也都提名了分區人選來參與各地區的立委選舉,及不分區立委以爭取選民對其政黨的認同,而其中最受爭議的莫過於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中的三位甚至被評為「又紅又統」的「中共代理人」即:第一名的前警大葉毓蘭教授(最後改為第二名),她曾力挺對香港學生施暴的港警,及甚至PO文罵香港反送中的示威者是「殺紅眼的暴徒」;第四名的退役將領吳斯懷,他曾在習大大面前俯首聆聽習的訓示,及教解放軍如何對抗美軍;第八名的邱毅,他則時常在中國或其媒體上極力貶台捧中,最後因爭議不斷被撤銷而轉為新黨不分區立委的第一名!
絶不投「親中舔中」的韓、宋及其政黨,但也投不下「蔡」及其政黨
看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明顯是反台獨並希望與中國統一,如他在今年四月間率團出訪粵港澳地區,並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專訪,他在專訪中提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及承認「九二共識就是追求統一」;而國民黨的候選人- 高雄市長韓國瑜,他則亂開選舉支票、滿嘴胡言亂語、擁有豪宅的假庶民,及承認「九二共識」及「一國兩制」、甚至要與中國簽署「和平協議」;因此,我們絕對不會投給親中共舔中共的韓及宋;所以,我們很想投給蔡及民進黨,也寄望他們能為台灣帶來希望與未來,但是在這近四年的執政,很遺憾的是,不只改革不公不力,也缺乏了那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鄕土」的創黨精神,且大失民心,而蔡更陷入那「論文門」的「真假」重要誠信問題,並已經遠離了台灣理念與價值,讓我們在下次大選的決擇,真是很茫然、很痛苦、很絕望啊(請參考如下的兩則回應)!
不正常及「亡國感」的選舉思維:不投「蔡」,就是讓「韓」當選,就要吃著「一國兩制」及「親共亡台」的「芒果乾」嗎?
(1)我的大學同學LINE給我如下:「上周在敎堂有人問我你會回台投小英及民進黨立委嗎?我説不會。他馬上説你是否國民黨員,希望韓草包當選。我說不是,我兩個都不選。他又說,你不選小英,萬一草包當選,台灣立刻變一國二制。唉呀!這就是典型的芒果乾啊!」
我的回應是:「這是一般英粉的簡單機械式反應,他們就是不分青紅皂白、沒有是非曲直,而已經墮落的民進黨,不只權利分贓腐化,並已經實質地在賣台(斷手斷腳的鐵籠公投法」啊!
如「鐡籠公投法」,這明顯是在斷了台灣的未來,簡直就是賣台,國民黨不敢做的,蔡竟然做了!她甚至將「台灣」綁死在「中華民國」的死籠裡,即被中國併吞的深淵𥚃!而這些英粉/癡們仍然還在「溫水煮青蛙」的危險仙境裡!甚至還理直氣壯,血狗噴人,這的確是悲哀!歷史將會告訴我們:或許這將是台灣最黑暗及甚至被出賣的時刻啊!」
(2)我的好友LINE給我説: 「你己沒有選擇的餘地了,除非你是國民黨的同路人,想要親共亡台。」
而我的回應是:「你這樣説,讓我覺得很偉大,又很可怕恐怖啊!其實,我只是一介平民,有何能可以『親共亡台』?況且,台灣是我生於斯、長於斯的「溫馨美麗的故鄉」,我何忍看到『亡台』?更不願它成為「東方的香港」,而是多麼盼望它是『東方的瑞士』耶!
反觀蔡老大總統,在重要部會用了不少的國民黨黨國或統派思維的人士如林全、李大維、宋楚瑜、馮世寛、嚴德發……讓罪証確鑿的馬統在世界各地趴趴走,接「管」中閔為台大校長,更可怕的是,紅媒充斥全台,五星紅旗處處飄揚,假資料假新聞滿天飛,總統府及國安團隊還忙著去「超買」香菸,國安系統糜爛至此,這真的才是「芒果乾」的滋味喔!她真的才像是國民黨同路人!加上,她在司法、教育、轉型正義、反紅色媒體的改革……等都一籌莫展,甚至阻擾了東奧正名及閹割了公投法,而蔡總統又擁有行政及立法的絕對權力,更足以親共亡台喔!我們真的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啊!」
蔡總統及民進黨應拿出決心與魄力,實際行動去「保台抗中」,並回歸「創黨理念」與「台灣價值」,這才是消除「亡國感」及爭取勝選及連任的保證!
大家想想看:如果蔡能夠以推動並通過「同性婚姻」及斷手斷腳的「鐵籠公投法」等法案那樣如此的態度與決心,在這近四年來積極推動實質的「保台抗中」法案及重要的改革如:遏止及防範中資的滲透,「反併吞滲透法」、「中共代理人法」,及司法、金融、教育的改革及轉型正義,重要部會不任用國民黨的黨國或統派思維人士,國民黨早已半死不活,甚至嗚呼哀哉!那麼現在國民黨或新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如:葉毓蘭、吳斯懷、邱毅甚至是郭冠英……等什麼中共代理人或是打手還敢明目張膽嗎?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我們很遺憾很痛苦的是:在近四年的完全執政下,蔡總統及民進黨竟然抹殺了台灣「國家正常化」及「獨立自主」之路,如:封殺了時力所提的「反併吞滲透法案」、蓄意延宕「中共代理人法案」、司法改革原地踏步、金融大弊案如兆豐金、慶富獵雷艦案等不了了之、阻擾了東奧正名、弄出一個斷手斷腳的鐵籠公投法(排除了正名、制憲、國旗、國歌等,這根本違反了聯合國基本人權公約裡的住民自決)——顯然切斷了台灣人決定自己未來命運的最大最狠的傷害,也是自宮了對付中國以武力併吞台灣時最和平、最有力的武器,這是中共花費了幾十年及巨大的利益,用在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及新黨身上,所無法達成的大目標,因為他們在台灣人眼中是明顯的親中集團,根本不敢明目張膽去做,結果讓中共前功盡棄,我們相信:中共進而轉向將「中國利益」也投資在民進黨的身上,即中國利益派系包括主張「大膽西進」的許信良及新系大老洪奇昌等人,甚至蔡家也被質疑究竟有沒有或有多少投資於在中國有龐大生意的海霸王餐廳?並與新潮流結合掌控了民進黨,因此,所謂的本土政權及完全執政的蔡總統及民進黨,竟然違背了民進黨的「創黨理念」而完成了上述的「鐵籠公投法」,如此綁死了台灣未來的「民主與獨立」之路!這無疑的是,將台灣推向「香港化」之路,這不是「亡國感」,那麼什麼才是「芒果乾」呢?
所以中共非常清楚:用錢買台灣更容易,尤其是用在民進黨身上,暗渡陳倉,快而有效,這也難怪,中共胡主席及習大大早已用「中國利益」暗助或誘惑一些民進黨人士,因此我們認為:習甚至暗喜或根本不在意韓的勝選或蔡的連任啊?目前,台灣的政治人物不少是政客加騙子,他們一切都是以「選舉」為先,並只重「權利」勝過於一切,他們能混就混,能撈就撈,或成為「中國利益」之下的把柄或是被操控著,他們根本不在乎台灣的民主與未來啊!我們更要看清的是: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及新黨是光明正大在賣台,而現在的民進黨則是暗渡陳倉在賣台,讓台灣人民不知不覺地享受在「温水煮青蛙」的舒適險境𥚃,那天水煮開了都不知不覺地安樂死喔!這才可怕啊!
雖是「茫然痛苦」的抉擇,還是投下那身為國家主人的「憤怒而神聖」一票,去淘汰或制裁政客或政黨,使台灣民主更進步更健全
2020大選將是攸關台灣的主權與未來的關鍵之戰,我們當然絕對不投那親共舔共的韓宋及國、親、新三黨,但我們也投不下蔡及已經國民黨化的民進黨,我們真的處在「茫然且痛苦的抉擇」之十字路口上?但深一層的想想:其實,你也無須含淚含血投票,或不去投票,所以最好帶著你的憤怒去投票,將你所討厭或貪腐的人趕出政壇,或是投給那賢能的政壇新人或直正的庶民,及堅持「自由民主、公平正義、正名制憲、獨立平等」的參選人或新政黨,讓台灣民主因你的一票而進步,而走向更正常更健全的國家,這才是聰明的選民也是台灣真實的「國家的主人」。
——原載《民報》2019-11-29
十字轉向器英文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有讀有回](下)
〈小說〉:
* 別讓我走
* 一九八四
* 流
* 長日將盡
* 人浮於愛
* 複眼人
* 山茶花文具店
* 荒人手記
*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 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
* 被遺忘的新娘
* 言葉之庭
* 人間失格
* 毒木聖經
〈小說〉總結:
我其實沒有料到自己讀了這麼多小說,是我2018年度所看的類別最多的一種。基於對知識與議題的追求,我有意識地盡量使自己不要太多地閱讀小說。畢竟小說基本還是娛樂人類的產物,若是我看書都看得很開心、沒有一點思考與學習的成分,好像與自己「有意識地閱讀」背道而馳。
但厲害的小說還是有能讓人十足十的燒腦功效。光是鑽研字裡行間的言下之意、試圖想像文字的畫面韻味、體會小說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不啻是一種人情義理的邏輯訓練。
上乘的小說除了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文字精美之外,通常還涵蓋著某個作者關懷的人生哲理,進而導引現實中的我們一同關注與理解其中心思想。這麼說來若要從漫無目地的閱讀方式轉向有意識的閱讀目標,基於某種理念虛構而出的小說的指引就相當重要。舉例來說,寫作《別讓我走》、《長日將盡》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身為移民的身份卻能寫出英倫風味十足的故事。據說其英文原版的詞彙華美、用字嚴謹,文字應用功力完全不輸道地英國人。身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石黑一雄,看似沒有因為自己的移民身份特意關注移民議題,其實有他期望世界民族以「世界人」自居的野心。
身為一個國際身份尷尬的台灣人,且沒有第二本護照,民族認同與自我根本追尋這種事,就會如鬼魂般或多或少附著在身上。我選書時喜歡看作者介紹。會被石黑一雄的書所吸引,我想除了因為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被書店當作賣點大肆宣傳其作品之外,發覺他日裔英國人的身份,也是促使我想看這個人的書的原因。日本作為亞洲社會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國家,其國民對其文化的驕傲與排他性是眾所週知的事;而作為近代歷史領頭羊的英國,在西方列強間不僅是現代化國家的表率,更有深刻的文化歷史淵源。
「日本製造、英國加工」兩種強勁的文化同時在身上融合的過程促成了怎樣的石黑一雄的小說,是我亟欲暸解與參考的。這樣的心情也可以衍生到我之所以看東山彰良的《流》。
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是一位擁有台灣及日本雙重國籍的旅日台人。這樣的他將自己追根溯本的證據完成了一部虛構的小說《流》。以日文寫作一位追查自己爺爺死亡真相的台灣少年的故事,其背景還設定在蔣中正死去的一九七五年。主人公的爺爺是一九四九年隨蔣來台的老兵。
而我看日本小說特別多的原因,除了因為日本小說寫作的語法不知為何相當簡潔清爽,非常容易閱讀以外,也因為我曾經學過日文,對日文的語法與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更容易上手。日本小說常常是我在看一部燒腦作品的同時,能夠令腦子休息一下的好去處。但《人間失格》或許因為其成書年代較早的緣故(一九四八年),也或許由於作者太宰治超乎常人的複雜心思,即便篇幅不長,還是令我看得頗有壓力。
其他日本小說《山茶花文具店》、《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被遺忘的新娘》、《言葉之庭》,就真真是清爽好讀的小說了。即便書本厚度是《人間失格》的二至三倍,都可以讀得比《人間失格》要快速。在這之中我特別想提出一本小說:《言葉之庭》。是因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大紅的日本導演新海誠,以自己創作的同名動畫《言葉之庭》為本寫出的小說版本。中文版後記有作者述說的關於自己創作同一個故事的動畫與小說的差別與難易之間。我認為是同時喜歡電影與文字的人相當值得一看的有趣段落。
〈小說〉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將此名額留給吳明益的《複眼人》。
我感覺對中文世界的讀者而言,從小接觸的小說無非是翻譯小說或是武俠、言情、網路小說。除此之外的中文文學作品,不是過於古樸艱深,就是流於簡單通俗。難有介於兩者之間。介於兩者之間的佳作大多以散文方式呈現。能夠成功融入現代調性,開創出一個時代的清新風氣,又節奏嚴謹、格局大氣,兼之融合大量科普知識與人文關懷的中文作家,就我淺薄的眼界而言,非吳明益的作品不可了。
同年度閱讀的《毒木聖經》也有同樣相似的閱讀效果,亦是一部佳作。但翻譯作品多少會有一些晦澀語意流失於語言轉換之間。對中文世界的我們來說,在過多的註釋之下,也難以酣暢淋漓。
能夠暢快閱讀、暢快思考的中文小說非吳明益的小說不可了。其所關注的背景議題,也有不輸外國小說的巨大野心。是我認為代表這個世代台灣寫作的國際面貌。
(二)散文:
* 孤獨六講
* 天地有大美
* 感覺宋詞
〈散文〉總結:
恰巧三本都是蔣勳的作品。如果能在閱讀之前先行於網路上看過蔣勳的影片,在閱讀時於腦中融入他磁性沈穩的嗓音當作旁白。會是非常舒服的享受。
在心神不寧的時候我尤其喜歡看蔣勳的書,似是一個對生活有歷練的智者在淘洗心靈的過程。蔣勳的文字像是一名心細溫柔的牙醫,在病人巨大的驚懼之下,依舊自若,細細淘洗牙間縫隙。生活中總有污穢不如意,有時能黑暗的不只是深不見底,而是坦然地令人噁心。蔣勳的文字即便優雅細膩,卻不會予人強顏歡笑、自以為是的做作之感。你能明白我們都是從泥淖裡走出來的人,漿洗之後,還能有風霜的色彩與愈發的柔軟。
我相信絕對的狼狽才能成就絕對的不狼狽。唯有如此才能看重生命的創口、才有結痂成自然的能力。
蔣勳的作品並不艱澀,卻能看到行到水窮處的泰然。那或許要更難。
〈散文〉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選擇《孤獨六講》。或許是因為我曾經感覺非常的孤獨,敝帚自珍的心態作祟下,我特別珍惜那樣的歷程與感覺。
我的絕對孤獨感大抵是來自愛情的面相。長大成人的我也目光如豆地以為,孤獨一定是來自丟失的另一半。但《孤獨六講》卻點出了許多我不曾感知到孤獨感,讓我的眼界擴大,知道自己需要珍惜與重視的還有許多層面,生命才有趨向完整的可能。
在科技尚未發展到可以仔細描繪出人類的夢境以前,我們對於心理活動的琢磨,只能來自體驗,與體會過後的哲學式思考。開放式的問答令人迷茫,卻也令各種情境變得有無限可能。我們藉由偷看蔣勳的答案進而去思考自己的,然後才能感到慶幸,孤獨是眾人的共業。如果這世上只有一個人,就不會感到孤獨。
(三)心理勵志:
* 正是時候讀莊子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 斜槓青年
*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 有些情傷過不了,是因為你還不夠懂自己:照見真實自我的43道愛的練習題
*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 言語之碗——改變不當說話習慣 真正解決溝通困境
* 婚內失戀
*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心理勵志〉總結:
我一直以為我的心靈很強大了,沒想到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籍。不過我感覺人進步的曲線,是像海浪一樣會來來回回。有所進步之後再退回來,尤其會令人感到氣餒。我想那是我居然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的原因。因此我不想因為這個數量而否定自己。
所謂心理勵志無非是換個思考方式、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中心思想只是這樣,為何要一直看別人的樣貌?說到底,人類還是需要合作與分享才有前進的可能。我們閱讀是一種合作、他們書寫是一種分享。
我想我可能不會有所謂真正心靈強大的一天,必須謙虛地一直學習,才能盡可能不落入一個程度之外。
〈心理勵志〉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絕對是言簡意賅地將現代生活的煩惱條列式的破題解開。融入精彩的腦科學知識,更具信服力。不過有時過於簡單的解法反而會令人不夠深刻而輕易拋在腦後,畢竟要是人生這麼簡單,我們怎麼還會這樣煩惱至極?要是都照書上做了人生就會好轉,自己還會懷疑這是不是某種異端邪說。
關於「心理」這件事,我特別想提出來的一點是「形式」與「本質」。書上寫的那些解法是形式,能不能參透並融進自己的思想是本質。必須要內在改變了,顯現出來的形式才具有意義,不然都是徒具外表的空泛。
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討厭「語錄」、討厭為什麼簡短的一句話就能把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什麼「認真就輸了」⋯⋯,要是不認真,究竟還有什麼事情有意義?純粹是受不了自己的心理拉扯才嗔怪是因為自己太認真,而且還要假鬼假怪地用「認真」這樣高尚的詞語定義自己的軟弱。恕我感覺這樣的行為噁心。
語錄的生產,是一個人經歷了許多事情所榨取出的精華,的確是最值得摘取的部分沒錯,卻不能不去重視其背後的生產歷程。這就像是一個有錢人吃了別人說的最頂級的魚子醬,但他僅是吃了,無法真正獲取感動,因為他不理解其頂級的原委何在。那不如一個很愛滷肉飯的人,吃遍全台的滷肉飯後扎扎實實的評鑑出他心中的第一名,因為那是他花費時間精力的心理獲得。
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囫圇吞棗地把書上寫的這些複製貼上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上。先能硬生生地、機器人式地去做做看。我們畢竟不是太強大的動物,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經由外在的改變來催化內在的質變。在實踐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豁然、快樂、痛苦、挫折,就能逐漸地把別人的轉化成為自己的,然後就再也不是活在Hashtag加粗字體下的人。
人生不需要強調什麼,因為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請認真地活著。
(四)科普:
* 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
* 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讀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 在地球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讀懂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與《資本論》
* 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
〈科普〉總結:
去年讀的這五本科普書籍,我只能說每一本都很精彩,都令我在最廣泛的面相裡面參透了這個世界的面貌一點點,不僅僅是一個饞食著生活的人。然後我在航行於人生之際,面對著世界所引起的浪潮,儘管我不是美國總統那樣站在世界權力核心的人,世界的浪潮打來我身上的時候已經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漣漪狀態,我還能有點拍自己馬屁似的為自己與世界的距離提出一些見解。
不全然的盲目,甚至還能稍稍改變步伐,去令自己五十步笑百步的再近一點。
這一點感覺自己與他人不同、感覺自己與世界息息相關的自覺我想稱之為「公民意識」。這樣公民意識的開啟很有助於成為設定個人目標的原則,也能有助於錨定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不至於感覺自己非常非常孤單,畢竟我們不論如何也還無法飛起來生存在另一顆星球之上。
回頭來看,我也感覺自己有幸是以上述的順序閱讀這幾本科普書籍。韓國作家蔡社長所撰寫的《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不旦淺顯易懂,也像建中班長般將千年來文明世界形成的脈絡,做了非常簡潔有力的筆記整理,就是認真讀完至少可以考六十的感覺。
接下來再看台灣作家楊照用思想史的方式,去解構十九世紀以降影響現代社會形成的三本重要著作: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如果說《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是一本編年史,一步步告訴你這個世界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楊照的三本著作就有點像是傳記般,幫助我們轉身繞到那個時代的背後,去看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這三位大師的個人智慧,也能歸納到是時代的堆疊。旁徵博引地去了解他們思想的起源,而不是艱深地困在他們已然織就的網絡。反而有種柯南般解謎的有趣,也令自己以比較輕鬆童趣的方式去理解重要的一點什麼。
最後看的《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則是大大顛覆了我對人類性愛與忠貞機制的傳統想像。我許多對自己都難以啟齒的動物本性,都在這本書中的論述得到寬慰。這本書是一面巨大的照妖鏡,照見我們無法掩蓋的真實本能。殘酷、殘忍,卻也耐人尋味,為什麼我們要把自己變成這個樣子。
我必須說,因著這本書,我開始變得不是一生一世摯愛的信仰者,我希望能更多地回歸自然,尋找屬於我最好的愛的方式。走出瓊瑤後,屬於新時代的新經典是什麼,這就是我現在企圖追究的事物。我逐漸不害怕當個離經叛道的人,只怕自己常存抱柱信,卻在陰間怨嘆自己幹麼要死的這麼不明不白。
〈科普〉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覺得所有不知道這個世界在幹麼,活得非常茫然的人都該先去看看《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很有助於找到自己的起點。至少知道了裡頭的一些內容,也能幫忙自己變得說話假掰一點,可以用比較宏觀的角度看待事情,不只是小市民的日常哀屈,只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可悲的是我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基本上我們都已經是這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了(很遺憾的好像也不是這麼回事),去了解這個世界的使用說明,至少不會令我們產生那麼多時不我予的挫敗感,因為我們本來就還不熟稔現在這首曲子該怎麼跳,被舞伴踩到腳也只是剛好而已。
世界非常大,值得懂得的事物有很多很多,這本書至少能畫出一個目錄,讓你明白可以繼續鑽研的是世界的哪一個部分。
(五)報導文學:
* 長樂路——上海一條馬路上的中國夢
* 錫安主義——從猶太家園到猶太民族主義
*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 做工的人
* 幹嘛羨慕新加坡
* 表裏柯P
〈報導文學〉總結:
這大概是我看得最辛苦的一個文類,畢竟若是報導,就不免要揭露一些令人不忍卒睹的真實。這跟看恐怖片是不一樣的,恐怖片的殺戮、血腥,可以安全地理解為是人為設計、是令人血脈噴張的假象。但若在抬眼安逸的地方,VR般感知到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且所言不假,同樣是人為設計、是充滿血腥與殺戮的真相,我們心裡會矛盾地同時產生對同類的不捨與厭惡。如果心有所感,會惶惶然找不到安身之處。
不過若是不想絕望的認定自己就是出生成分不佳、是鬼島島民、只想掌握一些人人蜂擁的小確幸,很殘酷地割開自己的心再去感受一些更悲慘的事物,其實是一帖立竿見影的做法。能夠有效收束我們停止哀怨,至少能有一時的功效。
可以說,我是為了令自己變得更加柔軟,才要這樣讓自己痛苦。不過看書也已經是看恐怖片般的坐上觀了,我實在沒資格再哀嘆自己的人生什麼。
人類天生就是一個喜愛不停比較的動物,適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助於我們在心裡將自己固定在較高的位階;再更進步一點,還能多付出寬容予他人。
不期待自己能夠拯救世界,至少要令自己的方圓一寸之地問心無愧。我盡力維持這樣小小一片和善的防護罩,希望自己能是有能力一直面對真實的人。
〈報導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做工的人》大概是我所閱讀的書中最悲傷的一本,也因此我最推薦它。這本易讀的小品能夠令人真實感受社會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有心酸、也會有身為既得利益者的不解。
人究竟是怎麼樣從一個樣子轉變為另一個樣子的呢?為什麼有人會願意讓自己停留在同樣的地方停滯不前,是老天對他們太不公平、還是他們自己太過懶散?在思考這樣問題的同時,也能照見自己的無力感。真正積極的人會在這個時候奮力扭一扭身,試圖甩開所謂的命定。當然這個功效的時間長短不定,端看個人意志力如何。
不過,我們在崇拜高大上的同時,一定至少要試圖看看腳下。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從下面開始的。俗鄙往往是根基的力量,要想茁壯就不能一味地只看著上面。我們和下面的距離,或許才關鍵。
(六)回憶錄:
* 擊壤歌(經典版)
* 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 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
* 往事並不如煙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回憶錄〉總結:
這是對我來說很難歸類的文類。要說上述這些是小說的話其實也可以,但這些小說寫的又是作者自身的真實經歷,因此我只好將它歸類為回憶錄了。
能夠寫下回憶錄的人通常都有超凡於常人的經驗,才有值得書寫的價值。像是《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往事並不如煙》都有這樣的特性。《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光看書名就相當驚悚了,這樣的男女要怎麼做成夫妻完全充滿獵奇的風采;《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亦是有這樣怪奇認證的經歷,再加上宗教的加持,更讓人非常想要一探究竟;《往事並不如煙》書寫的則是作者成長於文化大革命的少女時代。
上述三部作品的議題都是我想要了解的(夫妻之間的性關係、基督教如何解讀同性戀、文化大革命),能夠擁有這樣願意書寫的親身經歷,我相信對作者本人來說亦是一種解脫、對讀者來說更是跨越議題的橋樑。
《擊壤歌》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多點小清新的感覺。即便《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探討的亦是親子在面對教育這件事情的各說各話,但或許是因為我是一個自己就這樣隨便長大的人(我認為我的母親不能算有怎麼樣教育過我),我反而會想安慰自己般的想,反正長大之後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所以這個議題我反而沒有那麼重視。
人若想要擺脫自母胎脫出以來的孤獨感,就自然會去尋找與他人的經驗共鳴。像我們戀愛時總愛先將對方的祖宗十八代倒背如流一遍,並極力找出我與他的共同點,用星座血型算命證明我倆是天生一對。
閱讀回憶錄一類的書籍亦是一種擴大自己生活經驗共鳴的方式。我們即便無法愛上作者,但願意去傾聽一個人所解釋出的歷史,正是尊重人人所思所想的不同的開端。
時代僅是時代,經由生活其中的人的解釋,才能顯出精彩。
〈回憶錄〉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往事並不如煙》(有一版本亦名此書為《最後的貴族》)在格局、文筆⋯⋯各個方面都是我所閱讀的這幾本書中的上乘之作。雖然好像點不公平的是,此書作者章詒和女士所經歷的一切的確更較其他人的經歷要深沉許多,被環境所逼使出的思想本就理應更高竿,但想想在那之中撐不過去的更是多如牛毛,也會為她能倖存下來這件事情更加感動。
(七)旅遊文學:
*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 聖地之旅
* 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
〈旅遊文學〉總結:
其實村上春樹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及謝哲青的《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若要歸成散文也是可以的,我其實是為了《聖地之旅》這本書才有些硬是劃了個旅遊文學的文類。
但旅遊文學之所以一直可以是一個會被放出來的主題,大概也是因為不論是誰,問他的夢想是什麼,定會有「環遊世界」這一項之故。由此可見,我們不單渴求安定,亦渴求未知的變動。這種矛盾並不奇怪,不然要是人生在世只像石頭一樣定住不動,哪還有什麼意思呢。
旅遊時寫下的文字,說是記錄從未見過的風景,不如說是記錄自己的心內活動。因為心裡感覺乾涸了,沒有活水注入而沒有感動,才需要一再一再地向外去追尋什麼。
我說過,人不是什麼高竿的動物,所以大部分只能應用外在的改變來引發心內的質變。闖入他人的日常亦是一種外在變形的方式,其實真正期待的該要是小宇宙的爆炸,而不是背板的多樣化。從前人沒有相機,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寫下《馬可波羅遊記》;現代人隨時隨地都有上百張底片可以應用,好像外在環境的改變能引發的心理變化也少了。所以我更敬佩也欽慕這些能夠真正去「旅行」的人。
必須無地自容地承認,曾經我害怕一個人去旅行,其實是因為害怕沒有人幫自己拍照而已。
與其害怕沒有人拍照,不如留下一本傳世的著作。我如此這般安慰自己。加油。
〈旅遊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村上大師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當然是不戰而降地贏了其他兩部作品。
慕村上春樹之名而來卻又害怕被艱深字句轟炸到放棄的假文青們,非常建議從村上大師的散文、隨筆開始閱讀。我是一個連《挪威的森林》都看不完的女子,可是我依舊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喜歡村上春樹。可以把平鋪直敘的扯淡寫得精彩,而不像是為賦新詞的慘綠少年,大師有他的天份也有他的歷練。
不敢真正去壯闊旅行的人,這或許是一種截彎取直的方式。
十字轉向器英文 在 熊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 Combos康博士 隔海訂購我的專輯
還打了如此誠意十足的樂評!已感動~
(文長有雷慎入)
在樂評開始前,我想說一個故事,還記得2011年的11月,在某個下雨的晚上,我第一次參加台大嘻研的社課,其實當天又濕又冷,那時候要從大直跑去台大實在有點遠有點不想去,然後那邊也沒有認識的人,不過想到自己很遺憾在學生時期沒有太多志同道合聽hiphop的朋友,然後反觀這群學生竟然有模有樣地運用自身現有資源並規劃社課課程與主題,羨慕心態與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我仍決定隻身前往。進入教室後我坐在最後面當自閉兒環顧身邊的人,當天的課程主題是取樣,熊仔在示範教學,八八男那時候還不是八八男也是跟我一樣第一次上社課,BR穿著紫色SoftLipa外套邊玩手機邊跟旁邊的妹聊天,盤尼西林很熱心地教我GoldWave的使用,說它取樣時特別好用,然後還有一群遲到的高中屁孩靠在牆上看似愛理不理的,這是我最ㄧ開始認識的台大嘻研。
剛開始注意到熊仔是SV時期"韻毒販"、"紳士氣度"跟"神話"這三首歌,當時聽到很興奮,因為從沒想過中文繞舌可以藏那麼多韻腳與描寫這種題材,隔年2012年一月,"我可能不會饒舌"這首歌釋出,我不太喜歡去分派別,不過我個人認為這首開啟了學院派在台灣地下繞舌的大門並豎立了旗幟,上班時還看到新聞陳柏霖在網路上分享了自己唱這首歌的影片,那時候我就知道熊仔這傢伙遲早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時間問題而已。2012~2013年熊仔累積了許多跟別人合作的高水準網路作品,漸漸提高了他的知名度,13年五月的"我不可能會饒舌"奠定了他[韻腳無限總裁]的封號,我個人認為這時候熊仔也找到了最適合詮釋自己的聲線,13年十一月與14年ㄧ月,兩場Diss: RBL的Battle讓熊仔完全地浮出檯面,這時候台灣嘻哈圈已經沒有人不知道他了。
反觀新生代太多Wannabe,沒有明顯的風格與獨特處,也讓我開始自省,在看到別人成功之前,請先衡量自己,想要成為一個全方面的rapper,從歌詞flow、韻腳、深度,到編曲、取樣、後製錄音,台灣能同時在這些技術上有高造詣的rapper我猜十根指頭數得出來,配上真正熱愛繞舌所連帶的研究精神與默默無名時仍抱著不怠惰的態度持續創作寫歌,這時候你就會明瞭熊仔的成功與快速崛起絕對不是運氣或偶然。
[正文開始]
說實在之前寫了許多NBA球員的評比,寫中文繞舌樂評倒是第一次,有點緊張。從ㄧ拿到專輯拆開包裝後,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張環繞著零(0)、黃金比例(Φ)與無限(∞)三個意象符號的概念專輯,基本上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比較偏向視覺或圖像記憶的話,歌詞本的第一頁就有個令人很清楚明瞭的結構圖,所以這張專輯也是建議照著曲目編排順序一口氣把它聽完,更可以完整體會到背後想要傳達的訊息與巧思。
1. Intro
首先,先用磅礡充滿氣勢的電吉他與爵士鼓的配合登場,接著電子迷幻的琴音彷彿瞬間跳入虛空,也像是帶你進入熊仔內心的世界ㄧ般,伴隨著娓娓道來的自白,很清楚且誠實地表達內心的心境與這張專輯的意義。
[亮點]: "這個學期 他想學琴......每個絕技 stop" 這段verse,不但每個字句結尾都壓雙韻以外,利用巧妙的flow斷點編排,又恰好跟下一句的句首第一個字作連結,組成另一組雙韻。連Intro都下足功夫,展現出這張專輯的用心與另一個level,也給聽眾一個心理準備:"接下來的ㄧ小時我得乖乖坐好戴上耳機把這張專輯好好聽完了!"
[雞蛋裡挑骨頭]: skit中春艷的聲音還可以再屁孩一點。
2. 你我可以
平平是中文繞舌情歌,熊仔用文字刻畫、中英文夾雜與清楚咬字的功力在這首展露無遺,verse 1生活化的歌詞,都像是我們曾經講過的話一樣,很自然地營造出畫面感,綿密的韻腳利用游刃有餘的flow而聽起來舒服沒有壓迫感,在技術層面的要求下熊仔並沒有忘記要兼顧這首朗朗上口、可愛又浪漫的訴求與氛圍,副歌部分非常catchy,基本上聽過一遍就不會忘記,搭配J.WU老師這位台灣嘻哈圈重要的推手與前輩所編的曲,還有J.Sheon獨特聲線詮釋bridge部分,這首絕對會是之後現場帶High氣氛的表演曲目。
[亮點]:
a."hi 我是熊仔 幸會幸會....心會領會" 不經意地放入四個四韻,語意也很通順。
b."(一拍)即合的節奏不知道合不合你 如果(一拍)不夠 在給我八個八拍可不可以" 這種中文的雙關真的很有趣。
c."你欣(賞新月)我欣賞 (賞心悅) 目的你" 利用同音不同字在同一句子組合成不同的意思。
d."I服了U I'm a fool for you........愛 莫能助" 利用諧音,自然地夾雜中英文的學習範例。
[雞蛋裡挑骨頭]: 歌詞本錯字 ("再"給我八個八拍可不可以)、J.Sheon的dubbing部分oh~有點太多autotune有點調太重。
3. 無名火
以中文繞舌來說,這首我覺得曲風很特別,取樣羅大佑的京夜城,也完美反映出這首歌想要表達的憤慨。反擊haters/naysayers的題材在繞舌歌裡早就被寫到爛,這首無名火卻帶來了新的律動,讓我想到了林老師的一段歌詞"你還沒想的我已寫了你寫的我早已不用 你不用的我又重新拿來賦予新的律動",可以看出verse 1 2 似乎在描述自己就是自己的hater?! 到verse 3 "I don't know what the fuck you're doing",矛頭從自己轉向外界。歌詞方面除了"火"以外,也用了許多像是"助燃物" "fuel" "祝融" "溫水煮熟" "熱臉" "烙印"帶有溫度的字,搭配激昂的配樂與戰鼓,真的讓人有熱血憤怒的感覺。聲線部分可以聽出熊仔揣摩壓抑、怨恨的音色。而熊仔flow變化的純熟功力,在verse只有簡單的鼓聲配樂中也不會令人覺得聽起來單調。
[亮點]:
a. verse 2 "再次向下窺探內心底層禁忌的枯井...."之後的兩句句首會各別先停頓難以預料的一拍與兩拍,然後"突然 角色互換..." 這邊再換成急促的flow,很漂亮地詮釋場景與心境的替換。
b."那些阻攔物 怎麼攔得住我....燃了怒火" 又是一個漂亮的三韻與四韻對杖。
c."小不點 你跑不遠 我聽你散布著謠言....是鐵條在幫你烙印" 四句中藏了許多工整的三韻與句末雙韻,漂亮的譬喻也暗示著對小人們的厭惡與超越前輩的野心。
[雞蛋裡挑骨頭]: 不論題材與創意,然後硬要去比較的話,這首歌我覺得是這張專輯最不耐聽的一首歌。
4.NeoN
SV時期的歌,記得當時熊仔給我聽這首歌時,幹覺得超好聽又超屌的,取樣老歌Sound of Silence改得真的很好聽,然後還利用諧音把七彩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不著痕跡地藏在副歌歌詞裡,也呼應了此歌曲Neon霓虹,光線中的顏色。我相信許多離鄉背井去外地打拼、讀書的朋友們聽到這首一定會很有感觸。而最後用飛蛾撲火,描述著人們嚮往著有如霓虹燈般美麗繁華的城市,就算遍體鱗傷也在所不惜,為這首歌劃下完美的句點,然而飛蛾撲火的現象卻永遠沒有句點。
[亮點]: 整段verse2 不論是韻腳、flow的快慢頓點編排與舉例譬喻,都值得好好研究。
[雞蛋裡挑骨頭]: 有J.WU老師,不過在編曲上似乎跟之前SV版本沒什麼不一樣?!
5. 小雨
這首應該是最不用花心思去研究歌詞技巧的一首歌了,單純閉著眼睛聽感受就好,非常喜歡verse段落中間那段只有口哨與雨聲的橋段,不用任何文字贅述,回憶的畫面與孤單感油然而生,讓我想到"少年維持著煩惱"這首歌裡面也有一段只有音樂沒有歌詞卻充滿畫面感與情緒的橋段。而在最後一次的副歌中也承認了留下的軌跡並不是雨滴而是淚水,不過也都不再重要了,因為淚水與回憶全都摻雜進雨水裡了。
[亮點]: verse 2句子中唸唱輪流搭配,背景加上木吉他與大提琴等弦樂器,情緒瞬間堆疊到最高峰,相信很多失戀過的朋友們聽到這邊應該都心有戚戚焉吧,對那種同個場景卻帶給你截然不同的情緒的經驗產生共鳴。"小雨來得真巧 也省得我們爭吵" 又是一個看似普通,仔細看就會覺得寫得真妙真有畫面的句子。
[雞蛋裡挑骨頭]: 歌詞本錯字 (verse 2的符號打錯成1)
6. 兇宅
這首作為專輯主打與第一部釋出的音樂MV,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首歌說真的實在太適合當主打歌,從歌名就可以知道不但用了諧音與名字作雙關,意譯上也可以解釋成又兇又宅N.W.A. (Nerd with Attitude),verse 3又清楚地表達了專輯中第二個黃金比例(Φ)的概念,闡述如何達到能文能武又兇又宅的黃金比例。這首我覺得最屌的地方就是每個捧自己的地方都是事實,相較於其他fake ass rappers裝gang唱著自己有30公分的大屌歌時,這首真的找不到點攻擊或酸。
[亮點]:
a.verse 2 "還記得剛開始..." "Look at this guy...." "關於小熊仔..." 三部分用不同的聲線詮釋著不同角色(自己,haters, 旁白)。
b.verse 2 "鬼才想的到 難怪他們說我是鬼才",看似單純把同個字眼換個位置擺是對同字眼詞性變化的玩弄,但是擺得那麼剛好又那麼巧妙就得靠本事了。
c.bridge部分的三韻對仗,學生時代考試時的描寫令人會心一笑。
d.verse 3 開頭連綿不絕的歌詞與flow,配上"uh-huh"dubbing會讓人不自覺地點頭,"沒辦法克制 歇斯底里..."那邊再轉flow,整段不同的flow展現卻渾然天成一點也不覺得衝突。
e.verse 3 "允文允武 但韻文就是我裝備的武器.... 所以有的是實力"不但先藏了四個四韻,最後再利用"五""武"、"十""實"同音不同字創造出新的音譯雙關與"雙""二"的意譯雙關。
[雞蛋裡挑骨頭]: MV會讓人無法控制地ㄧ直重複"聽"verse2。
7. 十字路口
這首歌其實在之前上台大嘻研社課時,我就有跟熊仔說這首是他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首,當然那是在發專輯之前,對我個人來說這種說故事的題材總是很吸引我,而能從不同角色(窮、富、路人)的角度描寫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那還真的不容易,也讓我想到"兇手不只一個"那種描述不同角色卻環環相扣的緊湊感,而這首verse 3最後把故事的結局攤開,"你別看我 我只是路過"這句唸出來時真的會起雞皮疙瘩,有一種對現實的無力感與冷漠感,跟"兇手不只一個"MV中最後一幕有異曲同工之妙。
[亮點]: Punchline人之前有講過了
[雞蛋裡挑骨頭]: 總覺得新的編曲很棒也很豐富(Tower老師的吉他solo好銷魂),讓故事鮮明生動了起來,但是我還是獨鍾之前youtube上的版本,稍偏單調的beat反而凸顯出唸字flow的節奏感與城市的冷漠感,旁白的聲音也則更讓人有想像空間,然後敬堯好聽溫暖的聲音反而跟這首冷冷的歌有點不搭嘎,最後把之前的flow編排硬套進新的編曲時,總覺得有點憋憋的。
8. 解碼
這首真的屌到會讓人想哭,搭配歌詞本的符號與歌詞,每一句唸出來時都會令人打個冷顫倒抽一口氣,因為終於可以明白這張概念專輯背後到底花了熊仔多少時間與心血才能想出這樣的idea,也給整張專輯一個完美的解釋。光這首歌就把中文繞舌專輯帶入另一個層級了。老實說"O不是O O是O"這邊開始搭配鼓、貝斯與電吉他時,我就哭了。
[亮點]: 整首
[雞蛋裡挑骨頭]: 硬要挑的話,"warning"這聲音特效在第三首"無名火"的verse 1裡用過了。
9. RIP撕裂
這首的編曲聽起來很詭譎很黑暗,很特別,非常符合這首歌想表達的那種自我內心交戰的矛盾窘境。副歌低沉的聲音搭配熊仔接近崩潰的聲音顯得異常合適。這首歌熊仔也誠實地並血淋淋地把自己在兼顧音樂、課業、同儕、長輩與粉絲時所承受的壓力一併釋放在歌詞中,最後用失訊的雜音斷掉所有外界的期待、質問與責備,巧妙又令人瞬間回過神的收尾。
[亮點]:
a.verse 2 "實驗室寫歌 別人在寫paper 練團室讀paper 又多了幾個hater" 短短四句話,道盡了在時間壓力下扮演不同角色的錯亂。
b. verse 3 "掌聲是嗎啡 將我麻醉 喪失了知覺 任由人肢解" 傳神又合邏輯的譬喻,肢解又跟撕裂概念作出了連結。
c. verse 3 "一雙雙年輕眼神 正對我冀望.... 不敢說的真相 是我比你們迷惘" 中文繞舌中很少出現的半哭半唸崩潰聲線,而把心底想法扒開攤給大家看,又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雞蛋裡挑骨頭]: 整首歌從verse 1到verse 3可以聽出聲線的層次與情緒慢慢堆疊上去,不過整體聽起來每個字都唸得太過用力,聽起來容易有聽覺疲勞,不過也確實帶給聽眾那種撕裂窒息的壓迫感,如果verse 1用沉著平淡類似第三者旁白的聲線然後到verse 2 開始唸出揪心感,最後到verse 3再用爆發崩潰的聲線詮釋,會不會更有層次感?
10. 遺書
同樣是SV時期的歌,相較於十字路口,這首的新編曲真心覺得大加分,加上迷幻詭異的樂音(不知道為什麼會讓我想到周星馳[整鬼專家]裡的配樂 哈哈)讓這首歌多了種空靈感,而這首歌的歌詞本的設計也是我整張專輯最喜歡的,讓聽眾清楚分別遺書的部分,"睜開眼成為新生兒.."這邊節奏與旋律隨著遺書的開始瞬間變換,馬上帶人進入遺書中。verse 3開始的背景鋼琴旋律又悄悄地將人拉回原本的時空,類似風琴與小號的莊嚴音色和葬禮場景作結合,伴隨著verse 3獨白接近尾聲,又是首高完整性、層次分明,令人雞皮疙瘩的歌。
[亮點]:
a. 這首在聲線上完美地詮釋不同角色與情緒。
b. 副歌"再見了 再見了" dubbing部分好好聽也很搭。
c. 用遺書這題材來描寫創作者心中高處不勝寒、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心境,令人玩味。
[雞蛋裡挑骨頭]: 還沒找到
11. 歸零
這張專輯我覺得最舒服耐聽的ㄧ首歌,曲目順序方面,這首擺的位置讓聽眾耳朵有機會放鬆休息一下,或許可以用這首開拓更多主流市場聽眾。
[亮點]: verse 2 "就 沒有對白....就此解脫" ㄧ整大段用著ㄐㄧㄡˋ 這個音當作flow頓點與同音不同字的字眼,最後配上少見卻莫名超搭的"wow"狀聲詞結尾,一氣呵成。
[雞蛋裡挑骨頭]: 歌詞本錯誤 (就讓我歸零 打成了 那只能歸零, "都" 不會再回來)、 私心希望verse2 加ㄧ些女聲的dubbing (許珮羚聲音好好聽喔)、想知道bridge部分時的竊竊私語在講什麼(依稀聽到什麼"無限"的)
12. 信
如果要在這專輯找ㄧ首推薦給不聽繞舌的朋友,那我ㄧ定選這首,因為這首已經跳出了繞舌歌的框架,它是警世的金玉良言,也是音樂人最終的目標最大的理想,就是可以在現實中正面地影響聽眾,不再只是單純欣賞ㄧ首歌了。
[亮點]:
a.葉丙成老師完全word up!
b."問題不在夢想與現實如何二擇ㄧ 活出自己 讓兩條路線二合ㄧ" 這句話打醒了我
[雞蛋裡挑骨頭]: 歌詞本錯字 (做好自己 打成了 活出自己)、私心希望葉丙成老師可以rapㄧ小段
13. 再聯絡
我聽完ㄧ遍馬上直接匯入itune加入ipod的ㄧ首歌,如果你對"仇人的孩子"、"爸爸的手錶"這類型的歌很有感觸的話,這首歌絕對會打入你心房。編曲中那連續的四個重拍,彷彿在敲擊每個有共鳴的聽眾的心臟,刺激著淚腺。
[亮點]: 熊仔唱歌原來蠻好聽的(雖然只有幾句)、真情流露不炫技的繞舌也可以好迷人。
[雞蛋裡挑骨頭]: 英文文法小尖兵 (Don't you know it hurt"s" me so)、歌詞本錯字("撥"亂我的頭髮)、熊仔賠我一包衛生紙
前前後後花了四天反覆聽這張專輯,寫了這樂評,首先我認為ㄧ定要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到別人,而無限專輯中的13首曲目,其實說實在的就是熊仔將他自己看到聽到或感受到的日常經歷寫下來,每一首說穿了都是描述自己或是寫給自己的歌,反觀很多rapper喜歡寫ㄧ些虛無飄渺的題材,或是沒有親身體會過的經驗,當然就很難達到無限這張專輯帶給聽眾的共鳴與感動。再來是skit用貫穿整個專輯的故事方式呈現,就已經是一個創舉了,把整張專輯轉化成Ego人格特化療程的概念也讓我想到電影[Her]裡面那性感卻沒有生命的聲音,總之這種skit把每首曲目串連起來,重點就不再是單ㄧㄧ首歌而是整個概念。最後很喜歡熊仔ㄧ直以來常會用不經意地輕描淡寫的方式埋下許多梗,用游刃有餘不急不徐的flow藏了許多韻腳,不斷repeat就會知道這張專輯背後的巧思與ㄧ次次的精心安排,還有太多屌的東西我沒有打出來,希望你們可以自己發掘。
對我來說這已經不單僅僅是花錢買一張專輯了,而是買一個出生在80 90年代熱愛嘻哈的孩子們的共同回憶、經歷與夢想,還有整個台灣繞舌圈進步的證明與提升過程。如果說蛋堡的歌讓原本不聽中文繞舌的人開始會聽,那熊仔的歌則會讓原本聽中文繞舌的人繼續想聽。
by. Comb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