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く染める紅葉🍁、息をのむ美しさ。
地球總是美麗的如此令人嘆息。
白天驅車開上東北八甲田山的地獄沼,這兒原本是座爆裂火山口,附近亦為著名的溫泉湧泉之所,泉溫據說高達98度,仔細看可以窺見我身後的沼澤深處,依然冒著白色煙霧,十月的天空已將地獄沼染上紅色與金黃。
#地獄沼 #八甲田山 #紅葉 #楓紅
#Aomori #青森 #Travel #Stylist #FashionDirector #YouGunLee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旅行 #群旅 #旅行的意義
十月的天空 意義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型人格特質的處理原則
#自戀 #邊緣 #戲劇 #反社會
幾乎所有教科書都會寫:人格是恆常不變的,幾乎終其一生都不會改變;再翻到人格違常的治療那一段,會看到另一行短短的文字:「沒有已被證明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一旦遇上人格問題,就乾脆放棄算了,不必多談,也不必診斷,反正無藥可醫,不是嗎?
當然不是。
有一部電影《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敘述一位生來就是火箭迷的青少年,他不只研究火箭、收集火箭的相關資訊、對每一部火箭聊若指掌,他還自己做火箭。
因為父親反對,於是他背著家人偷偷發射。剛開始時,他的火箭逢射必爆,但他依然不屈不撓,連功課也不顧了,一逕專心製作火箭。
有一次,他因火箭失事引發森林大火,而遭到警方逮捕。到最後,雖然他終於找到了失事的火箭位置,證明跟森林大火無關,也洗刷了自己的清白,但已經引發不少爭議與事件。
倘若父親與他的對立升溫,最後把他五花大綁、送到鄰近的州立精神病院,說他「缺乏反省能力」「無法從失敗中學習」「做出一些魯莽而置他人生命安危於不顧的行為」等等,是不是表示他是反社會人格傾向?甚至人格違常?
想也知道不會是這樣,因為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既然如此,就表示他成功了。到了尾聲,主角贏得了全國科學展,也獲得獎學金到大學念書,最後進了美國太空總署工作,為太空梭任務訓練太空人。
試想:從「反社會型人格違常」到「故事翻拍成電影的NASA工程師」,結局差異之懸殊,讓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改變了這位少年的生命?這樣的「治療」算不算成功?又是怎麼辦到的?
答案很簡單:因為主人翁的才華獲得了發掘,在對的時間、對的地方,和對的人一起生活與工作,讓主角成為一個「有用處」的人,能對社會有貢獻,為國爭光。
身而為人,一旦能適才適性地成為具有生產力的個體,其人格與團體之間的矛盾就能獲得包容(但沒有消失喔),他與大眾之間建立了一個合作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他能盡情揮灑自己的人格特質,社會大眾也透過這個平臺向個人提出各種限制,例如:就業法則、服從社會規範、守法重紀等等。
這就是面對B型人格特質時,最重要的原則──「#產生意義與價值」。讓自己學習以某種方式產生意義和價值,與社會達成共識,進而適應社會。如果你懷疑自己有B型人格特質,那麼,只要能抓緊這原則,人生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即便像電影主角如此聰穎、資源與機運的人不多,社會願意接納個體的面向與廣度也遠大於此。實際的做法,就是在社會中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社會角色」──通常是職缺,但也可能是身分,透過這個角色,其他人就能很快認識他、理解他、進而接納他。
就以一位反社會型人格傾向者為例:即便沒有電影主角那般的機運、智慧與資源,但他可能在衡量自身經濟狀況、社交能力與其他現實條件之後,選擇去從軍:不論是真槍實彈上戰場的法國雇傭兵,還是承平時代的國軍體制,都各有能讓他表現的空間。前者,反社會人格的現實主義會將他的求生意志激發到極限,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士;後者,形式化與官僚主義正是他建構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人脈系統的好地方,他可能會成為一位熟悉軍系文化的阿兵哥,不但能在其中適應良好,還能求取自己的利益達最大化。這些,都是他在績效導向的民營企業中可能適應不良的。
然而,「產生意義與價值」沒有定則可言,倘若這位反社會人格傾向者的能力再差一點、現實感再弱一點,無法掌握軍中諸多矛盾制度背後的邏輯,反而被表面的規定綁得死死的,那麼,他就有可能成為逃兵,接著出現在監獄,最後在黑社會裡找到另一種適應的方式──而這並不是一個良好的結果。
所以,面對B型人格問題的第二原則,就是「#隨機應變」,不能一廂情願。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來說明,如果把人所提供的勞務當成商品,一方面固然要將勞務銷售出去,但另一方面,消費者買不買單?市場反應如何?就算再有經驗的人,也無法給予絕對保證。因此,保留高度彈性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必須視狀況不斷調整,直到找到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可以想見,若想克服人格問題,不管是助人或自助,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既然我們無法確定何時能找到適當的「社會角色」,那麼除了順其自然,我們也必須保持耐心,不要一開始就投入過大的心力與過多的期待,造成後繼無力與失望透頂的情況;相反的,我們得在漫長的時間流裡,隨時以警覺的態度,面對每一次機會,並以平常心去嘗試。不要期待過高,也就不會失望過深,直到真正能「成交」的時機出現。所以,「#耐心等待時機」是第三個原則。
話說回來,光是被動等待時機是不夠的,在這段期間裡,我們得設法讓當事人能繼續累積有利的條件,消極面包括:減少負面形象構成、避免家庭衝突、降低人際衝突、改善情緒穩定度、增強心理的一致性;積極面包括:充實專業知識、擴展人脈、培養嗜好、累積資源、學習一技之長、考取證照等等。改善個案在社會眼中的「賣相」,等同於調高個性對群性的談判籌碼,將有助於個案與社會再次達成穩定的均衡狀態,適應這個社會。因此,第四個原則就是「#持續學習與累積資源」。
--
本文出自《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那些自戀、善變、邊緣、反社會的人在想什麼?》
作者: 杏語心靈診所 院長 陳俊欽醫師
介紹:https://pse.is/JRYE5
為什麼老闆、主管往往喜怒無常?
為什麼偶像明星常常緋聞不斷?
為什麼網紅為了爭點閱率不惜引戰,甚至以身犯險?
有這麼一群人,善變卻固執、衝動卻堅韌、喜愛孤獨卻又渴望注目。他們往往不被了解,或是遭到誤解,甚至,連自己也搞不懂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企業CEO、藝術家、政治人物、網紅、名嘴、心靈導師,很可能都有B型人格特質!
B型人格者的生命際遇差異極大,可能受萬人景仰,也可能成為通緝犯──或兩者皆是。
☑️即使臉上看不出來,但情緒變化極快
☑️人我界線不明顯,常過度介入與干涉
☑️因「擁有」感到不安,卻又難以忍受喪失
☑️常陷入一廂情願式的狂熱,想用行動證明些什麼
☑️常過著「舞臺人生」,甚至分不清虛實
☑️不論接納或抗拒,「孤獨」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以上這些,都是「B型人格」特質。
透過本書,不但能了解B型人格及所屬四個子人格的特質和外在表現,也能學會當自己或親朋好友是B型人格者時,該如何應對或提供協助;最終目標則是消除各自的缺點、凸顯專屬的優點,以達到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存。
人格是與生俱來的;認識人格,就是認識自己。唯有如此,才能讓人生之舵再次回到我們手中。就算未必真的能改變什麼,但至少可以決定自己要穿越的命運險阻。
十月的天空 意義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蜘蛛人2》的反派「神秘客」可能會長這樣?
傑克葛倫霍是影史最多舛的超級英雄候補明星嗎?
昨天最熱門的超級英雄電影消息,莫過於傑克葛倫霍可能會加入《蜘蛛人:返校日》續集演出反派「神秘客」昆汀貝克,這一個擅長製造幻象的特效大師,有沒有機會在《蜘蛛人》系列電影裡面出現呢?
雖然仍在洽談,未有進一步消息,不過知名概念藝術家 #bosslogic 則搶先做出一些概念圖,預設如果傑克葛倫霍當上「神秘客」,很有可能會長得這樣,只是傑克的整張帥臉都被遮住,或許故事可以講述昆汀貝克在當電影特效師時的片段,還有他如何智取,讓蜘蛛人吃足苦頭。
雖然「神秘客」一共有好幾代,不過外電們紛紛提到的「神秘客」都是昆汀貝克,昆汀的道具非常多,擁有非常聰明的發明家頭腦,也擅長格鬥技,如果真的選擇「神秘客」演出反派,應該也可以經營拍攝很多大場面。
不過,今天我們來聊聊傑克葛倫霍吧。
外型帥氣,又有精湛演技的傑克葛倫霍,剛出道就以《十月的天空》爆紅,他也並非曇花一現,近年的《斷背山》、《獨家腥聞》、《啟動原始碼》以及《火線赤子情》等片,都證明他的演技是青壯世代中最傑出的其中一位。
只可惜傑克葛倫霍多次與超級英雄擦肩而過,當年他與《蜘蛛人》系列女主角克絲汀鄧斯特交往,更因為陶比麥奎爾拍攝《奔騰年代》時背部拉傷,讓他被索尼影業徵召,隨時準備接替演出《蜘蛛人》系列。
但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陶比麥奎爾在復健及休息後,身體恢復,傑克葛倫霍無緣演出。
另一個無緣演出的超級英雄則是蝙蝠俠。
當初傑克也曾積極角逐過《蝙蝠俠:開戰時刻》,只可惜最後克里斯多夫諾蘭及華納兄弟影業選擇克里斯汀貝爾,沒想到多年以後外電頻傳現任「蝙蝠俠」班艾佛列克要退出,DC影業多次接洽傑克葛倫霍,希望他能接替演出。
但是這個謠言卻被傑克葛倫霍否認,他透露根本沒有人跟他接觸過,傑克認為小班是個很傑出的蝙蝠俠,一定會繼續演出。
多次與超級英雄電影擦肩而過,傑克在2015年接受《每日郵報》訪問時並不後悔,並說人生的每一段都有意義,他也因為沒演到那些電影,才可以持續演到很多很棒的電影,這樣就夠了。
無論如何,仍希望傑克葛倫霍能有精彩表現,並希望他真的能夠演出超級英雄電影。
BossLogic Inc
Jake Gyllenhaal
#jakegyllenhaal
#傑克葛倫霍
#蜘蛛人
#蝙蝠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