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成為經典,果然不簡單啊!
這是小天使鉛筆的原始提案設計圖稿,完成於1971年2月24日。
1972年,編號102的小天使鉛筆誕生了,是百代實業的華菱鉛筆廠所推出的第一代產品,也是同批產品中少數銷售至今的經典商品。
在小天使鉛筆出現之前,市面上的鉛筆筆桿用色以素色為主,如利百代的88號黃桿鉛筆,當時也是暢銷商品之一。
為了吸引兒童這群鉛筆高度使用者,利百代希望在鉛筆桿印上符合孩子天使般形象的圖案,於是委由創作者柯錫玉畫出天真無邪的天使、愛心與箭,在巧妙設計下,無論旋轉到那個角度,都可以看到顯眼的小天使圖案,意喻孩子純真的愛射向每個人的心坎,也鼓勵孩子對周遭人給予關懷及慰問。
小天使鉛筆的製造過程,從木板、鉛芯到油漆,都經過審慎思考後配套設計。
鉛筆板的選材部分,由於台灣檜木樹油多,有變質彎曲的缺點,改用印尼進口南洋白木,優點是筆直不彎曲,經軟化木質後,手削容易,在削鉛筆機仍不普遍的年代,方便小朋友拿小刀削鉛筆。
而一般使用的HB鉛芯,質地較軟,小朋友寫字時容易弄髒手,所以改用自製的高級H鉛芯,書寫滑順而不刮紙,硬度適中又不斷芯,讓小朋友搭配墊板使用,果然有效改善了先前使用上的困擾。
筆桿的部分,底漆為白色,規格漆料中的白漆又分A白和B白,A白偏藍,B白偏黃,考慮到加了香水以後筆桿會稍微變黃,而偏黃的B白如果變得更黃,就會讓人感覺筆桿很陳舊,所以決定使用A白。而現在對於油漆材料更要求完全無毒,不含重金屬,檢測合乎今日歐洲EN71:3及美國ASTM-D4236標準,即使小朋友咬在嘴裡也不會有害。
筆桿印好了,剩下的小配件也要仔細斟酌。鋁箍試過金、銀色,最後選擇獨特的淺金色,當時利百代的產品中,也只有小天使的鋁箍用這個顏色,以搭配天然橡膠製成的純白皮頭。此外,筆桿因為添加了香精,還散發出淡淡的茉莉花香,添加香精時也考量到香精的香味較持久,而且濃縮香精顏色較淡,才不會影響筆桿上白漆的色澤。為了確認香味的持久性,還做實驗測試香味要經過多少天才會變淡。
小天使鉛筆採用當時最先進、與日本同步運轉生產的五色印花機,這也是台灣第一台先進的印花機器,其突破了原有三色印刷技術的限制,以黑色、紅色、桔色、藍色及螢光粉紅等五色,在筆桿上印刷出小天使圖案的繽紛感。其中的螢光粉紅色是特殊色,尤其困難,以當初工廠原有的黑、紅、黃、白、藍五色印刷油墨去調配,試印了四、五次仍呈現不出理想中的色彩,於是向國內知名印刷廠請求技術支援,從而得知某家日本油墨廠已開發出螢光油墨,因帶點亮度而產生立體感,總算達成了設計稿上所指定的螢光粉紅色油墨,讓小天使鉛筆的整體圖案呈現出柔和溫馨的暖色系色彩,與當時其他廠牌的鉛筆相比,有截然不同的新奇感。
由於外觀、質感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素色鉛筆,小天使鉛筆一上市便極為暢銷,甚至不需要打廣告,小學生幾乎是人手一支,市面上每家文具店都可以看到小天使的笑臉。而今,當年使用小天使鉛筆的孩子已長大、成家,隨著下一代孩子繼續使用,小天使鉛筆也成為兩代親子之間共同的記憶。
南洋檜木硬度 在 高豐木業台南木材專賣店,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木材硬度了解一下軟木類:紐西蘭松木、南洋檜木硬度中等:美國檜木、花旗松硬木類:栓木、緬甸柚木、櫻桃木 樹種&尺寸&售價: ... <看更多>
南洋檜木硬度 在 柴醄郎手工DIY 南洋檜木面紙盒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 改用南洋檜木的貝殼杉和松木相較,硬度就是「頂扣扣」,打磨砂光時,就花了不少時間那傳承的01精神,沒圖沒真相,就看圖說故事買了南洋檜木的抽牆. ... <看更多>
南洋檜木硬度 在 [心得] 簡述木種與品質分級- 看板LivingGoods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終於有空寫文章了!
關於很多人詢問梣木家具的問題,還有為什麼感覺在宜得利看到的梣木與傳統家具店看到
的梣木不一樣,這部分我”盡量”簡單介紹一下。#但先說還是很長喔
首先在講木頭之前,一定要先幫大家複習一下國中生物,跟這次要介紹的主題有非常大的
關係,必須先了解清楚。
大家還記得生物分類階層:界門綱目科屬種嗎?
如下圖(註一)很清楚,階層越高(界),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就越遠
;層次越低(種),生物種類越少,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就越近。
另外,還記得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所創的生物命名法嗎?
一種生物只有唯一一個「學名」,是國際通用的名字,由2個拉丁文組成,第一個字是「
屬名」(就是前面提到的其中一個階層:屬),第二個字是「種小名」(這個就不是分類階
層的種囉)。
但學名通常是在正式的法律文件上才會使用,國際間在交流的時候才知道你是在說哪一個
東西,像我們平常說的柚木(teak)、梣木(Ash)、橡木(Oak)等等,這些都只是民間自己命
名的俗名而已。
切入正題,為什麼有些人會說他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梣木感覺長得不一樣呢?
我們平常在講的梣木,他並不是「一種」樹木的名稱哦! 梣木其實是「梣(木)屬」,屬名
是Fraxinus,是很多種樹木的泛稱,在梣木屬下的樹木都可以被稱做梣木,目前約有60「
種」左右。
以商業木材來說,大家比較常會聽到的可能是以下這幾種:
(但這邊要先說一下,看中文名真的不準,中文很容易把不同地區的樹叫一樣的名字,要
看學名才是最準確的,像單講檜木(柏樹),有很多種檜木,是在講很貴的台灣檜木呢? 還
是現在很夯的日本檜木? 還是在講超級便宜的南洋檜木? 而且其實南洋檜木並不是檜木喔
,他是杉木(貝殼杉),但台灣市場很愛把很多種不是檜木的木頭取一個檜木的俗稱(其他
例子還有寮國香杉市場都叫寮國檜木),因為台灣人聽到檜木就會聯想到台灣檜木,下意
識就會覺得這是很不錯的木頭有價值,所以才會說看中文真的不準,陷阱很多)
1. 北美梣木(白蠟木) Fraxinus americana L.
2. 中國梣(白蠟木) Fraxinus chinensis
3. 歐洲梣(白蠟木) Fraxinus excelsior
4. 東北梣(水曲柳) Fraxinus mandschurica
知道為什麼說要看學名了吧? 因為中文真的常常全部通通都叫一樣的名字,但實際上他們
是不同(種)的樹喔! 並不是同種的樹,種(四聲)在不同地方喔,是真的不同種的樹喔! (
就像孟加拉虎與西伯利亞虎是兩種不同的老虎)
台灣市面上看到的家具比較大宗的是1跟4,但雖然同為梣屬,其實1跟4的特性差有點多,
很多梣木家具都是使用1,而4因為其木材非常的有韌性,加工的彎曲柔韌度很好,用途相
較廣泛一點,使用起來也比較節省木料,因為可以直接一片凹彎曲,不像其他木種如果柔
韌性不夠,必須用比較大塊的木料去削成彎曲的弧度,刨削下來的木料通常都是廢棄掉了
。4在早期非常便宜,而且並不是製作家具的主體木料,最常見且適合於需要做彎曲的部
位,例如:餐椅彎曲的椅背部分(但有些是用夾板的形式壓合做的),邊框導圓角設計等等
,近年來隨著家具的流行風格改變,身價水漲船高,也算是躍居一線明星地位了。1就更
不用說了,是現在主流木種,不過在早期也是很便宜因為在台灣不流行。
所以,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都是梣木,我在A看跟在B看感覺不一樣呢? 因為有可
能就是不同種的梣木喔! 梣木是這幾年才興起的,大家對他比較沒有那麼熟悉,所以可能
沒有聯想到,我舉其他木頭的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像柚木也是呀,緬甸柚木的價格>印尼
柚木,還有檜木也是呀,台灣檜木的價格>日本檜木,紐西蘭松木的價格>一般松木,都是
一樣的道理。
但!!!以上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並不是說同一種樹,就會完全一樣,下面介紹第二種
可能的原因。
這邊我們先講一個晏子使楚的小故事。
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有一次齊王派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仗著自己國力強盛,
想乘機侮辱齊國。喝酒的時候,有人押著一個犯人來見楚王,楚王問:「發生了什麼事?
」那人答:「是個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便對晏子說:「齊國人都喜歡偷竊嗎?」
晏子回:「晏嬰聽說,橘子生在淮南為橘,味道甜美,若生長在淮北就變成枳,苦又酸澀
,樹的葉子雖然相似,但果實味道卻不相同。為什麼會這樣呢?實在是水土不同的緣故啊
!如今人民生活在齊國不偷竊,來到楚國卻偷竊,難道是楚國的水土使他發生了變化嗎?
」
這就是成語南橘北枳的由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這樣大家有懂了嗎??? 沒錯!!! 在不同的環境生長,生長條件不一樣,就有可能品質不同
,例如同樣是芭樂,為啥高雄燕巢芭樂比較有名? 同樣是鳳梨,為啥台南關廟鳳梨比較有
名? 而且就算在同一個生活環境同時間一起生長的,也有可能有品質高低好壞的差別,同
一顆樹上結的果實,也有比較好吃的跟比較沒那麼好吃的。
西瓜有比較甜的跟比較不甜的,一樣的道裡,同一種樹木,也有不同品質等級之分!。以
印尼柚木為例,民間木料基本品質大分類有A、B、C級料,另外還有一種是政府認證的木
料,政府料很貴,在當地最普遍的用途是拿來蓋清真寺(跟我們台灣在蓋廟宇是一樣的,
都要用非常好的木料)。以我自己為例,平常在製作家具的時候通常是使用A級料,有些特
殊產品是使用政府料,想當然爾,價格一定是政府料>A>B>C,但製作成家具上漆後,一般
消費者是看不出來木料的等級的,但其實就算沒上漆,消費者畢竟不是專業的,也看不懂
木
料的好壞差別。
我很久以前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個人說,他去某間連鎖柚木家具店參觀,店員跟他說如何
判斷木料的好壞,就是噴漆顏色越深的,木料就越不好。嗯…這個判斷方式,不能說錯但
也不能說都對啦。
的確通常品質比較差的木料,木頭的顏色會比較參差不齊,為了要讓外觀看起來顏色均勻
整齊不雜亂,有些人就會把漆上的深一點,因為都很深就看不太出來參差不齊了。但是
,有時候油漆顏色深並不是因為木料不好,顏色上的深淺其實還關係著噴漆師傅的功力,
技術沒那麼好的,很容易把顏色噴太深,因為抓不到那個剛剛好又均勻的程度。當然,還
有一些是故意要漆深的,因為有些家具整體的造型比較適合噴成深色,太淺色會不好看,
這是為了視覺效果,要與設計做一個整體搭配的關係。
至於梣木,也是有分等級的呀,大家應該很常看到寫採用FAS等級梣木,如果沒寫,可能
就是用等級比較低的梣木,某些木種比較會去分等級,像松木也有分,什麼AAA、AA級等
等,印尼柚木雖然在印尼國內是有分等級的,但出了國之後很少有人會去分級,我也不知
道為什麼。
那像什麼FAS級、AAA級這類,品質差異是在哪裡呢?
除了上述有提到,比較差的木料顏色比較參差不齊外,木頭是有木節的(就是樹枝與主幹
的分支連接處),木節在木材上看到就是黑黑一顆一顆的,或是木頭就是天然的,所以木
紋是不規則的,他有時候就是會突然在某一個地方出現一個黑點或者黑線(產生的原因有
可能是樹木在生長的時候在那個地方有傷疤,例如動物爪子去抓阿,或是啄木鳥去啄阿,
然後樹木繼續生長長大,這個痕跡就跟著留在木頭裡面,我個人是覺得很有趣,是那顆樹
的歷史),有些人就會覺得那個地方很醜,他不喜歡,他要乾乾淨淨淨的木料,因此就衍
伸了所謂的「「無節材」,要特別挑選過,所以價格就比較高,在分級裡面也是比較高級
的。其他品質等級差異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軟硬度、木頭的部位、蛀蟲的風險,這些都
影響木頭品質的分級。
所以為什麼在家具店看的跟宜得利看的梣木感覺不一樣呢? 以上的原因都有可能喔! 我有
稍微看了一下宜得利的產品,例如「實木餐桌 VIK 梣木」官網的介紹是寫梣木實木,沒
有寫產地,不知道是哪一種梣木,也沒有寫是不是FAS級的,所以應該不是,就是梣木普
通料,所以宜得利的價格也是比較平價沒錯。再例如「梣木櫥櫃 VIK」,官網介紹寫梣木
無垢材,也沒有寫產地跟等級。
BTW 無垢材感覺跟無節材很像對嗎? 但他們沒關係啦 XD
「無垢」的意思是沒有經過任何添加及污染,在木頭上就是指天然的木料,沒有上漆,不
是那種經過加工後的板材。(但不上漆的家具請小心使用,因為毛細孔沒有被封住,木頭
會吸油吸水變髒)
以上,不知道有沒有幫助解答了部分人的疑惑。
基本上消費者要自己判斷木料的品質等級好壞是真的蠻困難的,但木料的品質等級確實關
乎成本,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價格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應成本,因為涉及專業領域的
東西太多了,並不是日常生活的知識,消費者如果不是該行專業,不會知道其中的眉眉角
角這是很正常的。
註一:圖片來源網站https://slidesplayer.com/slide/1141526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4.93.1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ivingGoods/M.1619427092.A.186.html
以前聽前輩說北海道那裡是水曲柳的產地之一
寫這篇主要是讓一般人可以了解木頭其實隱藏的眉角很多
每種不同等級的產品都有潛在需求者 價格對應的上產品品質就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