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都更眼淚...
司法院在「行政訴訟法」內新增「都市計畫審查程序」專章,7月1日起,只要都市計畫一公布,人民若覺得權益「可能」受損,即可興訟。
新制賦予人民訴訟權,針對尚未執行的都市計畫打官司,交給行政法院判斷計畫內容是否違法,開啟了我國行政訴訟上「法規範審查」的先河,意義重大。
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廳長簡慧娟表示,新法正式上路後,民眾對於7月1日以後發布的都市計畫,若認為違法且損害其權益時,可以在都市計畫發布1年內,依照所在地分向台北、台中、高雄行政法院提起訴訟,保障權益。
都計擬拆屋 法官可宣告無效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83592
一文看懂都市計畫審查程序
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87-57185-cd5a1-1.html
司法院釋字第742號源頭
https://cons.judicial.gov.tw/jcc/zh-tw/jep03/show?expno=742
大法官742號解釋 修法推手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702000734-260106…
當年聲請釋憲的是台北市南港區6名地主,他們共有的27筆土地在1972年被規畫為中央研究院用地,後來中研院用不到,北市府1992年公告土地變更為住宅區用地,但其中30%土地被做為公園用地。
另一聲請人是台北市士林區的兆亨公司,公司3筆土地原本是加油站用地,後來被北市府變更為交通用地成為遊客中心,公司不服,提訴願被不受理,向法院打官司也被裁定駁回,因此聲請大法官解釋。
這些地主及公司對於自己所有土地,因都市計畫被劃為其他用途相當不滿,主張自己權益被侵害,為何不能救濟?最後大法官作成解釋,讓2件聲請釋憲當事人因此獲得平反機會。
#都市計畫審查程序專章
#都市計畫審查程序
#都市更新
#都更
#苗栗大埔張藥房
#士林文林苑
#土地正義
#司法院
#司法院釋字第742號
#地主
#南港闕姓地主
#中研院
#兆亨公司
#財富的平安
南港闕 姓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3.6 【老街巡禮】台北南港中南街 HD
中南街是台北市南港區的一條老街,也是南港地區第一條獲得開發的街道。因為日治時期與今南港街垂直,因此又被稱作「橫街」。
清光緒17年(1891年),為了使台北通往基隆的鐵路通過,而徵收了今中南街28號以南至42巷之間的土地,但並未於南港建立火車站,只於中南街附近設置了小型的平台供乘客上下車,稱作南港乘降場。
日明治38年(1905年),日人於東南街設置火車站,並拆除了中南街舊有的乘降場,新設置台車月台,並稱之為「南港仔站」。中南街就此開始興盛起來。
日昭和年間(1930年代),日人興建台北至基隆的公路,中南街因為與北基公路成垂直,遂被稱為「橫街」。
民國43年(1954年),中研院園區設置在南港現址,政府為了因應中研院設址後所增加的車流量,便將研究院路拓寬,並拆除了台道軌道;中南街便自此開始沒落,從原本繁華的街道,演變至今只剩下部分店家仍有營業,往日榮景不再。
位於中南街113號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港教會是中南街上的重要建築。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創立於1874年,最初名為「三重埔教會」,由加拿大傳教士馬偕博士創立,而後於1882年遷至水返腳(汐止),1928年復至南港設布道所,1937年遷至中南街現址。
在中南街底(最南端)與研究院路二段口的南側,有一座磚造的三合院式建築,是台北市南港望族闕家的古厝,人稱南港闕家古厝,又名德成居,地址為研究院路二段120號。
南港闕家古厝是來台闕家先祖闕朝聘留下來的產業,由祖先中最有錢的闕德妙建於1910年代初期,在一千坪的土地上,蓋了三合院建築,屋內的木材與石材都從中國大陸運過來,屋後還有自家挖的三個防空洞,古厝已逾百年歷史。
闕家古厝為紅磚搭建的三合院,地理位置為背山而居、坐西朝東。宅院外圍有池塘,入口於左側(東北角),院內建有可瞭望守衛與設置銃櫃樓的閣樓,過去大埕正廳每兩年換一次屋頂稻草。其基地的選擇,據傳為風水上的「牛穴」,因此院內的池塘與稻草之設置,有餵養後山牛神的象徵意義。
根據「姓氏考略」一書考證,闕氏的來自春秋時期山東曲阜的「闕里」,闕家於清朝時期自福建泉州府南安來到台灣,聚居於汐止、南港一帶,闕氏因此成為南港地區的大姓。
20世紀末,闕德妙的後代決定將古厝改建成大樓,並委由華豐建設公司進行改建事宜,但是談了多年,因為資產持分的爭議,至今仍未能順利改建。
闕氏早期經營煤炭生意,祖產加上自行投資累積了不少土地資產。由於世居南港,在當地政經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南港原先隸屬於內湖鄉,於1946年改制為台北縣南港鎮,闕家子弟闕山坑獲選為首任民選鎮長,地方政壇上亦多見闕家子弟參與。
闕家分為東房朝聘公與西房朝熙公兩大脈,東房與西房各自擁有祭祀公業,管理祖先留下的共同資產,位於汐止社后福德路14層大樓就是西房的宗祠,占地600多坪;東房的宗祠位於新民街,占地200多坪。兩房祭祀公業管理的資產加起來共有二十幾億元,主要為土地資產,包括位於忠孝東路七段的近萬坪山坡地、南港路一段600坪土地、住宅與宗祠的土地與建物等,算是資產相當雄厚的家族。過去南港火車站對面聯華麵粉廠的土地就是東房所有。
西房的宗祠在2001年完工,14層大樓的頂樓做為祭祀祖先宗祠,以下樓層建坪五千多坪,全部做為辦公大樓與住宅之用,收取租金以作為祭祀公業運轉的費用。
闕家東、西房各自設有管理委員會管理資產,並定期祭拜祖先、召開會員大會,出席的闕家後代還可領取出席費。其中光是西房一年的稅務、祭祀、大樓管理支出就高達七百多萬元,相當於一個小型企業的開支。闕進益強調,他們希望儘快出租大樓,有了收入後,還要發給闕家子弟獎學金、設立圖書館等。在現代社會中,像這樣手筆之大的家族確屬相當罕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