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選Monday』 每週一早上咖啡時間配上專論小文章。五分鐘一個觀點,深入思考新竹生活。
【0830主題】流浪動物攻擊事件:我們能怎麼做?
前幾天在南寮漁港週邊傳出流浪動物追趕老人,造成摔傷致死的意外,實在令人心痛。許多南寮鄉親當下的意見我都聽到了,南寮地區的流浪狗演進有時空背景的複雜性,我不想在事件發生的當下挑起情緒性的爭論,但在冷卻了幾天後,妍慧想要跟市民朋友談談 #新竹市的流浪動物議題,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
👉人口成長引爆 #人與流浪狗的衝突
首先,我認為,#生活環境與野狗重疊,是一切問題的前因。過去幾年,南寮人口(港南、港北、南寮、海濱、中寮)因為住宅區開發而逐漸上升,光是從2017到今年,就從19,000餘人上升到將近22,000人,成長約8%,若加上周邊的金雅、湳雅還有香山海岸增加的人口,以及因為重劃區建案與17公里海岸線單車道等設施完成,帶來的人潮更加可觀。開發土地壓縮了原本流浪動物棲息的地方,加上食物來源跟著人類聚落散布,因此人與流浪狗的衝突也與 #餵食、#環境重疊 等因素融合下,越來越明顯。
👉流浪狗數量下降但人狗之間相處的問題仍多
人與動物生活場域重疊是原因,但怎麼 #限制流浪動物數量、#進而有效管理 才是重點。「零撲殺」政策已經在2017年執行,看似會犬滿為患;但根據新竹市採用抽樣調查得到的估計,流浪狗數量從2015年將近兩千隻,到近一兩年只有800多隻相比,已經下降不少。根據動保所訊息,本次發生憾事的南寮周邊母狗幾乎已經全數結紮。數量下降、落實結紮,為什麼還是攻擊事件頻傳,造成人心惶惶?我想,一定有一些人狗之間 #彼此相處的問題,才導致衝突狀況激化。
👉將人與流浪狗生活區域阻隔?
這次事件觀察各大討論區,輿論紛紛指出所謂 #愛媽定點施放飼料 疑似是流浪狗 #進入市民活動區 的關鍵。但根據通報過流浪動物的里長表示,流浪狗事實上不單倚賴愛媽,最主要的覓食,仍然是人類生活的周遭,並不能完全歸責於餵食者,仍需要系統性處理食物來源、流浪狗數量、以及生活區域阻隔的辦法。
『零撲殺』以直接奪去犬隻性命來減少流浪狗數量,政府拿掉這個作法之後,還有什麼方式/工具可以處理城市居民vs.流浪狗生生區域衝突的問題?
👉處遇的困境,管理的原則
動保所表示,流浪狗平均壽命僅有一到兩年,與家中呵護的寵物狗壽命動輒七八年相比,不僅短命而且淒慘,受到寄生蟲、皮膚病以及營養不良的窘境。我認為,流浪動物也有生命權,政府應持續 #結紮有效降低來源數目、#嚴格執法緊縮寵物買賣、#設立更高誘因導引民眾認養動物,讓寵物基數控制,縮小街頭上流浪動物的數量,進而系統性地達成管理,降低悲劇發生的可能。
舉例來說,雙北曾經在河濱、山區等休憩景點劃設標示,提醒民眾警覺流浪動物,並搭配 #直搗違法狗場、#取締棄養的措施,控管源頭、劃設安全範圍,希望用最低干預的方式,讓人與動物的關係,趨於和平,減少憾事發生。
👉願景與阻礙
城市中流浪動物的處理是長期問題。在 #收容機構數目有限、#市民安全與動物福祉相同重要 的前提下,希望政府運用智慧,讓動物與市民的 #共善 能夠達成,彼此和平共處。
南港 人口減少 原因 在 賴嘉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和黃國昌委員車掃汐止,除了最後衝刺拜票外,我更要重申我們團隊重要的汐止交通政策。
汐止因為過去錯誤的都市規劃,市區道路狹小,近年因淹水問題改善後,大量人口進住汐止,高樓大廈一棟一棟的蓋,但未有完整的交通配套,導致壅塞的交通成為汐止人心中永遠的痛。
在2016年,黃國昌委員團隊上任後,汐止交通改善即是我們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
這三年多來,我和黃國昌委員做到了:
➡️過去十多年只聞樓梯響的增設南下匝道,行政院正式核定4.9億元經費興建
➡️街道巷弄電線桿地下化工程逐步完工,讓車流更為順暢
➡️檢討過去台鐵第三軌使用率低落,加速落實台鐵捷運化
➡️籌建中央雙北交通改善平台,重啟捷運汐止民生線環評作業。
因為在地,我更加了解汐止需要的是什麼;
因為踏實,也絕不會拿假動工來欺騙選民;
改善汐止交通不是一蹴可及,我會以做實事的態度,持續來推動。
此次參選,除了延續過去未完成的改善工程外,我也具體提出交通改善政見:
❶繼續督促民生汐止線進程
過去郝龍斌跟朱立倫兩位市長對於民生汐止線達成「一次核定,分段施工」的政策,行政院也以雙北市長所達成的協議作為核定原則,在這樣框架下,我們督促台北市重啟捷運第二期環評(大稻埕至東湖),目前環評報告已送至環保署審議。
這次選舉,藍綠候選人各自喊出「東湖至汐止段優先施工」的政見,但這根本是騙票。因為「一次核定,分段施工」的既定政策,若要變更,由雙北市長或雙北市的藍綠議員就可以去爭取跟處理的,根本不需要等到誰選上立委才能做。
我們努力將環評送出去,因為所有工程,必須把環評送出去,一切工程才有前進的可能。
❷推動台鐵改革,落實台鐵捷運化
我們的選區,除了金山萬里,不管上班族和老人家,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台鐵。自普悠瑪事件發生,我們就盤點台鐵的問題,發現台鐵的高層管理出現很嚴重的問題,台鐵的變革是我未來進立法院,要努力的事。
❸闢建新台五路高架快速道路連通台北市(環東高架)
為了紓解基隆經過汐止前往台北的通勤車潮,我主張以新台五路立體化高架快速道路作為疏導手段,並可讓汐止市區車輛避開市區道路,直接前往台北市南港及環東快速道路。
曾有鄉親問我為何不是大同路立體化,原因在於大同路已規劃部分路段須要基隆輕軌高架化,還有民生汐止線的高架軌道,而且部分路段僅有四線道,如果要在大同路興建高架化,會造成高架疊高架的工程困難,以及影響市容。
❹興建轉運停車場,提高基隆至台北市大眾運輸轉乘使用
優化汐止至台北市及台鐵車站的大眾交通運輸(公車),並於新台五路接近基隆市與汐止區交界處設置轉運站(停車場),並搭配停車費補助,減少行經汐止的基隆市通勤汽機車。
改善交通問題,刻不容緩,但是糾正錯誤的規劃,卻是無法一蹴可及。時代力量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不為特權利益,只顧人民福祉。我的競爭對手們所開的競選支票,大多流於譁眾取寵,為了選票的華麗承諾,最後只會再度落入假動工的下場。
我必須再提出沉重的呼籲,希望選民們能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立委票投①號賴嘉倫,政黨票支持時代力量,讓我們能繼續政治改革,扭轉只會欺瞞人民的政壇風氣。
①月①①日,立委投①,讓倫勝選,不能少你①票。
#立委投1人民1定贏 #1號嘉倫最嘉選擇
#1號最嘉倫選
#七星區立委請投1號賴嘉倫
#政黨票請投6號時代力量
#嘉恁作伙向前行
#我是賴嘉倫我是你家人
#汐止 #金山 #萬里 #瑞芳 #平溪 #雙溪 #貢寮
#時代力量新北市第十二選區立法委員參選人賴嘉倫
—————
國昌簽名限量桌曆現場買還是可以買唷!
✔️臨櫃捐款這邊這邊
銀行代碼:004臺灣銀行汐止分行
專戶名稱: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賴嘉倫政治獻金專戶
專戶帳號:156-004-277807
▶捐款完成後來這裡填資料
https://forms.gle/xeLg7j1ENdqn75n37
┅┅
南港 人口減少 原因 在 耿葳 The We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市政總質詢:中繼住宅】
今年3/25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質詢,內政部明確說到都更原住戶的過度居住問題,該由中繼宅來解決。
從柯市長上任以來就不斷呼喊推動都市更新及興建公共住宅的口號,而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戶數超過708,424戶,無論為了市容景觀,還是危老建築公共安全,更或提高居住空間等,都市更新確實是迫在眉睫。因此,北市府釋出誘因和提高協助更能加速民眾的意願。以目前不願都更的市民中,有許多都是對於過度時期的居住問題感到相當大疑慮的居民,縱使實施者建商有提供租屋補貼等計劃,但對於年長者或不願變動的市民而言要去找房子住,要去洽談租屋,租房有沒有問題等等都是額外的負擔。因此,由政府提供一處安全舒適有保障的中繼住宅更能解決都更民眾住的疑慮。
但我調閱目前台北市中繼住宅的狀況,十多年下來戶數卻是不增反減,從416戶減為365戶。地點始終只有兩處,分別是位在南港民國94年完工的基河國宅三期共328戶,以及98年完工位於社子島的永平中繼國宅37戶。因為出租情形未滿,目前住房率約為8成,所以10幾年下來,市府設置中繼住宅戶數不斷下修,最後僅剩下目前的365戶。然而就107年核准的48案,原住戶就高達1,591戶。
當我們詢問都發局,他們認為中繼住宅目前出租率不高,就直接否定了中繼住宅作為民間自辦都更的實質誘因,根本不考慮增加中繼住宅,根本是本末倒置。中繼住宅出租率低,應該檢討出租率低的真正原因才對。
目前台北市唯二的兩處中繼住宅,不僅地點遠期市區,一處遠至社子島、一處靠近南港,且坪數固定,屋齡也高達15年,民眾選擇意願當然很低,目前都以「公辦都更」的安置為主。以我的選區大安文山區而言,房屋建築物已達到可「都市更新標準」的戶數為六選區中最高,超過13萬戶,在這邊住了幾十年的市民一但要辦理都市更新,要他選離原本習慣的區域搬到社子島去,意願必定下降,或是在萬華區都市更新的市民,要他搬遷到南港,意願必定下降。尤其原本住在自己家裡獨居的長輩,或是工作地點也在附近的市民,面臨都市更新,要他離開原本的生活區域太遠,或者原本就人口少的住戶,要他選擇目前固定僅有的3房型中繼住宅,自辦都更的意願一定不會大。
因此,我認為市府不僅應該逐步提高中繼住宅的間數,更要採取多地點、多房型佈設的方式,在目前興建或規劃的公營住宅當中(超過35處),各點都釋出10%-15%不等的比例,作為中繼住宅使用,畢竟加速都更,也是同步提高增加本市居住空間的方法與途徑之一( 以107年核准的48案為例,原住戶高達1,591戶,更新後卻能帶來4,856戶的空間)。
在市政總質詢中,我建請市府研議中繼住宅多點開花的政策,才能更符合貼近本市各區域辦理都市更新的市民中繼需求,得以就近居住,生活影響減少,進而提高都更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