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繕到共生—#老屋保存 有眉角🏚part.2
🔰與其他的城市相比,在臺南進行舊街區再生,有什麼不一樣的思考?
臺南老屋的建築形態很多元,有街屋、和院,還有戰後延續日治時期的構工法,例如漂亮的 #鐵花窗、#磨石子、#花磚 等,進行舊街區再生時,就不能把這些特徵剷除。因此,事前針對街區的整體評估計畫很重要,包括回溯各時期的古地圖,參考地方歷史資料,比對地理人文環境與街道紋理的對應關係,並到在地社區訪談,考量當地有沒有獨特的產業或文化,做完整的資源盤點,作為後續進行舊街區再生的參考。
🔰從立面、設計、工法各方面,臺南老屋群有哪些共同特徵?
日治時期1930年代,臺灣興起Art Deco藝術裝飾風潮,建築外觀出現很多幾何元素,特別是在街屋的山牆上。當時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還引進洋式裝飾,例如運用花草元素裝飾柱子,這些在中西區中正路、新化老街的建築群都能一窺堂奧。氣候因素也反映在建築設計,由於南部常年濕熱,仔細觀察老屋,有很多開氣窗的做法,藉此讓屋內通風又涼快,有些窗邊還有垂直或水平的設計,避免太陽直射,具有遮陽效果,甚至故意在建築立面設計線條或花樣,這些都是藝匠的小巧思。
🔰我想修繕老屋,該怎麼做?
修老屋就像是醫師看診,可粗略分為重症及輕症,再進行細部的診斷。例如結構需要補強、屋頂重新替換,可想成是骨頭或脊柱不堪負荷,都算是大工程。輕症的層面就更為廣泛,需要各科醫師出馬,牆面問題找皮膚科(泥作、油漆等),建築立面拉皮、修復就需要整形外科,房屋漏水如同循環系統失去平衡。
簡單來說,找出問題、對症下藥。修繕老屋可交由建築師統籌,好處是不必煩惱統合木作、泥作、磚瓦等工班。另一種方式是屋主自己找工班,可省掉一筆委託建築師的費用,但如果工程較小型,對工班來說不划算,可能會面臨找不到施工團隊的困境。在「好舊.好」官網,設置了「#老屋好幫手」平台,我們蒐集了各項值得推薦的施工團隊資訊,讓想修繕老屋的人可依個人需求找到好幫手。
🔰古蹟修復常聽人辯論「修舊如舊」和「修舊如新」,請談談你對於老屋修繕的觀點。
每間老房子的改變歷程,就好像每個人不同的成長過程,我認為不是修舊如舊,也不是修舊如新,而是尊重建築的改變,把老屋的表情找出來。老屋修繕與古蹟修復的思維不同,沒有受限於《#文化資產保存法》,反而可以更有彈性,在保存歷史語彙元素的前提下,結合居民生活需求交織出富有創意的嘗試,使老屋活化的態樣更加多元,反映城市張力。
舉例來說,位於中西區金華路上的「#春風商號」,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立面被鐵皮屋包覆,改造時建議屋主幫老房子卸妝,把鐵皮屋拆掉,保留舊式氣窗,室內則依需求調整動線,讓老屋的優美與當代的生活沒有牴觸,而是互相加乘。
🔰老屋咖啡、老宅餐廳在臺南蔚為風潮,還有哪些多元的活化再利用案例?
臺南在老屋使用上滿有開創性的。現在很興盛的共享空間,臺南很早就出現了,位於臺灣文學館斜對面的「#胖地」,藉由重塑老屋,提供在地數位與文創工作者交流、育成、媒合的平台,設置Co-Working Space(共用工作空間),並備有3D列印機、雷射切割機等數位自造工具,提供自造者實驗試作、互相交流。
屋齡近八十年的「#小南園子」為修葺老屋投入相當多心血,後來經營者也將這些心得轉化為課程分享給更多人,舉辦許多有趣的活動及展覽。「么八二空間」則將老屋與藝術能量串聯,為新銳藝術家展覽空間,附設咖啡廳與酒吧,同樣值得一探。
😎探索臺南老建築
#新化老街|臺南市新化區中正路
#小南園子|臺南市東區大同路一段175巷82號
#春風商號|臺南市中西區金華路四段76號
#胖地|臺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1號
#么八二空間(182artspace)|臺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82號
🌿採訪整理/高嘉聆 圖片提供/好舊.好─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補助計畫、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曾憲嫻
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工學博士,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好舊.好─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補助計畫」主持人。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YVKmEY
博士巧思台南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是的,的確如此~~ 台達電董座海英俊:減碳讓企業賺更多!(11/30/2020 工商時報)
(吳筱雯報導)台達電以最近十年的營運實績,證明環保與賺錢可以並行不悖,減碳不僅不會拖累毛利率,反而讓獲利更好,台達電不僅成為綠建築的先驅,累積已經興建27棟綠建築,而為了讓在公司上班的員工覺得舒適、健康。台達電又再次率風氣之先投入WELL建築認證,在20年前環保意識不是很興盛的台灣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細說從頭。
環保 可以和賺錢並行
最近幾年野火到處在燒,澳洲、北加州、巴西燒得越來越頻繁,海英俊強調,地球升溫的問題一定要解決,綠能、減碳、建築節能都是方法,建築耗掉全世界能源30%以上,人口愈來愈多,舊房子還在、新房子一直蓋,而且大部分的建築沒有在設計時加入節能的概念,加以消費者比較在乎房子買了多少錢、不在意房子的維運成本,導致建築物能耗持續增長,以後建築耗能可能會來到50%以上。
說到台達電在2005年決定自建第一棟綠建築的契機,海英俊回憶,是執行長鄭平還在東莞擔任中國區幹部時,在讀書會中選讀了由Lovis博士撰寫的「綠色資本主義」(Natural Capitalism),作者夫婦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主持非營利組織落磯山研究中心,很符合一般人對環保人士的印象,也就是住在山裡、不在乎經濟、每天抱著樹,環保者已經沒錢了還要買比較貴的環保物品,不過,書中舉了許多實例,說明人類在推行環保的同時又可以賺錢,而且如果能多多師法自然,環保其實花不了什麼錢,這本書同時也介紹了綠建築。
節能 靠巧思不靠鋪張
海英俊說,鄭平讀完這本書之後覺得很有意思,推薦給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這本書裡面的許多概念帶給鄭崇華許多啟發,更讓他對綠建築的印象深刻,當時,台達電台南廠辦公室是租來的,辦公室已經不敷使用之外,還嚴重漏水,下雨天辦公室裡面也在下小雨,弄的台南廠員工滿意度調查每次都只有60%的及格邊緣,為了改善工作環境,台達電興起了要蓋自己的綠建築廠辦的念頭。
可是,當時台灣完全沒有綠建築概念,也沒有資料可以參考,為了蓋第一棟綠建築,海英俊憶起,做了一些研究後,鄭崇華與經營團隊決定去外面「取經」,第一站來到泰國看朱拉隆功大學教授蓋的綠建築「生物太陽能之家」(Bio Solar Home),它的外觀與泰國當地的獨棟房子差不多,唯一會讓人聯想到綠建築的地方,只有屋頂的太陽能板,不過這房子處處有巧思,透過舖滿地表的草地、隨處可見的綠樹與地道降溫等機制,加上刻意做大的屋頂創造遮蔭、減少太陽直射窗戶,以及巧妙利用屋子前方的水池造景作為空調的冷卻介質,幫房子降溫又省電,這些都是花錢的部分。不花錢的部分是,房子門口有些小土丘,全部都是人造的,小土坡都是照著當地的風向堆的,以便把涼風導進房子。
海英俊說,鄭崇華帶隊取經的第二站,是去當時已是綠能大國的德國,經營團隊幾乎全員出動,隊員包括鄭平、實際為台達電規劃廠房的營建處總經理,為了怎麼了解綠建築做了一、兩年功課、經營團隊出國好多趟,更特別搜集台南廠預定地的風向、日照、雨量等氣候資料,要蓋台南廠之前,正好成大教授林憲德來台達電演講,他一直在推廣綠建築的概念,鄭崇華跟林憲德第一次見面就相談甚歡,所以台達電就請他規劃台南廠,有了第一棟的經驗之後,打造第二棟綠建築所需的準備時間少了很多。
海英俊強調,節能不見得要花很多錢,以前的概念是太陽能、風能、各種感測器,好像都很貴,可是光是做到合乎自然,就能自然節能、舒適、不多花錢,以台達電內湖總部來說,改造後省很多電,改造前一年用300萬度電、之後一年180萬度,其中有一個改造不用花什麼錢,就只是在屋頂上開幾個窗戶,這個概念是從台南廠的經驗而來,因為台南很熱,建築師說熱氣上升、冷氣下降,屋頂打幾個窗戶,天氣熱的時候,熱氣會從屋頂的窗戶散出去,室溫自然容易降低,這就是順應自然,自然不用多花錢。
內湖總部改造一共花了1,000萬出頭,一年省下120多萬度的電、相當於省下400多萬元的電費,所以三年就回收了,而且根據統計,綠建築售價可以比普通建築高8~10%,綠建築的維運成本低、售價高,何樂而不為。
綠建築 花小錢、省大錢
海英俊說,他有親自去拜訪過洛磯山研究中心,科羅拉多州冬天很冷,但是那個研究中心沒有暖氣,它是用很厚的建材來絕緣,冬天房子裡很暖,同樣的事情台達電也做過,台達電辦的綠建築競賽得獎作品之一,就是在中國青海那邊用中國人以前的老辦法「夯土」來蓋房子,把牆壁做到很厚,鄭崇華一看就說,以前他家就是這樣子,古時候房子哪來的冷氣,還是有很多房子能夠冬暖夏涼,都是靠夯土的絕緣,台達資料中心能節電也是善用自然,天氣涼涼的時候,資料中心用新風系統引進外氣,就不需要開冷氣了。
而台達電第一棟綠建築台南廠落成後,光是能耗,就比南科其他業者的廠房少30%以上,海英俊說,台達電的台南廠也沒做特別了不起的事,台南很熱,台南廠就是把遮陽做好,窗戶外面有一個遮陽棚、建築物有層層退縮,協助遮陽以隔熱,把隔熱做好的同時,注重自然採光、很明亮,不過他也笑說,對台達電而言,效果最好的是其實是員工滿意度提高很多,玷廠落成後,台南的員工滿意度從60%提高到90%以上,重視在建築物內員工的幸福安康,這就是台達電開始投入WELL建築想要追求的目標之一。
共好 環境跟人都要舒服
台達電同樣率風氣之先開始投入推廣WELL建築,海英俊表示,WELL是well-being,人不只是身體健康,心理與精神上也舒服,綠建築照顧地球健康,WELL則是透過室內環境提升人的身心健康,都是要對環境、對人好,所以WELL建築認證有十個要件,大概六、七個要件與綠建築相同,但WELL的面向比綠建築廣,大樓內的採光、溫度、心理健康、運動空間、空氣品質、水質、供水站密度,在WELL認證中都有規定,比如說,WELL鼓勵設置運動空間,必須設置於大樓內或500公尺~一公里之內,沒有的話就要為員工考量,台達電內湖總部旁興建中的研發中心大樓,整棟不僅是綠建築,也會是第一棟WELL認證建築。
海英俊舉例,開會時很多人容易覺得開到昏昏欲睡,內部測過開大型會議的時候擠了100多個人,二氧化碳濃度高到2000多PPM,會不僅是白開了,人也難受,氧氣要很多,人才會覺得很好,事實上,二氧化碳只要一超過1,000ppm,腦袋運作就會不好,可是能因為二氧化碳濃度高就不開會嗎?不行的啊,所以,台達電用自行開發的新風系統,把外面的新鮮空氣過濾後打進會議室,把氧氣濃度提高、讓人舒服,會議自然而然有效率,不過,不是每棟建築都能這麼做,新風系統有管線要配合,WELL也有要求,新風系統進風口跟排風口周遭的環境與空氣品質,進風口不能在垃圾桶、吸菸區的旁邊,排風口是排大量的二氧化碳,也不能把二氧化碳排到人的身上。
海英俊小檔案
◎現職:台達電董事長
◎經歷:台達電執行長、台達電全球策略規劃部副總裁、奇異融資台灣區總經理,曾任職於花旗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等投資銀行
◎學歷: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國際企管碩士畢業、台大社會系畢業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tee.com.tw/people/interview/377063.html
♡
博士巧思台南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個持續賣書、
一個持續報導,
兩個不同的媒介人生,
仍在這滾滾紅塵學習、踽踽獨行,
千方百計只想要你能看見美好。
在新村芳書院的息書房,
村民開講與你一起聆聽與對話。
關於讀書,有太多的想望。
今天在新北市瑞芳「新村芳書院」的一場「媒介人生」的村民開講中,有了與宇庭的第一次相遇,因為書院的平台的媒介,也讓媒體人與獨立書店經營人,有了不同的激盪與攪動。我印象最深刻的話,宇庭說:「我的書包裡永遠有一本書,閱讀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閱讀,確實是自己沉浸在相當個人的一段過程。我自己前幾天就因為閱讀「CSI:犯罪現場」,躺在沙發上徹夜讀完,闔上書本時已經東方魚肚白。
宇庭開講過程,今天令我印象也深刻的一句話是:「從書本中的一段話,或許就讓你刻苦銘心,一輩子記得。」
確實,在高中時期的我,在金庸武俠小說的劇情中,或許早已經不記得如電影腳本般的片段,或許已經不記得主角姓名,甚至可能張飛岳飛滿天飛,但至今仍記得李莫愁的吟詠。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原詞出自金代詩人元好問(1190-1257)的《摸魚兒》)。或許是,當年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年紀,體內賀爾蒙的化學反應吧。
戴著黑框眼鏡、看似斯文的宇庭,談起自己的成長歷程,偶而冒出不少人生的冷笑話,引起會場笑聲不斷,但笑聲背後都是講者刻苦銘心的血淚史。
開新手書店的鄭宇庭小學念了三所、國中念三所,國中重考高中,高中沒畢業,
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唸五年,他笑稱是「人生失敗組」。
求學過程,他笑稱自己只有國文及格,最終,還是念了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更是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究竟,在遠景出版社出版的套書,如何拯救一名只求能夠畢業的徬徨少年?究竟,他如何解析武俠小說對於人性的刻畫?
鄭宇庭當服務生端過盤子,你想知道他最害怕的是那一種排餐嗎?他在閱讀寫作補習班教過閱讀寫作,也在電影院放過電影。
曾流浪台東大學與台灣各處的私立大學當通識中心約聘老師,他如何告訴學生怎樣面對他開出的書單?
宇庭考上兒童文學博士班沒能讀畢業,2013年2月因為父母的關係,回台中與范特喜微創文化一起成立了一間「新手書店」,從賣100本書起家,始終堅持「獨立選書」,完全維持「手工業」與「自耕農」精神經營新手書店。
不談夢想、不講理想、他相信「閱讀」這件事可以透過開實體書店來實踐,
讓文學與知識走入繁華熱鬧的街頭,是生命裡最大的心願。
面對台灣許多的獨立書店,一家家興起,也有撐不下去的同業。有些如何透過複合式經營繼續實踐開書店的理想,宇庭提到許多開書店老闆的第二代,如何承接或放棄,這在我的家鄉新竹新埔,就有實際的例子存在。
在目前台灣160家獨立書店中面臨的選書、購書瓶頸,他又如何透過「友善書業合作社」,克服書業困境的突破性嘗試。希望透過獨立書店的集結,以各書店專業選書和社群經營的能力,成為出版人強而有力的後盾,持續推動出版產業的良性競爭,並且打破現有圖書經銷區域不均衡發展的現況,使文創工作者的活力和巧思能真正在市場上發光發亮。
美國作家凱薩琳‧艾登(Katherine Arden)處女作「熊與夜鶯」推出後,在國際上大獲好評,不僅成為亞馬遜年度百大編輯選書奇幻小說第一名,也橫掃全美暢銷書榜。這是一部充滿冬夜魔法的奇幻故事。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鄭宇庭,為「熊與夜鶯」所寫的推薦文說:「我喊了2次好看,真真實實的大喊。」
鄭宇庭表示,作者寫主角群的故事,及他們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將民間故事與幻想素材,雜揉在女主角的現代成長故事裡,「解放傳統童話與幻想故事的侷限,與讀者直接對話,是個美妙的邀請」。
文化雜誌「fountain新活水」復刊滿2週年,舉辦為期一個月特展。復刊滿2年的「fountain新活水」9月號最新一期,也嘗試跨出台灣,以「香港為什麼:我們應該一起補的這堂課」為主題,持續秉持記錄過去、表現當代,介入未來的精神,為香港文化與這個夏天的香港精神留下紀錄。
「fountain新活水」也與全台6家獨立書店串連,搭配其中6期為主題,從9月2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推出「主題選書展」。包括台北的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台灣e店、台中新手書店、台南烏邦圖書店、高雄的無關實驗書店、三餘書店。
20190921
想聽聽宇庭選那一本書,作為自己孩子的床頭書讀本?
想知道他的小孩學老爸,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啥?
歡迎您來聽聽鄭宇庭怎麼說,怎麼講:(從1: 01:48 開始)
https://www.facebook.com/shintsuenfang/videos/1120950321423621/?t=31
一個人就是一本書,「新村芳書院」藉著每月邀請兩位不同領域與背景的講者在村民開講中分享他們的故事;透過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與持續熱情之所在,有機會擴展自己的視野之餘,也有機會從他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shintsuenfang/
#新村芳書院
#鄭宇庭的獨立書店人生
#村民開講
黃旭昇講述內容:
壹:成長與傳播經歷 (人生族譜)5 Min 從921地震與一本王子月刊談起……
貳:媒體人生的甘苦 (現場直擊)5 Min
參:媒體人志工生涯 (理念承傳)5 Min
肆:投石子善的漣漪 (實踐人生)5 Min
伍:與山長對話分享 (撞見美好)40 Min
六:現場與直播問答 (共好成長)隨機
壹:成長與傳播經歷:
1、 成長與傳播經歷 (人生族譜)5 Min 從921地震出生的女兒,與一本國小三年級的「王子月刊」談起……
2、 中央通訊社 國內新聞中心 新北市記者 (編採資歷31年) (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海巡)
3、 專業技能:人際溝通 · 書寫 · 訪問 · 傳播 · 導遊 · 議題設定 · 攝影 · Public relations
12. 記者是薪水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的工作,唯有擁抱熱情,讓人堅持下去。
******************
貳:媒體人生的甘苦 (現場直擊)5 Min
1、 ●在記者室沙發睡著的女兒們……
2、 ● 921集集地震、88莫拉克風災、蘇花公路陸客翻車、花蓮大地震、陸客火燒車、復興航空南港空難、乘風破浪前進釣魚台、
3、 ● 記者的思考模式:冷靜、觀察、懷疑
記者心中要有一把尺──客觀、中立
參:媒體人志工生涯
● 台灣路竹會資深車隊志工 會刊總編輯 網站規劃 田野調查策劃
● 瑞士、比利時、葡萄牙、加拿大、法國、義大利 藝術節攝影書法志工
● 新北市歡樂耶誕溫馨圍爐 公益活動策劃 (2012~2014 連續三屆)
● 船仔頭藝術文教基金會、 比悠瑪(Piuma)部落 網站設計 專案顧問
● 你好美國際關懷協會 志工 、「大家來說生命故事」讀書會 顧問
肆:投石子善的漣漪 (實踐人生)
● 楊文逸:為偏鄉畢業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
● 邱銘源:守護土地、實踐里山精神的導演
● 林峻丞:返鄉在地創生復興、關懷學子、跨域青年
● 陳香吟:實踐里山精神 陳香吟幫礦工爺爺賣菜
● 吳明慧:藥師也是水上救生教練 現代神農義診行遍天下
● 施岑宜:新村芳書院推社區營造 施岑宜翻轉瑞芳
● 蒙古拉力賽 甲飽隊壯遊讓世界看見台灣
● 愛樂種子深耕琴音 翻轉孩子人生夢
● 索羅門: 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
● 台裔芬蘭青年尋親記
● 將軍的女兒尋找老爹的黑白照片
● 八里文旦:南蜂炮、北天燈,南麻豆、北八里。
● 李素津: 為尼泊爾與台灣偏鄉孩童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