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王建煊的溫度計》
*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 在夢中的城市裡,他正值青春,而到達依西多拉城時,他已年老,廣場上有一堵牆,老人們倚坐在那裡看著過往的年輕人,他和這些老人並坐在一起。當初的慾望已成記憶。 —-卡爾維諾 《看不見的城市》
* 世界上有不絕的風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汪國真《我喜歡出發》
* 那就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裡,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余光中《滿月下》
* 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無遺憾,如山崗上那輪靜靜的滿月。——席慕容 《無怨的青春》
* 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給予比接受更快樂。——艾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
* 我的溫度計 隨著她升降——王建煊2021/09/27
我和妻子蘇老師結婚58年,一直是「無子西瓜」。我年輕身體健康,工作一帆風順,工作忙碌。家務大小皆由妻子蘇老師一手包辦,蘇老師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失智的她
日子很快,現在我們都已83歲,我有攝護腺癌,蘇老師患失智症,雖都不嚴重,但總是在末日陰影中。
蘇老師失智雖甚輕微,但仍時露失智特徵,看在我的眼裡,心中感覺不是滋味。很難想像,一個活潑能幹的人,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他常問我:「我媽呢?」我說:「她已過世,去天家了。」我爸爸呢?「也去天家了。」他們什麼時候來看我們?「他們不會來看我們的,但有一天我們會去天家看他們。」我們什麼時候去呀?我說:「這個我們不知道,只有神知道。」那你去問神呀!我說:「我怎麼有辦法去問神呀!」蘇老師很輕鬆的說,你就說是我叫你去問祂的不就可以了嗎?
蘇老師是我的溫度計
類此看似笑話的事,時有發生。你可能會覺得好笑,但對我來說,有時真想哭。
跟我在一起生活了58年,這麼能幹的人,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呢?我的心立刻回到她健康時代,過往的一切都歷歷在目了。心情十分低落,我的心情溫度計的溫度隨著她的身體狀況下降。
蘇老師是我的溫度計。
新冠肺炎期間,我們幾乎是足不出戶。有時間,就讀聖經,終於把整本聖經完整地讀了一遍。我經常在教會站講台,但始終沒把聖經完整的讀過一遍,真是慚愧,這次終於一了心願。
在讀聖經時,有的字不認識,蘇老師認識,有讀錯的,蘇老師會糾正我,我心中溫度計的溫度又上升了,因為這表示她的認知仍然清晰,我十分欣慰。
蘇老師食慾甚差,一餐只吃一點,有時幾乎是意思一下。看醫生,吃開胃藥也沒有甚麼用。每到用餐,我的溫度計就降溫,心情低落。但偶而她也有多吃一點的,溫度計立刻增溫。
患失智症的人有時會嗜睡,動不動就睡,一天可睡15個小時,看到心裡,溫度計降溫。有時中午蘇老師睡了一小時就自動起來了,太好了,溫度又上升。
愛是溫度計的指標
有天晚餐時,我要牽蘇老師去餐桌用餐,她把我臭罵了一頓,拒絕用餐。我很難過,不是因為她罵我,而是因為這種現象,在失智症裡稱為是「黃昏症候群」。就是到黃昏時刻,不知是陽光問題,或是其他原因,病人會出現怪異行為。
想到可憐的蘇老師,情不自盡,會傷感好一會,溫度計降溫了。
當我們愛一個人,關心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會變成那個人的溫度計,愛得越深,溫度計的靈敏度愈高。
人世間除了夫妻之愛外,就是父母子女之愛。孩子學業成績變差或進步,孩子生病或痊癒,父母心中溫度計,溫度都會立刻變化。
為了所愛之人升溫
東京奧運結束不久,自己國家運動員金牌,全體國人歡呼,溫度計溫度躍升,因為人民愛國家。
有對夫妻,妻罹癌,夫有小三,一直以為妻病,最多一年就要離世,但妻子活到第三年還沒走。小三打手機留言給男的說:她怎麼還不走呀!我們要等到甚麼時候呀?留言剛好被病妻看到,妻子哭到沒有聲音,她心中的夫妻溫度計,已降到冰點。
盼望我們大家心中都充滿了愛,以致所愛者的一舉一動,我們都關心不已,深同感受,都會使我們的溫度計,敏感的跳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其實你不知道 蘇家立專訪 把腳步刻意放慢,為了不過份溶入人群裡;下起雨時,從不擔憂暴露在雨簾中的左肩,只因右側要留一點空間;擦亮所有鏡子,即使呼出的寒氣會凝結成薄薄的霧,也想用指頭輕輕揩起,保留一些若隱若現的機會;在文字的迷宮裡,我並不急著逃離,出口隨時都敞開著,往皎月東昇的方...
卡爾 維 諾 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夜.語錄.攝影師郭英聲作品和他的「女兒」》
* 我希望中國的讀書人,無論你讀什麼,早日養成自己的興趣,一生內心有所依靠,日久產生沈穩的判斷力。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這麼複雜,環環相扣的歷史,再也不用激情,決定國家和個人的命運。——齊邦媛《巨流河》
* 他明白我的痴情,悄然一瞥,如諷嘲似垂憐,偶爾對我有親暱的表示,我決然迴避——知道自己的愛是絕望的,甘心不求聞達,也無福獲得酬償。
愛在心裏,死在心裏。—-木心《愛默生家的惡客》
* 有何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里爾克
* 門輕關,煙囪無聲;窗不動,塵土還很重。—-里爾克
* 我們只是路過萬物,像一陣風吹過。萬物對我們緘默,徬彿有一種默契,也許視我們半是恥辱,半是難以言喻的希望。—-里爾克
* 人人都做夢,但他們的夢不一樣。那些夜裡在髒兮兮的腦袋瓜中做夢的人,白天一覺醒來發現不過是虛幻一場; 要小心的是那些在白天做夢的人。因為他們會睜大眼睛做夢,用行動讓夢想變成現實。—-安娜•馬丁內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實人生》
* 《恰到好處》村上春樹
我已經有了一定的年紀,但絕對不管自己叫「大叔」。是的,確實該叫「大叔」,或者該叫「老爹」了,毫無疑問就是這樣的年齡,可我自己不這麼叫。若問什麼緣故,那是因為當一個人自稱「我已經是大叔啦」的時候,他就變成真正的大叔了。
女人也一樣。
當自己聲稱「我已經是大嬸啦」的時候(哪怕是玩笑或者謙虛),她就變成真正的大嬸了。話語一旦說出口,就擁有這樣的力量。真的。
我認為,人與年齡相稱,自然地活著就好,根本不必裝年輕,但同時也沒必要勉為其難,硬把自己弄成大叔大嬸。關於年齡,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盡量不去想。平時忘記它就可以。萬不得已時,只要私下裡在腦袋尖上回想一下就夠了。
每天早晨在盥洗間里洗臉刷牙,然後對著鏡子審視自己的臉。每一次我都想:唔,糟糕,上年紀啦。然而同時又想:不過,年齡的確是在一天天增長。呃,也就是這麼回事吧。再一尋思:這樣不是恰到好處嗎?
雖然不是那麼頻繁,但走在路上時偶爾有(大概是)讀者向我打招呼,要跟我握手,還告訴我:「很高興能見到您。」每一次我都想說:「我每天早晨都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臉,每一次可都厭煩到了極點。」在街角看到了這樣的面孔,又有什麼可高興的呢?
話雖這麼說,呃,倒也並非全是這樣。假如這個樣子多少能讓大家開心一點,那我就非常開心了,哎哎。
總之對我來說,「恰到好處」成了人生的一個關鍵詞。長相不英俊,腿也不長,還五音不全,又不是天才,細想起來幾乎一無是處。不過我自己倒覺得「假如說這樣恰到好處,那就是恰到好處啦」。
* 出於職責或敬意讀經典作品是沒用的,我們只應僅僅因為喜愛而讀它們。
——卡爾維諾
* 我那曾柔軟細膩的心,被這世界狠狠嘲笑過,但我的本質不可摧毀,我心安,釋然,從容生出新葉。我曾數百次地被從枝頭劈開,雖經歷了一切苦痛,仍愛著這個瘋狂的世界。——赫曼•赫塞《園圃之樂》
卡爾 維 諾 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插一盆自己種的玫瑰》
* 雨中的日子總是濕的,不知是雨還是自己,總在弄濕這個流光……。—-三毛
*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三毛
* 愛像水墨青花,何懼剎那芳華。—-徐志摩
* 她走得很遠,逛的很仔細,但漫無目的,每一次停下來,都僅僅是因為她喜歡不慌不忙地欣賞每一件東西的靈魂。
——馬奎茲《霍亂時期的愛情》
* 欣賞花朵的方式就是去追蹤它們的足跡,欣賞地看著它們,然後是在離開時戀戀不捨,只帶走對它們那風姿與芳香的朦朧回憶。—-露西·莫德·蒙哥瑪麗《多斯的城堡》
* 靠肉體的努力無法逃避罪孽、邪惡和迷信。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靠思想的努力。只有靠思想使自己學會自我犧牲,學會謙遜和誠實。人只有在思想上追求忘我、謙遜和誠實,在與罪孽、邪惡和迷信的鬥爭中,他才會充滿力量。—-托爾斯泰《生活之路》
* 夫妻吵架是世界上最可愛的戰爭,就像一把剪子的兩葉刀片,你看它們相互砍來殺去,但絕不會傷到對方,大戰三百回合後竟相安無事。—-錢鐘書
* 多少人都活在自己幻想的城市,又為了自己的想像搬去另一個城市。這種固執真是既可愛又可悲啊。—-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 望見了海岸才溺死,是死得雙倍淒慘;眼前有食物卻挨餓,會餓得十倍焦煩;看到了敷傷的膏藥,傷口更疼痛不堪;能寬慰悲哀的事物,使悲哀升到頂點。—-莎士比亞
*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
* 戴高樂有一句名言,在這裡做為一個鼓勵所有人找到自我的一段故事:
困頓反而會吸引有個性的人,當一個有個性的人迎向挑戰時,他會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
從聖西爾軍校畢業後不久,他碰到了一個可以為國效勞的機會,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二十四歲,他隨著後來非常有名的「貝當第三十三團」到了中東戰場。這個第三十三軍團非常有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貝當號稱是全法國陸軍裡頭最勇敢的團隊。
戴高樂也希望自己成為這個三十三軍團裡頭最勇敢的戰士。他樂在冒險,貝當如此,戴高樂也是如此。不過,三十三軍團的人當時都說,他們看到了貝當和戴高樂,心想:「我們大概無法活著打完這場戰事,因為這兩個人實在都太瘋狂了!」
戴高樂參加三十三軍團才沒有多久,腿部受重傷,被送到後方醫院療養,體能一恢復,立刻回到戰場。很快地,他又受重傷、又被送到醫院,但是他實在很不耐煩待在後方,所以醫生還不允許他回到戰場,他的傷勢根本還沒有完全恢復,就逃出醫院,他真的是用溜的,他還告訴友人說:「你幫我守住這個病床。」
然後就從醫院圍牆外面逃掉了,重返戰場。
最後一次重返戰場時,他參加了一場非常著名的戰爭,這場戰爭讓法國傷亡三十萬人,叫作「凡爾登之役」(Battle of Verdun)。那次戰役,戴高樂碰上激烈的近身肉搏戰,他被德軍刺刀殺傷,也被手榴彈的碎片完全打昏,醒過來時聽到的都是德語。
他成為戰俘,從此被困在戰俘營,好幾次都想辦法逃獄。
他逃了幾次你可以想像嗎?
我曾經告訴各位,邱吉爾曾經逃亡,後來變成戰地英雄,然後才從政。可是那時候邱吉爾是在南非,那些布耳人太好對付了,想要逃出德國人的魔掌可不簡單。
戴高樂一共逃了五次,他絕不會被命運綁住的。從他的逃獄方法也可以知道這個人的膽識機智。有一回他故意讓自己受傷,因為他認為醫院比戰俘營容易逃亡,他偽裝吃了小蘇打使皮膚泛黃,軍營裡的軍醫誤認他得了一種黃麴病,趕快把他送到醫院,但是他長得太高了,逃出醫院以後很快就被逮到──這跟邱吉爾不一樣,邱吉爾那時候並不高,而且還沒有長胖。
雖然一次大戰後半期都是在戰俘營裡度過,戴高樂在那個時後已經看出德國是一個了不得的國家和民族,他必須要多了解這個對手。
那時,他不只經常性的逃亡,而且還學了德語,他每天緊盯德軍發給戰俘的報紙了解戰況發展,他從報紙學德語,有時候會寫註腳、眉批,而且還跟俘虜同伴們討論戰術跟戰爭的理論,也會跟獄卒請教德語怎麼唸。
這是一個人不會浪費時間的人。
由於他多次企圖潛逃,最後德軍就把他移送到德國監獄裡的重刑戰俘牢房,其實以他的地位根本不應該關到那裡去,可是這件事對他的人生太重要了,為什麼?
因為跟他關在一起的人都是全歐洲最勇敢的戰士,而且非常的重要。戴高樂反而好高興,因為他可以抓住機會認識這些重要人物,這裡頭包括法國空軍戰鬥英雄,他的名字叫加洛,戴高樂問了他很多問題,包括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潛力。
他在那裡也認識了蘇聯紅軍元帥米哈伊.圖卡契夫斯基,戴高樂在那時了解關於俄羅斯所發展的所有事情。
我為什麼講這些故事呢?
因為沒多久,一次大戰結束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當戴高樂被釋放的時候,他已經認識這些人,知道空軍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德語。一個人光是自命不凡沒有用。不凡,是儘管成為戰俘,他仍抓住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這個人太特別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一》
#每日一首歌曲:You Don’t Bring Me Flowers: Sissel演唱版
https://m.youtube.com/watch?v=vH1aU7ZUdzw
卡爾 維 諾 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其實你不知道 蘇家立專訪
把腳步刻意放慢,為了不過份溶入人群裡;下起雨時,從不擔憂暴露在雨簾中的左肩,只因右側要留一點空間;擦亮所有鏡子,即使呼出的寒氣會凝結成薄薄的霧,也想用指頭輕輕揩起,保留一些若隱若現的機會;在文字的迷宮裡,我並不急著逃離,出口隨時都敞開著,往皎月東昇的方向,朝你夕落的城市。
只是你不知道,我總是多點一份你愛吃的核桃蛋糕,卻一口也不敢去碰。
儘管你不明白,下雨時我會多帶把傘,一把在雨中撐起,一把淡放在心底。
就算你不瞭解,距離終歸是一句謊言,我還是想慢慢踱過,輕輕地略看你一眼。
其實你不清楚,能仰望你凝視的穹藍,聳聳肩雙手插入口袋走進市喧塵囂,不再多想什麼。
這就夠了,而你不需知道這麼多。
《其實你不知道》本詩集中沒有圓滿的感情,情感很難用裁切的方式區分這塊屬於什麼,那塊又隸屬什麼,更有可能的情況是混成一團,如泥沼,一踏入步履即糾扯不清。你能目睹的只有一個乍似癡情,實則是與自己的困惑、徬徨不停拉扯的小男孩。他相信愛是不能變遷的精神力量,卻忽略了人是會變的活體,即使乘載了思念,仍舊會在該傾覆的時刻,背離規畫好的行事,往未知沉淪,只能捕捉到滅頂前的最後身形,而那又不是真正的人該具備的模樣。因此,我真的喜歡過、真的把C當成是一個人對待嗎?會不會只是投注情感的象徵,只是用以證明自己可能有人的情欲的、一個可以被理解的託辭?說實話我不明白。唯一清晰的是,當心情愉悅時,或是想到有什麼新書可以分享、今天在哪吃到了可口的甜點、在職場發生了什麼的惱人的事……諸如此類第一個想傾訴的對象就是C,即便她永遠不知道。
作者簡介:
國小特教教師。一九八三年誕生,不怎麼相信星座卻很容易被星座資訊影響。金牛座B型,現就讀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著有個人詩集《向一根半透明的電線桿祈雪》、詩文集《渣渣立志傳》。詩合集《新世紀吹鼓吹:網路世代詩人選》、《島嶼山海經---城音》等。曾獲台灣詩學第一屆創作獎優選、2013年愛詩網新詩創作獎、創世紀詩刊 60周年詩獎優選、台灣詩學第四屆創作獎首獎。作品散見於台灣詩學論壇詩刊、野薑花詩刊、乾坤詩刊。
平日喜歡大量閱讀,喜愛費茲傑羅始終與自我抗衡卻又不得不臣服於現實的矛盾,更沉迷於卡爾維諾的描述及故事中。希望能活得像瑞蒙卡佛筆下悽慘的大叔們,又奢望能有馮內果機警嘲諷這世界的幽默。除了閱讀之外,就是打打電動玩具,看看動漫畫,比起酒 精更耽溺於碳酸飲料,與其吃山珍海味不如大啖高熱量的垃圾食物。
戀愛經驗零。戀愛遊戲卻破關了不少,青澀之戀(Sentimental Graffiti)最喜歡的角色是杉原真奈美。為了抵抗即將到來的老年孤獨,除了廚藝外家事全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Dbd4NOWgr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