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至善基金會《撕下標籤,看見都市原住民》的社群響應活動邀請,真的覺得很有意義。
從小到大,就一直聽到很多人對原住民升學可以加分的政策不能理解,甚至認為這樣會排擠到其他人的教育資源。
然而我們沒想到的是,在現行體制、社會環境和政治制度之下,無論在資源、教育、就業等等各個面向上,一般人比原住民佔有更多優勢。
為了避免這種種的不平衡,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最後導致原住民的語言文化消失殆盡,下一代也無法獲得良好教育的惡性循環,給予原住民教育上的保障是必須的。
而且完全不會佔用一般生名額喔!
這就像婦女保障名額,或是給予弱勢社會補助一樣,都是讓我們的國家的資源可以更平均,社會階級可以更平等的做法。
當我們撕下偏見的標籤,才能夠看見這些措施的意義,也才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喔!
#撕下標籤看見都原
#至善基金會
捐款連結:https://bit.ly/2PrB2NV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選出十張2020年亞洲各具代表意義的相片,其中台灣陸軍聯合婚禮首見同性新人、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捕/蘋果日報大樓遭搜查都被選入其中。本週節目,主持人管中祥將從港府對壹傳媒開刀與有線電視中國組集體辭職事件,聊聊在中國極權擴張下,香港江河日下的媒體環境。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
原住民教育 不 平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2/26活動報👏👏👏不得了之演講場!😁
#司法你主場 #Ado阿洛跨界再一場💐💐💐
每年 #司法院 都會舉辦數場「司法,你主場」跨界沙龍,邀請各界人士與法官同桌對談,讓人民瞭解司法,也讓司法親近人民。
而在溫馨的 #聖誕節週末,2020 年最後一場「司法,你主場」跨界沙龍即將降落 #花蓮 #洄瀾!與大家一齊
探討【 原住民 ╳ 教育 非典型教育現場的分享與法律演進 】
【 為臺灣而教,改善教育不平等 】🌹
回到台灣,培訓優良師資至偏遠地區從事教學活動、致力「改善教育不平等」的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亦進行一場非典型的教育盛宴,從翻轉教學場域,到持續深耕台灣各式教育現場, #讓孩子的出身不會變成限制他未來的絆腳石 。此次沙龍邀請 TFT 校友,也是派駐花蓮崙山國小、高寮國小的優秀教師 #黃怡珺老師 來分享原住民族教育的點點滴滴。
【 Ado 阿洛,阿美族文化的推手 】♥️
進入花蓮玉里 —— 秀姑巒溪旁的河邊教室,孩子興高采烈地向土地、房子、樹木打招呼、用母語歌謠開啟美好的早晨!2019年9月,馬躍‧比吼開設的 #Pinanaman全阿美語的河邊教室 正式啟動,讓孩子在全母語的環境中生活,用自己的語言聽自己的文化與故事、在不同的季節認識不同的動植物,讓孩子學習崇敬自然、互相照顧及樂於分享。
同樣也大力支持阿美族文化,曾以主演電影《 #太陽的孩子 》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吹過島嶼的歌 》節目獲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今年更以《 #氣息 》入圍第金曲獎最佳原民歌手獎、最佳原民專輯獎和年度專輯獎的阿美族歌手 Ado 阿洛·卡力亭·巴奇辣,她除了致力推廣族語與傳統文化外,也協助籌措河邊教室的學費,並用悠揚的歌聲喚起族人對於土地、故鄉的重新思考及社會大眾對於原住民議題的重視。此次跨界沙龍也特別邀請阿洛與大家分享她在第一線,進行阿美族文化傳承與推廣的經驗及所面臨到的挑戰。
▪️
這次的跨界沙龍,不僅帶領大家探討 #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原住民族法律體驗及相關法規的演進與發展 ,還會提及 #地方教育、#文化保存 等原住民族權益中甚為重要的環節。
本次座談,將由 對法律史有深厚底蘊的 花蓮地方法院 #粘柏富法官 擔任主持人,歡迎大家共襄盛舉,從而認識原住民族非典型教育議題!
📍 時間:2020 / 12 / 26 (六) 14:00 ~ 16:00
📍 地點:松園別館(花蓮縣花蓮市松園街65號)
📍 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r8M4VZ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原住民 #教育 #司法
——————————————————————
✦ 如果你也覺得這些資訊 很 重 要!
✦ #分享 這則貼文,讓更多人了解 司法你主場 吧!
✦ 瞭解去年「司法,你主場」:taiwangov.com/Ry1NV
——————————————————————
⭐圖說司法:taiwangov.com/0pXFp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taiwangov.com/hCIe7
⭐司法院 LINE 官方帳號:lihi1.cc/K3Ayv
原住民教育 不 平等 在 蘇巧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本屆廣播金鐘獎評審主委羅小雲,於日前在公布入圍名單的記者會上對於原住民族的不當發言,身為長期關注原民及教文議題的立委,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羅小雲本人實應出面道歉
羅小雲女士身為本屆廣播金鐘獎評審主委,其實應對於她的不當發言「親自出面道歉」,而不是委由文化部影視局,甚至是臉書小編代回應,這不但是個人誠意的問題,也是讓評審團的族群平等意識重獲公信的做法。畢竟不當的發言已經是第一次錯誤,但面對錯誤的不當處理方式,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主管機關應正視原住民族教育
事發迄今已相隔一週,主管機關文化部面對記者詢問,只提及「當事人已道歉,現在專心評審」,讓人感覺只想息事寧人;而肩負保障原住民族權益的原民會更對此未置一詞,令人費解。我一向認為所謂「原住民教育」,應包括「教育社會大眾正確且尊重原住民族」,相關行政機關錯失一個讓社會正視且了解原住民族的機會,令人遺憾。
#成立族群平等委員會
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但社會上普遍仍有對不同族群存在偏見,甚至歧視的現象,我認為行政院未來應設置一個任務型的族群平等委員會,執行族群平等相關事項,並加強族群平等教育,以消弭社會中對於不同族群的歧視行為。
圖片取自:蘋果日報 https://bit.ly/3jh2asg
原住民教育 不 平等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選出十張2020年亞洲各具代表意義的相片,其中台灣陸軍聯合婚禮首見同性新人、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捕/蘋果日報大樓遭搜查都被選入其中。本週節目,主持人管中祥將從港府對壹傳媒開刀與有線電視中國組集體辭職事件,聊聊在中國極權擴張下,香港江河日下的媒體環境。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然而同婚通過是否代表性少數的社會處境已經平等?民間團體的調查數據透露了什麼資訊?學校是否善盡性別平等的教育責任?部分民眾乃至民代口中發出歧視言論依然屢見不鮮,平權觀念看似仍有進步空間。
💬新住民和新二代在台灣人口突破百萬,近年法令、教育及媒體再現相較過去確實有所進步,不過刻板印象和歧視問題還是存在,特別是在較保守的社區。台灣有原住民、漢移民乃至美日等各國影響,文化面貌多元,而與融入我們社會一同相處的新移民,也有能相互學習的地方。
➡ 燦爛時光會客室 https://www.facebook.com/628203450612701/
➡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https://pnn.pts.org.tw/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https://www.civilmedia.tw/
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線上隨時聽!
iTunes 版: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id1489272644
Spotify版:https://open.spotify.com/show/2m8zl28uCEPB2XDIzzrvrg
Firstory版: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2fw0kkocn850833khjgupua
MyMusic版:https://www.mymusic.net.tw/ux/w/singer/show/649705
Cloudflare版:https://player.soundon.fm/p/e031b220-7ad3-44f7-9191-a251e8ef8ed1
Google版: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vcGVuLmZpcnN0b3J5Lm1lL3Jzcy91c2VyL2NrMmZ3MGtrb2NuODUwODMza2hqZ3VwdW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VYBKVpzx7w/hqdefault.jpg)
原住民教育 不 平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pSChZeCJcs/hqdefault.jpg)
原住民教育 不 平等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週質詢教育文化委員會兩件要事。
道具槍枝與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辦公室近來接到多起影視創作業者們陳情有關《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拍片時的道具槍枝問題需要協助,團隊也積極向文化部與警政署了解狀況。
其中文化部影視局了解後發函,請警政署在維護社會治安的前提下,研議讓劇組能合法作業的方法,辦公室也找影視局、警政署共同討論並研議。我也特別提醒李永得部長,要關心台灣影視創作業者的辛苦,並與警政署保持聯繫,也謝謝部長承諾會再研究和評估。
母語 國家語言發展中心
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以下稱語發法)》第六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指定專責單位,推動國家語言相關事務。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指定專責單位,推動國家語言相關事務。」
向文化部詢問,身為《語發法》的中央主管機關,自2019年經總統公布施行至今,諸多權責劃分尚待釐清,既然暫時已無法規畫專責單位,該如何整合現有資源?處理原本語發中心應有的業務及功能?
另,按現況如果不設立「國家語言發展中心(以下稱語發中心)」,原住民語已有各自的語言發展中心,客語由於有客家基本法的規定,短時間內也勢必成立客語的語言發展中心,那所謂較強勢的台語和相對更弱勢的馬祖語以及台灣手語,現況來看無法有語發中心的支持。這樣是否造成國家語言之間不平等的狀況?台灣的國家語言權責分配、以及如何保障各語言都有足夠而相應的資源來支持,這些都需要文化部更積極處理。
專業術語研究與採集 翻譯專有名詞
之前收到民眾陳情,提到交通部台鐵發出公文說:「在行車調度使用無線電通話時,一律使用國語,不可使用方言。」可以理解為了安全,使用所有人都聽得懂的語言,但像台鐵自日治時期發展至今的鐵道文化,保留諸多從日語融入台語的專業術語,我認為文化部及相關部會在推動業務時,也必須考量到專業用語的統合,也應留意專業用語的研究與採集。這些用語,都是台灣歷史推演上的珍寶和痕跡。
文化部在本次質詢提到,標準化的書寫系統,目前是由教育部主責。然而我深入探詢教育部,目前新詞收集及訂定的確是由教育部負責,但「專業術語的研究與採集」,與「專有名詞的翻譯」在業務分工執掌仍十分模糊,還有許多地方仍需再釐清。事實上,目前教育部並未有專責單位負責制訂新詞的翻譯規則。原本教育部也期盼語發中心負起相關責任,但若語發中心未能於短時間內成立,新詞制定的業務該由哪個單位負責?這有待文化部與教育部盡速會商決定。
此外,我們也另外提出書面向文化部深入了解並要求:
1. 文化部應投注資源,以鼓勵並促進母語在各場合的使用,而非僅止於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運用。
2. 文化部應持續爭取成立「國家語言發展中心」。
3. 在國家語言發展中心未成立前,應先儘速規劃相關業務的暫時執行單位。
4. 文化部應偕同教育部,針對相關國家語言的「語言名稱」,照「尊重母語使用者」的原則,盡速訂定合宜的解決方案,以免各族群爭論虛耗。
5. 文化部應表達對《國家語言發展法》的重視,偕同教育部積極爭取在國高中課綱中,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把本土語文列為各學期的必修課程。
台灣有豐富多元的語言文化,文化部應對《語發法》有所堅持,勿忘立法精神。我期望文化部能繼續積極推動國家語言相關事務,並更全面的檢討改善現況不足的部分,我也會持續關心。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QcJZLl1Xw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