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職媽在家拚經濟 】 05 | 我賣的別人也在賣,為什麼客戶要跟我的團?
這題其實在講的就是「品牌差異化」,
當團購主,你有想過自己和別人有哪裡不一樣嗎?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迷茫,
當大家都在開團一樣的產品,
別人的粉絲數比我多,經營的時間比我長,
我該怎麼吸引團友下單?
該從哪裡開始著手比較好?
很多人都說,個人品牌就是「做自己」,
不管是透過文字、圖片、影片的方式,
自然呈現自己本來的樣貌,
大方向的確沒錯,但不是我今天想分享的重點,
我想討論得更深入一點,除了真實展現自己之外,
我們還能做什麼來凸顯個人特色呢?
■ 只講產品很好是沒有用的
前兩天才在跟一個產業界朋友聊天,
說到他最近要推出的新產品,
是過去市場上沒有見過的,
我很幸運看過商品雛型打樣,
我很好奇從開發者兼老闆的口中,
會如何介紹新品的特別之處。
我很開心看到朋友打造了一個很棒的品牌,
產品正在加緊收尾階段,可望年底即將上市,
我記得朋友開頭講了三點,
「這是目前市面上沒有的」,
「我們這個有申請技術專利」,
「全部都是台灣原創」,
老實說,這三點確實聽起來很厲害,
不過,並沒有特別動人之處。
身為消費者,我更想知道,
這項新的技術開發,可以對我的生活產生什麼幫助?
有什麼創作動機讓他起心動念,設計出這麼棒的產品?
台灣原創那麼多,該品牌的設計理念核心又是什麼?
產品、價格本身固然很重要,可是都是死的,
只有背後的故事,能與人產生共鳴,
創造出的價值,才是吸引人的關鍵。
一個午餐的時間,聊著聊著,
我聽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還有開發過程的艱辛困難,
原來,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產品開發,
是爸爸為心愛兒女設計的親子產品,
聽他娓娓道來更多創意的發想,
讓我對這個新品牌上市充滿期待!
關於產品,我們有機會以後再慢慢介紹,
我想說的是,這段談話讓我有機會切換身分,
以消費者的角度去直入問題核心,
投出問題的瞬間,我自己也獲得答案了!
■ 以受眾的角度切入需求點
能讓消費者相信你能幫助他解決問題,
能為他帶來更好的生活,
是團購主必備的具體能力之一。
開團之前,對產品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基本功課,
說明產品規格、功能、價格,
廠商文宣、產品說明書都有介紹,
但是如何跟別的團購主做出區隔,
就是我們該有的本事!
你有想過或是研究過,你的受眾有什麼需求嗎?
你知道,他們期待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嗎?
如果我們能做好這些準備,
可能是做個評比表、懶人包,
那就已經先贏了其他的競爭對手。
舉例我最近的一篇評比文是,
跟兒子一起挑選國小新生書包的過程心得,
為什麼我要特地挑選「護脊書包」,
我去認真了解過市場上所有的功能書包,
再親自帶兒子走訪門市試揹,
過程全部紀錄下來寫成一篇完整的懶人包,
收到很多媽媽的正面反饋,
替她們省了很多時間做功課,
連帶也帶動了書包團購的業績。
「將心比心」是我當團購主的信念,
學會換位思考,善於傾聽感受,
把每一件事都做得不讓自己後悔,
我相信用心對待受眾,他們都能感受得到。
■ 自信地持續行動
這招很多教自媒體經營的老師都說過,
「開啟行動」只是第一小步,
能持續往前,才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學會「堅持」就是一種專業精神展現。
堅持固定頻率地發文,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在我過去佛系經營粉專時,發文只有三分鐘熱度,
常常想偷懶,還會為自己找藉口,
因為沒有時間、沒有梗,
也會擔心每天的生活廢文會有人看嗎,
但往往就是貼近自己真實樣貌的生活文,
點讚數、互動率都要比認真寫的開團文高。
後來,我自己摸索出來發現,
先不管發文的內容,總要有常態性的更新,
有新的內容,才能讓受眾有機會點開來觀看,
至於發文內容的「深度」、「廣度」,
根據不同的行業屬性,就需要各自用心揣摩了!
如果我們每天都進步1%,一年就會進步37倍,
千萬別低估了每天那一點點微小的進步,
我們和對手的差別,就顯現在這每天1%的進步上。
-
我是辛西亞,提供生活好物開箱心得,
與斜槓團購主養成計劃,
我每天都會在這裡分享全職媽媽日常、
揪團好康跟團購創業觀察,
歡迎跟我一起開心血拚,創造玩美生活,
或者私訊跟我交流媽媽日常唷!
#全職媽在家拚經濟
是我這一年踏入團購領域的真實感想,
也是一段全職媽媽的斜槓經歷,
我將會寫成30篇系列文,
帶你一探團購主不為人知的秘辛,
也希望我的成長故事能鼓勵到妳!
#今天正好收到滿滿一大箱凍洋
#看我自己也是每團必囤啊
#工商一下這周正在開團的法布甜檸檬塔
🛒 這裡下單唷:https://l99.to/8KeB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ViVi 芝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畫我猜廢物四人組:@ViVi 芝衣 @小熊 Yuniko @Rex 雷克獅 @齊力斷金 ⓥⓥⓥⓥⓥⓥⓥⓥⓥⓥⓥⓥ 我是vivi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或 我 記得訂閱我的yt 和以下你開心的方式發搂我 ^~^ ⓥⓥⓥⓥⓥⓥⓥⓥⓥⓥⓥⓥ twitch🤜🏻 https://www.twitc...
原來這樣才是不共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結婚之後開始跟老公同床共枕,我就睡不太好,老公有時睡覺翻身太大力我還以為是地震😂😂 然後加上現在女兒還要跟著我們一起睡覺,才明白一夜好眠這句話已經像是神話了,因為淺眠睡不好,所以為了提升睡眠品質,我也從飲食運動開始調整,但成效總是一般般。
直到有次我工作到快凌晨,婆婆來幫我照顧蛋妹,我工作回來時婆婆走出睡房,臉色很差的跟我說:你們的床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軟、我躺一下就腰酸背痛了,你們怎麼睡的下去啊?!...這個床真的不行啦!難怪妳一直說睡不好,我送你們一張新的床墊,妳趕快去換掉吧!這時我才驚覺,對欸!我怎麼沒想到睡不好跟床也會大有關係,而且婆婆的話一定要聽😂😂 要儘快把舊床墊請走。
然後在跟老公研究床墊的同時,朋友推薦我們「美夢雲新一代記憶棉科技床墊」優眠系列,當下我們兩人試躺後,就同時露出滿意的微笑😂😂天呀!也太舒服了吧!床墊的布面採用Viscose長纖緹花表層,質感摸起來絲滑細緻又親膚。床墊使用新一代減壓護脊記憶棉,躺著時也完美服貼我們倆人的身形,軟硬度也適中,支撐度也讓我們頗滿意。
如果覺得試躺不夠或不準千萬不用擔心,可以宅配到府試睡120天,不滿意就全額退費哦!還有售後保固10年耶!你們說這服務是不是太優秀、太驚人了!當然推薦大家親身試睡最準了❤❤ 👉 https://bit.ly/3h6mY7b
我在試睡後,就覺得我之前為甚麼要折磨自已睡那陳年獨立筒🙈🙈真的太傻笨了我。
「美夢雲」記憶床墊不止好睡,還添加涼感凝膠因子,表布採用Mesh Gusset空氣傳輸技術,我觀察到怕熱的蛋爸、蛋妹在睡眠中,也不易出汗跟感到悶熱,夏天睡起來也透氣乾爽,蛋爸翻身時床墊的回彈超穩定,完全沒有舊床墊的搖晃而干擾我睡眠,讓我半夜不用再駡老公😂😂 讓我睡得更安穩 🙈 原來好的床墊還可以增進夫妻關係!💕
這次我還搭配了「美夢雲」記憶棉枕頭系列的「薰衣草香好眠記憶枕」 https://bit.ly/2Ym9RrK ,聞起來有淡淡的清新薰衣草香氛,還可以助眠我超喜歡,枕心採用先進氣感記憶棉,睡起來肩頸好貼合,可以穩定支撐我的肩頸,起床也不會感到腰酸背痛...讓我終於好好跟疲憊說再見了。
睡得好心情就好😌 老婆心情愉悅,對老公好,老公就對孩子好,這樣一家都美好😁😁你們說是不是?!❤️
Perfect Cloud 美夢雲
#Perfectcloud #美夢雲 #好好睡覺是基本人權 #晚安之後微笑醒來 #美國亞馬遜熱銷15萬張 #置身雲朵擁抱 #美夢輕飄香甜
原來這樣才是不共啊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原來這樣才是不共啊 在 ViVi 芝衣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畫我猜廢物四人組:@ViVi 芝衣 @小熊 Yuniko @Rex 雷克獅 @齊力斷金
ⓥⓥⓥⓥⓥⓥⓥⓥⓥⓥⓥⓥ
我是vivi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或 我
記得訂閱我的yt
和以下你開心的方式發搂我
^~^
ⓥⓥⓥⓥⓥⓥⓥⓥⓥⓥⓥⓥ
twitch🤜🏻 https://www.twitch.tv/vivi0z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vivi0z1/
YT🤜🏻 https://reurl.cc/LlKWX
DISCORD🤜🏻 https://discord.gg/BydJMMz
#ViVi芝衣 #GarticPhone #原來這樣才是不共啊
原來這樣才是不共啊 在 福智News - **日常師父開示——【不共皈依的特徵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印度,外道也有皈依,但是,他們皈依的物件和我們不同,我們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單就這一點來,就已經是不共外道的皈依了。我們所皈依的三寶非常殊勝,它是珍貴 ... ... <看更多>
原來這樣才是不共啊 在 原來這樣就可以輕鬆修行.福智-真如老師講述《心之勇士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0205-1 原來這樣 就可以輕鬆修行《心之勇士》像開車一樣,保持高速前進的阻力最小;把對善知識修信念恩養成習慣,修行就很輕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