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專題 / 作者 周書靜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自由,被關在裡面,明天扔然失去自由,他犯了什麼罪?
記得和小七相遇的那一天,社工帶著我走過長廊,冰冷冷的空調,就像塊結冰的空氣。推開了白色房門,一位男子留著級肩頭髮,整齊的梳起馬尾,看起來風流瀟灑,他靜靜坐在椅子上,穿著白色的棉質襯衫,手裡拿著一杯水,寂寞的眼神使房間看起來更簡陋。
他看見我緩緩撇了頭,嘴角微微上揚,一開口便是問我哲學的問題,「妳覺得我手上這個杯子裏頭裝的是什麼?」
我不敢輕易地回答,把這問題丟還給他,「那你覺得是什麼?」他說是「空」也是「存在」。
便開始談起了,佛教思想,無與空,或無我。專注神情中,這兩者對自我存在的追求,對於存在的空虛與無依,都有深刻痛切的感覺。從這表現上,他失去的自由就和「空」更深層刻劃了。
小七說我來這裡的時候心情有些浮躁,要我把自己放空,我接受了他的幫助,那天我和他一樣平靜,我不覺得他是病人,而是一位善良的人,他用他的方式帶給別人幫助。
一年半年過去,以為治療的時間差不多就會出院,沒想到這次探訪卻是在偏僻山上的慢性療養院。
但他依然對這未知的地方充滿盼望,看見我還是會笑,和我談人生觀、宗教,金剛金、佛經、聖經都會閱讀,看得出他在醫院可沒閒著。這次聊起基督教的永生,「妳相信上帝嗎?」這次我沒有遲疑就回答他:「我相信」。他到了一杯水給我,我們彷彿回到第一天見面。
時間過去,我以為在這裡做慢性治療、調養、休養後就可以出院,但已經邁入了第八年頭。這次來到這裡,他凌亂的頭髮,衣衫不整,看上去像對自己的遺棄。
他已經不再問我哲學的問題,而是現實的殘酷,他低沉的嗓音,「我到底犯了什麼罪,要被關這麼久?」當下的沉默好像對世界的抗議。
這問題把我塞住了,我什麼話也說出口,我知道他的家人不想他回到家裡,不想再替他擦屁股,不想再擔憂未引爆彈。
這些畫面,深深地把我的愧疚從黑洞裡拉了出來,明明我的身分是不容許不公平,為不公義深冤,但現在我卻眼睜睜看著他在這裡無止境的失去自由、抹煞笑容。我默默地走出了房門...
許多社工人員問我是什麼動力讓我可以這樣堅持,以為我和小七有特殊的情分,也許因為那杯水,讓我和他結下了緣分。
這次和醫護朋友一起來探望他,帶他去病院外走走,今天的天氣好,我和社工幫他梳理了頭髮,小七看著戶外的陽光似乎非常舒暢,我選了一間咖啡廳,幫他點了杯香蕉牛奶,
他喝了一口,正經地看著我:「你之前說可以出院在社區生活的方法是什麼?」
我驚訝他的記憶如此清楚,這是我三年前和他說過的話,他是不是這三年一直重複想著這件事情?他很實際的談話但是更多天馬行空的內容充斥在當天的對話中,這八年來醫院真的有給什麼治療與幫助嗎,為什麼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專家認為他的現實感,更需要生活在現實裡,否則他的妄想跟非現實,就會牢牢地住在封閉的醫院裡頭,更加惡化。
機構應該是輔導病人好轉出院、回歸生活、找到喜歡的工作,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再只是個病人,而是有用的人,他們的生活多了很多可能,可是他生活都在醫院裡面,世界是電視、報紙,是病房裡面的同學。這更說明了在裡面並不是為了治療而失去自由,而是社會無法承擔他、無法承擔家庭的困境,所以他失去的自由是社會該負起責任的。
我想像小七回到社區生活,找了一份簡單的工作,沒事的時候在公園散步,他還喜歡鳥兒,以前總是看著窗外,也許他很希望是那隻鳥可以自由地飛翔,看著他的經書,看著他比劃著未來想像的藍圖。
小七生病了,他的身體病情更加嚴重,他的家人也不再讓我去探望,我也不知道他現在過得怎麼樣。
我想起他用雙手遞給我的那杯開水,他那天不知道自己會在裡面關一輩子溫柔的傻笑,看著那杯水,淚不慎滑落在杯中,水和淚交織的愧疚和遺憾,我決定放空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思聰這角色演活了精神病患者(病名:思覺失調症)本身的無力感,與家屬的煎熬;也把社會現況表現的淋漓盡致,飾演患有精神疾病的演員,把幻聽幻覺、被害妄想症、暴力傾向,造成與社會惶恐與觀感寫實呈現,造成了社會迴響。
許多人開始思考自己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想法,也有不少精神科醫師們分別從疾病衛生教育、藥物作用及副作用、犯罪與精神疾病的關係、精神醫療資源的匱乏和不均來討論。
我也親自去博仁醫院,找身心醫學科主任林宏川討論這件事情,他認為精神病友的問題一直存在,也是很難解決的事情,現在政府的衛生政策是把輕中度以下的病患送回到社區,重大的病患若家屬無力照顧,就只能送去一些醫院機構安置,目前沒有很大又完善的地方集中這些病患,這樣美其名是治療但卻是把他們關起來,現在政策是讓他回家和家屬生活回到一般主流的社會。
對於精神病患的刻板印象
小燈泡事件、台鐵殺警案,因媒體發達,相關案件一再詳細被報導,鉅細靡遺的敘述兇殺過程,每個案件都會強調犯人有精神疾病、就醫紀錄,導致人民人心惶恐,認為有身心問題的人都會有殺人的動機。
精神疾病者犯錯機率確實比一般人高,但都是輕微的犯罪,如吃藥後副作用、意識不清醒,可能拿了別人東西或騷擾他人;若以嚴重的凶殺或傷害案件,精神疾病者的犯罪率並沒有比一般人來得高,卻會被特別標記,形成「比較危險」的刻板印象。
療養院不該是遮羞布
過去這樣療養院所呈顯的時代意義是精障家庭照顧者的無力承擔、不知所措,不斷重覆遭遇家人出狀況的挫折無望感,醫療及社福系統故步自封、幫不上忙,是精障者與照顧者穿不合身的服務,社會對精障者的歧視與隔離,認為它們的存在是一種威脅,因此最後所有的不堪承受是由療養院來承接。就社會意義層面來說,是作為社會的遮羞布,而我們所有的社會系統都應該自我檢討與反省自身之失能。
唯有我們建立新的制度和論述,改變社會組織的方式,才有可能更撐起精神患者,而不只是要他們吃藥,還要融入我們的社會。
而社會該思考與知道的是,如果再不認真的對精神健康下重本、訂定對策、找好方法,社會所付出的代價就是由看不見的家庭成本來承受,緊跟著來的是家屬與當事人之間關係,還有民眾與權利的拉扯,這些都是看不見的傷口。
#我和病友的小說版故事 #截入了一小段 #原版很長 #研究採訪花了許久時間完成 #歡迎轉發
同時也有1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Susie Woo 戴舒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懂英式幽默的笑點嗎? 今天的影片我想帶大家一起來看英國人常看的脫口秀 The Graham Norton Show,👂聽懂英國腔同時了解英式幽默的笑點,也幫助你更了解英國文化喔! 🔔 我正在使用的 VPN 服務:Surfshark VPN ► https://bit.ly/2Wh0eKf (...
原版很長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神病專題 / 作者 周書靜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自由,被關在裡面,明天扔然失去自由,他犯了什麼罪?
記得和小七相遇的那一天,社工帶著我走過長廊,冰冷冷的空調,就像塊結冰的空氣。推開了白色房門,一位男子留著級肩頭髮,整齊的梳起馬尾,看起來風流瀟灑,他靜靜坐在椅子上,穿著白色的棉質襯衫,手裡拿著一杯水,寂寞的眼神使房間看起來更簡陋。
他看見我緩緩撇了頭,嘴角微微上揚,一開口便是問我哲學的問題,「妳覺得我手上這個杯子裏頭裝的是什麼?」
我不敢輕易地回答,把這問題丟還給他,「那你覺得是什麼?」他說是「空」也是「存在」。
便開始談起了,佛教思想,無與空,或無我。專注神情中,這兩者對自我存在的追求,對於存在的空虛與無依,都有深刻痛切的感覺。從這表現上,他失去的自由就和「空」更深層刻劃了。
小七說我來這裡的時候心情有些浮躁,要我把自己放空,我接受了他的幫助,那天我和他一樣平靜,我不覺得他是病人,而是一位善良的人,他用他的方式帶給別人幫助。
一年半年過去,以為治療的時間差不多就會出院,沒想到這次探訪卻是在偏僻山上的慢性療養院。
但他依然對這未知的地方充滿盼望,看見我還是會笑,和我談人生觀、宗教,金剛金、佛經、聖經都會閱讀,看得出他在醫院可沒閒著。這次聊起基督教的永生,「妳相信上帝嗎?」這次我沒有遲疑就回答他:「我相信」。他到了一杯水給我,我們彷彿回到第一天見面。
時間過去,我以為在這裡做慢性治療、調養、休養後就可以出院,但已經邁入了第八年頭。這次來到這裡,他凌亂的頭髮,衣衫不整,看上去像對自己的遺棄。
他已經不再問我哲學的問題,而是現實的殘酷,他低沉的嗓音,「我到底犯了什麼罪,要被關這麼久?」當下的沉默好像對世界的抗議。
這問題把我塞住了,我什麼話也說出口,我知道他的家人不想他回到家裡,不想再替他擦屁股,不想再擔憂未引爆彈。
這些畫面,深深地把我的愧疚從黑洞裡拉了出來,明明我的身分是不容許不公平,為不公義深冤,但現在我卻眼睜睜看著他在這裡無止境的失去自由、抹煞笑容。我默默地走出了房門...
許多社工人員問我是什麼動力讓我可以這樣堅持,以為我和小七有特殊的情分,也許因為那杯水,讓我和他結下了緣分。
這次和醫護朋友一起來探望他,帶他去病院外走走,今天的天氣好,我和社工幫他梳理了頭髮,小七看著戶外的陽光似乎非常舒暢,我選了一間咖啡廳,幫他點了杯香蕉牛奶,
他喝了一口,正經地看著我:「你之前說可以出院在社區生活的方法是什麼?」
我驚訝他的記憶如此清楚,這是我三年前和他說過的話,他是不是這三年一直重複想著這件事情?他很實際的談話但是更多天馬行空的內容充斥在當天的對話中,這八年來醫院真的有給什麼治療與幫助嗎,為什麼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專家認為他的現實感,更需要生活在現實裡,否則他的妄想跟非現實,就會牢牢地住在封閉的醫院裡頭,更加惡化。
機構應該是輔導病人好轉出院、回歸生活、找到喜歡的工作,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再只是個病人,而是有用的人,他們的生活多了很多可能,可是他生活都在醫院裡面,世界是電視、報紙,是病房裡面的同學。這更說明了在裡面並不是為了治療而失去自由,而是社會無法承擔他、無法承擔家庭的困境,所以他失去的自由是社會該負起責任的。
我想像小七回到社區生活,找了一份簡單的工作,沒事的時候在公園散步,他還喜歡鳥兒,以前總是看著窗外,也許他很希望是那隻鳥可以自由地飛翔,看著他的經書,看著他比劃著未來想像的藍圖。
小七生病了,他的身體病情更加嚴重,他的家人也不再讓我去探望,我也不知道他現在過得怎麼樣。
我想起他用雙手遞給我的那杯開水,他那天不知道自己會在裡面關一輩子溫柔的傻笑,看著那杯水,淚不慎滑落在杯中,水和淚交織的愧疚和遺憾,我決定放空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思聰這角色演活了精神病患者(病名:思覺失調症)本身的無力感,與家屬的煎熬;也把社會現況表現的淋漓盡致,飾演患有精神疾病的演員,把幻聽幻覺、被害妄想症、暴力傾向,造成與社會惶恐與觀感寫實呈現,造成了社會迴響。
許多人開始思考自己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想法,也有不少精神科醫師們分別從疾病衛生教育、藥物作用及副作用、犯罪與精神疾病的關係、精神醫療資源的匱乏和不均來討論。
我也親自去博仁醫院,找身心醫學科主任林宏川討論這件事情,他認為精神病友的問題一直存在,也是很難解決的事情,現在政府的衛生政策是把輕中度以下的病患送回到社區,重大的病患若家屬無力照顧,就只能送去一些醫院機構安置,目前沒有很大又完善的地方集中這些病患,這樣美其名是治療但卻是把他們關起來,現在政策是讓他回家和家屬生活回到一般主流的社會。
對於精神病患的刻板印象
小燈泡事件、台鐵殺警案,因媒體發達,相關案件一再詳細被報導,鉅細靡遺的敘述兇殺過程,每個案件都會強調犯人有精神疾病、就醫紀錄,導致人民人心惶恐,認為有身心問題的人都會有殺人的動機。
精神疾病者犯錯機率確實比一般人高,但都是輕微的犯罪,如吃藥後副作用、意識不清醒,可能拿了別人東西或騷擾他人;若以嚴重的凶殺或傷害案件,精神疾病者的犯罪率並沒有比一般人來得高,卻會被特別標記,形成「比較危險」的刻板印象。
療養院不該是遮羞布
過去這樣療養院所呈顯的時代意義是精障家庭照顧者的無力承擔、不知所措,不斷重覆遭遇家人出狀況的挫折無望感,醫療及社福系統故步自封、幫不上忙,是精障者與照顧者穿不合身的服務,社會對精障者的歧視與隔離,認為它們的存在是一種威脅,因此最後所有的不堪承受是由療養院來承接。就社會意義層面來說,是作為社會的遮羞布,而我們所有的社會系統都應該自我檢討與反省自身之失能。
唯有我們建立新的制度和論述,改變社會組織的方式,才有可能更撐起精神患者,而不只是要他們吃藥,還要融入我們的社會。
而社會該思考與知道的是,如果再不認真的對精神健康下重本、訂定對策、找好方法,社會所付出的代價就是由看不見的家庭成本來承受,緊跟著來的是家屬與當事人之間關係,還有民眾與權利的拉扯,這些都是看不見的傷口。
#我和病友的小說版故事 #截入了一小段 #原版很長 #研究採訪花了許久時間完成 #歡迎轉發
原版很長 在 Susie Woo 戴舒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懂英式幽默的笑點嗎?
今天的影片我想帶大家一起來看英國人常看的脫口秀 The Graham Norton Show,👂聽懂英國腔同時了解英式幽默的笑點,也幫助你更了解英國文化喔!
🔔 我正在使用的 VPN 服務:Surfshark VPN ► https://bit.ly/2Wh0eKf
(現在點擊連結 輸入優惠碼 SUSIEWOO 即可享有 3個月免費試用 以及 1.7折的優惠價喔! 🦈)
🎞️原版脫口秀影片 Try Not To Laugh on The Graham Norton Show | Part Seve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W7hOE30rs
📣備註。 影片中提到的我們在英國學到 "我們不會成功" 是一個感覺,不是我們的父母這樣教導我們,而我認為可能的原因有:
1. 戰爭,英國長期的歷史中,戰爭造成一定的創傷,老一輩的英國人有很典型的 'stiff upper lip' ,類似控制情緒的意思,尤其面對負面的事情時。
2. 有人會說在過去樂觀且勇敢的人會選擇移居去美國,而留在英國的人相對比較容易擔憂以及孤僻。
📧合作相關訊息請郵寄至 info@susiewoo.com
📌點擊了解更多 Susie 的英文線上課程 ► https://www.susiewoo.com
📌點擊加入 Susie 的線上英語課程訂閱計畫 ► https://www.susiewoo.com/zhtc-susie-subscrip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入 Susie Woo 戴舒萱 的 YouTube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QGcGol7OOCH2B2Z8dUag/join
與我一起用英文討論不同議題,讓我聽見你的聲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注我的IG
► https://www.instagram.com/susiewooenglish
支持我製作更好的內容
►https://www.patreon.com/susiewoo
Clubhouse
► @susiewoo
Bilibili (B站)
► https://space.bilibili.com/696608344
#英式幽默 #脫口秀 #英式英文
原版很長 在 阿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頻道主要以有趣方式
所呈獻出來的影片
如喜歡可以按訂閱
也可以分享你身邊的朋友呦
如有任何問題我有看到都會回答
聯絡信箱 : q14442678@gmail.com
距離上次測車有一段時間
手感也跑掉了差不多
不過這台馬拉松
我是覺得手感是我可以駕馭
比原版合金重了一點
氣量測起來超越長很多
在實戰挺吃香的~
沒有車的玩家,這台必拿
BGM:
爆裂舞台:安崎《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F2LNGd_H6o
原版很長 在 長笛琴人Annie&Mim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花之舞》小提琴&長笛版本
DJ Okawari《Flower Dance》Violin and Flute version
想看Annie和Mimi彈鋼琴的話,這部Flower Dance一定要看到最後喔!😄
原來花之舞原版開頭的對話,源自於一部60年代的義大利電影Outer Space,大意是描述男主為了搭訕女主而拐彎抹角鋪陳了一個梗要送花給她,是不是很浪漫呢?
Annie跟Mimi的結論就是,若是想給女生好的第一印象,送花就對啦😜
歡迎幫我們多多分享、按讚留言和訂閱唷,你們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勵:)
FACEBOOK:長笛琴人Annie & Mimi
https://www.facebook.com/annieflutist/
各式活動演出/婚禮演出/商演等都歡迎至Facebook來信
姐妹均畢業於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碩士,分別師承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首席及帕格尼尼大賽得主,在國內外均有豐富演出經驗
P. Mauriat 保爾‧莫莉亞 亞洲區長笛代言人:Annie
P. Mauriat 保爾‧莫莉亞 台灣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mauriatartists
P. Mauriat 保爾‧莫莉亞 全球官網:https://www.pmauriatmusic.com.tw/showpiece
歡迎支持贊助長笛琴人
歐付寶 ▶ https://p.opay.tw/ZvhLj
Paypal ▶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anniemimimusic
樂譜網站
MUSIC SHEET ▶ https://www.mymusicsheet.com/anniemimimusic
蝦皮 ▶ https://shopee.tw/anniemimimusic
If you like the video, Please SUBSCRIBE :)
記得開啟小鈴鐺接收通知哦!
有喜歡的歌希望長笛琴人演奏嗎?歡迎留言在下方讓我們知道,有機會將會為你演奏哦:)
#FlowerDance #花之舞 #花舞 #DJOkawari #長笛cover #小提琴cover #長笛演奏 #小提琴演奏 #婚禮演出 #活動演出 #商業演出 #長笛樂手 #小提琴樂手 #長笛 #小提琴 #長笛老師 #小提琴老師 #flute #violin #flutecover #violincover #長笛琴人 #長笛annie #小提琴m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