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孩子的背後,或許是傷痕纍纍的大人】
這是一篇舊文,不過值此疫情期間,多數的母親們又要工作,又要招呼孩子的吃喝和課業,辛苦與壓力翻倍,情緒都在緊繃邊緣。
希望我們都能試著進入母親的內心,或許外表堅強的母親在心底深處,都藏有一個比誰都渴望受到撫慰的內在小孩。
..........................................
正午時分,我在五樓的公寓趕稿,樓下中庭出現非常兇狠的潑婦罵街噪音,一句比一句急切,一聲比一聲尖銳,大約罵了十來多分鐘,還沒有停止的打算,反而突然爆出一個小孩痛哭的淒慘聲音,我趕緊挨到窗邊看個仔細,一個大爆走的年輕媽媽和一個拖著沉重書包的小女孩。
我來不及換掉有點邋遢的居家服裝,當機立斷衝下樓去,正當快要接近這對母女時,對面樓上不知哪家窗戶傳來好幾句不甘示弱的粗暴謾罵:「喂,不要一直罵小孩,吵死了!你可以閉嘴了嗎?」
沒想到這位青筋暴突的媽媽被這麼一激,不僅沒有停止,還上前一步作勢要揍小女孩,小女孩本能的往後一退,哭得更淒厲,全身瑟縮躲在角落。
媽媽背對著我,不知道我在後頭,我則猶豫著,是該上前抱開小女孩呢?還是先把媽媽拉開呢?說實在,當下,我真的最想做的事情是:發出比樓上那位鄰居更大聲的怒吼,好好教訓眼前這位像瘋狗的媽媽。
但是,我打住了!
•
養育三個男孩的我,也失控過,也咆哮過,我知道,在那失控的當下,做為父母的,可能都知道到自己有錯,也可能多多少少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會傷害孩子,
但是,自己辛苦帶孩子也有一肚子的不平與委屈,有誰能體會?有誰能安慰?堆積了滿腹的壓力與疲憊,此時若再被不相干的局外人不明就理地指責,只會讓失控的父母更加痛恨眼前的孩子,讓情況雪上加霜。
於是,我收起食指,百般壓抑自己想要變成正義化身的衝動,伸出了溫暖的胳臂彎,輕輕摟住了年輕媽媽,一面輕拍她的肩膀,一面輕聲細語的不斷奉上這句話:「媽媽,你辛苦了!」,「我知道你有不得已的苦衷,你真的辛苦了!」
神奇的是,這個媽媽馬上閉上兇惡的嘴巴,隨著我的手臂牽引,一路走到旁邊的椅子坐下。
•
媽媽的青筋馬上消退,換上一臉的疲憊,立刻爆出一句:「我的心好苦啊…」接著淚流不止,也不管我是誰,媽媽像是抓到一塊浮木般,連珠砲訴說著:
「她考不好沒有關係,但是不要騙我,為什麼撒謊?我最怕她撒謊,因為她爸爸就是滿口謊言,才把我從中國大陸騙到台灣,然後,家裡連個像樣的床都沒有,拋家棄子,從來不付生活費,從以前到現在,都是我要自己擔起養家的責任,一路騙騙騙,我的女兒也開始騙,我好擔心啊……」
「原來是這樣,你一路走來真的辛苦了,也難怪會有這麼多情緒……」我耐著性子傾聽,我知道,此時,這位滿腹辛酸的母親最不需要的就是苛責。
•
我也擔心著小女孩,找一些空檔回頭關注她。只見她淚眼婆娑,一臉不知所措。
在媽媽一長串情不自禁的訴苦後,我拿出衛生紙壤她擦拭眼淚,在很短的時間內,她就和緩了很多,完全變成另外一個面目。
於是,我才敢走到小女孩身邊,我沒有說半句話,只是緊緊的抱著她,不斷的輕撫她的頭,就這樣足足抱了十分鐘,而我看到媽媽像一個大女孩一樣在另一端低頭無語,和剛才的猙獰潑婦判若兩人。
小女孩收起了眼淚,我又走向媽媽,她比小女孩還像一個無助的孩子,繼續說著她目前的困境。
於是,我從一個「孩子因為爛成績而向她說謊」的單純情節,一路聽到了一個大陸新娘應付艱難生活的辛酸身世。
原來,她還有一個高中的女兒,從小在中國大陸長大,去年把她接來台灣後,因為不適應又被霸凌,又跟她不親,所以竟然偷偷摸摸自己買機票回中國,並且斷絕和媽媽的任何聯繫,這讓她日夜難安,
但她的先生永遠把爛攤子丟給她一個人,不聞不問,她一人挑起經濟重擔,又碰到這麼多棘手的教養問題,幾近崩潰。
•
近年來,探討「家庭會傷人」、「童年傷痕」等將孩子偏差行為歸罪於大人的傷害、家庭的陰影與扭曲,成為一股顯學,再加上,「正義魔人」的出現,往往我們看到大人偏差的教養言行時,便會毫不猶豫地指著這些爸媽痛斥,再加上網路的擴大與渲染,「十手所指」就變成了「千萬夫共唾棄」,
這些爸媽或許只是一時之間的昏鈍與失控,卻在網上無所遁逃,成了人神共憤、萬惡不赦的大惡魔。
•
天下當然不可能有「無不是」的父母,而許多新聞事件背後,我們的確看到言行很難被原諒的爸媽,認為都是成人了,罪行難以原諒。
但是,我好幾次和柔腸寸斷、失了心的爸媽促膝長談,深入他們的故事之後才發現,有不少父母也是帶了傷痛長大而不知所措的「大人小孩」,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消化創傷,又要面對當今艱難的生存環境,因此衍生出他們招架不住的各式壓力。
追溯一個冷漠無法愛自己孩子的母親,才發現她來自缺乏愛的失衡家庭;
一個不斷對孩子施加高期望的爸爸,原因可能是長年失業所累積的自我批判;
一個動輒踢打孩子的爸爸,原來小時候也遭受過頻繁的虐打;
一個過度依賴兒子的母親,她有著不斷遭先生家暴的巨大恐懼。
他們一個個其實也都是傷痕纍纍的孩子,只不過以大人的姿態呈現於世,會讓眾人誤以為、甚至認定,他們就一定夠成熟、夠理性、夠有能量來撫平自己的創傷、夠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結果,他們是傷得如此深重,他們根本無以為繼,比起孩子高明不到哪裡去,甚至比孩子更需要同理與安慰、諒解與開導。
•
出身於酗酒家庭、最後成為心理輔導的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說「家庭是一個系統的觀念」,許多成人最後發現,他們自己的問題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密切的關係。
「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的作者長沼睦雄醫師說,當他面對因為照顧孩子而身心疲憊的爸媽時,他絕對不會首先指責他們說「這樣很不好」、「你應該怎麼做才對」……,因為爸媽多半也付出了努力,也可能有說不出的苦悶與複雜的情緒。
所以,當我面對看來教養上出了狀況的爸媽時,我也提醒自己,他們或許自己更糾結,他們首先最不想聽的就是指責,而是同理,甚至巴望先聽到一點肯定「你盡了力」、「你辛苦了」、「爸媽也是人,沒有爸媽不會犯錯」
如同文章一開始的那位年輕媽媽,多半這樣切入他們的處境,才有可能創造出他們願意自省的空間。
•
孩子有五種心傷:被拒絕、被遺棄、被羞辱、被背叛、被不公對待,長沼睦雄說,當這些傷是父母造成時,痛苦程度會更大。
然而,有沒有想過,受傷的孩子背後,就是受傷的父母,要切斷不斷游向下游的傷害,那麼首先要處理的是受傷的父母,這才有辦法阻絕傷害的迴圈
所以,長沼睦雄說:「要治療孩子,就要先治療父母」,而我想,要治療一個人,那麼得先進入他的心。
我為什麼一開始選擇走向年輕的媽媽?是因為我在教養上比別人理性、比別人高明嗎?不見得啊!
正是因為,當看到一個傷心欲絕而成為憤怒媽媽之時,我好像看到了自己曾經的背影,我進入了她的心,彷彿進入了也曾在同樣情境、壓力大到無法自控的我的心。
我聽到自己心裡無言的吶喊:是,我知道我不對,我知道我該罵,但你們知道嗎?我也很努力,我盡了力,我很累……
所以,我選擇先溫暖地抱著她、聽她說,而我發覺,她誠心誠意地,就收起了惡毒的嘴,而在不斷地闡述中,她懺悔著、也自己反省起該怎麼改變自己。
不論未來我會不會再遇見她,也不論她是否真能做到她自己所說的,至少,我看到她緩緩走向孩子,先說了對不起,挽起孩子柔弱的小手,說:「餓了,我帶你先去吃中飯!」
同時也有13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因為受傷被釋出的王建民苦練球速只為重返大聯盟,但身體卻已經跟不上了。 #王建民 #鄭弘儀 #大聯盟 一句話增進好人緣!何篤霖老司機曝關鍵訣竅 👉https://youtu.be/FzzcdKr2P90 鬼月忌諱買賣房?命理師反向操作曝一優點 👉https://youtu.be/WIsL5_cKQq...
受傷的父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少人讀了《#過度努力》之後,會發現好像裡面主角們的創傷多半與家庭有關,所以還是會忍不住想問我:
⠀⠀⠀⠀
「所以,自我價值感低落、有被拋棄或是不被愛的感受,多半都是父母造成的對嗎?但我們若成為父母,或已經是父母,要怎麼減少給孩子創傷呢?」
⠀⠀⠀⠀
其實,我主要不是想要寫「這一切都是父母的錯」啊(淚),雖然說主角裡有許多人,他的創傷經驗都與家庭有關,但我在許多地方分享都強調,那是因為,父母與家庭,是第一個形塑我們價值觀與自我看法的地方,父母也是對我們最重要的人。
⠀⠀⠀⠀
當父母,也是很難的,特別是這一代的父母,很多教養資訊,有時候更擔心自己動輒得咎,而每個孩子又如此獨特。
⠀⠀⠀⠀
而我也認為,讓自己有機會重新詮釋這個主題,了解自己創傷,甚至理解父母的困難,接受對父母的失望(原不原諒則在其次,先看清楚就好),接手處理自己人生的「坎」,願意開始給自己一點溫柔,正是長大的過程。
⠀⠀⠀⠀
這也是我這次《過度努力》這本書,最想與大家分享的部分。
⠀⠀⠀⠀
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這篇舊文~~
⠀⠀⠀⠀
當我們站在不同觀點,就會有不同答案,而這個答案是什麼,我們可以自己慢慢找。
⠀⠀⠀⠀
⠀⠀⠀⠀
【關於孩子的 #分離焦慮 】
⠀⠀⠀⠀
最近朋友看到社群版上的一些討論,關於假日父母、寶寶的心情,還有孩子的分離焦慮、安全感等等。朋友是個新手媽媽,看了文章之後,忍不住和我們聊:
⠀⠀⠀⠀
「孩子的焦慮,是否都需要父母來承擔?」特別是當父母真的有困難的時候。
⠀⠀⠀⠀
⠀⠀⠀⠀
身為一個單親長大的孩子,我也曾經有分離焦慮過。
⠀⠀⠀⠀
在剛開始唸心理諮商時,我也以為,我的分離焦慮或不安全感,是因為單親、爸爸不在身邊,媽媽成為我唯一的照顧者,於是我非常依賴媽媽所影響。
⠀⠀⠀⠀
⠀⠀⠀⠀
但後來我發現,這個「害怕被拋棄」的感受,其實也是一直以來,身為人類的最大「魔王」。這個感受,有時會被不一定是父母的人勾起。
⠀⠀⠀⠀
⠀⠀⠀⠀
例如,其實關於我的分離焦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經驗不是媽媽,反而是奶奶。當時我四五歲就離開奶奶家,一直由我媽媽撫養我長大。因此返回奶奶家,都是一年一兩次的頻率而已,我和奶奶的相處時間並沒有這麼多。
⠀⠀⠀⠀
⠀⠀⠀⠀
回爺奶家時,有時奶奶會帶我去菜市場買菜,挑我喜歡吃的東西買給我,但她知道我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所以會買完我想要的東西,就帶我到附近的幼稚園,叫我等她,她買完再來帶我。
⠀⠀⠀⠀
⠀⠀⠀⠀
有一次,奶奶買完菜,忘記我在幼稚園,於是就直接走回家。我記得我在幼稚園看到奶奶的背影,簡直極度慌張加上痛心疾首,混合了「天啊奶奶忘記我了」跟「奶奶你怎麼可以忘記我」,於是我從後頭一路追趕,一直哭著、追著奶奶的身影跑回家。
⠀⠀⠀⠀
⠀⠀⠀⠀
那時候會有這樣的心情,是因為奶奶非常疼我,我很喜歡跟奶奶相處的時間。所以當奶奶忘記我的時候,我被拋下的孤獨感,以及不相信自己居然這麼不重要的感覺,讓我對那段回憶印象非常深刻。
⠀⠀⠀⠀
⠀⠀⠀⠀
後來奶奶還是忘記我幾次,但是後來的我,卻沒那麼難過了,有時候還氣呼呼的衝回家說:「阿嬤你又忘記我了。」
⠀⠀⠀⠀
⠀⠀⠀⠀
我想會有這樣的改變,是因為,我知道奶奶真的是忘記了,而不是不重視我。
⠀⠀⠀⠀
⠀⠀⠀⠀
應該說,我是這樣去解讀奶奶的忘記,而非認為她覺得我很不重要。
⠀⠀⠀⠀
⠀⠀⠀⠀
我也知道,在奶奶忘記時,我有能力可以飛奔到她身邊,這段路我跑了幾次,很熟。
⠀⠀⠀⠀
⠀⠀⠀⠀
現在的年代,親職教養的資訊十分容易取得,很多父母或者帶著對自己過去傷痕的同理與彌補,想著「我以前因為父母而這樣受傷,我絕對不要讓我的小孩也這樣」,以及對於自己小孩的在乎與疼愛,還有現在網路社會個人意見資訊發達(別人做得到,我怎麼做不到),因此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很希望自己能夠盡量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也很期待,孩子的心理身體健康,一切完整。
⠀⠀⠀⠀
⠀⠀⠀⠀
而當孩子有一些狀況時,有些父母會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扛(特別是媽媽😭),覺得是自己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到,才會造成這種狀況。
⠀⠀⠀⠀
⠀⠀⠀⠀
「分離焦慮」就是一個,當媽媽發現,孩子總是比較黏自己;面對其他人很冷靜,而自己離開時,孩子會痛心疾首地哭著,總會讓媽媽非常揪心、有很大的罪惡感,覺得自己不應該有自己的時間,但又覺得好累好累。
⠀⠀⠀⠀
⠀⠀⠀⠀
但我是這樣看這個焦慮的:
⠀⠀⠀⠀
⠀⠀⠀⠀
或許是孩子跟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太美好了(媽媽提供的服務太好XD),才會在暫時失去時,孩子會如此的失落與失望。
⠀⠀⠀⠀
⠀⠀⠀⠀
是妳做得太好,而不是不夠好。
⠀⠀⠀⠀
⠀⠀⠀⠀
那也代表著,當媽媽離開,孩子面對媽媽在與離開的差距太大(或許身邊的人,沒辦法帶給孩子這麼大的歸屬感與安全感),所以才會更加焦慮。
⠀⠀⠀⠀
⠀⠀⠀⠀
就像我和奶奶的經驗。我太喜歡奶奶了,我也覺得奶奶很喜歡我,所以小時候的我,很想要跟奶奶一直在一起,不相信他會忘記我。
⠀⠀⠀⠀
⠀⠀⠀⠀
當分別時,這個焦慮一定會產生,只是,孩子後來是怎麼解讀這個焦慮的呢?是認為自己被拋下了、不被重視不被愛?還是理解,有的時候是大人的困難、不是故意的,例如我,覺得奶奶有時候會忘記,這就是她。
⠀⠀⠀⠀
⠀⠀⠀⠀
有時候,大人的行為怎麼做,不一定是重點(當然,傷害性的行為都是要避免的),而是孩子如何解讀、理解這個行為。
⠀⠀⠀⠀
⠀⠀⠀⠀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些孩子對於一些事情的反應就是神經很大條,可以找到自己覺得合理、甚至舒服的理由來安慰自己;有些孩子就是偏向高敏感、高需求,需要大人的帶領。面對獨特性極高的「人」,沒有一個方法,是放諸四海皆準;如果我用這方法教養小孩可以很順利,那代表我的方法適合我的小孩;當別人帶小孩不如我順利、或與我不同方法時,也不代表他一定是錯的、或者是不夠認真努力。
⠀⠀⠀⠀
⠀⠀⠀⠀
因為每個小孩,都是特別的。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的小孩與父母,面臨的是怎樣的問題與互動。不同的特質性格搭配父母或他人不同的行為,可能會形成不同的理解。
⠀⠀⠀⠀
⠀⠀⠀⠀
而這些理解,可能就成為孩子或我們每個人自我生命的主題、準則,影響著自己後來的生活。
⠀⠀⠀⠀
⠀⠀⠀⠀
我也認為,讓自己有機會重新詮釋這個主題,了解自己創傷,甚至理解父母的困難,接受對父母的失望,接手處理自己人生的「坎」,正是長大的過程。
⠀⠀⠀⠀
⠀⠀⠀⠀
因為嬰兒時的我們,會很習慣認為父母、或是外在環境,都應該要來滿足我們的需求;如果我們沒有理解父母的困難或環境的有限,以為我們沒有被滿足,是自己不夠好、或是不被愛;這些受傷與焦慮,會讓我們帶往其他關係當中,面對他人的拒絕或是困難,我們會變得難以理解、甚至會憤怒、攻擊。
⠀⠀⠀⠀
⠀⠀⠀⠀
或許,長大的過程,是慢慢的從覺得「父母應該要滿足自己」的憤怒與受傷中,慢慢學會「原來父母也有他們的困難、也不完美,就跟我一樣」而接受的過程。
⠀⠀⠀⠀
⠀⠀⠀⠀
如果我們能夠接受對父母的失望,了解這是「他的困難」而非與「愛不愛我」或「與我有關」,我們對於身邊的關係,甚至和自己的關係,都會開始有不同的、合理的期待與提醒,而不至於拿對方的「困難」或「不足」,當作對方不愛我或不認真待我的證明,花非常多時間想要改變對方、證明自己是對的,大家一起互相苦苦相逼。
⠀⠀⠀⠀
⠀⠀⠀⠀
當我們能夠接受對父母的失望,不再用他們的困難來懲罰自己,我們才有機會不過度要求自己或他人,也能夠處理、接受對他人與對自己的失望。對於自我與他人,也才能更有同理心,而不至於一直深陷在自己的恐懼、受傷與焦慮當中,而變得憂鬱、憤怒,或非得在每次面臨拒絕與失望時,得向外攻擊。
⠀⠀⠀⠀
⠀⠀⠀⠀
我想,修正自己內心對父母的期待,了解父母不是萬能,接受失望,承認傷口,負起自己的療傷與人生責任,這就是長大。而要長大,真的是困難的,需要許多努力和勇氣。
⠀⠀⠀⠀
⠀⠀⠀⠀
但唯有開始長大,面對我們心中的「坎」,我們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而不至於讓如影隨形的父母背後靈,影響我們一輩子的關係與選擇。
⠀⠀⠀⠀
⠀⠀⠀⠀
而若你身為父母,或許可以試著相信一件事:
⠀⠀⠀⠀
⠀⠀⠀⠀
有時我們會有困難、讓孩子失望的時候,你很難當讓孩子不受傷的父母。
⠀⠀⠀⠀
⠀⠀⠀⠀
(事實上,就算你做到了,孩子在外面的世界一樣會受傷,而你沒有接得好,孩子還是有可能把帳算在你身上XD,不是因為孩子就是愛怪父母,而是因為:對於孩子,父母就是這麼重要、卻也被想像成萬能的人。)
⠀⠀⠀⠀
⠀⠀⠀⠀
當你願意讓孩子了解你讓他失望,是因為你的困難,而不是他做錯了什麼;讓他了解原來萬能的父母也有做不到的時候,也幫孩子去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與思考模式怎麼去「看」這些事情......
⠀⠀⠀⠀
⠀⠀⠀⠀
當父母能夠跨越「感覺自己做不夠、害怕承認是自己的困難」的羞愧感,與放下防衛的憤怒攻擊時(才不是我不好,都是小孩的問題),而願意陪小孩去理解與面對那個「坎」時,這是非常強烈無我的愛。
⠀⠀⠀⠀
⠀⠀⠀⠀
放得下這個偶像包袱,也非常了不起的,因為身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萬能無敵的呢?
⠀⠀⠀⠀
⠀⠀⠀⠀
而兩個人一起面對「坎」,絕對比一個人的力量大很多。也因為你對孩子,就是這麼重要。
⠀⠀⠀⠀
⠀⠀⠀⠀
祝福大家。
受傷的父母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問
人生有太多難題,每一次閱讀大家的來信以及您有智慧的回覆都讓我有很多領悟,曾經在一本書看到一段話,對於漫長人生來說這只是一座小土丘,只不過任何一座土丘只要距離夠近都足以遮擋你全部世界。
這好像是我目前遇到的小土丘,我今年二十四歲,家庭普通,父母開明教育都讓我自己決定自己想做的事,從小到大都算順利也過得開心,畢業以後工作了一年,開始困惑自己所學是否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辭職後出國打工度假,想在這一年沈澱,充電。
這一年我認識了他,他大我十四歲,結過婚,有兩個女兒,年紀都很小。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他有女兒,也從沒想過會跟他發展成戀愛關係,畢竟覺得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但緣分就是讓我們在一起,從一開始我堅決地拒絕他,到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沈溺在他給我的愛裡。
這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愛上一個人,學生時代對愛情有很多憧憬,也曾有很多機會談戀愛,但總是覺得沒有遇到真的很喜歡的人,感覺總是差一點,不想將就。
跟他的相處舒服自在,各方面都很合,剛開始還沒有想那麼多,每天都很開心,很幸福。他是個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這也是我愛他的原因之一。
我也將這個人的存在分享給親近的朋友與母親知道,我知道以一般社會眼光,尤其長輩,都不會看好,母親沒有極力反彈,她尊重我的決定,但她擔心我,她告訴我,隨著我們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我會想要更多,會不平衡,到最後我會很痛苦,除非我真的很大愛,可以不介意他的女兒。
日子一天天的過,和他相處還是很幸福,但我確實如媽媽所說開始介意越來越多的事情。他的前妻我完全沒在意過,這也是因為他給我足夠的安全感。
他幾乎全部的時間都是與我度過,一開始對於他要去陪女兒的時間我都不會有太大的反應,但當我發現心裡越來越不舒服,任何牽扯到他女兒的事情都讓我難過,我從忍耐到小抱怨,到情緒崩潰告訴他我很在意。
中間有過很多次的磨合,都是我不開心,他哄我,到最後我哭著告訴他我們不可能,我明白跟孩子吃醋有多幼稚。這麼一個溫柔有愛的人,對我這麼好,想到他也是這麼溫柔有愛的跟女兒相處,我竟然沒道理的在意,我知道自己很無聊,但想到我這麼愛的人 ,他愛他的孩子很正常 ,但這是他與別的女人的孩子。
每當我看他手機裡滿滿女兒的照片、影片,他與孩子相處幸褔的樣子,我心裡總是一陣酸。
事實上,他給我滿滿的愛,絕對不比女兒少,他也告訴我想跟我過一輩子,想跟我生我們的孩子。
感情上,我愛他,我願意與這個人共度餘生。
他不到四十歲,已經有很多白髮,每次看著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都讓我心疼,好想一直陪伴他,照顧彼此。
但理性上,我知道自己還年輕,為什麼一定要執著於跟一個都有兩個女兒的人在一起,不斷讓自己痛苦呢?我知道離開他以後未來我也會跟別人結婚,但我知道要再遇到一個這麼各方面契合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痛苦流著淚告訴他我一定要離開他,否則我只會一直在這種情緒循環,他終於接受,並告訴我,我若堅持要走,他會尊重,但希望我們可以保持聯絡。
他說不會打擾我的生活 ,我們會分開不是因為不愛 ,而是因為現實,因為我不能接受的那些事情。
他告訴我他想通了,愛不一定要在一起,但也可以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我邊聽邊大哭,好像只能這樣了。
老師您說過,想要更多讓愛這件事變質了。
我如果不要那麼貪心,不要那麼小心眼那麼愛介意一堆事情,好好的在一起也是很幸福。可又想到,他要陪女兒去做任何事情又會讓我介意。我告訴他,他最重要的是照顧陪伴好孩子,既然我不能接受,就應該理性地離開。
可是真的好痛好痛,人永遠無法預知未來,此刻的我很害怕老了以後會後悔,後悔離開一個這麼愛我的人,我也好愛的人。
回
每一次的相聚都是有原因的
因為生命之河在那個當下聚集的需要
每一次的分開也是有需要的
因為緣份本就不可能永遠跟誰不分開
每個緣份都是有期限的
只是每個相聚都會擔心後遺症
只是每個分開都怕以後會遺憾
如果你們有不捨之情
為何這麼契合的兩人還會卡在這個介意上
重點不是這個介意
是緣份到了
什麼大或小的介意都會是關鍵問題
現在只有孩子的問題
以後有可能會有其他問題
在一起最可能的就是接受各種考驗
若是只要愛
就不要在一起
偶爾約會即可得到
所以這都跟愛無關跟契合無關
是在一起就是接受了未知的考驗
你的父母很有智慧
沒有隨意伸手介入你的生命去用力擔心
那種怕你受傷的父母都會讓你的生命更複雜更痛苦
完全失去讓你專心做屬於自己的生命功課的機會
你要找時間去感謝父母給你這樣的空間去尋找自己的正能量
而他想跟你再留一點聯繫的線索是他的不捨
也是脆弱
真的對你夠好
就要幫助你切斷
而不是給自己留一個復合的可能
為愛去接受不想接受的事都是短暫的接受
真正的遺憾是不敢去面對遺憾
受傷的父母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因為受傷被釋出的王建民苦練球速只為重返大聯盟,但身體卻已經跟不上了。
#王建民 #鄭弘儀 #大聯盟
一句話增進好人緣!何篤霖老司機曝關鍵訣竅
👉https://youtu.be/FzzcdKr2P90
鬼月忌諱買賣房?命理師反向操作曝一優點
👉https://youtu.be/WIsL5_cKQq0
惺惺相惜李宇柔 黃宥嘉吐豪門婚姻真相
👉https://youtu.be/CBElQg_0m5k
【好聚好散那麼難?不被父母所接受的女兒】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KVCJ1U-qmiE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受傷的父母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成功除了要靠努力外也是需要些福氣來協助,那些長相特徵是屬於有福之人!?
#周映君 #面相學 #成功
父母過世那一年…高仁和離奇發生這件事
👉https://youtu.be/pbXB5w0e2po
女友動情騎回前任 包包這物讓激情藏不住
👉https://youtu.be/XePZ-9ffvE0
黃筱雯險誤入歧途?絕望重生靠雙手震撼全場
👉https://youtu.be/Zz3RSSTBdyM
【奪金牌重要嗎?成名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苦】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3bZiei-qu8c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受傷的父母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小苦過來得經歷讓蒲雅玲更能同理家境不好的孩子,給予超出一般教師的幫助。
#蒲雅玲 #教職 #舉重
父母過世那一年…高仁和離奇發生這件事
👉https://youtu.be/pbXB5w0e2po
女友動情騎回前任 包包這物讓激情藏不住
👉https://youtu.be/XePZ-9ffvE0
黃筱雯險誤入歧途?絕望重生靠雙手震撼全場
👉https://youtu.be/Zz3RSSTBdyM
【奪金牌重要嗎?成名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苦】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3bZiei-qu8c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受傷的父母 在 未來Family - 【親子教養】爸爸神回覆,溫暖孩子受傷破碎的心...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樣的父母可以教養出只因為學校平常小考就想跳樓自殺的小孩,這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吧! 5 yrs Report. View previous replies. 未來Family,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受傷的父母 在 孩子受傷,因為大人壞掉了!你也被父母的愛所傷害嗎? 的推薦與評價
還是反而讓孩子失去生命的熱情?那些被貼上「行為偏差」標籤的孩子,大人們又是否仔細聆聽他們在想些什麼呢?來聽聽《 受傷 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