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內在原力》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想提高自己在工作上的能見度嗎?你想在專業領域獲得眾人的青睞嗎?你想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典範嗎?想要達成這些成就,你必須擁有對別人足夠的影響力。但是,要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該追逐的是權力嗎?是地位嗎?是名車和豪宅嗎?都不是,反而在我們追逐「外在」之物的同時,這些目標會離我們越來越遠。真正的答案,往往需要往「內在」去尋找。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inner-force/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在今年的上半年度,有一場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演講,是由愛瑞克主講,主題是「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談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重設心態,邁向更卓越的人生。他在演講中用很多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們普通人是怎麼想的,能夠成就卓越的人又是怎麼想的。差別往往在一念之間。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內在原力》的作者是 TMBA 共同創辦人愛瑞克,他擁有紮實的金融實務背景,並且在40歲左右達到財富自由,轉而投身公益。他除了保留專業講師和顧問的身分之外,目前是一個全職閱讀者,總是無償推廣閱讀。他的粉專「 愛瑞克愛投資/也愛閱讀 」也是許多愛書人喜歡的地方,粉絲們都喜歡稱他為「愛大」,因此這篇文章我也沿用這個稱呼。
這本書你可以當成是「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那場演講的「導演加長版」,加入了更多的內容,以及更多演講沒有提到的故事。愛大所謂的「內在原力」,指的就是一種影響力,透過有形的(文字和肢體語言)或無形的(同理和慈悲心)方式來引發他人的動機,進而幫助我們一同完成某些事情。
愛大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演算法,拋開傳統的束縛和價值觀,用一種更開拓的視野來活出自己的人生。他在書中提到:「只要心態設定正確,人人都可以發揮出無窮的內在原力,去連結起周遭的人,聯合起來共同完成各種事情。」這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重設心態。
.
【這本書有什麼特色?】
.
這本書還有一個巧思,它的書封正、反兩面都是「正面」。全書共九個章節,愛大建議「外向者」可以把橘色封面當成正面,從第一章順序讀下去。相反的,「內向者」則把綠色封面當成正面,逆著從第九章讀回來。原來章節的安排,如果是逆著讀,代表「從內而外」調整心態。身為內向者的我,就是逆著讀的。
此外,他在書本的最後,很用心地提供了「延伸閱讀書籍總覽」的章節,收錄每章裡面提到的好書,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依照興趣再找來讀。還有一個很棒的附錄是「各章金句總覽」,直接不囉嗦,幫你把每章最優的句子都摘錄下來。以下除了分享一些書中對我有啟發的觀念,我也拋磚引玉附上一些相關的推薦書籍,幫書中的觀念增添一些新的氣息。
.
1.#常保初心
普通人是先做再說,時常走到了終點才發現不是自己真正要的;內在原力者則是「以終為始」,知道自己內心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讓一切行動和決策都符合最終的那個價值觀。如果我們遇到重要抉擇卻忐忑不安,那就由「自己未來想要成為的人」來為自己做出眼前的各種抉擇。
愛大提倡一種信念系統,由內而外透過「Be,Do,Have」組成,最核心先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Be),然後才去思考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Do),最後你就會擁有真正跟你價值觀一樣的人事物(Have)。一旦心裡有了想成為怎樣的人的憧憬,將引導你做出許多正確的選擇。
我很喜歡《恆毅力》這本書中一個名為「目標階層」的練習方式,目的在於找出自己真正的「終極目標」,也就是熱情得以持久的根源。簡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目標,全部分類成底層、中層、頂層目標,如果發現跟頂層目標不一致的項目,就刪除或者微調使其一致。終極目標就像是羅盤,無論你在底層目標遇到任何困難,都會引導你朝正確的方向持續邁進。
.
2.#包容力
普通人是習慣在別人身上貼標籤,然後用單一的角度來看世界;內在原力者則是透過「感恩的心」來看待這個世界,取得更多的助力。愛大用天文學的觀點舉例,在職場上有發光發熱的「恆星人」,也有會消耗和榨乾別人能量的「黑洞人」。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遇到黑洞人真的很倒楣,巴不得避而遠之,甚至在內心充滿敵對和厭惡。但是,宇宙中每個黑洞都曾經是恆星,只是因為能量用盡了,核心坍塌收縮成了黑洞。愛大提醒:「我們不需要抱怨遇到黑洞人,因為他們都可能曾經照亮過別人,是我們自己來晚了。」這個心態提醒了我們要懂得包容,感謝他們曾經對世界的貢獻,只是很可惜跟我們擦肩而過。
我自己想到另一種職場上的情況,就是外向者時常嫌棄內向者「太安靜」都不表達意見,內向者又嫌棄外向者「太喧嘩」只會衝動行事。然而從《安靜,就是力量》這本談內向者特質的書中,我們卻可以學到這兩種特質各自的優點,擁有包容力的人將能夠同時善用這兩種特質的人才。
.
3.#沒有壞事
普通人遇到壞事就自認倒楣,更有甚者,可能會開始怨懟這個世界;內在原力者則是找出「隱藏在壞事背後的好事」,將逆境轉換成養分。
愛大曾經在國中一次玩跳高的意外當中,雙手嚴重骨折。但是事後看來,反而是因禍得福。他開始用康復比較快的左手寫字,活化了感性和創意的右腦,也適應了靜態的活動例如讀書和寫字。更難得的是,平日忙碌於事業的老爸,也因為這場意外要時常帶他回診、復健,彼此的關係比以往更加緊密。
就像《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是二戰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在暗無天日、毫無人性的折磨之下,他仍然保有自己的理智,相信這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遭遇,一定代表著某種「意義」。他發現無論外在遭遇有多麼嚴苛,人類的心靈仍擁有終極自由,決定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他將壞事視為意義,將這個發現寫成此書,並且影響後世無數的讀者。
.
4.#無限思維
普通人認為資源是有限的,必須有強弱輸贏才能在這個世界上存活;內在原力者則認為世界之大,所有人都有安身立命之處,「超越自己」比戰勝他人更加重要。愛大引用了一句很棒的話:「用自己的蠟燭點亮別人的蠟燭,可以照亮別人,自己的亮度也不會減少。」這個世界太大,容得下我們每個人的成就。
就像是,愛大不一定是最頂尖的金融分析師,但是他透過演講接觸無數民眾,深知大家心中對理財的障礙。愛大也不一定是最頂尖的演說家,但是他善用感性的文筆,將艱深複雜的金融知識化為引起共鳴的問字。他的眾多特質,匯集成了愛大這個極具個人特色的形象。因此,結合多種不同的技能組合,一個人就可以發展出無限多種可能。這個世界真的容得下我們每個人的成就。
我很喜歡《黑馬思維》這本談「個體化」優勢的書,每個人都值得去追尋自己獨一無二的技能和熱情組合,作者陶德‧羅斯(Todd Rose)對於成為「最好的自己」的詮釋:「黑馬追求的不是眾人眼中的成功,而是心中最好的自己的樣貌。你的目標是成為最好的你,而這並不妨礙別人做最好的他們。」跟愛大的無限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
.
5.#站對地方
普通人追逐熱門的東西,什麼東西當紅就一窩蜂擠過去;內在原力者會尋找屬於自己「能提供價值的獨特位置」,然後透過人際網路來擴大影響力。愛大也認為,我們不能坐在原地乾等,要主動站出來,才能被人看見。尤其網路時代發達的現代,要讓自己能被看見,比起以前容易許多。
尤其是,當你想要達成的是更遠大的目標,一個人的力量往往不足以撼動周遭世界。愛大認為:「人生最高效的運作方式,是讓自己成為人際網路的節點。」透過貢獻自身的價值,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努力。如同非洲俗諺:「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遠。」成為人脈節點,更有可能順利抵達終點。
如果,你覺得「主動站出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WOL大聲工作法》這本書的作者約翰.史德普(John Stepper)提供了一個可行性很高的方法。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書中提供了正確的心態建立,以及可以循序漸進的做法與步驟。
.
6.#成功方程式
普通人會任由自己被資訊轟炸,容易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主見;內在原力者則認為「專注力」才是網路時代最該培養的技能。愛大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名詞:「成功者的防護罩」,這指的是一個人能夠「篩選」和「過濾」掉不屬於自己應該追尋的事物,而將心神專注於「天命」裡的既定目標。
就像愛大所說的,我們如果任由資訊轟炸,就如同讓腦袋充滿了一堆「雜訊」,感覺聽到了一堆鬧哄哄的訊息,卻不知道真正有意義的「訊號」在哪裡。尤其在數位資訊爆炸的現代,該如何為自己的資訊來源加上「過濾器」顯得無比重要,要懂得放棄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才不至於不斷走偏了路。
我想到之前,讀生產力專家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的《極度專注力》這本書之後給我的最大共鳴:「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和時間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這本書教我們具體的專注策略,排除無謂的分心源。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
.
7.#利他共贏
普通人認為已經自顧不暇了,哪還有時間去幫別人;內在原力者則認為「利他心態」的比例,應該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先幫助別人,才可能吸引更多人來幫助自己。人是一種天生懂得「互惠」的物種,當你想獲得他人的幫助,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幫助他人。
不過,也不是無條件的給予,愛大提醒了在利他的前提之下,我們要成為一個「懂得保護自我的給予者」,必須知道自己的界限,懂得選擇高影響力、相對低成本的幫助方式。助人在先很重要,但自己不要先被掏空。那麼,當我們自己有餘裕的時候,要幫怎樣的忙最有效益呢?
我很喜歡的管理大師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曾經在《從內做起》書中說過:「領導者應該幫助他人開發潛力,讓他們學會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最高竿的還能指導別人如何也成為一個領導者。」給對方魚吃,不如給他一支釣竿。
.
8.#三種工作
普通人認為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賺錢;內在原力者則認為「工作組合」可以分成三種:有金錢收入的、無償的、自我實現的。有金錢收入的工作用來養家餬口,無償的工作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幫人無償解決問題,自我實現的工作則是用來達成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憧憬。
愛大提議,雖然大部分的上班族都無法擅自離開有金錢收入的工作,但仍有變通的辦法。如果你目前的工作無法充分展現你的天賦,你可以靠無償的工作,來累積經驗值、打好口碑、拓展人脈,形成一個無形當中累積的資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一定要等到財富自由或某個里程碑,其實你現在就可以小步邁進開始做。
我從《財務自由實踐版》這本書曾經獲得啟發,投資理財談的資產配置,主要是為了要分散風險,這個道理也可以套用在人生和工作上面。這本書提到「多元化身分」的概念,在你的職業上,盡量嘗試不同的角色,甚至適發展副業,這個策略可以避免你的生活侷限在單一方向。
想像一下,當你擁有了多元的職業興趣,以及各種休閒興趣,你就可以將自尊和你關心的事物,投資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工作、商業、社交、人際、體育)。如果其中一個領域跌落至谷底,你也不致於完全陷入絕境,導致情緒崩潰。擁有正職之外的無償工作,在心靈平靜和自我實現方面會有額外的加分效果。
.
9.#一人公司
普通人認為領多少薪水就做多少的事;內在原力者則認為,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為自己的人生負上完全的責任。愛大認為未來的職涯發展,必然趨向跨學科的混合,將有新型態的應用、產品、服務,我們要從自身的熱情往外拓展,成為自己的執行長、行銷長、技術長,逐漸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一家公司的願景可以吸引人才,一個人的品格也扮演同樣效果。
愛大認為,善良的品格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我們必須先讓自己保持優質的形象,才有機會左右逢源,擁有更多發揮影響力的機會。他強調道,大量閱讀,是最簡單不過的方式。如果你不知道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妨透過大量閱讀去尋找,總有一本會觸動你心,找到自己心中嚮往的典範。
關於要如何「具體地」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經營呢?我大力推薦《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本書,作者們把經營公司在用的「商業模式圖」轉換成適合「個人」使用的模式,以淺顯易懂的步驟,教我們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發掘資源、提供獨特價值,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等同公司運作方式的商業體系。
.
【後記:從內在做起】
.
《內在原力》書中的舉例淺顯易懂,背後的道理值得細細咀嚼。從愛大的個人故事和人生閱歷中,處處都可以發現,一個人隨時都具有「修改自己人生演算法」的能力。舉凡工作上的能見度、專業領域獲得青睞、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典範,這些足以影響別人的「外在影響力」,終究還是得從自己的「內在原力」先做起。
當一個人開始發揮他的內在原力,散發出來的影響力將逐漸發生,周遭的人脈也會開始活絡起來。如同愛大在書中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一段話,撒冷老國王對即將出發尋找夢中寶藏的牧羊少年這麼說:「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最後,這些心態上的重新設定之後,就像是建立起一個新的思考習慣,必須經常使用、重複使用。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從今天起,讓我們把內在原力當成自己思考的習慣。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INNER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AHTP9E
使用期限:9/5~9/11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590的網紅林俊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拜登政府已經上任兩個禮拜,大家都非常關心未來美中台三方關係會如何改變,例如中國前幾天一次派28架次軍機擾台,很明顯就是為了試探美方的底線,但國務院也立即發布了一份聲明,譴責中共的行為。 這份聲明比較不同的地方,是美國兩年來第一次在聲明中出現「敦促雙方展開有意義對話」,這確實是拜登上任以後的改變,不...
口惠而實不至同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問
我是ㄧ位小三,五年前在彼此共同的工作場合遇見了他,他有家庭,是位設計師,我是ㄧ般的上班族,而我認識他那時剛結婚,所以我也是有家庭的人。
前三年我們的關係ㄧ直維持不錯,過的很幸福,因為上班在同ㄧ個城市,到了下班時間他會來找我吃飯,送我回家,這樣的日子我覺得很幸福與快樂。
在第四年時,因為ㄧ個疏忽,導致他的老婆開始懷疑他有外遇,所以我們變得非常低調、小心,當然見面互動時間少很多,後來再加上他工作變忙了,能抽出的時間又更少了,所以我們爭吵也變多了。
這中間我提了幾次分手,但他不接受,覺得我只能跟他同甘,不能共苦,他認爲我無法耐心等待他,只要他忙著處理家裡和工作的事,我就會不高興沒耐心,又或者我時不時表現對他很冷淡。但我心裡想的是,兩個人相處這麼多摩擦與爭執,見面也是有壓力的見面,被時間追著跑,還要冒著可能被另一半知道的風險,這樣下去有意義嗎?
我也提過,我們是不是該對自己的另ㄧ半坦承不愛對方了,假始能回到單身,我們再繼續這段感情,他回我說不會有那ㄧ天,因為他老婆即使曉得他外遇了,也不會跟他離婚,事情只會越看複雜。
後來的日子,我對他有刻意疏離,因為我總在他身上看到很矛盾的ㄧ面,像是他時不時說他不愛老婆,每當夫妻間大吵,就說要離婚,但好像就是循環著這樣的劇情。漸漸其實我也不想插手理會他們的事情,只是我和他ㄧ有爭執產生或是覺得不被他理解時,我就好想結束這段感情,但他會責備我覺得我很自私,不是真心愛他,老師您覺得是這樣嗎?
另外,這五年,幾次因為見面問題爭吵後,我不斷跟他提,這樣下去好累,我們是不是該跟對方坦白說已經不愛對方了,先處理好,再來談我們的感情,他都解讀我在恐嚇他,極度生氣說我踩到他的底線,但我的本意並不是,這也是我ㄧ直與他爭執的點之一。
回
恐嚇他又怎樣呢
不恐嚇
他不也是把兩邊都擺爛嗎
你為何怕他這麼覺得呢
還是你也是期望被這樣的恐嚇制約呢
所以你們都依賴這個「恐嚇」
可能你們是一樣的
習慣了人生這樣痛苦的複雜
原來恐嚇是讓自己變得比較重感情的面具
這成了你們現在沒滋沒味的關係的唯一空轉
天氣依然燥熱
沒有一個冷氣房能收容你們這樣的人
最自私的人指責別人的自私
說白了
兩個人都不知道自己都在餵養對方的自私
一切的掙扎與分不開
都是在為各自人生的混亂找逃避罷了
才會沒有愛也不想放下
才會以為持續這樣的糾纏是什麼感情
結局
其實你們心知肚明
是越來越讓原本還有一點厚度的根基給掏空
目前看到的就是地基下陷
就看下一次的暴雨何時來
將一切粉身碎骨的崩塌
不怕嗎
還是
勇敢起來吧
⋯⋯⋯⋯⋯⋯⋯⋯⋯⋯⋯⋯⋯⋯⋯⋯⋯⋯⋯⋯
(從今天開始,我回覆的每封信的照片都會無償幫好產品來宣傳,幫大家一起渡過疫情帶來的困難,如果你們有我可以幫忙的,可以把你們的產品告訴我,如果能有折扣分享給大家,限量即可,我都樂意幫你們轉po,產品的購買介紹,我都會放在回信的最後)
⋯⋯⋯⋯⋯⋯⋯⋯⋯⋯⋯⋯⋯⋯⋯⋯⋯⋯⋯⋯
來一篇文章好好介紹一下三款!
會特別介紹一下小月娘的成分
🥰♥️
.
我有很多朋友跟客人被小月娘燒的不要不要的🤣🌼
不過大家都還是會誤以為他是綠豆椪/綠豆凸/白豆沙
其實都不是喔🥰🤍
.
當初選擇這三種口味是因為
自己很愛傳統的蛋黃酥
也不是不愛現在創新的口味
是覺得自己身為台灣的一份子
保留台灣的經典傳統滋味
我有能力的話就會持續保留下來
(很怕這樣的美好古早味會被遺忘)
(剛好三年多前我工作室還飄渺不定的時候,也遇到很棒的大哥,很懂原料,然後阿憨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他說,照著這樣的方式,會有很多長輩很愛,因為他自己也很喜歡,所以有大致上告訴我該把什麼原料好好保留,那才是古早味的精髓!)
然後就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想法的到現在!
.
經典烏豆沙:
經典的古早味酥皮,搭上因應現在時代的口味,
把本來甜點很高的烏豆沙餡改成低糖,裡面仍然包著阿憨最引以為傲的蛋黃!
上頭點綴的芝麻是阿憨有再烘烤過,所以吃起來香氣不會只有像一般生的芝麻有個生生的味道。
.
紫薯千層芋頭酥:
裡面的芋頭也是阿憨挑過
吃起來綿密很化口的芋頭餡
搭配著阿憨最愛的蛋黃
芋頭跟鹹蛋黃 再加上經典古早味的酥皮
愛爆啊!
因為外型不一樣
所以口感也會略顯不同🥰
上頭的紫色是阿憨用非常大量紫薯粉下去做染色,其實我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室
能夠維持一個好看又好吃的水平下去進行。
我知道兩全其美很難,不過我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把它給好好呈現出來🥰
.
小月娘:
有一次客人賴我問我說 請問 瘋狂小月娘是什麼口味
我突然覺得我真的不能亂取名字🤣
那時候我自己是愛爆 然後莫名的就key 上了瘋狂小月娘的字眼在文章裡面
我一時不知道怎麼回覆他….。
小月娘他的主要成分是白鳳豆,
白豆沙單吃很沒有味道(很不明顯,所以他通常都是主原料的配角)
綠豆椪/綠豆凸 如果沒有處理好會有個豆子味,我也不至於到不愛,可是我大約知道有的年輕人不喜歡🤣
小月娘的內餡,阿憨自己拿回來都還有再處理過,所以口感更match 🥰
我小時候真的很愛吃餅 也很愛吃綠豆凸,後來長大出社會吃到小月娘
我真的直接捨掉綠豆凸這個愛(對舊愛直接Nono)
那時候就冒出一個想法
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賣
讓人家知道他叫小月娘!
結果就一路這樣過關斬將的到現在⋯!
去年讓很多客人都非常喜歡!
今年沒有更新口味的原因是
(自己私心想可以做訂單也可以滿足自己的嘴🤤⋯⋯)
我也還在很擔心明年我該把誰拿掉🥲⋯⋯
三個小朋友現在都各自有愛爸愛媽在寵幸🥲🌼(與有榮焉,沾個光的me)
大致上就是
小月娘他沒有白豆沙那麼不顯眼
也沒有綠豆凸的豆子味
我把兩個原料的缺點
都剔除,找到最棒的一個結合方式🥰🤍
有感受到你們對三個小朋友的喜愛♥️
大致上就是醬子
.
活動到8/25☺️🤍
有喜歡的朋友們
就趕快來預約吧!
如果文章還是感受不到那個好吃的程度
那麻煩你趁活動還在
趕快訂一組六入的回家品嚐
才能感受偶在說什麼🥲
.
另外有客人在問
阿憨的蛋黃酥怎麼會有一層橘黃色的東西在餅皮上?
有些客人回饋圖給我
會看到蛋黃酥的屁股皮會有一層淡淡橘黃色的色塊
其實那就是阿憨堅持用蛋伯家好的蛋黃,經過我自己特別的處理方式,蛋黃自己所釋放出來的油脂。
因為有聽到業界會特別用沙拉油去泡蛋,每個人的做法不同,只是阿憨不是這樣做🌼
大家可以放心 不是亂加些什麼🤣♥️
.
優惠在這邊🙌🏻
優惠活動:
#吃飽嘴蛋黃酥在阿憨家
讓他們成為你們今年中秋節最棒的中秋節禮物☺️
.
6入$360
9入$540
12入$720
。口味可混裝。
.
單筆訂單
10盒以上(含)蛋黃酥(不限顆數)享95折(再享免運)
20盒以上(含)蛋黃酥(不限顆數)享85折(再享免運)
.
公司行號欲訂購 大量
歡迎來私訊找阿憨🙋🏻♀️
優惠另外計算~。
.
然後‼️‼️
鴨蛋確實漲價了!
你們真的買到賺到🥲🥲🥲
🔹這波早鳥優惠活動只到8/25!
要訂的朋友趕快喔✨
.
.
蛋黃酥全部都是蛋奶素!
不添加豬油、鴨蛋是素的(因為他沒有受精,所以沒有鴨寶寶🐣)
🔺可面交、可宅配🔺
面交地點:新泰路323號
清心飲料店旁邊的「巷口」取貨!
.
宅配運費$170
可以裝三盒六入蛋黃酥
其他顆數、盒數的運費
歡迎來訊詢問喔!
.
忘了說 這次配方再升級!
口感就是要給他酥到掉渣😝
趕快來預約吃吃看😎
8/26可以提早預約蛋黃酥回家品嚐 好吃再來揪團☺️
.
.
訂購line:官方帳號:@vwk0279q
(記得加@)
.
.
.
.
#蛋黃酥禮盒
#吃飽嘴蛋黃酥
#中秋節
#蛋黃酥
#芋頭酥
#小月娘
#新莊美食 #新莊蛋黃酥
#酥到掉渣
#天然原料
#揪團
#團購美食 #團購美食推薦
#紅土鴨蛋
口惠而實不至同義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戰略模糊與神聖承諾:我們該如何看待美國近日連番發言?】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白宮記者會上把台灣和以色列並列,說美國對兩國的承諾「神聖不可侵犯」,且總統拜登在ABC的專訪上面直接把台灣跟日本及韓國並列,表示美國會用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集體防衛)的神聖承諾來回應外來侵略。接連兩天對台灣的地位發言,著實令人震驚。
在這邊我們來進一步分析這些發言的意義。
▍1、台灣與以色列
台灣和以色列有很多相似之處。最常被人提到的相似點包括都是面對強敵的小國,無論「強敵」是單數或複數。這也是為什麼蔣介石在六日戰爭(1967年6月)後對以色列推崇備至,希望能用以色列經驗反攻大陸。
不過對美國而言最重要的相似處,就是這兩國都是「夥伴」(partner),也可以說是「非正式盟友」,即沒有軍事同盟的盟友。這使得美國對這兩國遭到入侵是否會直接出兵防禦,都採取「戰略模糊」政策。今天或許很少有人會懷疑美國會守護以色列的決心,但其實幾次中東戰爭下來,美國也沒有真正派兵救援。最危急的「贖罪日戰爭」(1973年10月)期間,美軍也只有發動「五分錢救援行動」(Operation Nickel Grass)為以色列運送物資,並以第六艦隊護航。這其實就很接近有些台海戰事想定中,美日聯軍對台灣的援助方式。
以美國和以色列之親近,就算北約盟國不希望以色列加入,美國也大可與以色列締結雙邊軍事同盟。當然,以色列歷年的戰績已證明其中東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今天的以色列不去打別人就很好了,或許還不必太擔心以色列被入侵到需要美國救援的情況。美國的以色列政策和對台灣的「戰略模糊」差不多,美國也會擔心和以色列正式同盟,會形成「尾巴搖狗」的窘境,讓美國被逼得要和中東週邊國家開戰。所以美國寧願提供大量美援、賣給以色列最先進的武器或進行技術轉移,也不在以色列駐軍,至多就是在以色列設置「供應盟軍戰爭儲備計畫」(War Reserve Stocks for Allies,WRSA-I)。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是在美國的政策圈、或者是台灣一些相關的投書討論當中(例:李喜明總長和2049研究所的研究員Eric Lee在NBC的投書:https://reurl.cc/83Ee3j ),也都建議美國在台灣設置供應盟軍戰爭儲備計畫(WRSA-T)。
說到戰略模糊,以色列情境下的戰略模糊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以色列不承認也不否認是否持有核武,不過全世界都相信以色列可能有為數不少的核武庫。當年美國雖然不鼓勵,但是在一群曾經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猶太科學家幫助下,美國發現時也為時已晚了。據說艾森豪在卸任時留給甘迺迪的訊息中,就包括以色列疑似發展核武的情報。最晚大概在尼克森上任前,以色列就成功發展出核武了。這倒是以色列和台灣比較不同的,就是美國對以色列的核武計劃相當程度默許,但對兩蔣的「新竹計劃」和「桃園計劃」卻是強力阻擋 。
無論如何,台灣和以色列相提並論,這在美國官方的發言當中是相當罕見的情形。眾所皆知,以色列和美國之間的連結相當深,猶太裔的美國人在美國外交政策(和其他各領域)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台灣能夠和這樣子強大的盟友直接放在一起,對台灣來說實在是被提升了很多位階。或許我們也可以說,對台灣來說,以色列與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會是美國所投射的與台灣夥伴關係的最理想型態(ideal type),也就是說,我們在外交關係與國安政策上面可以努力的目標。
▍2、台灣與北約
拜登在ABC的發言應該是震驚了許多人,很多人會問說,那到底美國的一中政策和戰略模糊是否改變了呢?台灣真的變成一個北約等級的盟友嗎?
我們常常提,一中政策和戰略模糊是一個很大的框架,而且也從來沒有明講過到底邊界是什麼。我們認為,這樣的大框架短期內還是不會改變的,例如拜登雖然說到美國會根據公約第五條去「回應」針對日本、韓國、台灣的外來入侵,但還是沒有明講說是怎麼個回應法。因此,如果要講說美國終結戰略模糊,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我們上一篇文章並未表示台灣因為拜登的言論而自動升級成為北約的一員,明顯的,拜登當時是提到南韓日本這些「非北約會員國」。令人驚訝的點是,這兩個國家皆與美國簽署軍事條約,卻將其與台灣並列,還提到集體自衛權回應台灣問題。儘管事後有資深官員出面澄清對台政策不變(其實早可以預料到),但他也未對總統發言一事多作解釋,白宮發言人方面則是把既有政策內容拿出來念了一遍,也沒有回應去評論總統(層級上也不合)。目前似乎僅有學者(如葛來儀)出面指出拜登是口誤。
我們認為,重點不在美國對台政策的「變」,而在「不變中的細微變化」。
我們並不認為拜登的回應是沒有意義、隨意講講的。正如先前討論一中政策的時候談到的,即使大框架沒有變,我們還是可以去看方向性。拜登在ABC的講話是有高度的政治意涵,表示風向的確是往那個方向走,而不能只從「不變」來解讀。
試想,主持人的問題是明確地去問台灣,那麼拜登沒事幹嘛提北約?正如同蘇利文在白宮的回答,記者也是明確問到台灣,蘇利文沒事幹嘛提及以色列?
當然兩者非同一事件。蘇利文發言並未被撤除,而拜登言論被以「政策未改變」來做澄清,前者是行政部門的決定,而後者就比較有可能是意外。但就算是再怎麼無心、再怎麼口誤,很難想像茲事體大的大西洋公約第五條的集體自衛權,會在美國完全沒討論的情況下主動講出。即便行政體系事後還是出來念一遍那些既定的政策言詞(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對台的承諾不變unchanged),這樣的「承諾」在短時間內,可能並不會牽涉到台灣的法理地位、也不會打破當前的戰略模糊與中美對峙的狀態。但可以看到整個風向和氛圍是在改變的。
或許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美國如此大動作、用最高層級來回應疑美論,到底是要講給誰聽的呢?
#應該很明顯講給某個亞洲強國聽的吧
從白宮國安會到拜登本人的回應,其實重點都一樣:阿富汗局勢不能拿來直接套用在台海,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是很堅定的。
我們認為,與其在國內鼓吹失敗主義、講著會被遺棄,台灣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更加了解美國的國家利益是什麼、看清楚國際政治的發展、持續增強自己的實力,包括經貿實力,文化軟實力,當然還有自我防衛的能量和意識。蔡英文總統日前已講過:「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團結、更堅定保衛自己,自己不作為,只依賴別人的保護不是選項;仰賴沒有價值做基礎、而且對台灣不放棄用武力的人的一時善意或施捨(大家可以思考是在指誰),更不是選項。」
了解大國之間的政治角力以及大國的利益所在,我們更能夠知道該怎麼做政策上的調整。
*關於阿富汗情形和回應疑美論,請見我們前一篇〈台灣該如何看阿富汗事件〉
(https://reurl.cc/VE9loY。)
*拜登發言詳解(施鹽!),推薦閱讀 TaiwanWarmPower :https://reurl.cc/LbyVX9。
#好多人超愛講美國口惠實不至
#這是馬英九的名言耶
#台美關係有各種官方與非官方交流還有各項軍購
#別再說美國什麼都沒做了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口惠而實不至同義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拜登政府已經上任兩個禮拜,大家都非常關心未來美中台三方關係會如何改變,例如中國前幾天一次派28架次軍機擾台,很明顯就是為了試探美方的底線,但國務院也立即發布了一份聲明,譴責中共的行為。
這份聲明比較不同的地方,是美國兩年來第一次在聲明中出現「敦促雙方展開有意義對話」,這確實是拜登上任以後的改變,不過也不讓人太感到意外,符合拜登團隊的風格。
更何況就兩岸對話這件事來說,台灣的立場一直非常清楚,蔡總統也多次在演說中強調願意與中國對話,前提是在不損及台灣尊嚴的情況下,不願意展開對話的其實是中國。
無論台灣或美國怎麼做,國民黨總是有辦法批評。陳以信說美國「口惠而實不至」,藉由這個聲明去批評過去幾年通過的友台法案,非常不應該。不要忘了,提出這些法案的不是新政府,而是參眾兩院的議員們,況且這些議員大部分都還留在國會裡面,根本是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
民進黨一直強調與志同道合的民主夥伴合作,尤其是美國,對比國民黨,我們是不折不扣的親美派,這也是大多數國人期望的方向。但國民黨為了批評民進黨,什麼議題都反對,拐彎抹角的批評,看起來就像是在攻擊台美之間的關係,就職典禮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國民黨真的想展現親美形象,其實沒那麼難,台美關係有突破時乖乖肯定就好,就算不想稱讚民進黨,那至少可以不要講話,畢竟國民黨每次講話每次失分,就證明在這個議題上,民眾的立場非常清楚,拿親美議題攻擊政府,是沒辦法獲得任何好處的。
口惠而實不至同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口惠而實不至同義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0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BNe-VRIwto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中央協助本港防疫框架,包括加強新冠病毒檢測和設立社區醫療設施。人類須與新冠病毒共存情况下,這兩個項目切合本港需要,其中加強病毒檢測,可以讓本港掌握更多疫情狀况,有利於商業活動運行,經濟不至一直沉落。期望政府妥善安排,市民積極配合,使病毒普及檢測工作有序順利開展,為社會和經濟回復相對正常狀態,創造條件。新冠病毒其中使人不安之處,是一個人感染之後,沒有病徵,卻可以傳播病毒給其他人而發病。這類隱性感染者有可能是超級傳播者,成為社區重大隱患。本港第三波疫情確診個案,迄昨累積約3850宗,其中40%本地個案不知道源頭,顯示第三波疫情高踞不下(到昨日還有89宗確診),或與四成個案源頭不明有一定關係。
蘋果頭條
美國財政部香港時間周五晚突然公佈有關香港官員的制裁名單,包括11名特區政府多位主要官員及中共對港事務的官員,當中除特首林鄭月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副主任張曉明及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外,港區國安委秘書長陳國基、現任及前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與盧偉聰等亦榜上有名。早前獲兼任港區國安委秘書長,特首辦主任陳國基晚上接受《蘋果》訪問時回應指,自己對美國制裁「冇回應」,又指自己在美國沒有資產。他說:「總之我哋依正規矩去做嘢」。對於上任特首辦主任最終令到自己被美國制裁,可感後悔?他說:「我冇後悔、冇後悔。」早前特首林鄭月娥曾回應可能被美國制裁時,亦指自己在美國沒有資產,以及認為美國對她作出制裁無理。
東方正論
爭議多時的全民檢測終於落實。港府公布,三間國家級在港機構將負責為全港市民檢測病毒,費用全免,最快兩星期後展開。誠然,本港疫情嚴峻,政府檢測能力已到極限,要求中央出手可謂應有之義。然而,全民檢測仍有許多問題未解,包括並非強制性,而且沒有居家令等配套配合,加上不少市民逢中必疑,政客逢中必反,在種種條件皆不成熟下,隨時事倍功半,好事也變壞事。特首林鄭月娥昨日率領官員一同宣布新防疫措施,最矚目的是改建西區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為「火眼實驗室」,由內地支援隊成員協助,並由三間內地在港機構負責全民核酸檢測。
星島社論
美國財政部昨日宣布制裁十一名中港官員,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及副主任張曉明、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等。十一名被制裁官員在美國的財產將被扣押。美國財政部昨日稱,今次制裁,是基於總統特朗普在上月十四日發布的行政命令,認為中國最近所為從根本上削弱香港自治與民主進程,遂對於從事「惡性活動」者作出制裁。財長努欽發表聲明說:「美國與香港人站在同一陣線,我們將使用我們的工具和權威,來打擊那些削弱香港自治的人。」
經濟社評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本港的病毒檢測連月來遭詬病既少且慢,港府早前求助中央後,終能大幅提升能力,最快兩星期後展開全民社區檢測。人命關天,坊間卻出現抹黑陰謀論,諸如基因樣本將送內地,不單屬無的放矢,蠱惑人心,更是草菅人命,因政治利益喪失良知,公眾可從新聞中見到這些政棍敗類。全民檢測是邁出抗疫一大步,港府應盡快虛心與醫療專家敲定採樣方式、收發樣本等細節,且多加解說背後考量,增加誘因鼓勵檢驗,以換取最大抗疫效果,助社會、經濟盡快復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