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了維娜斯一趟,為了已經穿了快兩個月的塑身衣改小
也因為能出門一趟,特別又能偷得浮生半日閑,結束時就刻不容緩的衝去對面微風國賓看了孤味
這齣用婚姻背景表現各世代台灣女人的內心,還真的讓身在婚姻裡感觸很多
突然覺得昨天的感觸也很貼近看完這齣的感觸,人生真的是一門很深的課題,很多事後都需要學著放下,但很多時候又真的很難放得下。
而婚姻也是一門很難的一生的課題,像年輕的秀英說的,夫妻本來就是一輩子,這句話很簡單,但也好難。
我們從年輕時對婚姻的浪漫想法,一直到簽下了那張紙約,才發現婚姻不再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牽扯著兩家子,或更是兩邊家族的事。很多事情變得很不簡單,也很不容易,常常讓我們感到疲憊的,不是夫妻兩個人的問題,而是身邊那些感到無奈卻也無可奈何的家務事。
但婚姻走到了後頭,既使轉換成家人的愛與陪伴,一起擁有的那些曾經的美好回憶,也是用一輩子編織的緊密關係,很難說放就放。很多時候,愛著愛著,吵著吵著,就這樣過上一輩子了。
雖然大家說這齣戲很好哭,但看到最後讓我眼匡泛紅的,卻是片尾曲想起時,那句句用旋律刻畫出女兒對娘家的緊密情感。
剛好在維娜斯量身時剛好聊到,結婚後最難調適的,就是之後的年都不再能像從前,能在家裡陪伴著父母過年,而想到往後的年家裡都少了自己一起圍爐,想著想著總是心酸與不捨。
雖然我們的女兒還小,但對於未來面對她找到生命的另一半,放手對我們來說是個課題,離開對她也是個課題,但不管怎樣,等到嫁人的那天,只想讓她知道,家裡永遠會有個位置留給她,家門永遠為她而開,她永遠是我們的心肝寶貝。
不管娘家夫家,一樣都是溫暖的家❤️
#激勵人心的是穿了近兩個月的塑身衣腰圍竟然小了一吋半大腿少了半吋
#再接再厲💪🏻
只是結婚的關係片尾曲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三藩小時代》:我最親愛的...
.
HBO 影集《三藩小時代》,敘述三個住在舊金山的同志好友:派翠克、唐和奧格斯丁,各有生活與愛情的難關需要被處理...
.
#第一季
.
《三藩小時代》的英文片名是《Looking》,尋找。關於一群人在尋找他們的目標:有人渴求愛、有人想要甩脫寂寞、有人試著證明工作能力、有人只是想確認自我的價值。很簡單的作品,一集不過30分鐘左右長度,每一集就看主角們在愛情、事業、生活中起起落落,有時尋得短暫快樂,有時又被悲傷與悔恨與偏見所擄獲,摧毀得來不易的安穩。
.
《三藩小時代》第一季最愛第五集,導演是拍過《愛在週末邂逅時》和《45年》的 Andrew Haigh。派翠克認識理髮師李奇,互有好感的兩人花了一整天時間陪伴彼此,從對話、互動和一些微小的細節,進一步認識彼此( #我覺得這個階段的愛情最美,#沒有太多的臆測也沒有太多的要求與期待只有滿滿的好奇心)。第五集會讓我想起《愛在週末邂逅時》和《愛在黎明破曉時》,說真的,當一齣作品的對白夠好,演員夠魅力,節奏夠穩夠舒服,就算整集只有兩個人在聊天,也會看得非常開心。
.
另外,第一季結尾收得超好,有種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的徒勞無功的感覺。最後一集的片尾曲尤其是大·亮·點!!!!
.
#第二季
.
「我得說...我覺得妳願意陪伴丹尼斯很感人,但妳這樣對爸投下震撼彈後,誰來陪伴爸呢?」梅根(派翠克的姊姊)。
「親愛的,妳爸能照顧他自己,相信我。我得實踐自己真正的心意。」母親。
「天啊。」派翠克。
「那妳的婚姻呢?怎麼不好好實踐它?」梅根。
「妳才結婚多久,三個月?妳以後就會知道了,梅根。和對方在一起愈久,婚姻這回事就變得愈複雜。」
「妳不能就這樣離開爸,媽。」派翠克。
「若有人能讓我幸福,他想跟我在一起,我也想跟他在一起,我該什麼事都不做,待在原地不動嗎?」
.
《三藩小時代》第二季,每個角色繼續處理他們與自我、伴侶、家人、朋友間的關係。每一種關係都會因人因時因地而不斷產生變化,人們面對變動時,容易感到焦慮,而動念逃避。只是,一昧地逃避不會解決問題,只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棘手。我很喜歡這一季裡的每個角色都更誠實地面對自己( #除了派翠克),也更勇敢走上自己的理想之路( #除了派翠克)。
.
#有雷喔喔喔喔
.
.
.
.
.
《三藩小時代》第二季結尾丟出一個有趣的題目,派翠克決定跟新男友凱文同居,卻意外發現凱文持續有在使用約會軟體,兩人因此發生爭執。凱文覺得約會軟體只是他無聊時拿來打發時間的消遣,派翠克則無法接受和另一半保有「開放」關係。和一個人在一起,該要從一而終,或者可以接受偶爾的出軌來維持一段關係的新鮮感?
.
我無意評價凱文或派翠克的愛情理念哪個才更好更理想,只覺得一段關係若是以不信任揭開序幕(派翠克跟凱文約會時,凱文仍跟前任男友在一起),往後要翻轉成信任,其實會有點難度。愛情最諷刺的點,在於一開始利於己的優勢,後來可能變成缺點般的存在。派翠克在凱文仍有伴侶的情況下與對方約會,就該認知凱文的價值觀也許跟他不同,就該明白:如果凱文可以為了自己而背叛前男友,那麼未來他們倆人的關係掉到谷底時,或許凱文也會對派翠克做出相同的事。
.
凱文希望派翠克可以信任他,給予這段關係一個機會。#信任是一段關係能否走下去的關鍵(我甚至認為生活習慣的差異,重要性還落於信任之後)。凱文清楚表明了他對經營兩人關係的信心,派翠克卻只能不斷地以無法接受開放關係為由拒絕凱文。事實上,凱文使用交友軟體並非這段關係告吹的主因,而是派翠克喜歡凱文的程度,沒有強大到足以支撐他繼續跟凱文走下去(派翠克對凱文的好感比較是「慾望與寂寞」大於「你就是我想要共度人生的伴侶」)。
.
#電影版
.
由於《三藩小時代》的收視不佳,第三季被腰斬,團隊直接推出電影版給觀眾一個交代(怎麼 Jonathan Groff 主演的影集都是口碑好收視差的作品啊?)。《三藩小時代》電影版開場,派翠克搬去丹佛工作一段時日,避開傷心地舊金山,為了參加好友奧格斯丁的婚禮,派翠克回到舊金山小住一段時間,九個月前的往事,又重新回到他的心中。派翠克想起當初自己跟凱文分手分得草率,決定跟對方再見一面,兩人會面時,凱文指責派翠克很懦弱,派翠克問他:「你真心覺得我們兩個有可能開花結果?」凱文回應:「#我會很願意放手一搏。」
.
我太喜歡這場對話,「你真心覺得我們兩個有可能開花結果?」這個問句好殘忍,那說明了派翠克確確實實對凱文以及兩人關係充滿著不信任和不確定感。至於凱文的回應,則再次表現出他對派翠克的愛與在乎。可惜愛情是雙人舞,只有雙方都願意一起共舞才跳得下去。這也是電影版結局一方面打動我,一方面又讓我感到哀傷的原因。
.
派翠克一直以來都習慣找人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而且不願正視自身的問題,電影版結局,李奇跟男友分手,派翠克跟李奇復合。《三藩小時代》結局的動人在於派翠克終於正視自己的感情,並且願意為一段感情冒險。《三藩小時代》結局的哀傷在於派翠克和李奇的開花結果,再次說明凱文在派翠克心中的重要性,沒有派翠克以為的那麼多。
.
派翠克碰到兩個好男人,讓他左右為難,花了點時間才終於確定自己想跟哪個在一起(李奇和凱文都為了派翠克離開自己的男友)。看完《三藩小時代》的影集和電影版,我真正的感想很簡短,那就是:派翠克上輩子燒好香,這輩子才有這麼多好友和情人陪他走過徬徨的日子,耐心等待他搞懂自己要什麼。
只是結婚的關係片尾曲 在 蘭蘭夫人-王雅蘭的自以為是天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只是舊文章回顧到紀錄一下
「親愛媽咪」以愛死你的絕望 救贖世間有情人
用LINE傳送
+
留言
2015-02-27 09:23王雅蘭
春節剛過,許多人都po了家族聚餐的豪華菜色,可以想像家家歡樂場面之前,有許多母親守著廚房,在端出一道道佳餚的同時,獻愛家人,自己卻疲累不堪。 母愛若是人間幸福的啟始,那,不幸呢?
「親愛媽咪」如詩如畫,卻又如狂風暴雨打得你無力招架,電影本周在台上映,深刻描述了母親的愛與絕望,是加拿大導演札維耶多藍盡顯才氣作品,在他火花處處又細膩鋪陳下,觀影情緒的飛揚愉悅與悲痛無助,竟比鄰而居。
「親愛媽咪」的母子情美麗又悲傷。美昇提供
故事從一場小車禍開始,還來不及凝神思考,就被捲入主角世界, 這麼一路糾著心,看著3位主角母親、兒子與鄰居友人以細膩演技堆砌出的強烈情感,如海浪般澎湃自銀幕衝洩而下,撲面而來的力道強得令人要閉住呼吸。是要有多愛,才能承擔得起放棄?
25歲導演札維耶多藍的「親愛媽咪」,故事描述單親媽媽戴安娜獨自撫養具有暴力傾向的過動兒子史提夫,她總是擔心兒子惹是生非,史提夫則迫切想表達對媽媽的愛,兩人關係劍拔弩張,經常瀕臨爆炸邊緣。新搬來的鄰居凱拉,意外的撞進母子關係中,舒緩了母子間的緊繃,而三人關係的互補融洽,是否能填滿彼此人生的缺口?
「親愛媽咪」導演札維耶多藍帥氣又才華洋溢。圖/美昇提供
「親愛媽咪」藉著1:1畫面的轉換運用,訴說著人物心理狀態,而音樂更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加拿大天后席琳狄翁的法語歌曲,片尾曲Lana Del Rey的「Born To Die」貼合劇情更深深觸動人心。看著影片,不禁想問:有狂野、激情、放縱、不顧一切的人生節奏,誰想有被壓抑、在防衛線內小心翼翼的、被禁錮的命運?那種宛如走鋼索的驚心動魄,觀眾陪著享受短暫刺激,也為終將墜落而一掬同情之淚。
多藍導演19歲就自導自演「聽媽媽的話」,描述叛逆少年與母親彼此相愛卻又互找麻煩的相處,全片才華洋溢震驚世界;第5部電影「親愛媽咪」可看作處女作的續篇,卻更成熟而意境深遠,剛拿下2014坎城影展評審團獎(與電影大師高達『告別語言』並列),以及法國凱薩獎最佳外國電影,大陸導演賈樟柯讚美為「充滿自由的靈魂」。
「親愛媽咪」深刻動人。美昇提供
大家都知道要愛媽媽,既然是25歲導演拍的,理所當然根據他90後成長經驗而來,通常這年紀的人... 都把非我族類說的話當成耳邊風吧。札維耶多藍厲害在於能同時又狠又準地敲中母、子兩方觀眾,乍看是替母 (子)方說話,仔細思考卻恰恰相反。
你是不是隨便答應又臨時變卦的父母?或者正事不做、經常用謊言來圓謊的子女?你會不會在子女面前髒話連篇,卻希望他們比你有文化?你是否曾在壓力下遷怒失控,傷害了最親愛的人?你自認很愛,但卻用自以為對方喜歡的方式付出嗎?相愛容易相處難,當母愛也不能拯救時,你會不會選擇放棄?
電影裡有句話,「母親不可能一覺醒來發現她不愛自己的孩子。」不過人世間的確有許多渴愛子女,憤恨自己為何被父母棄如路人,也有父母對著一到青春期就從天使變成惡魔的子女束手無策。當愛也打不開溝通之門,選擇放棄是太愛,還是不愛?或許只是避免傷害?
「親愛媽咪」導演札維耶多藍帥氣又才華洋溢。圖/美昇提供
很多人認為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性、是自然,陳可辛拍電影「親愛的」,趙薇、黃渤、郝蕾演的父母,為子女可以犧牲自己。但天下的媽媽如此相似,卻又很不一樣,許鞍華拍「黃金時代」因為蕭紅疑似殺嬰情節,引起爭議。
「親愛媽咪」的母子情愛得太濃烈,因為生活、情緒的管理沒有章法,加上現實壓力,擦槍走火情節接連上演,看得人膽顫心驚。人類社會的自由愉悅與放縱不羈,本就很難界限,鄰居友人凱拉的語言障礙,暗示了另一個家庭的不幸故事。
其實生孩子當媽咪,是女人的再進化,和人生幾個重要階段如求學、結婚不同,不一定更好卻是人生新紀元,身體、思想因為當媽媽有了變化,簡而言之就是變了個人,再也回不去了。這個過程不一定人人都順利適應,有人戰戰兢兢,有人輕鬆以對,應付不來的媽咪,對家庭子女當然影響很大。
電影裡的媽咪說:「生命就像撲克牌,拿不到一手好牌,什麼都別想做了。」倒楣的媽咪為生活焦頭爛額,連走在路上,袋子都會破掉東西散了一地....... 這一幕,如此簡單卻深刻,很多母親都會心有戚戚焉吧。
生命中的不幸,有時候來得沒理由,對親密的人做的事情,你也許不能理解,但除了憎恨,還有包容、原諒的選擇。不然,就等自己更強大吧,有一天強大到可以超越自己位置,體諒對方位置感受,就釋然了。
悲哀的,是當你夠強、夠成熟,愛與不愛,也許就沒那麼重要了。
(★「udn星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