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Tella Tella Cafe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____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我們不要輕易的去評價別人;
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
不要輕易地指責別人,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生活里的喜怒哀樂、去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
每個人因立場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
所以,不要一味的隨意去指責批評,否則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生活は明るく 万物は可愛い」
可是店家處理態度讓我們感受很差⋯
沒有得到顧客應有的「尊重」。
先說一下我不是酸民,
我只是把當天真實撞見的情況經過還原。
問題①
營業時間11:30,但一樓門上的時間還寫著11:00-20:00?
問題②
突如其來的拜訪雖說有些唐突,但店家至少可以做到一次性告知目前已經預約到晚上了吧?
(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資訊通…像我就是路痴。)
看門上時間原本以為11點開始營業,
上去後店家跟我們說11:30才開始營業。
等待時間…
11:30開始營業後,我們又再次上去,
這次跟我們說,已經預約到晚上18:30。
下次可不可以一次性說明,
早說嘛~為什麼不早說🥲
如果想去的人記得先打電話去詢問,
但我應該是不會再去了,
畢竟初次就給了不好的印象分數!
我想這應該是家咖啡店急需改進的地方了吧~
其他我不知道,因為我只在街道樓梯間體驗。
喜歡快追蹤 👉🏻 @ace_huang0331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W/ @kidd214story @a91010191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____
#tellatellacafe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____
☞ 門市資訊 ☜
📍 地址 |103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9巷22號2樓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____
分類標籤🏷️ #Acetri編 #相機食先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地區:#Acetri_Taipei
#taiwan #台灣 #taipei #台北 #taipeicafe #台北咖啡廳 #台北咖啡店 #台北咖啡 #台北下午茶 #台北景點 #中山 #中山咖啡廳 #大同區 #大同區咖啡廳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類別:#Acetri_Cafe
#cafeshop #cafe #咖啡廳 #咖啡 #下午茶 #打卡景點 #新店報報 #新開幕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六一遛阿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聽說看過影片的人 只要在8/30號前去跟店員喔「阿寬好帥」 就可以打九折喔 更多影片⬇️ 吃爆台中三大烤鴨!大排長龍的烤鴨店!真心超好吃的片鴨和鴨架!實至名歸!美村路真好味北平烤鴨/香記烤鴨/佳皇城烤鴨 ➡️https://youtu.be/HeJig-NIg9s 8月4家速食/飲料店新品資訊...
可不可 新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是業配文*****
幾個星期前,我臨時想剪頭髮,我就拜託已經合作好多年的設計師Dereck快快擠個時間給我。
Dereck就跟我約在華山文創附近一個住址,說剛開了分店,現在在試營運,他現在得花一半時間在這邊照顧,問我到這邊來可不可以。
這店跟在安和路的本店走的優雅時尚風很不一樣,這個新店明亮簡潔,裝潢走工業風。一進門還有個咖啡bar,不但賣咖啡,還賣可麗露。
再問仔細點,Dereck告訴我,他跟幾個partners想試試新的概念,就是客人走進門,是由設計師從洗頭,剪,染,燙,吹,都由設計師一人完成,設計師這樣一條龍從頭做到尾,價格設計也會比較親民。
Dereck還說,連咖啡bar都會由設計師輪值,說是很多客人都變朋友了,沒事會來店裡逛逛,喝咖啡聊聊天,所以Dereck現在在學做咖啡。
Dereck剛滿四十歲,在這行也快二十年,有點名氣。他是主要股東之一,平常在本店裡,有很多幫手。我問他突然要回頭去做,以前在做助理時做的事,不覺得委曲嗎?
Dereck聳聳肩說,不會呀,適應一下就好了,客人要能適應比較重要。他告訴我,現在很多客人都是衝著設計師來的,所以希望從頭到尾都是設計師做完。在他們幾位老板設計師的想法,這樣可以加深跟客人的關係。當然,傳統分工的做法,也有它的優點,比如染髮,專業染髮師,只做染髮,照理說,應該更專精,但可能就沒有設計師一條龍做完,這麼了解這位單一客人的性格跟特性。另一方面,Dereck說,人事開銷真的很大,現在助理越來越難找,能一個人做完,就一個人做完吧!
我覺得很有趣.
我自己的行業,也是從專業分工,走到一人多工。
年輕時候,採訪中心會分文字記者,攝影記者,文字記者裡還分路線,跑經濟,跑政治,跑時尚,跑戲劇。...等等。我以前在紐約還認識一票歐洲特派員,跟我一樣是駐紐約的特派,但他們只跑聯合國新聞,其中一位法國記者,已經跑了二十多年的聯合國。
我不知道這些記者們,現在還是這樣工作嗎?
我當時已經覺得很怪,聯合國能有多少新聞?當然硬要發,絕對有得發,光是教科文組織旗下的NGO可能就有幾千個。但一年上不了一次頭版或晚間新聞的記者,公司可以養多久?
我有一次在麻州去採訪一位建築師,就我跟攝影兩個人。從燈光到收音,從編導採寫,就是兩個人做完。建築師對台灣電視台的操作,非常欣賞,她跟我說,她不知道為什麼老美的電視台這麼麻煩,上午是NBC進來訪問,來了二十幾個人.光架燈就搞了一個半鐘頭,還把她的花踩壞了。她還說,NBC主播跟你問的問題, 也差不多,都是環保的角度。
那時網路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已經開始了。果然,在過去十多年,我認識的很多這些非常資深,非常高薪的記者朋友們,都失業了。
但這不表示新聞行業很衰敗。
自媒體的興起,讓能拍,能採,能剪的這群記者朋友,馬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不是說NBC那燈光拍的美美的,收音收得一百分的做法有什麼不好。我只是覺得,觀眾真的需要看那麼美的主播嗎?還是同樣的錢,我們多去跑幾條新聞?
以前電視台的觀眾,可能喜歡主播一定要很美吧?但新媒體看習慣的觀眾,有的也許是要新聞很快,有的也許是要新聞的深度,有的也許是要主播很有個性,有觀點。打在主播臉上的光有多精緻,對他們來講,一點都不重要。
所以能搞清楚觀眾想要什麼的,最終會勝出。
有人會說,這不是大哉問嗎?大家都想要知道觀眾想要什麼,但是人心難測。
這在社群媒體出現前,你可以這樣講,但如果認真經營社群,逐漸的,你會知道你的觀眾在想什麼。因為現在的傳播早就不是單方面的了,現在的觀眾,是很能表達意見的。
以內容創作者來講,我也覺得能多元發展的,比只走單一方向的有前途。你會的才能越多,越能互相貫通的,越有競爭力。網路世界變化速度太快,你會的技能得要跟著變。
所以我覺得Dereck他們的做法很有趣。
我相信是這是為了更有效率,更加深與客人的關係,更深入了解客人的需求,走出來的一條路。
那天,Dereck跟我說了再見後,就自己拿起掃把,在掃他幫我剪下來的頭髮。這以前都是助理在做的事,但我看他做,也不違和。
Four lite cafe
林森北路9巷23-3
電話:02-23911499
#dereck chen
#four hair
#競爭力
可不可 新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新工場和BCG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看看F5未來商店,如何用AI技術擴大品類優勢,重塑無人零售及餐飲行業。
改造者系列:全自動烹飪+清潔,現在的便利店有多未來?--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慧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廣東,F5未來商店已經在AI的幫助下重構便利店的商業模式。區別其他無人便利店,F5未來商店抓住了便利店引流獲客的核心品類:鮮食,由後廚機器現場烹飪;不僅如此,顧客用餐後,攝像頭會自動檢查面是否有未處理垃圾,觸發自動回收垃圾和清潔桌面指令。
在采訪中,F5未來商店聯合創始人林小龍認為,許多零售行業的傳統問題是當前AI應用無法跨越的,例如門店擴張導致的供應鏈壓力,想要實現自動化賦能,還需潛心研究和打磨技術。以下: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零售行業,F5未來商店以重構便利店的模式向傳統零售企業展示了AI和機器自動化的巨大潛力,重新定義了「無人零售」。正如「F5」其名,F5未來商店嘗試以AI和機器自動化「刷新」零售服務與體驗。
■本期受訪嘉賓:林小龍
F5未來商店是利用機器自動化結合演算法替代人工的24小時機器人便利店。無需服務員,所有烹飪、冲調飲品、取貨、結算、庫存盤點、清潔工作均由機器自動完成。F5未來商店探索未來零售與餐飲的商業空間,重構人與商品的連接場景。
林小龍是F5未來商店的聯合創始人,福布斯中國「30 under 30」。在此之前,他曾任職於騰訊。
■對談實錄
Q1:F5未來商店為什麼選擇切入零售?又為什麼選擇獨立運營,而非和傳統零售商店合作?
林小龍:2014年,F5的創始人徐海成機緣巧合在工廠裡開了一家便利店,營收雖然高,但因為重人力,利潤其實很一般。60平方米大的小店卻雇了13個人來運作,攤去了很多成本。當時我們就在思考,可不可以讓運營工作自動化?可不可以讓機器替代人工?同時,我們也看到市場的整個大趨勢是勞動力供給走下坡,工廠招工越來越難,自動化確實有著巨大的價值。於是當年開始立項做自動化的無人零售。
選擇自己做無人零售的探索主要是因為無人零售仍需要時間證明自己,對已經成型的零售商而言,試驗的風險和成本太高。而且零售的鏈條很長,完全讓零售商各環節改造機器和AI應用影響太大。
我早年在騰訊工作,有一個說法是「小步快跑、快速反覆運算」,無人零售也是一樣。無人零售在早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不斷打磨單店模型,單店模型成熟之後才適合做擴張。這對於已經成型的零售商而言,會面臨業績不升反降的壓力,在試錯的過程中往往信心和意願容易動搖。
另外,F5未來商店的無人化涉及到零售的方方面面,從中央廚房、門店運營到物流供應鏈,對於傳統零售的顛覆是巨大的。F5未來商店將圖像識別、機器自動化、千人千面推薦演算法、機器預測等技術都靈活地運用到了便利店業務當中:包括顧客進店時有攝像頭做人流分析,顧客在電子螢幕上購買時,演算法會根據顧客的歷史購買資料、類似偏好顧客的購買行為來做推薦,出貨之後由攝像頭檢查商品是否被顧客正常取走、攝像頭檢查桌面是否有未處理垃圾而觸發自動回收垃圾並清潔桌面指令等等。在後臺備貨和生產過程中也有AI賦能。比如,我們銷售的品類中有很多是鮮食,都是由後廚的機器蒸煮生產的,我們可以通過資料分析預測需求量,輔助門店精準備貨。這些顛覆對傳統零售商店而言都需要時間來適應。
Q2:我們理解F5未來商店對於傳統便利店的顛覆確實是巨大的,但對於F5未來商店的上下游包括供應鏈、門店運營的員工而言,亦是如此,發展過程中有什麼挑戰嗎?
林小龍:F5未來商店相當於用AI重構了便利店的商業模式,這對於很多有著豐富零售經驗的人來說會有衝擊,甚至存在人與系統的對抗。比如在發貨上,當演算法的推薦和人的經驗認知有所違背時,你是選擇相信演算法還是相信經驗?人對AI的理解不夠(演算法的推薦很難對單點的結果做出解釋)、對AI的信任不夠時,應用AI就會出現挑戰,經營者需要做抉擇。
比如,一個令人驚訝的演算法發現是,在深圳的門店,人們對辣食的偏好要比廣州強得多,水煮牛肉熱銷得多。這是基於我們對商品口味類型的歸納,再將其作為發貨的參考指標,區域經理就能夠根據資料分析的結果來做發貨的決策。而在以前,人的經驗很難有這樣的發現。我們現在的AI店長大概能達到一個有八年經驗的店長水準,能夠理解每個單店的個性化需求。並且,AI對每個門店的需求理解是在隨著時間不斷調整和反覆運算的。
AI能夠加快學習和複製的速度,自動化之後門店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模式化,10天就能拼裝出一家新店。但是這又涉及到了另一個挑戰——供應鏈問題,我們發現,許多零售行業的傳統問題是AI應用無法跨越的。儘管可複製性提高了,但門店的擴張也會導致供應鏈的壓力急劇增大,一旦上了規模,供應鏈的複雜程度和壓力都會上升。我們最近兩年都在研究供應鏈,在研究供應鏈的自動化輔助,研究技術如何能夠賦能供應鏈。
Q3:F5未來商店相比其它無人零售商店的差異化優勢是什麼?
林小龍: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無人便利店主要是通過機器視覺、感應器或者RFID來實現無人零售,對於消費者而言,整個對話模式和傳統零售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F5未來商店的變革要大得多,以千人千面的貨架為例,F5未來商店用一塊塊電子螢幕取代了實體貨架,千人千面的產品推薦才變得可能。要知道實體零售中傳統貨架很難移動,也不會因為顧客而有差異。
F5未來商店的另一大優勢在於品類差異,F5銷售很多鮮食,而非包裝商品,相當於是「零售的餐飲化」。因此消費頻次更高、消費品質更高、利潤也更高,其即時性、強線下、集約化的特點也使我們受電商的衝擊不會像百貨商店那麼大。未來,我們在考慮將餐飲模塊獨立出來,用AI和機器自動化賦能餐飲企業。
■要點回顧
1、信任AI並非易事,既往的優勢也可能成為應用AI和創新的阻礙,決策者需要增加對新興技術的理解,在創新浪潮中把握主動權。
2、「改造者」在試圖規模化AI時,往往也會面臨來自傳統企業業務上的挑戰(比如供應鏈的專業程度),因此AI要規模化,還是需要磨煉好垂直領域的內功。
3、在尊重行業規律的前提下,「改造者」要敢於運用AI重構傳統行業,突破傳統方式的束縛,這將有助於「改造者」打造差異化的優勢。
可不可 新店 在 六一遛阿寬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聽說看過影片的人
只要在8/30號前去跟店員喔「阿寬好帥」
就可以打九折喔
更多影片⬇️
吃爆台中三大烤鴨!大排長龍的烤鴨店!真心超好吃的片鴨和鴨架!實至名歸!美村路真好味北平烤鴨/香記烤鴨/佳皇城烤鴨
➡️https://youtu.be/HeJig-NIg9s
8月4家速食/飲料店新品資訊!肯德基x青花驕炸雞超好吃!麥當勞起司薯餅雙牛堡/可不可梨花春芽/清心x哥吉拉!
➡️https://youtu.be/KYfeXCdfgwk
苗栗在地美食!開了70年的古早味冰果室!超多人的豬頭肉麵/粄條!路過必買的第一名水晶餃!大湖不只有草莓啦!大湖尊梨又甜又大!
➡️https://youtu.be/az77Z9K3eqo
【銅板美食】 5間彰化和美必吃!每餐都不超過50元!久違的在地小吃!拉仔麵/東山鴨頭/豆花/爌肉飯/10元綠茶
➡️https://youtu.be/Iv8ElTzWfMk
台中龍井4家美食!傳說中才10元的鴨血之王!飯不可貌像的蝦仁蛋炒飯!
➡️https://youtu.be/21B8XBSHuc4
【路易莎】年度熱銷排行Top.5!到路易莎的必吃美食!加碼兩款我們每次必點的飲料!
➡️https://youtu.be/OD5yZi7C8sY
【吃到飽】天使紅蝦/螃蟹/菲力/啤酒/哈根達斯無限品嚐!五星酒店吃到飽半價!上等食材吃到飽!金典酒店栢麗廳情人節快樂!
➡️https://youtu.be/ewl2p8yL5dU
合作信箱:dandancat820123@gmail.com
我的錄影設備⬇️
相機:Sony A7c , Iphone11,Insta360 oneX2,Gopro5
鏡頭:Sony EF 16-24mm F2.8 GM
麥克風:Boya BY-M1領夾式麥克風,Boya BY-MM1
空拍機:Dji Mini2
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Music by andreas owens - speaking with my chest - https://thmatc.co/?l=E2FDA3B0
#台中崇德#藏壽司#くら寿司KuraSushi
可不可 新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天朗氣清的香港仔,泊着一艘艘舢舨艇戶。和煦陽光,灑落在萬中無一的一艘,白煙裊裊的熱湯,隨風飄逸的香味,跟浪搖曳的鐵漢身軀,默默經營一場海上流動的盛宴,艇仔粉。漢子名叫林流,人稱流叔,今年64歲,做艇仔粉已經35年,駕着艇,穿梭香港仔鴨脷洲海旁一帶。有時神龍不見首尾,但只要撥個電話,他就會現身。以一碗魚湯,一箸艇粉,一塊燒鴨,一件牛腩,配上一撒溢香的胡椒粉,慰藉每個饑腸轆轆的人。
流叔1980年代初開始做艇仔粉,他不是水上人,但見親戚做得有聲有色,遂頂手一隻艇試試,就這樣,靠一門小生意,養活了一頭家。一艘艇,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他在此煲湯、淥粉、斬燒味,由早上六時開始準備,忙至傍晚五時做完清潔才回家。只他一人,凡事一腳踢,對六旬老人來說,也算辛勞。
艇仔粉舊時多服務水上人,勝在方便。「水上人捉魚養魚,見到魚都驚,所以艇仔粉就準備一些肉類,牛腩、幾樣燒味,夠飽,又夠香。」可惜近年,食物種類變多,漁業又式微,水上人少了,一個香港仔由20家艇仔粉,變成全香港只餘幾家,一天賣幾百碗變成幾十碗,生意難做。加上政府不再發牌,艇仔粉漸成歷史遺物,碩果僅存,全港剩下的,五隻手指數得完。
流叔就是少數堅持的一個。艇仔粉的精髓,在於其魚湯底,不放豬骨,他就沿用傳統做法,把大地魚先煎香再熬湯,舊時更會放入梭羅魚,熬上三小時才入味。牛腩、滷味等等均是自製,以確保質素。呷一口魚湯,撒上自家磨的胡椒粉,及各色隨心附送的餸菜(因流叔很喜歡加其他料),勝在風味一流。「以前我連燒味也是自己燒,在岸邊的木棚,但棚仔沒了就沒辦法燒了。」他惟有向鴨脷洲大街的牛記取叉燒和燒鴨。時移世易,想掙出一條生路,他就只能默默適應求存。
三十載間,難忘滋味多不勝數。他試過燙傷被迫休息兩個月;次次打風擔驚受怕艇仔破損。辛酸事多,但他一直苦苦堅持。時光荏苒,若有幸在海旁遇到他,他還是老樣子,沸沸騰騰地舀湯,快快捧上一碗粉,答話時充滿鄉音,卻掩飾不到真誠:「如果沒有了艇仔粉,也沒有啥可不可惜。如果65歲要退休,我做多一兩年也不做了。辛苦。」驀然醒覺,那一口鮮活,那一份傳統,不要等失去才懂追憶。
編採:莫小巧
攝影:邱覺達、謝致中
剪接:謝致中
流記 香港仔艇仔粉
營業時間:10am-4pm
電話:9140 2628
Facebook:流記 香港仔艇仔粉
註:平日可致電給流叔,約實位置吃艇仔粉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可不可 新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天未光的旺角,像一座沉睡的城。早上五時,於一片陰沉的藍調中,一家小店亮起燈,開動起「隆隆隆」的機器,一漢子在忙,手靈靈巧巧地搓粉、溝料、切麵。驀然望望,原來是家麵廠。羅坤發麵廠,大隱隱於市,藏於旺角街市的一角,做麵賣麵,將字號傳了七十年。傳到第三代,風光不繼,昔日花了十足力做的麵,再沒兩分回報。做麵,賺不到大錢,只求做出口碑,問心無愧。
羅家籍貫潮州,由其爺爺一代,於大陸已經開始做麵。生麵、粉、銀針粉等等,這麼幾種,沸沸揚揚,忙了大半世。1958年,爸爸羅坤華偕父母到香港生活,承繼做麵手藝,先於大坑東設麵廠,題「羅坤發」作字號,因潮州人做生意,最愛「發」和「隆」二字,加上其姓氏及坤字輩,分量十足,見他何等重視。
1973年,大坑東廠房發生火災。他們遂把麵廠搬到花園街,後開設熟食麵檔,前鋪後廠,愈做愈大,風光一時。「最誇張係好多人排隊,一日做4000斤蝦子麵。」第三代掌陀人羅偉明,就是在這樣豐裕的環境下成長。他八歲開始在店內幫忙送貨,十五歲開始跟爺爺爸爸學做麵,至今天,見他總是沾得滿臉白粉,不怕髒,不說累,非常投入,注定一生與麵結緣。
輾轉間,他們亦把廠房搬回旺角亞皆老街,扎根旺角。不做批發,只作零售,來買的通通是街坊熟客,偶爾還見到明星。然而,近年生意惡做,2012年因租金上漲,他們被迫關掉麵檔,只留廠房。甚至試過在花園街賣衫。但兜兜轉轉,還是始終放不下手執的麵絲。
奈何,歲月沒有等人,這兩年,爸爸媽媽年紀漸老,決定退休,不便落鋪幫忙。舊時人多好辦事,今日就剩羅偉明一人獨守廠房做麵,何等欷歔。行業難做,只得太太打理店面,賣麵找錢。廠房也請不到師傅,惟有凡事獨力撑。全年無休,一星期工作七天,清晨五時出門,起碼晚上七時才收工,披星戴月。難,卻未言累。「個世界唔同咗,人情味都無咁濃。以前,無論如何都賺到錢,而家,你出盡十分力都未必有兩分回報。」
做麵界中,羅偉明算後生。「我今年先46歲,仲有對仔女要養,又要守住個老招牌。」語畢,聽出一份潮州大男人的擔當。所以,他每做一個麵,都講究新鮮質素,對得住自己,也留住客人。以做蝦子麵為例,他們沿用傳統,一定全用鴨蛋,就算貴,都不惜工本。因為鴨蛋夠黏性,做出來的麵才有彈性,韌度十足。過麵過四次,絕不能偷工減料。走鹼過程也不能馬虎,否則麵有鹼水味,成敗筆。連別人毫不重視的執麵,他也親力親為,一雙靈巧的手,把麵如髮絲般慢慢梳好:「買麵係買賣相。人哋買麵,不是買麵碎,怎能馬虎?」也難怪,小小麵廠,貨如輪轉,客似雲來,總算不枉一番心機。
說麵,羅偉明如癡如醉。但他亦分享一段小往事,在做麵前,他差點就當成漫畫家了。1980年代,他跟過邱福龍學習畫漫畫,也試過投稿到雜誌,當年畫的周慧敏肖像,大獲好評。但家人反對他入行,認為畫漫畫沒前途,要他繼承麵業,豈知事隔三十年,卻是殊途同歸?那年心志,早已如煙,可不可惜,也沒法子。他笑言,結婚後,一切只為了一頭家,早已拋下了畫筆,現在就只想專心為麵廠奮鬥,望一切,努力終有回報。
羅坤發麵廠
地址:九龍旺角亞皆老街3號地下
電話:29519712
採訪: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 梁兆麟
剪接:麥煒軒 謝致中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