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良:「至於政務官出身的邱騰華及楊潤雄,兩人均屬曾外派的政務官high flyer,在梁振英年代由公務員轉成問責官員,邱騰華最近忽然勇武起來,猛烈批評黃色經濟圈,起初不知背後動機,但到本地黨媒社論三箭齊發狂插,就知道黃色經濟圈正觸動紅色官商利益集團,原來局長乃在執行黨的政治任務。至於另一黨的悍將教育局長楊潤雄,相信很多人也走漏了眼。梁振英年代他是個不起眼的副局長,但得力於「吳克儉效應」而彈起,吳局長天生愛遊埠、飲食及剪綵,不理公務,面對公眾的會議,就由楊代表出席,傳媒、議員痛恨吳克儉,所以對楊自然留下良好印象。到林鄭月娥登場,深紅政客左派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獲委為教育局副局長,教育界仍然寄望楊可以把持住教育政策,不受紅色黑手干預。反送中運動持續,青年學子上前線,老師作支援,學校做人鏈,整個世代沸騰起來,學生的犠牲牽動社會各階層,中共自己不作檢討,諉過於香港教育制度、學校及教師。大家都清楚知道「教育」及「傳媒」是近廿年中共在港「政治失敗」的代罪羔羊,中共部署下大舉染紅本地傳媒,封殺不受控的《蘋果日報》,結果?新媒體崛起取而代之,黨完全失去了小罵大幫忙的中間派言論,香港媒體「文匯大公化」,同時也失去影響力。至於教育,時刻想取消通識科,復活國民教育,用《國歌法》對付學生,在課室內搞政治灌輸,同樣,最終越搞學生越反感!
為了清算教育界,楊局長終於赤膊上陣,走去上海黨喉舌《上觀新聞》表忠,發表DQ校長清算教師偉論。被問道若學校不配合調查,甚至校長也支持教師行為,楊表明如果覺得一個校長不能勝任,可以取消其校長資格。身為局長,也曾任政務官,難道不知道處分教師、校長是需按規定程序嗎?在教育專業已有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Council on Professional Conduct in Education),及《香港教育專業守則》(Code for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 of Hong Kong cum Practical Guidelines)為指引,專門立案處理業界教師失德事宜。楊局長所作所為,是將選舉主任以政治思想審查候選人而進行DQ的方式,引入香港教育制度之中,對教育界進行人人過關的政治思想及言論審查,結果必定進一步觸發混亂及抗爭,香港亂局會再度擴大。
楊潤雄子女在香港唸國際學校,到澳洲升學,畢業後可能回香港賺錢,因為香港獸醫收入是澳洲N倍,他們從未受過香港教育制度折騰,所以楊局長拿其他香港人的子女前途獻給黨,以獻媚取悅聖上,乃閹人奴才所為,自己做了閹人,然後去閹割香港下一代的獨立思考、自由意志,實在可恥之極。香港危局中諛媚奴才主政下,DQ教師、校長勢在必行,2020將是全民奮戰的一年,沒有時間長嗟短歎了。」
可持續飲食通識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抗爭日常生活化:回顧鐵幕下,波蘭人和勇合一的智慧
//一、集體進行約定的生活小事,持之以恆,讓大家感受團結和持續互相鼓勵,如定時配戴特定飾物或穿著特定衣物,在國營新聞報導時將電視扭向窗外並集體落街散步,在宵禁時間開始後集體將所有寫字樓、商店和家居的燈熄滅,杯葛任何與波共有關或合作的人、組織或機構,集體按章工作或定期請合法病假,等等。
二、形成並廣傳生活守則,將上述的生活小事成文化和正式化,並涵蓋日常各種場合的行為指引(如工作時不與波共有關或合作的人作任何工作以外的社交,或公餘儘量參加飛行學校通識班),及供陷入須向波共妥協的處境時用的實際計策(如儘量聯絡陷入同樣處境的人互相討論應對並將自己的處境向身邊朋友訴說,這樣比自己面對來得安全而可減少須妥協的程度和範圍,且可獲得自己社區的道德和情緒支援),讓人民知所行止。
三、與此同時,各社區自發製作與波共有關或合作的人、組織或機構列表廣傳,並定時更新及修正。
四、自發集體紀念社會運動中的重要日子及對波蘭民族重要的日子,前者儘量低調,後者儘量鋪張。前者的目的是保持記憶及盼望,所以儘量不要引起官方注意和反應;後者相反,要選一些官方也認可的日子,趁機凝聚更多人民,並在鋪張舉辦各式活動時摻進非官方立場和思想。
五、為保持記憶,將波蘭一路走來的歷史和義士儘量完整及真確的紀錄好。
六、在各行各業成立獨立於波共控制的非政治互助聚會。非政治,只做康樂、福利等無傷大雅的公餘日常,才能不受注目的繼續存在;聚會,不是正式組織,從不挑戰官方行業組織的獨一合法地位。看似飲飲食食,其實是個平台,最後開花結果為社會運動在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其實不少行業難以一己之力成立聚會的,故波蘭天主教會一路提供極為堅實強大的支援,幫助不少行業 ── 尤其是學術和藝術界 ── 成立聚會。)
七、全民支援政治犯及其家人、因政治原因被解僱者、被政治迫害而流離失所或浪跡天涯者、全身全心投入爭取人民更好未來而無以生活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勿謂善少而不為,每一個人都重要。
八、保持樂觀很難,那麼就培養自己的幽默感,防止悲觀和麻木。
波蘭人民如此生活日常,至到天明。//
可持續飲食通識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1>>2
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共議合校以建設成「偉大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今天表示,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共議多年合校成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已達成熟階段。他表示民國90年3月7日兩校經雙方校務會議通過,由原陽明大學吳妍華校長與原交通大學張俊彥校長共同簽署「國立陽明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合併意願書」,並同意合校後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為校名。此合校目標在陽明大學梁賡義校長、郭旭崧校長及交通大學張懋中校長任內又重新啟動。交通大學已於104年12月16日104學年度第2次校務會議再次確認通過,陽明大學亦預計於近期校務會議再次討論。為尊重陽明大學,交通大學之校長遴選委員選舉已暫緩進行,以待合校決議達成後再由新的遴選程序選出合校後之新校長。
張懋中校長說,兩校的教育理念完全一致,陽明的校訓為「真知力行、仁心仁術」,交大的校訓為「知新致遠、崇實篤行」,校風均尚:求真求新、仁誠力行。兩校多年來培育之卓越校友已各為社會中堅,在生醫研究歷有創新,醫療照護首屈一指,視病猶親,救人無數;在半導體、電子及資訊科技上創造了世界領先之產業,大幅提升台灣於全球競爭中之地位。雙方均期待合校後攜手突破當今台灣高教困境,共同建設能發明並塑造未來的「偉大大學」,以培養我們的青年學生使具有令人尊敬的人格 、品德和深厚的人文、藝術與設計素養,成為社會的棟樑和榜樣。並孕育他們使能在科技與文明跨面向的發現和發明上具備革命或顛覆性的新觀念、新思想、新知識,並具備新世代的領導人及先驅者所必備的創造力、領導力、國際觀和執行力。
他表示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多年來已有廣泛及深厚的教研合作基礎。在行政上,交通大學持續協助陽明大學在網路、校務、資訊、服務系統之建置、維運、及開發。兩校及北榮在大型軟體建設也合作多年,已完成互聯互容。 在教育上更已搭建最寛頻 QC3遠距教學平台,可同步與多校區150人同時上課,效果與同室無異甚至更佳。兩校原已各自豐富的通識課程藉此平台可以倍增,而陽明之基礎計算機課程現已由交大老師及助教們執教。在研究方面兩校近十年來更與北榮及 UCSD成立跨國生醫工程中心,共同執行iRICE 與自由型計劃,國際研合成果卓著;此外,交大早已成立智慧醫療推動辦公室,與陽明共同投入AI智慧醫療與健康照護資訊系統研發,推升我國先進醫療國際地位,充分體現雙方在生醫資電 (BioICT)創新領域的絕佳互補性。交大鼓勵知行合一,提倡師生由動手實作關懷社會發展議題,例如以交大蘭花屋與能源屋參加於凡爾賽與杜拜舉行之「智慧能源十項全能大賽」,進行客家文化田野調查,建立義築實驗室,發展無毒智慧農業系統,以協助農業及農村改善,更設有深耕計畫中唯一由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各校共同推動成立之文化國際研究中心,這些努力對於新校之人文社會領域發展將有重要的貢獻。
在學生輔導方面,兩校均高度重視導師制度,推動實體導師課程,提供優質諮商輔導環境。暢通學生與學校溝通管道,具學權最優傳統。新建綠能智慧宿舍,進行宿舍空間活化、積極改善學生住宿、飲食、生活及學習環境。交大在推動國際化方面為教育部評價最優的大學,提供學生極佳國際經驗環境,並已成立公立大學中唯一的國際學院,積極吸引優秀的印度、越南、中亞、東西歐、南北美之國際學生來台。交大歷年選送學生出國進修研究,藉由建立及深化與國際夥伴的實質合作關係,創造師生跨國合作及移動機會、配合產業需求持續精進國際化校園環境。交大已在印度的最頂尖大學群廣泛布局,也與著名之河內科學大學成立越南分校。交大與陽明合校後,新校將可積極推動新南向之遠距醫療,創新醫材、新藥臨床等研發,強化一體之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並挹注學術躍昇的力量。
最近陽明大學、榮民總醫院與交通大學已簽署三方協議書,合作推動由交大校友會及喜見兩校合一的企業領袖集資50億以興建之BioICT 智慧型醫院及跨領域研究園區,供合校後師生融合醫、牙、護、醫檢、物治、醫工、放射、藥、人社、藝術、管理、法律、基礎科學、工程、資訊、電子等領域,做為跨域實習與教研之場域。陽明與交大校友會雙方互動友好,均對合校之目標大力支持。現今交通大學於台北,新竹,台南共有五個校區,在政府和校友們大力支持下,建設完整,各校區運作順暢。預期合校後新校在土木、建築與藝術之師生專業協助下,各校區之教育、學習及生活資源必定更加完善與充實。
可持續飲食通識 在 [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系列] 如何建構可持續的未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講者:許碧琪小姐、黎芷婷小姐、林漢明教授、麥君洋小姐、伍美琴教授、黃洪教授主持:梁美儀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大學 通識 教育主任)日期:2020年6 月30 ... ... <看更多>
可持續飲食通識 在 抗生素等);而「可持續膳食」主張可以同時食用植物性食品 的推薦與評價
「素食」同「可持續膳食」係近年盛行嘅飲食模式。「素食」主張以植物性食品(例如蔬菜類、豆科類、水果類等)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