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政府 #加強移工防疫措施!』
前天 #京元電子爆發群聚感染 引發竹科半導體業一片震驚,昨天快篩後,初步就有高達32位員工染疫,更讓人驚慌的是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感染源,#苗栗縣政府 至今對資訊交代模糊,令更多人恐慌。在京元竹南廠染疫事件中,多數都是外籍移工,居住於派遣公司的宿舍,以交通車往來於園區、商場與宿舍之間。而竹南與新竹科學園區不過一個交流道的距離,新竹市一定要提前部署,以設想病毒是否已在新竹地區散播?的心情,嚴陣以待才行!
👉『勿讓外籍移工變成竹科防疫破口』
面對新竹科學園區 #護國神山 受到威脅,昨天一早,京元股票跌了3.5%,即時反應確診案已經使得不少投資人卻步。未來倘若因為疫情發展造成產線停工、產能受損的話,不只京元的股價,整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都有可能因此受到波及,損失難計。為此,#林智堅市長 下午表示將全面清查新竹市移工宿舍的管理狀態,並且制定相關作業規範,讓風險降到最低。
竹科一直是台灣最高標準防疫的地方之一,規定嚴格且軍紀嚴明。這次移工的染疫破口,透露出一個警訊:疫情爆發至今,台灣對境內移工的防疫管理究竟做了多少?能掌握到什麼程度?移工會不會變成防疫政策的漏網之魚?威脅到護國神山的安全?
👉『工業區移工生活管理應該清查』
新竹縣新豐、湖口、芎林、苗栗縣頭份、竹南與銅鑼等,新竹市香山牛埔等地,海外移工儼然已是生產線上的主要勞動力,這些移工很多住在「外勞村」(宿舍),由人力仲介公司(移工顧問)負責管理,統一食宿,集體行動。外勞村的防疫做得如何?有沒有落實?外籍移工對台灣疫情了解多少?不同文化有不同生活習慣,是否會降低防疫效果?這些在這次群聚爆發前,坦白說很少人關心,更別說了解。(註:竹南科學園區、湖口工業區、芎林五華工業區、牛埔工業區等都聘有大量海外移工)
👉『雇主防疫意識夠不夠?』
外籍移工有自己的生活圈,放假期間也會集體到外縣市休閒逛街、或上教堂清真寺做禮拜。竹南的移工來新竹玩,是很普遍的事。移工間基於同鄉情誼,桃竹苗移工的移動網絡甚至會跨越到大台北,甚至是台中。無論台北車站,新竹火車站,還是台中東協廣場,假日時很容易見到操持不同語言的勞工享受假期。移工分為「產業外勞」(廠區)跟「家庭外勞」(看顧),也有的在長照機構內服務,類別不同但是人際社交圈互通。萬一疫情擴散,病毒隨著這些移工人際網路流竄到不同公司、工業區,甚至養老院與本國家庭內,那真是不堪設想。
👉『主關機關勞工處要趕緊動起來』
為了辛勤工作的外籍移工健康安全,也為了降低產業風險,苗栗縣、新竹市、新竹縣的勞工處應該儘速聯合各大廠商以及科管局,全面盤點 #產業移工 宿舍、管理規範、衛生環境、用餐動線、篩檢流程以及各項福利措施,並在 #各大公共場所製作多國語言標語,以確保政令傳遞的有效性;另外,也要呼籲無論是家庭還是長照機構的 #外籍看護雇主確實督促移工落實防疫政策,保障外勞跟家人的健康。
#防疫全國隊
#移工健康
#才能永續發展
歡迎加入臉書社團🤡 新竹同學慧 ,一起討論防疫大小事。
台中看護工會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策諮詢報導
衛福部於2017年起全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如今政策執行已屆滿四年,為了回顧攸關國民健康的重大計畫,本智庫於八月二十五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惠、台中市前副市長林依瑩,就不同面向提供各自的見解與分析。
開場與會者就以自身使用長照服務的經驗,指出目前長照申請流程相當複雜,不易於民眾申請使用;根據被照顧者不同的情況,可服務的機構分為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單位(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單位(巷弄長照站);除了三級單位之外,在長照系統中還有個管師、照服員、復健師等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的長照服務。這樣的分級結構,對一般家庭來說相當複雜;因此,當有長照需求時,每一個家庭都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去洽詢長照資源,並等候評估入戶,大多數的家庭都無法負擔這樣的成本。
談及整體長照執行情況,中央補助長照經費雖逐年增加,然而實際執行情況不甚理想。舉例來說,106年與107年執行率僅達五成左右,其中智慧健康發展計畫只有不到三成,108年為了拉高執行率,放寬補助條件致使執行率提高達92%,但缺乏稽核管控的政策補助,造成不少專家學者對於品質的疑慮。另一方面,中央為了補足長照經費缺口,設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並訂立額度目標,預計逐年成長至115年可編達736.48億。許多專家學者批評,今年僅預算400億的計畫,目標五年後要成長將近一倍的預算,迄今卻沒有穩定的財源,很難想像未來的長照計畫要如何實現。
根據研究統計,實際上在台灣照顧服務提供者,多數優先考量為家屬(61.2%)42萬人,再來是外籍移工(28.5%)20萬人、機構照顧(4.9%)3.4萬人、居家照顧服務(5.4%)。回到照顧現場,當家庭有照顧需求時,大多數人第一首選是從移工找起。此外,家庭照護類移工一方面不受勞基法管轄,同時也被長照政策體系排除在外,延伸出不少照護問題。
整體而言,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4.9%已屬於高齡化社會,每年家庭看護需求量都處於直線上升的狀態。若目前長照政策思維,都維持在將「長照服務視為商品」的話,恐怕只會創造出更廉價的服務品質,造成更惡劣的勞動條件。
長照2.0為實現在地老化,發展了龐大的照顧體系,但執行情形卻遭一線工作者批評不符實際需求,為了解長照政策執行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八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婦女新知秘書長周于萱、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主任謝雅涵、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各自針對長照政策不同執行面做分析。
開場與會者先剖析目前照顧服務的家庭困境,根據研究統計,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中,粗估有231萬人受照顧責任影響,因「照顧」離職約有13.3萬人。這些人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家庭的照顧需求,還有離開職場所需承擔的後果;因此長照計畫的核心應以「照顧不離職」為目的,減緩這些人的照顧負擔。但事實上,目前政策限制僅能提供22小時居家服務,這對有需求的家庭來說遠遠不足。
另有與會者指出,目前所謂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發展未能符合初期的社區整合服務理念。有民眾不斷反映A級單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有許多A級單位的個案管理人員,連目前長照計畫能為個案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都不甚清楚。此外,目前支付制度為單項服務支付,當家庭需要洗澡服務,就申請洗澡服務;需要交通接送服務,就申請交通接送服務;服務提供相當片段且缺乏完整性,不力於支持照顧者長期照顧需求與生活安排喘息,建議考量開發包裹式照顧服務,以因應照顧者需求與區域資源不足的問題。
最後提及長照服務員的問題,為了快速擴張人員帳面數字,目前在長照2.0的政策規劃底下,訓練時數僅需90小時,進入門檻相對低。即使如此,大多數人接受完訓練後,也未必都會投入長照產業服務,原因在於相同的工作內容,在醫院從事看護工作,或是自行出來接案當居家服務員,其薪資水準都優於待在政府的長照體系裏面。因此與會者建議政府考量政策時,不應僅考慮如何解決家庭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應更全面的思考這些家庭照顧者的培訓問題,以及後續就業支持問題。
台灣長照目前的問題,並不僅止於供給面不足而已,而是有更多的問題在於長照供給者缺乏支持體系。以目前台灣家庭照顧者的樣貌統計,平均照顧時間高達9.9年,每天照顧時間更是高達13.6小時。這些人不僅面臨家庭照顧壓力,同時還要面臨受到照顧責任影響,因而減少工時的壓力,此情況在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當中,粗估就佔231萬人。若政府沒有提供健全的政策環境,並給予民眾有充分的選擇權,減少被迫成為照顧者的壓力,家庭照顧者的失能與崩壞,將會是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少子化社會來臨伴隨著高教冰河期,甚至連國立大學碩博士都出現招生掛零的情況,為了解高教產業實際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十五日分別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就不同高教產業面向提供現況與見解。
一開始與會者先談及整個大學發展歷史,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早期中世界的大學主要組成,是由一群學生對學術有興趣,找學術上有成就的老師教學,抑或是學者們對於傳授知識有興趣,找來一群學生來上課。無論何種方式都以學習為主體,直到美國地方州政府捐地給大學,要求成立理工學院,以此開始定調大學要為社會服務。後來台灣政府治理開始實施新管理主義,提供許多績效獎金補助,讓各個大學在指定的績效成績上做競爭,以至於學校為維護自身補助利益,各校之間不再合作。與此同時,私校在評鑑績效的壓力之下,為了追求補助與成績,會高薪聘請教育部門神(曾任職教育部高階主管的教授)協助學校評鑑。種種為應付評鑑績效的作法,衍生出許多高教問題。
另有與會者沉痛指出「政府喜歡把高教困境,歸類在少子化問題;這做法其實很危險,因為少子化是結果。不可能叫國民現在多生小孩來解決此事;執政當局不能把社會問題推給自然現象,然後雙手一攤表示束手無策」與會者指出高教私有化才是高教困境的背景根源,包含政府挹注教育資源不足,以及為節省成本縱容私人倚靠學費辦學,還有放任學校不計手段節省成本。各種私有化節省成本的手段,衍生出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過高生師比等問題,嚴重影響本國高教品質。
與會者以自身私校多年經驗表示,我國私校高達三百多所,每年需照顧110萬名學生。政府干預私校相當密切,包含管制招生數量、教學品質、學雜費等等,但同時分配給予私校學生的資源卻相當稀少。整個教育資源在計劃經濟下分配相當不均。私校之所以今天會有經營上問題,在於與公校在招生市場上有著不公平的競爭,為了維持財務平衡,只能針對學生不斷減少教育支出,包含零學分服務學習、減少開課、大班教學、凍結師資等;針對老師則是不發年終獎金、扣減研究費、增加授課時數等。如此樽節支出,才能夠勉強持續辦學。
總結台灣高教問題,在於台灣大學數量太多,整體對教育的投資相當不足;以台灣為例,七間國立頂尖大學的預算加起來,幾乎僅等於中國二線城市武漢大學一年的預算經費。除此之外,政府隨著經濟成長,稅收逐漸增加,也因為少子化因素,學生數量減少,所以每一位學生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理應增加。因此政府應該要調整高教政策,從私有化思維轉向公共化的政策方針,才能夠解決現今少子化的高教困境。
台中看護工會 在 洪慈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敬邀大家踴躍參加本週的后里人文講堂活動喔!也拜託大家多幫忙分享宣傳!
【后里人文講堂】「醫療崩壞?十年後醫院還有護理師嗎?-護理工作的現在與未來」 2015/7/26 (日) 15:00
六月底八仙樂園塵爆發生後,北部各醫院、相關診所投入大量人力、資源搶救,許多護理人員更是義不容辭的「共體時艱」,自願加班以應付如此龐大的醫療需求!然而「共體時艱」絕非長久之計,救人的人也是人,八仙塵爆不只讓台灣人重新思考公共安全議題、台灣醫療無法適當處理緊急災難的問題,也突顯了醫療崩壞的現狀。
「護理師過勞加心理受創,行政院回應『救人第一』」(http://goo.gl/6qUg7d)、「請告訴我三千護理師哪裡來」(http://goo.gl/U7I2Th)、「八仙塵爆『救人第一』但誰來就將倒下的醫護人員?」(http://goo.gl/XHPqoW)、「寧可蓋大樓,不願補醫護」(http://goo.gl/OdwEqB),什麼樣的工作被賦予救人的意義,卻同時必須想盡辦法自救?其實護理工作崩壞已久,並非在大型災難發生時才如此,民眾或多或少知道醫護工作很辛苦,卻通常不知道護理人員為什麼這麼辛苦!
若不是從事護理勞動的人、沒有親近的親友是護理人員,一般大眾即使住院了或是去門診看病,對於護理工作到底在做什麼的想像,通常和真實的護理工作還是有著很大的落差,尤其是當大眾媒體總是用刻板印象刻劃著護理工作,民眾也就更容易誤會真實的護理。
但為什麼民眾需要知道護理人員真實的勞動處境呢?因為我們每個人終究逃不了生老病死,八仙塵爆這樣的大型意外事件更提醒我們人生的無常,我們不知道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什麼時候會需要醫療!面對醫療的崩毀,護理人員想要的不僅是在工作疲累時有人跟我們說「辛苦了!」,我們希望的是制度真正改變,護理人員能夠有好的勞動環境,民眾也能夠有真正良好的就醫環境。
即使不站在醫療的角度來看,護理人員做為付出勞動的勞工,勞工該如何團結、如何跟不合理的制度對抗、如何看見自身利益外的公共利益,也是基護工會希望能跟更多勞工階級、受薪階級的民眾一起討論的。
希望藉由此次座談,由護理人員的分享讓多一點人看見護理勞動現場的真實情境,也讓我們藉由護理人員爭取勞動權益的經驗,反思每個人應如何捍衛自身的勞動權益。
【時間】2015/7/26 (日) 15:00 ~ 17:00
【地點】洪慈庸后里競選辦公室
【地址】台中市后里區四村路85號
【主講】媛媛 |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現職護理人員
張詠卿 |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前醫學中心護理師
【參考資料】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owerful.nurses
【台灣中區勞工交流平台Facebook社團】
https://goo.gl/xePy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