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定了!施振榮:政府一定要取消22K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對於新鮮人起薪22K和高失業率,曾經發下豪語將「管定了」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13日在教育部舉辦的「人才培育白皮書」公聽會上表示,22K制度一定要取消,且經費應改成獎勵企業,增加學生的實習機會,讓他們能提前進入職場,也可解決新鮮人找不到工作的問題。
教育部日前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並由中央研究院士劉兆漢、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和施振榮等擔任共同召集人。根據《聯合報》報導,昨天在昨天在台中教育大學舉辦公聽會中靜宜大學副校長周文光呼籲,大學課程應改為3年半,最後半年讓學生到職場實習。
強化職場專業技能,讓學生更具競爭力,施振榮直言,政府沒提供誘因,企業才多半不願意釋出實習或工作機會,如果能趁著提出「人才培育白皮書」之際,直接取消22K制度,如此一來,大學生不只有實習津貼,還能提高就業率。
另外,針對白皮書提到的12年國教「免學費、排富」問題,施振榮則認為,短時間可能無法有共識,甚至後者可能因為選舉考量無法達成,建議學校可發動高所得家庭用捐出學費的方式,來照顧弱勢孩子,也是一種增加經費的「開源」方法。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二年國教上路,國中會考當天,不論氣溫多高都不開冷氣?立法委員林佳龍今(7)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林佳龍表示,去年國中基測及高中指考時,各考場均開冷氣,但明年的國中會考,教育部卻以近5年全台5月月均溫不到28度為由,拒絕再開冷氣;林佳龍痛批,去年台北每日最高氣溫超過28度的天數有2...
台中 教育大學 學費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十二年國教上路,國中會考當天,不論氣溫多高都不開冷氣?立法委員林佳龍今(7)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林佳龍表示,去年國中基測及高中指考時,各考場均開冷氣,但明年的國中會考,教育部卻以近5年全台5月月均溫不到28度為由,拒絕再開冷氣;林佳龍痛批,去年台北每日最高氣溫超過28度的天數有22天、台中有28天、高雄更高達29天,不准考場開冷氣根本是把考生當次等公民看待,漠視考生權益,將引起軒然大波!
林佳龍質疑,不論國中或高中考生,去年大多數人都選擇冷氣考場,以去年為例,國中共計有22萬餘名考生應考,僅有不到3%的考生選擇不吹冷氣;而高中考大學的指考每年也只有少數因體質關係或擔心感冒的考生,各考區才安排讓這些考生在常溫下應試。
林佳龍詢問陳益興,為什麼十二年國教上路後,會決定明年5月的國中會考全國考場不得開冷氣?陳益興回達,這將可以省下4000 多萬預算。
林佳龍指出,陳益興以「5月月均溫未到達28度」為由,明年的國中會考決定不開冷氣,並不能說服他;林佳龍表示,氣象局是把白天跟夜晚的溫度一起平均,但依照氣象局的統計,去年台北每日最高氣溫超過28度的天數有22天、台中有28天、高雄更高達29天,在台中,去年5月平均溫度雖僅有26.9度,未超過28度,但在5月15日最高溫高達33.8 ,去年台北在5月1日的氣溫更高達35.9,前年5月22日,台中的最高溫也高到34.2度,不可能有人有能力保證,明年五月下旬舉行的國中會考溫度不會高於28度。陳益興現場則答覆,將審慎評估,但並未承諾是否開放冷氣。
針對院版「各級學校扶助學生就學勸募條例草案」,林佳龍表示,「各級學校扶助學生就學勸募條例草案」第四條規定,學校勸募所得應專款轉用,學校勸募所得金錢只能用於補助經濟弱勢學生之學費、雜費、代收代辦費、餐費或教育相關之生活費用,不得移作它用,此法條規定過於嚴格,欠缺彈性。當學校遇到三餐無法溫飽的清寒學生,開學期間往往會打包學校營養午餐讓學生作為晚餐,但寒假期間則無餐可用,校方則改為捐助寒署假期間餐費及禦寒衣物給清寒學生,但如依照院版草案規定,則無法繼續幫助,因為寒署假期間餐費及禦寒衣物的費用不屬於「教育相關之生活費用」;林佳龍亦提出修正動議,將可動用於勸募資金範圍增加「及其他扶助經濟弱勢學生之必要支出」,讓此法保障弱勢學生的範疇更為完整。
另外,林佳龍也指出,依照行政院版「各級學校扶助學生就學勸募條例草案」第十二條規定「學校勸募行為不得向因職務或業務上關係有服從義務或受監督之人強行為之」,此法令也沒有規範利害關係人的捐贈應該受限制,比方說與學校做生意的廠商,他也會在協商時提出修正動議,也希望教育部能主動提出修正案,讓此法更為完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nYk74LAcv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N5L1fpXNxnIfYhWtiFJ4ZLh7fA)
台中 教育大學 學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教育部核定通過132所大學校院,2141個陸生來台念書的名額,目前71公私立大學中,以逢甲74個名額最多,其次是台大73個名額,不過只收碩博士生。不過台灣的大學,要用什麼來吸引陸生來就讀,是否會步上香港先熱後冷的後塵?都是有意招收陸生的大學,必需審慎評估的重點。
今年九月份,台灣的大學校園裡,可能會多了一些陸生的臉孔。台中逢甲大學,在這波教育部開放陸生來台讀書,申請名額是全國之冠,共有74人,扣掉碩博士生13人,大學生招61人。逢甲大學信心滿滿,可望有經濟和成績中上的學生來就讀。
來台灣念大學,學費比中國貴兩倍,一年要十萬塊,念完四年可能就要花上一百萬台幣,有什麼誘因呢?逢大主秘指出,來台念書比去歐美留學便宜,師資不輸中國的公立大學,可以作為往歐美深造碩博士的跳板,都是招收陸生的有利條件。
招收陸生第二多的是台大,有 73個名額,碩士58人,博士15人,學士暫不開放,去年在亞洲大學中排名第21,台大認為,理工、法律及社會科學,都有足夠的誘因吸引陸生就讀。
私校也不諱言,招收陸生確實有及早因應少子化的考量,不過從這幾年兩岸短期交流的經驗來看,陸生和台灣學生,在學習態度上,確實產生文化交流及互相激勵的效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iqTCpWzxt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