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空間往往因為不同人的群居邂逅、利用方式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意義。台北車站對於移動的八方乘客可能是個交通工具轉乘的樞紐,對於構思要去哪裡聚餐吃飯的市民來說可能是微風餐廳街。這篇文章則讓我們看到,東南亞移民移工如何豐富「北車」成為多元文化聚集交會的地方。
----------------------------------
四通八達的台北車站,每個週日,都會湧進來自大台北各地的東南亞移民移工。
菲律賓人通常只是「經過」北車,中山北路才是目的地。以中山北路三段的聖多福天主教堂為中心,周遭街廓是菲律賓人歷史悠久的聚集區。菲律賓人還發明了「中山拜拜」這個詞來替代「望彌撒」,用來向不熟悉天主教習俗的台灣雇主解釋。
北車不常見到越南朋友。越南朋友就算到了北車,往往隨即轉車去桃園火車站(應該簡稱「桃車」還是「桃火」呢?)。因為越南移工大多在工廠工作,而桃園的工業區多,桃園境內的幾個火車站周邊自然形成了越南商圈。
其實,台北市文山區的安康市場原本也是重要越南據點。許多更早以前來到台灣的越南華僑,因著地緣而在安康市場開了雜貨店、餐飲店、金飾店、美容店,但不知何故,市政府十年前關閉安康市場,已成商圈的越南店家被迫打散遷移。
北車則是印尼人的大本營,週日把北車大廳當作客廳的,九成以上是印尼人。而Y字頭的地下街、從東一門走出去的北平西路、跨過市民大道的華陰街,已是完整的印尼聚落,吃的喝的用的玩的拜拜的,一應俱全。每月一次在北車南門的廣場,還有中國回教協會搭起帳棚主辦的祈禱儀式,總是人山人海。
(原文引用自http://www.urstaipei.net/article/20135)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