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戲 演員篇)
台北稻江靈安社150歲慶生派對(!?)會在10/31演出子弟戲。子弟戲是北管軒社的其中一種表演型態,可說是所有活動中難度最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學習。
最大的特色是所有的成員都非專業科班,自發練習演出,想看的時候就算用錢也請不到~~
完整的子弟戲會先演出扮仙戲,也就是演給神明看的戲。接著才是演給民眾觀看的正戲。
這次正戲的日戲是「出京都」,是趙匡胤皇帝北伐出征的故事。
#台北靈安社這次是由女生來演男主角
以往農業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軒社子弟都是男生,演員也當然清一色是男生。台北靈安社在民國64年與文化大學的教授、學生合作,就開放讓女生加入,這是台灣第一個讓女生加入的軒社,台北靈安社是這種友善的大家庭。男主角萍袖與女主角承軒在這過程最享受的就是這種「一起、共享」的團體文化,除了共享成果,更強的是凝聚力,彼此照顧生活。是現在的社會很值得珍惜的感情。
女生演男主角,那女主角就交給男生啦,承軒最大的挑戰是被前輩說走路太粗魯啦,不可以是日常的大步伐、演戲一步至少要捏成三步走,也不可以勇猛的指著東西。這樣練習身段,有時候下戲也會不小心生出蓮花指呢!
#是台語嗎_怎麼聽不太懂?
演員說的是官話,是中原地區漢人的語言。當然和由閩南語演變出的台語大不相同。不過這不用擔心,因為大多表演的是以前口耳相傳的忠孝仁義故事,所以故事大概你我都知道一點點啦。而且!當天會有中文字幕喔(這是給觀眾的翻譯蒟蒻)。
演出官話,也是讓演員吃足苦頭,飾演男主角的萍袖,首先得記住官話外、還要練習唱腔。在練習現場,萍袖不斷和前輩老師重複練習唱腔、發音。
上一次靈安社自己主辦演出子弟戲是30多年啦。這幾週台北靈安社都加緊腳步練習,現在練習氣氛感受得到緊張和壓力。抓緊時間的珍惜社員聚在一起的時間,抓著大家一起練習。
10/31下午一點在永樂廣場有免費的演出。對戲台演員也更想知道門道的捧油們,歡迎報名導覽囉。
場次時間|10/31 (六) 10:00-11:30
詳細資訊|https://bit.ly/3cLsdFE
-
客製預約|https://bit.ly/31TbKKT
歡迎 企業CSR合作、員工旅遊、接待外賓、教育交流
02-2556-9021 / service@walkin.tw
#島內散步 #島內散步WalkinTaiwan
#永續旅行 #旅行與土地的約定
#夜晚沒有界限 #條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7的網紅見域CitiLen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子浩|北管子弟 張子浩是土生土長的新竹人,目前在百貨專櫃擔任銷售人員,同時也是一位北管子弟。 從小就很喜歡看廟會的他特別受其中的北管吸引,每年新竹七月十五迎城隍,和年底的青山宮遶境都會把握機會參加,跟著陣頭欣賞鼓吹樂。國中開始,他就帶著卡帶式錄音機紀錄廟會,回家後再像扮家家酒一般,搭配音樂玩起...
台北靈安社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子弟戲 樂團篇)
#北管就是當時最潮的樂團
有一種由嗩吶、鼓、銅鑼、鈔等樂器所組成的重金屬樂團(疑),在農業時代最流行。他們對於在地神明信仰有共識,大家在忙田務事、做生意空檔的時候,生活有餘裕的人會聚集在社館練團練戲,並在神明的大日子一起來場劇+曲的演出。
(北管樂如果要比喻、更好想像的話,可以把他們想像成熱音社,平常做在辦公室裡敲著鍵盤上班,週末才有空聚在一起練團。)
現在因為時代改變,大家很少這樣會把假日時間都用在一個團體上,大稻埕有個今年150歲的軒社 台北稻江靈安社,平常出陣會看到有北管樂團走在隊伍中,但在10/31是睽違十年多來再次演出子弟戲,包含扮仙戲和日戲。
10/31演出的扮仙戲是「醉八仙」,是大家都知道的八仙過海故事喔。日戲是「出京都」,說的是趙匡胤皇帝北伐出征的故事。
整個表演最有趣的關鍵是他們是因為信仰、興趣將人聚在一起才有的表演。大家這樣磨合練習一起這個演出,將漸漸流失的文化,靠默契完成。在劇與曲中重要的連結靈魂角色就是鼓手。
「#能對抗壓力_有信心對鼓手來說是最重要的」
這場LIve演出,樂團會持續伴奏、用樂團的節奏來表現出劇情的轉折、高潮,所以音樂和演出的搭配非常重要,想想看?如果演員的腳步時間拉比較長該怎麼辦?演員的台詞快了一拍該怎麼辦?這時候!鼓手就是關鍵,鼓手不只是用鼓聲的節奏,更加上手勢等等來帶領樂團能跟上劇的演出,就是樂團指揮的角色。光是這點,不難想像鼓手的壓力有多大了吧!
鼓手民偉加入台北靈安社已經10年,因為靈安社很願意培養新人、傳承文化,提供樂器和老師。而民偉自己本身就有興趣,得知台北靈安社有這個機會,就一直練到現在。十年過去,其他樂器也多少通了些,在這樣的練習下才能擔任鼓手。
而這場曲目演員身段和鑼鼓點都比較複雜,清唱橋段也多,能判斷演奏節奏、音調高低、該進場的時間點的關鍵就變得細微。再加上總綱是不會寫細節,要做得好、要上台表演都要靠老師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指導修正,自己做筆記、多練習。
有自信判斷、帶領整個北管樂團,讓整場戲的張力、情緒在音樂的輔助下表現得更好。
大概就是這樣的壓力,當小編採訪詢問到民偉的下一步,民偉非常有感的說「未來想當個好觀眾,觀眾是最幸福的了,可以是單純看熱鬧,更可以是欣賞北管藝術。」
早上表演者在後台準備、上妝,跟著島內散步去拜訪一下,走進後台,演出者會和我們分享演出前的心得。下午繼續看演出。
場次時間|10/31 (六) 10:00-11:30
詳細資訊|https://bit.ly/3cLsdFE
北管戲的演出不是唱台語更不是唱中文,而是唱「官話」。那是什麼?為什麼長輩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呢?下一篇再來介紹,也請男女主角一起聊聊。
-
客製預約|https://bit.ly/31TbKKT
歡迎 企業CSR合作、員工旅遊、接待外賓、教育交流
02-2556-9021 / service@walkin.tw
#島內散步 #島內散步WalkinTaiwan
#永續旅行 #旅行與土地的約定
#民俗現場 #子弟戲 #北管 #大稻埕
台北靈安社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島內散步的鄰居台北靈安社今年是150週年紀念,除了在七月有推出文創週邊小物,10月也與島內散步合作推出導覽,一方面除了是社慶,更重要的是想讓軒社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知道,一起好好珍惜愛護。
島內散步邀請台北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先生為大家進行導覽,不僅將話語權交給地方介紹子弟戲、廟宇文物、軒社文化。
#戲臺前戲臺後 #北管子弟戲看門道
在演戲前,認識什麼是北管子弟戲?它和京劇、歌仔戲有什麼差別?有什麼後場音樂?由哪些樂器伴奏?舞台設置及道具中有什麼眉角和珍貴的寶貝?最後,也聊聊子弟們學唱戲的心情點滴。導覽後,我們相約一起來看戲!
#大稻埕的守護神 #霞海城隍廟與靈安社
走進台北霞海城隍廟及台北靈安社,認識城隍廟的歷史、軒社的文化,也參觀台北靈安社,是難得可以近距離欣賞繡旗、神轎、牌匾等珍貴文物的大好機會喔!
場次時間|10/31 (六) 10:00-11:30 、11/08 (日) 14:00-16:00
詳細資訊|https://bit.ly/3cLsdFE
(子弟戲是近10年來的復出,下次的導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啦,請大家要把握機會)
-
客製預約|https://bit.ly/31TbKKT
歡迎 企業CSR合作、員工旅遊、接待外賓、教育交流
02-2556-9021 / service@walkin.tw
#島內散步 #島內散步WalkinTaiwan
#永續旅行 #旅行與土地的約定
#民俗現場 #大稻埕
台北靈安社 在 見域CitiLen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張子浩|北管子弟
張子浩是土生土長的新竹人,目前在百貨專櫃擔任銷售人員,同時也是一位北管子弟。
從小就很喜歡看廟會的他特別受其中的北管吸引,每年新竹七月十五迎城隍,和年底的青山宮遶境都會把握機會參加,跟著陣頭欣賞鼓吹樂。國中開始,他就帶著卡帶式錄音機紀錄廟會,回家後再像扮家家酒一般,搭配音樂玩起陣頭。直到2007年,他因緣際會看到城隍廟口的招生公告,才正式踏上學習北管的生涯。
2012年,張子浩因為學業前往台北,因緣際會下加入台北靈安社,也得益於北管文化環境蓬勃,出陣及交流機會多,讓他得以向幾位師兄請教,觀念與技藝在這段期間有了長足的進步。其中受三重聯樂社的紋浩師兄影響甚深,也因為師兄於竹科工作,雙方保持著良好互動關係,更與一群年輕人一起組成北管同好會,成員多是新竹的學生和上班族,活動以學習交流為目的,沒有定期出陣的壓力。
在完成學業後,他回到新竹持續參與北管社團,如新竹的老軒社「振樂軒」。2019年,張子浩與雲火火舞團一同前往日本的瀨戶內藝術季,以嗩吶、鼓配合火舞演出。表演後更與香港、印尼、泰國樂師以傳統樂器交流切磋,是相當特別且難得的經驗。
一路走來,張子浩從愛看、羨慕陣頭的小孩,到驕傲地成為其中的一員。雖然目前新竹的北管傳承有著年齡斷層,但隨著更多年輕人的加入,新竹的北管文化就將由他們延續,甚至賦予它嶄新的意義。
【城市放送 Hsinchu On Air -2020新竹市東風音樂祭展覽】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執行單位|果果工作室
策展與視覺設計|見域工作室
影片企劃|陳虹羽
影片製作|廖建華影像工作室、萬事屋影像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