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長投稿
《疫情之後的貨機人生》 by 物流老司機
[零:前言]
近一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航空客運幾近停擺。人流嘎然停止,四肢癱瘓,物流卻像顆不放棄的心臟,持續跳動朝四面八方輸液,替全世界的經濟保住一線生機。在油價走跌的加持之下,各家航空公司的貨運業務逆勢竄起,成為營收與獲利的重要支柱。全球30大航空公司裡,僅有四家業者有獲利,台灣的華航和長榮就佔了榜單上的兩個名額 ,貨運部門從深夜墊檔節目躍身成熱門八點檔,組員的生活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敝公司擁有18架747貨機,數量居全球之冠。這架經典的空中皇后,機艙胃納量大,也因為貨運的榮景,迎來遲暮之年的第二春。以下所提的貨機組員,皆是以747機隊飛行員為例。
貨機大部分是往美國飛的越洋長程航班,就算是偶爾穿插的區域短班,出發時間也多在半夜。組員晝伏夜出,活動範圍離不開貨機坪,也甚少進入旅客的視線。身處同一間公司,掛著同一個職稱,穿著同一件制服,客機組員也不見得了解貨機機隊的生態。
若要剖析貨機組員的生活,不外乎從這幾個關鍵字下手:[班表]、[外站]、[安克拉治],還有無可避免的[隔離]。組員背景天南地北,男女老少或有差異,但八九不離十,生活和話題都脫不了這幾個重心打轉。
[一:班表]
無論客貨機,無論長短程,每個月的一張班表,主宰了組員30天內的生活。生活兩個字筆畫不多,但鉅細靡遺,包山包海,充滿各種變數。
如果班表是一道料理,那麼熬夜和時差,就是長程機隊飛行員的主菜,無從替換,也往往是雙品招待。
同是吞著熬夜配時差,但客機和貨機組員吃的菜色不同,滋味更是南轅北轍。長程客機的派遣,多是單點來回,例如直飛紐約、法蘭克福、雪梨,在當地休息一到三天不等,然後飛回台北。貨機的派遣模式較為複雜,飛往美國內陸的停靠航點較多,天數也拉得較長。舉例來說,貨機組員出門派遣一趟的班表常常是這樣:從台北飛大阪,落地中停2小時,繼續從大阪飛安克拉治,在安克拉治休息40小時,飛去芝加哥中停2小時接著飛西雅圖,在西雅圖休息18小時,然後飛回台北。
離家飛個長班,以下例子是客貨機的差異,一目瞭然:
客機:台北-紐約-台北
貨機:台北-大阪-安克拉治-芝加哥-西雅圖-台北
疲勞很難量化,不同機隊之間的作息也無從比較,但貨機組員的班表較為複雜,航點也較多,起降比較頻繁,隨之而來的風險也較高。另外,貨機組員要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在美國內陸各航點間的時差。以安克拉治為基準,西雅圖快了1小時,芝加哥快了3小時,紐約快了4小時。組員在多航段執勤後,在不同外站休息後,必然會面臨跨時區的副作用,就是日照時間與生理時鐘的紊亂。
[二:外站]
如何在外站調整作息,也算是組員工作的一部分。無論身處東西半球,在外站下班之後,得在或長或短的休息時間內,想方設法讓錯亂的生理時鐘重開機。如何實作,人人自有心得,各憑本事。文的武的方法不拘,只要在下一次上座時,在握住操縱桿之前,能夠撐起眼皮敲醒腦袋進入飛航模式,那就是好方法。
客機會停靠的外站,無非是觀光勝地,或是人聲鼎沸的都會區。疫情之前,組員在外站能抽空遊歷知名景點,跋山涉水尋幽訪勝,品嚐四方美食,體驗異地風情,這是辛勤工作之餘的福利,一點小小的犒賞。就算只是暫時離開旅館,在市區搭車或鄉間散步,讓風景流轉,也是種調劑與沈澱,好轉換心境迎接下一趟任務。
對貨機組員來說,常會頻繁飛往美國內陸各大貨運站。最具代表性的外站,就是安克拉治。無論搭配的是紐約、亞特蘭大、芝加哥或邁阿密,安克拉治都是必經的門戶。ANC三個字未曾缺席,按月換個日期烙印在班表上,有時候一個月還得造訪兩次三次。貨機組員的第二個家,就是安克拉治。
[三:安克拉治]
飛機航程越遠重量越大,飛行時耗油就越多。以747貨機為例,受限於最大起飛重,在油箱加滿的情況,可以飛到13小時左右,但只能裝進約七成滿的酬載(Payload,賺錢的貨物重量)。若要增加酬載,勢必要減少飛時,不能飛得太遠。簡言之,載得重就飛不遠,要飛遠就得減重。
因此位在阿拉斯加,離台灣約8個半小時的安克拉治,就是一個很好的中停點。安克拉治人口數和新店差不多,機場貨運量卻是全球排名第五大。Fedex和UPS是主場,華航、長榮、大韓、國泰都是常客,AN-124偶爾出沒,運氣好一點還能遇到全球最大運輸機AN-225。飛機從台北出發時可以裝滿酬載,在安克拉治落地補足油料後,接著往美國其他航點移動,例如6個小時外的紐約,7個小時外的邁阿密。除了位在美西的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要飛往內陸或東岸的航點,飛機大多以安克拉治當作進出的中停點。
機坪內偶爾會出現三架自家貨機比鄰的景象,例如左邊的從大阪飛來要再戰芝加哥,中間的要先飛邁阿密再折返跑去西雅圖,右邊的打了一趟紐約來回終於要踏上歸途朝台北前進。此起彼落,你來我走,輪番上陣排隊卸甲,燒肝打拼都是為了把滿機腹的酬載平安送到目的地。
飛機地停加油,只消數十分鐘後即可再度升空,不曾聽過機器有過半句怨言,但人總得闔著眼伸直腿睡覺。飛機齊聚一堂有多熱鬧,就有為數不少的組員得在此落腳歇息,進出安克拉治皆然。至於能在旅館裡待多久,端看手機螢幕裡那一個小方塊,班表APP來決定。有時是三人派遣的底線,18個鐘的休時。有時則在房內欣賞了兩次晨曦晚霞,待了近48小時才往下一站前進。
人是動物,籠子關久了難免想伸展筋骨透透氣。由於造訪頻率高,留宿時間比其他外站來得長,若在安克拉治沒有些嗜好,時光肯定特別難消磨。除了日常的上街採買覓食,這裡地廣人稀,往深郊野外跑是再合理不過的。偶遇前輩分享安克拉治的外站生活,說道在這塊景緻優美的自然勝地,登山健行,騎馬滑雪,坐船看冰河,野溪釣鮭魚,戶外活動包羅萬象,聽者常心生嚮往。
但疫情爆發,世道丕變,一個四季都還沒輪完,這些軼聞趣事突然變得遙不可及,像是曾祖母的兒時照片一樣斑駁難辨。無論哪個外站,所有未曾探訪之勝地,未及體驗之樂趣,未能品嚐之珍饈,一夕之間都封印成旅遊書上的一行行墨漬和一幀幀相片插圖,只剩銅版紙的氣味飄著活著。
[四:隔離]
病毒橫空出世,是前所未見的兇猛對手。疫情初始,各國政府只能在節節敗退之際,盡快釐清病毒的底細。有的採取群體免疫想和病毒自然共存,有的端出各項封城管制的措施,期盼在經濟窒息之前能先把病毒悶死。效果不一,但大多數國家的醫療資源和經濟活動都受到病毒重擊。台灣在初期反應迅速,守下第一波攻勢,決戰邊境,把損害控制到最低程度。但若是每個執勤返台的飛行組員,入境後都要隔離14天,航空公司很快地就會面臨無人可調派的窘境。
幾經波折與轉彎之後,疾管署和航空業者協調出一套模式,在防疫和營運間取得平衡。
組員從公司勤務報到開始,全程配戴口罩,視客貨機需求著配護目鏡或隔離衣,抵達外站後專車接送,入住旅館期間不得外出,不與當地民眾接觸,僅透過外送或客房服務方式用餐,返台後自行駕車、專車接送返家,或是入住防疫旅館,不得搭乘大眾運輸。貨機組員三天內/客機組員五天內居家檢疫,不可外出或派飛。14天內自主健康管理,不出入人潮眾多景點或參加大型集會。
概念是這樣的,對疫情互信的國家之間有旅遊泡泡。組員在本站和外站之間,就是個執勤泡泡。若能落實各項防護措施,與疫區的生活圈隔絕,讓染疫的風險能被降到最低,那麼在三天/五天居家檢疫期間渡過之後,組員就能夠離開家門或檢疫旅館,回歸社區生活。
組員返台後手機沒有被追蹤定位,在外站時也沒有早晚點名確認是否擅自外出。這套模式從春季運行至今,除了公司各單位的後勤支援,仰仗的是客貨機無數班值勤組員的自律,以及對自身工作的責任感。大家有共同的目標,離開國門時保護自己,回到台灣保護我們的家。
海外各國動輒停班停課,關餐廳封城,確診數不斷攀升第二波第三波。 2020年的台灣,宛若世外桃源,馬照跑舞照跳,除了無法出國旅遊,沒什麼特別。為了保護家園不受侵擾,疾管署、各家業者、頻繁進出疫區的第一線組員,大家都在不同戰線和病毒長期對抗。與此相比,泰山與鴻毛之輕重,被關在外站旅館隔離,失去移動的自由,其實也不足掛齒。
[五:疫情之後的外站]
自此開始,組員的外站生活不再立體鮮明,只剩二維空間的兩點一線。機場一點、旅館一點,還有往返接駁的車程拉成一線。對貨機組員來講,就是從安克拉治繼續往外延伸的更多點和線
疫情嚴重的城市,例如紐約,也取消外站駐防,就改成從安克拉治派遣飛來回,但所需飛時較長,落地之後的休息時間也必須拉長。另外為了減少返台次數,貨機組員也會以安克拉治為出發點,派遣兩次內陸航班後再返台。
在旅館大廳偶遇時,問候語不外乎是:
「你是飛來還是回台北?」
「我接下來飛亞特蘭大,你從芝加哥回來嗎?」
「你還要在這裡待幾天?」
一個疫情後的班型如下:
台北-安克拉治(住)-芝加哥(住)-安克拉治(住)-紐約(中停)-安克拉治(住)-大阪(中停)-台北。
從台北派遣一趟,出門八天打了七腿,安克拉治住了三次。飛行里程足以繞地球一圈,但除了機場和旅館,哪裡也沒去,哪裡也去不了,哪裡也不該去。
疫情之後的外站,除了熬夜和時差,還多了COVID-19這個隱形魔王,得矇著眼和他打擂台。從外站落地開始,接過的每一份文件、摸的每一扇門把、送到房間的每一份餐點、頭靠的每一顆枕頭,不用酒精噴霧伺候都覺得心虛,深怕一次疏漏就讓健康和職業生涯同時劃上句點。若聽到遠方傳來隱約的咳嗽聲,隔著口罩都想收著鼻翼抿著嘴。
自此,所有的外站糊成一個大麵團,形狀全都是一個模子印的,味道全都是一只雜燴鍋煮的。外站就是一個七坪大的房間,一張得噴酒精消毒的床,一扇晨昏顛倒的窗,一具上班前會鈴鈴作響催命符的電話。組員們自力更生,自樂自得,每個人斜槓再斜槓,文組追劇閱讀,武組瑜伽健身,學習與自己相處,學習面對被迫離群索居的孤獨。
計時結束,服刑期滿,走出這扇門遲早得回頭。往下一站或下兩站移監的車程,反倒是令人期待的旅途,一趟小確幸。
腳下踩的是安克拉治夾著樹葉的積雪,不是帶著污漬的陳年地毯。屁股坐的是芝加哥霓虹燈光加長禮車,不是硬邦邦的旋轉辦公椅。眼睛看的是高速公路旁的西雅圖楓紅,不是了無生趣的旅館停車場。耳朵聽的是機坪上貨盤車嘎拉作響,不是一片漆黑裡嗚噎整夜的旅館空調。
進到駕駛艙後就是小小的烏托邦,以金屬蒙皮築牆的理想國。艙門關上,油門一推,飛機離地後跟著把所有的顧忌和擔憂拋在腦後。腳下是病毒統治的塵世,三萬英呎的雲隙還是天空,曬得皮膚發痛的還是陽光,讓人昏昏欲睡的還是黑夜。和過往的2019、2018沒有兩樣,還是起降巡航,還是一桿兩舵,除了臉上多了張口罩,疫情沒有在這裡改變什麼。
直到,落地開了艙門,COVID-19說,歡迎回家。
向櫃檯領了鑰匙,房門哐啷一聲關上,換個外站,計時重新開始。熟練地將房間內消毒一遍,確認每個開關按鈕把手都鍍上了酒精,才能寬心摘下口罩呼吸,躺在陌生的又熟悉的床上休息。隔離週而復始,直到班表大人批准返台。如果運氣稍差,班表稍微凶險一點,可能會在返台三天檢疫期滿後,隔沒一天又被派遣安克拉治,然後繼續飛美國內陸班。那麼將會是有整整兩個禮拜,除了勤務派遣時間以外,組員都得在家裡或旅館內隔離。
一如傳世名言:「我不是在隔離,就是在往隔離的路上。」
離台灣七千公里外的安克拉治,冬天日照只有六小時,零下十度是家常便飯。旅館內隨時都有三四組貨機飛行員駐防,在客房內或睡或醒或彌留,靠著Ubereat和Line便當群組外送供應三餐。入住時來自四面八方,離去時目的地不一,退房兩天內又拖著行李箱掛著黑眼圈,鬼打牆一樣現身在旅館大廳迎接另一段隔離。
這就是疫情之後的貨機人生。
[六:寫在案例765之後]
和歐美國家不同,17年前的我們經歷過SARS,對於病毒和口罩有著熟悉的共同記憶。戒慎恐懼,是全民防疫成功的關鍵。但蛋殼再密也有縫,身為全台灣唯一頻繁進出疫區的族群,機組員成為防疫的破口,彷彿是種宿命,早破晚破的問題而已。本土0確診的天數拉得越長,破蛋之後,輿論的後座力就越猛烈。
曾經被譽為天空國家隊,客貨機組員不分彼此,都持續肩負著運送防疫物資的重任。而在嚴峻的疫情之下,貨運同仁依然全年無休,倉庫24小時燈火不滅。機坪上永遠都鋪滿貨櫃,等著一趟趟貨機往返消化。這個海島國家能夠物暢其流,進出口轉運順暢,組員多少也透過操縱桿出了一份力量。
然而,在案例765-紐籍機師事件發生後,全台灣的機組員,猶如身處中世紀的歐洲,被視為滿街散疫的過街老鼠,避之唯恐不及。如果可以舉辦公投,組員返台後隔離14天的方案,應該會是毫無懸念地高票通過。
在被輿論的口水戰淹沒之前,必須先理解一個事實。在這253天內,無論是當天來回或是過夜班,無論是載客或送貨,敝公司就有一萬五千個航班飛回台北,全台灣加起來有超過兩萬個架次的組員,在這段期間接觸旅客,進入疫區過夜再返台。
這麼龐大的航班數量,這麼多的人員反覆進出疫區,返台後並沒有隔離14天,為什麼在過去的253天內,可以維持本土的0確診?
如果現階段的執勤泡泡,各項防護措施效果不佳,讓組員在執勤時避不了染疫,那麼在這兩萬多個航班內,應該會有一定比例的機組人員中鏢。不會人人都是無症狀感染者,也不會每個人居家檢疫期內就保證痊癒。經過九個多月後,疾管署應該會收到一堆居家檢疫通報有症狀,篩出一堆確診的組員。或是組員染疫而不自覺,經過三天/五天後無論是外出或執勤,再度傳染給其他人。台灣不會保持這麼久的本土0確診紀錄。
如果在案765之前,台灣的社區是乾淨的0,那麼也是間接證明,過去九個多月以來,這樣的執勤泡泡模式是有足夠的防護力。台灣並沒有來源不明的社區感染,也沒有一堆機組員在居家檢疫時發病確診。組員最有可能染疫的源頭就在國外,與當地生活圈隔絕是最直接的方式。源頭不防堵,就算延長回台後的隔離天數,再補上執勤前的篩檢,也是治標不治本。
重點是組員執勤時,有沒有確實配戴口罩,落實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在外站時各項防護措施是否嚴格執行。
眾家媒體披露,該位紐籍機師執勤時不願意配戴口罩,也不配合疫調,甚至不是第一次在外站擅自離開旅館,同事通報公司也沒得到積極處理,那為什麼要為了個案改變通則,連坐處罰過去253天戰戰兢兢執勤的無數組員?若是又有組員7天檢疫後確診,是否要上調到14天?若是有旅客檢疫14天後才發病確診,疾管署需不需把旅客入境隔離上調到20天呢?
現在應該關注的是事件的調查結果,若是紐籍機師在外站沒有離開旅館,執勤時一切合規,結果還是不幸染疫,那麼現行的執勤泡泡得通盤檢討,確認在外站的哪個環節是防護的弱點,接車司機生病、旅館消毒不周、外送餐食人員疏失、病毒變種後傳染力變強,都是可能的原因。找出造成感染的根本原因,才能據此改進。若沒有從源頭防堵漏洞,過一段時間後累積足夠的航班量後,還是有可能再次出現類似的組員染疫案例。
輿論看到的是253天的0,我們看到的是兩萬多個航班的0。
沒有人希望看到0變成1,因為我們很清楚,若是疏於防備,幾週之內,1就能變成難以置信的數字。這麼多架次之後維持的0,隱藏的是無數客貨機組員的心理壓力。進入疫區小心翼翼,返台後就算檢疫期滿仍不得鬆懈,時刻注意自己是否有流鼻水、腹瀉、肌肉痠痛等症狀。鎮日精神緊繃,深怕自己已成病毒溫床,不慎將病毒帶進社區造成大規模傳染。居家檢疫期對家庭生活造成的不便,以及反覆陷於隔離的處境,對組員的身心狀況,難免都會有負面且長期的影響。
熬夜、時差、隔離,就是這一年來組員生活的三元素,在全球航空業如此困難的時刻,能夠換上制服領著班表出勤,已是萬幸。
檢疫規定也隨著國際國內疫情調整,昔寬鬆今嚴峻。待疾管署一聲令下,公司頒佈細則,組員只有逐條遵循,以免自己成為防疫破口,賠上健康也壞了名聲。但案765的事件,帶來了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力,風行草偃,組員動彈不得,無力辯駁。明明執勤時很謹慎,返台後都很自律,在規定的檢疫期滿才離開家門用餐採買,卻還是有種莫名的罪惡感,覺得自己是個通緝犯,只是還不曉得犯了什麼罪。一旦確診染疫,馬上回溯14天丟石判刑。
天下大亂的2020年還沒過完,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已在2021年埋伏,超前部署蓄勢待發。這是一場寒夜裡的越野馬拉松,疫苗的成功研發,還沒完全帶來曙光,在病毒追擊前,我們得摸黑找到終點存活下來。共體時艱,這四個字只差沒刺在背上,提醒自己沒有退路。在世界恢復平靜之前,能再走多久的0就交給老天爺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針對如何善用飛機航線來提升運能;目前除桃園機場運量達飽和,東部的機場運能仍有成長空間,即使機票比火車票好買,甚至機票打折費用也不比車票貴多少。觀光客人數在10-15人的優質團,也許搭飛機對於整團的行程,反而是更便利的,但是目前多數旅行社並沒有考慮這個選項。因此除了針對飛航安全的信任及改...
台北 直 飛美國 城市 在 日常食札 Diary of Foodi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除了珍貴的民主價值,再來就是人文及文化,其中的飲食文化,更是需要一代一代的被傳承下去。
目前南部的店家,大部分都仍持續的經營,但看看在台北的店家,老味道不見得能留得住,而新的經營者,也不見得能抵得過不合理的房租。
在求新求變的台北,我由衷希望自己珍愛的小吃店家,能一直持續經營下去。
看到此篇,我感受到那股激動與喜悅,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堅持著原則,始終如一地走來,恭喜林聰明,恭喜嘉義,以美食文化在國際上被看見。
關於味道兩個字 , 我的家族用了三代的生命來寫下這鍋沙鍋魚頭的故事
由父親林聰明傳承了爺爺的手藝,我的父母揹著6個月大的我,來到嘉義市中正路振山眼科診所前擺攤,攤車占據童年記憶,騎樓下是我的遊樂場。
今天我很榮幸能出生於街頭小吃,能站在世界的街頭,榮獲接受NETFLIX 節目的拍攝,最棒的是來自嘉義的味道能代表台灣入選,能成為STREET FOOD第一個拍攝的國家,被世界最頂尖的團隊Chef’s table 拍成電影「世界小吃」紀錄片。
當我看電影中劇名為「臺灣嘉義」
我的眼淚真的要流下來了。
我在此真的很感激 ,感激身邊每一位天使 ,這篇文章我要特別謝謝NETFLIX 拍攝團隊,謝謝您們沒有錯過台灣,謝謝您們選擇了台灣,更感謝您們選擇嘉義,謝謝您們壓了勇氣在我身上。
我要謝謝美國製作人URSULA、TAMARA & SUZY,您們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從美國率領拍攝團隊飛過來台灣,在LUKE推薦之下,實地走訪嘉義考察人文地景收集資訊,感謝兩位非常辛苦製作人URSULA & TAMAR 保持著您們的客觀與專業,您們事前的詢問與收集資料,連最後一天早上返飛美國飛機,您們半夜凌晨三點半也願意跟我去菜市場考察資訊,真的讓我印象深刻。
我最初第一印象是,,當您們兩位店外馬路上,我以為是要來吃飯的客人,我詢問當您們說只是逛逛吃飽了,我依然主動的打招乎熱心款待帶您們介紹我們店3間老房子,我很慶幸 我一直都是這樣地熱血的介紹自己介紹嘉義 ,即便不認識也秉持來者是客,認真地講解本店與在地歷史。
直到來日與您們再見面,我才知道您們是REED & LUKE安排見面聊天的朋友,原來是NETFLIX 節目中要與我Interview 的製作人,但我更驚訝的是原來是傳說中金牌團隊Chef’s table的製作群,謝謝URSULA & TAMARA願意傾聽,在日日夜夜的來回信件溝通上,TAMARA真的給了我很多功課,這一趟下來也讓我收穫非常多。
尤其在保密條款的保護下,直到昨天4/26上映那一刻我才覺得終於放榜了。
尤其我要感謝來自美國與加拿大的好朋友 REED、LUKE & SUBRINA,我很高興與您們相識Chopstick Travel。
謝謝您們一路上支持臺灣與推薦嘉義,謝謝你們的用心說出臺灣的美、嘉義的美,REED LUKE & SUBRINA受製作團隊之託,在Interview 光列出的問題的深度就足以讓我思考許久,謝謝REED這段時間從頭到尾的中英文協助,讓我可以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故事,謝謝LUKE & SUBRINA 旅遊各地也常常關心我,我很高興我們成為了好朋友,REED你的中文實在是太好了。
謝謝我和LUKE隱藏版的在地友人,因為我們都很愛自己的家鄉,你的推薦這是很重要的關鍵,是這把鑰匙開啟了通往世界舞台的路,在此我也要謝謝你。
謝謝製作人SUSY總是給我最大的鼓勵,在開拍期間都是充滿笑容地告訴我,Grace你的故事很棒 ,你要有信心,不停地幫我梳妝擦粉,很不好意思ㄧ直麻煩您,我們還ㄧ起到東市場採購治裝,你的溫暖讓我有很大的鼓勵,你不斷要我知道 You are awesome ,真的很鼓舞人心。
此生能與這麼傑出的製作人、攝影大師合作,與您們合作的每一分每一秒鐘,戰戰兢兢的態度,謹慎細膩的合作,面對拍攝困難不畏懼克服。我無法忘記您們對每個鏡頭的堅持,對我來說 整個過程如同欣賞一部世界上最棒的電影,每一天我都非常的開心,很累但是很值得。
我要謝謝臺灣安排國際團隊第一把交椅CLAIRKO姊姊的協助,有您真好,您的影劇專業與自學英文讓我刮目相看。您的團隊夥伴華姐GRACE在每一場戲中支援著場控與調度,才得以一切順利的進行,謝謝您全然地協助我,感恩翻譯Lorelai剛好也是嘉義人,讓我感覺到說臺語很安心,我真的很開心與您們合作,最棒的是我們可以常常吃消夜,常常ㄧ場接著一場,晚餐跟早餐都一併吃了。
這次我終於知道,什麼是很棒的感覺。
很棒的是謝謝您們帶給了台灣如此棒的禮物,很棒的是您們的團隊讓我見識到了,什麼是「頂尖的態度 、頂尖的團隊」,拍攝期間辛苦幾乎沒日沒夜,平均睡不到2-3個小時,但每個人都是神采奕奕,我懷疑鋼鐵人藏在靈魂裡,不管是燈光的收音的錄影的拍照的紀錄的設備的,這真的是比敬業更敬業的團隊。在此也要謝謝引言人JOANNA的介紹協助,得以讓整部電影更完整的敘述,謝謝您當臺灣的Expert,期待我們很快再相見。
我真的很榮幸參與了這個盛大的任務,我也很感動我的團隊家人在背後支撐著我,有幸能與您們一起見證參與這一切。
感謝一路上給予我最大火力支援的好友們,謝謝文化局育奇大哥的專業支援,謝謝柏吟姐Nike你們總是擔任即時翻譯為我解釋,不管是幫忙翻譯好友Erin Nina Andy 協助我的Sasa 、Poko、家再哥,阿莎力借我鍋碗瓢盆的小為學姐,在此也感謝城隍廟城隍爺,謝謝廟方葛總幹事、蕭吉森大哥協助,謝謝陪伴我的友人與貴人,無數您們的默默支持,半夜陪著我的工作夥伴一併感謝在我心裡,版面關係要感謝的人太多了,請容我在心裡最深處ㄧ一列舉,「謝謝」有您才得以完成這些困難的挑戰。
在此也謝謝劉里長火雞肉飯、阿娥豆花以及松山土窯羊肉阿伯,能與各位前輩一同介紹嘉義味,是我的榮幸。
您們是嘉義的大幸運。
⋯⋯⋯⋯⋯⋯⋯⋯⋯⋯⋯⋯⋯⋯⋯⋯⋯⋯⋯
記得大學畢業時,回家立下一個夢想,就是想讓大家不要錯過嘉義。
當看到外國人也一樣愛嘉義,這讓我很感動,原來越在地才是越國際。
這裡是值得你停下來注視的地方,嘉義人的熱情值得發現與體會。
我骨子裡不甘心自己的故鄉很少被提及,我骨子裡叛逆碎念著很多書籍沒有好好介紹到嘉義,我捫心自問有沒有足夠的準備能將嘉義推廣出去。
但我知道,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我感動愛的力量帶我到這裡,我感動在嘉義認真努力生活堅守崗位的人,你們都是這座城市的力量,看著前輩努力的身影,每一個畫面
匯進去我的腦海裡、刻在心裡,嘉義永遠是我最愛的故鄉。
我希望大家永遠記得嘉義的氣味,傳承不只是食物的味道 ,而是一步一腳印迎向生命勇往直前。
我相當感謝我的父母姊妹家人與夥伴,有您們才有機會迎向世界,也感謝每一個店家攤商的參與,共力好好宣傳家鄉嘉義,這一段旅程真的是我人生中最特別的部分。在此感謝幫我們協力曝光與分享的媒體朋友們,謝謝您們的正能量報導,傳遞溫暖的味道給世界各地。
我最熟悉的城市美食,都一起在這個Netflix 電影中延續精神與生命力。
台灣有更多美麗的故事,期待更多人的發現,您的推薦就是故事的起點。
當我踏上壘包,我就奮不顧身的往前跑,這一棒能為台灣爭氣,在世界的舞台我們沒有缺席。
我們要很驕傲地向世界說
我們來自台灣 我來自嘉義
A hundred years from now , When people think of Taiwan,
I hope they remember the flavor of Chiayi .
STREET FOOD
THANK YOU
謝謝您們
By Grace
Chiahui Lin
#Netflix《世界小吃》臺灣嘉義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244996…
#嘉義林聰明沙鍋魚頭
別無分號.絕無分店
全台唯一.在嘉義市
台北 直 飛美國 城市 在 Q娜小姐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kyscanner是我常用來搜尋機票價格網站之一,之前常用按月搜尋查看每月哪些天有最便宜票,這次利用"整個月"中的「價格最低的月份」功能,竟然搜到5月&6月從台北飛美國西雅圖來回機票不到一萬台幣(直飛的1/4價錢)😱
航空公司:廈門航空
轉機城市:廈門、深圳
缺點:需到中國兩個城市轉機,轉機時間長
優點:票價非常便宜,台北松山出發,飛機上有附餐飲,可帶兩件各23kg托運行李
5月出發時間:5/2、3、5、9、10、14、17、24
6月出發時間:6/3
先選好去程日期(以上出發時間列的日期都是單程台幣4719-4904元),下方回程即會看到整月份單日不同票價,再自己選擇適合的便宜日期即可得到總票價。
列舉範例:
5/3台北松山去、5/14台北桃園回:來回票價9424
6/3台北松山去、6/8台北桃園回:來回票價9424
注意事項:
1.搭船中國航空公司需攜帶台胞證才能登機
2.按下購買後會出現不同購票網站連結,建議時選擇星號多的網站比較妥當,或直接到廈門航空官網購買
分享或tag朋友讓有假有時間的人可以搶購此超低票價!😁😁😁😁😁
台北 直 飛美國 城市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口頭質詢─
▶針對如何善用飛機航線來提升運能;目前除桃園機場運量達飽和,東部的機場運能仍有成長空間,即使機票比火車票好買,甚至機票打折費用也不比車票貴多少。觀光客人數在10-15人的優質團,也許搭飛機對於整團的行程,反而是更便利的,但是目前多數旅行社並沒有考慮這個選項。因此除了針對飛航安全的信任及改善等等方面外,應規劃行銷策略以熱絡航空站。要不然該航空站兼具硬體和人員,但1天沒有幾班飛機,商店無法營運,非常可惜。另,有關各地航空站的收費標準,上次修正時間是民國95年7月1日,迄今已有10年。目前花蓮、臺東、金門、馬祖、臺南等航空站是以收費減半的優惠方式來吸引航班,效果十分有限,因此,針對有潛力發展的國際航線,可考慮再予降價,以吸引一些國際廉價航空來開設直飛班次,甚至不排除只收1元的優惠吸引香港、日本、澳門等地的包機來到這些地方,或者是以定期航班來帶動地方經濟,使經濟效能超過這個機票、這個機場降落費的基本額度。
賀陳旦部長:樂見機場活化經營。
林志明局長:最近在研擬而且做了公告,有些機場的費率會予以調降。
朱冠文組長:花蓮機場的降落費平均1個班次成本計算如下,以復興飛的320機型來看,花蓮打對折以後是1萬1,808元。如果1架國際航線飛機降落在花蓮,停留4小時以上,也就是1天的話,是1萬5,310元,包含降落費在內的總額度。
▶民航包機飛花蓮已有初步成果,像港龍航空、華航、復興航空等等,都要開設到香港、天津等地的直飛航班,原本花蓮等東部居民要飛美國,可以選擇到香港、東京或其他地方去轉機,而目前有包機規劃的,像港龍跟華航也都是在國際上有聯營的航空公司,所以是否可以協助跟確保這些即使目前是以包機型態來運行,但仍可以讓旅客直接到一些地方來轉機,然後再飛往第三國? 畢竟可以從花蓮往外飛,總是比搭乘火車到台北,再設法轉到國際機場再出國還要更直接、更方便,但是包機好像沒有提供這樣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願意去搭這個航線的客源,未來整個東部地區的民眾,可從東部就直接飛往一個便於中轉的地方,而不是拖著大行李,換乘火車、公車等等不同的交通工具到桃園機場才能出去。如此一來,不止是旅行社有特別包機的旅遊行程可供選擇,還有很多要到其他地方搭機的旅客,也都可以走這個航線。針對這部分,民航局是否可以積極來做了解跟促成?
林志明局長:要看航空公司有無聯營服務,如果有,說不定就可以掛著上線。如果它是包機不同家公司,而且跟香港飛美國的班機無法聯營的話,那就要在香港機場把行李提出來,再recheck。後續會積極促成航空公司跟其他相關聯營的公司針對轉機便利性服務作進一步協商。
▶有關桃園機場之前規劃的陸客中轉,是希望為航空公司及機場帶來更多人潮,但後來因為跑道整修等各種因素,造成機場運能呈現飽和,而且出現飛機塞機的問題。請問在此情形下,陸客中轉政策還會繼續推動嗎?包含將兩岸協商開放中轉城市列為優先推動項目?
林局長志明:民航局會配合陸委會的政策執行,我們把桃園機場定位為東亞樞紐機場,對於任何中轉都樂於推廣。陸客中不中轉是一個國際慣例,只要是持有第三國的相關機票以及入境許可的話,即可中轉,而中國只有開放3個機場的搭機乘客到桃園來中轉,截至6月底,只有220位左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LU5R5bwDp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