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物單元,邀請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行銷總監 李君偉來到空中,《45%的天堂:一趟探索人生價值的大旅行,在深冬的青藏高原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時報出版。
他們是高科技產業的專業經理人,上市公司的發言人,卻選擇在事業高峰時卸下工作,放下一切,在冬天到西藏高原去冒險。兩人背著背包,面對許多生平未遇的問題,任何一次險境未過,他們就可能失去一切。在深冬的青藏高原上,找到的不是以身犯險的勇氣,而是直視內心、誠實再出發的勇氣。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j-vAvJP95Zk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簡介:
西藏阿里的無人區,零下20度、高度5000公尺以上,氧氣濃度只有海平面45%左右,但卻在這個高原荒野上,碰觸到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
他們是高科技產業的專業經理人,上市公司的發言人,卻選擇在事業高峰時卸下工作,放下一切,在冬天到西藏高原去冒險。兩人背著背包,面對許多生平未遇的問題:價格高昂且不統一的入藏證,逃票、雖有準備但仍逃不了的高原反應;住一床十元的旅館,晚上靠著燒氂牛糞取暖,在跟氂牛對視的狀況下使用露天廁所;途中,被藏獒攻擊、爆胎三次,任何一次險境未過,他們就可能失去一切。
但他們目睹了從未見過的風景,美麗的湖泊、宏偉的珠穆朗瑪峰與寺廟;也遇到了以往不曾遇見過的人,藏人的純樸熱情及對宗教的虔誠,以及來自不同國家的旅人,在這裡,各有各自燃燒生命的方式。在深冬的青藏高原上,找到的不是以身犯險的勇氣,而是直視內心、誠實再出發的勇氣。
◎作者介紹:李君偉
現任: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行銷總監
曾任: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副總監、華晶科技行銷處長、威盛電子發言人暨公共事務部經理、中時報系/PC home online記者
◎作者介紹:劉在武
現任:
竹銘基金會執行長、漢民科技董事長特別助理
曾任:
台北101金融大樓董事長特別助理、華晶科投資長、發言人、宏達電總經理特別助理、工商時報科技組副主任、主筆、中國時報系記者、撰述委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老屋創生25帖」新書介紹 訪問統籌:華安綺 內容簡介: ★著重老房子再利用之經營模式探討,對於有心活化老屋者,特別具參考價值 ★25個案例分布北中南東各縣市與離島,老屋年資從戰後上溯至清代,建築形式包含傳統三合院、街屋、日式宿舍到近代產業建築,具多元代表性 ...
台北 表演藝術中心 副 執行長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走讀大稻埕📚 #選片指南 #講座推推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老屋創生25帖》
◼︎ 選片關鍵字: #讓老屋自己說故事
許多人喜歡老房子,喜歡的理由很多,包括:它必然經歷過時間的淘洗,留下許多歲月的痕跡,吸引懷舊的人們;其次,它必然曾有不少人生活其中,累積了無數的回憶,吸引喜歡聽故事的人;而許多舊時建築空間的工法、材料、零件,今日已難得再現,老物件的精美也讓人心心戀戀總是繫懷……
其實,擁有老屋同樣也要面臨許多挑戰,譬如: #老屋 修繕整理費時又費工;日常維護有許多鋩角與細節;要符合現代人生活使用習慣,必須重新調整轉化;最重要的,若想讓老屋真正活起來,要找出獨特的定位與目標,並要有創新的營運方式,當中學問可是不小。因此,如果你擁有一棟老房子,或者你期待營運一棟老房子,你打算如何整理它、修復它,使用它,讓它重新活起來並煥發新生光彩呢?
◼︎ 作者介紹 ◼︎
總策劃/ #陳國慈
擔任律師三十餘年,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首任執行長、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法務長、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首任董事長。
以全國第一位個人認養政府古蹟創辦台北故事館,活化撫臺街洋樓。
曾獲台北文化獎、國家文資保存獎, 二○一七年創辦迪化街 二○七博物館 。
出版社: 遠流粉絲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 8 / 21 、8 / 22日,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走讀大稻埕:大稻埕老屋小旅行】鄭勝吉
由台灣傳統建築講師 #鄭勝吉 先生帶領的「#歷史建築的線上漫遊」,透過專業
史蹟知識分享文化資產的再利用,帶領讀者理解古今中外的大稻埕老屋故事。
📣 【走讀大稻埕】大稻埕的風光明媚,與台式新古典的生活美學融合
本次線上講座邀請到「 地衣荒物 Earthing Way 」創辦人—— #謝欣翰,將台灣人早期的民常器物與當代工藝家的理解,透過線上講座的形式,開啟大眾對大稻埕昔日風貌的知識,從土地記憶出發,理解布品與器皿如何呈現台灣早期元素的生活美學、古典樣貌,在展覽與設計案例中,看見傳統生活文化結合現代之美。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陳國慈 #李應平 #林欣誼 #高嘉聆 #張尊禎 #陳歆怡 #曾淑美 #葉益青 #劉熒楓
台北 表演藝術中心 副 執行長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群夥伴們好,這一次學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邀請到了國內、外重要的藝文中介組織和機構代表,一起參與第二屆台灣文化政策與外交學院,會議將就--人類世與文化:永續發展、文化經濟與中介組織的新定位主題進行對話。
國內藝文機構講者包括: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文策院的策略發展處處長、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台中歌劇院總監、國家電影中心副執行長、台北藝術村總監等。
國外講者有: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國際文化外交學程主任、歐洲文化政策與管理網絡代表、亞太文化研究與教育者網絡發起人、湄公河文化中心代表、歐盟駐台經貿辦事處代表、日本文化政策研究學會代表、日本文化交流基金會前代表、法國文化部顧問等。
當然還有國內重要民間團體及非營利組織和學者: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REnato lab營運長、成功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所教授、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竹圍工作室代表等。同時,我們也廣邀了參與今年藝文中介組織平台網絡的國內文化團體代表,一同前來會議研討。
關心台灣文化永續發展以及文化政策、外交的朋友們,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錯過這一次機會可能要再等很久喔...
講者資訊:
http://tacps.tw/第二屆-台灣文化政策學院-講者資料/
學院議程:
http://tacps.tw/第二屆-台灣文化政策學院-學院議程/
線上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9110339411079275227
台北 表演藝術中心 副 執行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老屋創生25帖」新書介紹
訪問統籌:華安綺
內容簡介:
★著重老房子再利用之經營模式探討,對於有心活化老屋者,特別具參考價值
★25個案例分布北中南東各縣市與離島,老屋年資從戰後上溯至清代,建築形式包含傳統三合院、街屋、日式宿舍到近代產業建築,具多元代表性
★選點側重私人(民間)經營老屋,並有清晰理念與創新策略者,對一般大眾具啟發性
25種營運老屋的方法
25帖不藏私老屋創生學
許多人喜歡老房子,喜歡的理由很多,包括:它必然經歷過時間的淘洗,留下許多歲月的痕跡,吸引懷舊的人們;其次,它必然曾有不少人生活其中,累積了無數的回憶,吸引喜歡聽故事的人;而許多舊時建築空間的工法、材料、零件,今日已難得再現,老物件的精美也讓人心心戀戀總是繫懷……
然而,擁有老屋同樣也要面臨許多挑戰,譬如:老屋的修繕整理費時又費工;日常維護有許多鋩角與細節;要符合現代人生活使用習慣,必須重新調整轉化;最重要的,若想讓老屋真正活起來,要找出獨特的定位與目標,並要有創新的營運方式,當中學問可是不小。因此,如果你擁有一棟老房子,或者你期待營運一棟老房子,你打算如何整理它、修復它,使用它,讓它重新活起來並煥發新生光彩呢?
本書蒐集了台灣25個活化使用老房子的案例,每個老房子的年資至少五十年至上百年;建築形式從傳統三合院、老街屋,到日式宿舍、老廠房、老穀倉、近代產業建築……多元多樣;空間營運的型態則分成多功能書店、文化場館、民宿旅店、餐飲空間、藝術空間、工作空間及創意複合空間等七大類來探討。
25位老屋的新主人皆無私分享了他們對於老屋的熱愛、修復的工法以及各種創新再利用的營運學問,每篇並有「老屋創生帖」要點整理,對於老屋有興趣的個人與團體,是深具啟發性的故事書,更是第一手活化利用的參考指南。
作者簡介:總策劃/陳國慈
擔任律師三十餘年,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首任執行長、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法務長、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首任董事長。
以全國第一位個人認養政府古蹟創辦台北故事館,活化撫臺街洋樓。
曾獲台北文化獎、國家文資保存獎,二○一七年創辦迪化二○七博物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tKKh2RDNY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