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女兒們,我們週末再見!有人正等著我去!
在南下的高鐵上
努力思考究竟為何自己選擇了這遊牧醫師的生活
每週一重複的戲碼, 結束週一台北的門診,明天又是在員林一連三天門診檢查開刀夜診的三天集中營
我得承認 時不時會出現了放棄的念頭
結束這樣的生活,累的時候更是如此
小孩老婆確實過著七天有三天沒爸沒老公的僞單親生活
夢想再大,我跟家人也真的失去許多
大女兒懂事了常問我,拔拔,為什麼你要去員林上班?
是不喜歡跟媽媽還是我們在一起嗎?
我很難跟她解釋,畢竟我也只是一個理想跟執念罷了
眼睛閉上
浮現的是一幕幕當時驅動我南北跑的故事
當時我還在台北仁愛醫院服務
有一個棒球選手,在夜診來看診,大約九點多了,他來自台南,也許這個症狀影響了他的睡眠與比賽的成績,等了很久只希望我幫他解決長期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但是如果要幫他檢查,他又需要請假花數個小時再跑一趟,我也很替患者擔心,但又無力改變
另一個患者來自高雄
長期胃食道逆流嚴重到去開刀,開了四次刀後,生活過得更慘,去小吃店吃麵邊吃再邊吐出來,因為如果不吐,等一下逆流更慘,也因此失業,也沒交女友,來台北仁愛看我的門診後,第二次為了拿手術病例給我,坐夜車來至台北,結果他記錯了日子,我不在門診,他後來在檢查室找到我,我看到他拿著厚厚的病例,瘦弱的身影,坐夜車後睡不好的神態讓我很難過,百感交集,我何德何能能獲得他那麼努力的來找我看診,我也答應他,我會在中南部找一個服務的醫院,以後我跑就好,你們就不用那麼累
當天也有屏東的夫妻來台北檢查,跑了兩三趟,加看診的時間,幾乎都耗掉一整天,那對夫妻的太太也是長期胃食道逆流,晚上都逆流到無法正常睡覺,過得相當痛苦,希望來台北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胃食道逆流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他們後面的家庭
腦海還有許多外縣市的託付,催促我在中南部找一個服務的地方,可以服務中南部患者,北部東部就在台北,
醫師跑,病人就可以少跑一點,少辛苦一點
有幸遇到張克士總院長的支持,在員林建立了完整的胃食道逆流診治中心,南北也有很棒團隊技術員支撐我的夢想,反而現在常是台北的病患來員林員生醫院找我看診做檢查了!
最近統整了門診病患來源,幾乎一半來自外縣市
每每想起當初這些患者,都會重新燃起我的初衷
雖然我不知道
這個初衷的動力與熱情是否會被以後的挑戰澆熄
但我會為明天 為後天 為大後天 的患者
準備好自己,陪你們一起戰勝胃食道逆流的惡夢
台南仁愛醫院院長 在 林宜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挑戰 #一日雙院長
上午游錫堃院長車隊遊行拜票,下午賴清德院長陪同拜廟和車隊遊行。
兩位院長都非常關心宜瑾的選情,呼籲台灣人一定要出來投票,用選票守護台灣。
今天下午賴院長車隊遊行路線如下,請市民朋友站出來幫台灣隊加油打氣!
#三張選票顧台灣
#六席全上紅不讓
#2020台灣要贏
#未來交給林宜瑾
新市路線(13.6公里)
(大社)東勢北極殿廟前道路→右轉 南177→左轉 南177(直通大營)→左轉(大營靈昭宮)南139→右轉 台1線→偏右(豐榮)南139→直走 民族路→右轉(新市分駐所)復興路→左轉 和平街→左轉 民生路→左轉 中正路→右轉 復興路→右轉 中興街→左轉 中正路→左轉 華興街→右轉 忠孝街→右轉 仁愛街→左轉 中興街→左轉 中正路→右轉 仁愛街→左轉 中華路→直走 新化中正路→至新化太子宮
新化路線(5.6公里)
新化太子宮→直走 中正路→右轉 和平路→左轉 信義路→左轉 民治路→右轉 正新路→左轉 太平街→左轉 大新路→進入圓環→左轉 忠孝路→右轉 中山路→直走 到中油新化站
永康路線(24.9公里)
中油新化站出發→直走 大智路→直走 西勢路→左轉 富強路一段→直走 大灣路→右轉 崑大路→右轉 復國路→直走 復國一路→直走 忠孝路→右轉 中山南路→直走 中山北路→右轉 永明路→右轉 永華路→右轉 大灣路→右轉 崑大路→直走 復興路→直走 小東路→右轉 中華路→(過奇美醫院後)偏右 便道→右轉 中正南路→直走 中正北路→匯豐汽車 結束(台南市永康區中正北路306號)
台南仁愛醫院院長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幽暗的房屋一角,傳來像是動物的悲鳴聲。木籠裡關的不是牲畜,而是一個披頭散髮,活生生的人類。這樣可怕的場景,其實就出現在不到 30 年前的台灣。
在 1990 年台灣通過「精神衛生法」之前,有無數台灣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為醫療資源的匱乏、家人以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不理解,就這樣被遺棄或勉強「安置」在家中的鐵籠、倉庫,或者是以現代醫療標準來看,根本稱不上醫療機構的「收容所」。
精神疾病患者也是人,也有基本的人權,這在現在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日治時期一直到 1990 年的台灣,許多精神疾病患者,就是過著這樣不見天日、被當作像是牲畜一樣對待的生活。
也許有人會好奇,在 1990 年精神衛生法通過之前,台灣難道都沒有精神疾病相關的法令嗎?其實也是有的,例如「精神病者監護法」、「精神病院法」都是,但這些法令不是為了精神患者的人權而設立的,而是為了「社會安全」的角度,希望「隔離」這些患者,有利於統治者的管理。
但為何現在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權,能得到這麼多改善呢?這背後其實是無數前人的犧牲奉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就是葉英堃醫師。
19 日就是台灣精神醫學人權先行者葉英堃醫師的告別式了。葉醫師是台灣最早推動精神疾病患者人權的先行者之一,可惜我年紀太小,沒有機會接受過葉醫師指導,但我的老師陳永興醫師就是葉醫師帶出來的學生,最近拜訪陳醫師的時候,親耳聽到葉醫師的總總生平,覺得應該趁自己還記得,趕緊記錄下這段台灣精神醫療珍貴的口述歷史。
#台灣精神疾病人權的先行者
葉英堃醫師於 1924 年生於日治時期的台南望族,曾就讀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在日本戰敗後考入台大醫學院,後來成為精神科醫師,並且擔任台北市立療養院(今天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創院院長。
當年我的老師陳永興醫師,在 1980 年於市立療養院工作時,受到葉醫師的支持,踏遍了全台灣調查了所有的精神醫療照護機構。在當年 80 個處所,共 6200 多個病床中,醫師只有 160 幾個,無論是硬體設備,軟體的資源,以及專業的醫療人力,都非常不足。因此陳醫師在 1981 年出版了「飛入杜鵑窩」這本書,揭露了台灣精神病患者的處境。
在那個言論被管制的年代,像葉英堃醫師,或者陳永興醫師這樣願意為精神病人爭取人權的人們,其實要背負沈重的壓力,也要有巨大的勇氣。
陳永興醫師回憶,當年他們向媒體發表這些患者的處境時,許多媒體記者看到這些慘絕人寰的資料都流下眼淚,但也只能跟他說這些資料採訪後都「報不出來」。但在這樣的壓力下,葉英堃醫師始終堅定、持續地做好精神醫療的服務以及研究,並且用盡了所有心力,讓台灣的精神醫療制度得以逐漸健全,並用專業來推動法令,確保精神疾病患者的醫療環境與人權。
但在大家持續的努力下,政府在 1985 年開始辦理「台灣地區精神醫療院所評鑑」,並於 1986 年開始實施專科醫師制度,同年並開始規劃「全國精神醫療網」,1988 年開始推展「社區精神復建計畫」,1989 年開始補助公私立醫院於社區中設置社區復健中心,庇護性工作場所及康復之家,1990 年時也才通過了精神衛生法。
#保護學生追求人權與公理的真正人師
陳醫師也提到,當年他在唸醫學院的時候,因為辦學生刊物「不聽話」,沒有乖乖給教官審查,還有邀請了當時黨外的人物到學校演講,險些被退學,一直到畢業後,相關「不乖」的資料,都一直被留在身邊。
後來陳醫師在當兵、找工作時,都持續受到這些「不乖」資料的影響。甚至在陳醫師被推薦去北醫當精神科主任時,都還因此沒辦法就任。
後來陳永興醫師投入了 228 事件的平反運動,持續受到情治單位的壓力,多虧了葉教授暗中對他保護。甚至當年陳醫師能順利進入市立療養院工作,也是葉教授扛住了所有來自情治、人事系統的壓力。甚至在陳醫師參選花蓮立委時,葉教授和李鎮源醫師等前輩親自帶領了上百名的醫師,穿著白袍在花蓮給他支持與鼓勵,陳醫師說,那是他一生中永難忘懷的一幕。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葉英堃教授在 2018 年 12 月 28 日仙逝,永遠離開了我們。但葉教授的一生,給了所有醫師,以及醫學生們最好的身教。
葉英堃醫師出身望族,仍努力求學,後來身居高位,掌握了一些權力與資源,但他沒有辜負這些幸運和努力,而是用這些幸運和努力,為台灣留下了更好的精神醫療制度、為精神疾病患者去除污名、爭取人權,也同時為了人權與公理奮戰不懈。他的一生,正是最好的醫師、最好的人師表率。
作為醫師的我們是非常幸運的,我們會永遠記得葉英堃教授的慈悲、仁愛,和勇者無懼的精神,用我們的幸運,和葉教授一樣扛起知識份子的責任,為無法替自己出聲的人們發聲。
謝謝葉英堃醫師,感謝您一生的付出!我們繼續努力,請在天堂繼續庇佑台灣這塊土地,和所有善良的台灣人吧。
(如果有對葉醫師生平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找吳佳璇醫師所撰寫的葉英堃傳記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015438.html )
--
❤️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tinyurl.com/yak2hmkw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醫藥保健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跟我們一起邁向 YouTube 20 萬訂閱:
http://bit.ly/subMedPartner
🌟立即用 Line 輕鬆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MedPartner
🌟與超過 5000 位網友共同參與產品開發:
https://bit.ly/2MdQmtL
台南仁愛醫院院長 在 韓良誠院長沈孟儒教授成大醫學中心院史影音數位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韓良誠 院長 沈孟儒教授成大醫學中心院史影音數位化. ... 新20190801 韓良誠 院長 對沈孟儒教授就任成大 醫院院長 的祝福-成大醫學中心院史影音數位化. ... <看更多>
台南仁愛醫院院長 在 後症候群。許醫師也是這個關懷中心的發起人。 台灣首創結合醫 的推薦與評價
【愛的頻率│播出預告】 專訪台南小兒麻痺關懷中心發起人仁愛醫院院長許重勝醫學博士。 台南東區扶輪社成立台南小兒麻痺者關懷中心。台南東區扶輪社結合林澄輝社福基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