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啟用的 #台南水道 明年將滿 #百週年!目前正是籌劃百年慶的時機!
因此國文特別邀請 #文化部 文化資源司張惠珠副司長、 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張祐創組長、以及 #台水公司第六區管理處 盧烽銘處長一同會勘討論方向,並爭取中央經費挹注這唯一個水道國定古蹟的百年慶。
國文認為應從「飲水思源」的觀點來看,台灣的自來水建設在日治時代引進,當時總督府從英國聘請來的 #威廉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與其學生 #濱野彌四郎 負責設計規劃,興建 #嘉南大圳 的 #八田與一 也曾擔任濱野之屬下參與過台南水道計畫。
為表示感謝,國文建議可以透過文化部來邀請巴爾頓在英國愛丁堡的後代鄉親、濱野彌四郎在日本千葉縣、八田與一金澤市的鄉親來台與會。讓古蹟的慶祝活動同時帶動跨國性的文史或是城市之間的友好交流,進一步帶動國際觀光。
而今天文資局也在會勘中,針對已經拆除的煙囪允諾提供修復經費,提前為百年慶送來第一份禮物!
#山上水道博物館百年前夕
#水道煙囪復刻
#日本
#英國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28事件中殉難的人權律師湯德章故居,上個月經台南市文資處決議不登錄為紀念建築,引發台南文化界嘩然。對此,文化部文資局則認為台南市政府對法令的解釋有誤,建議重新審議,文化部長李永得則說,光湯德章捨己為人的精神,即使沒有歷史建築的身分,也可以成為文資法裡面的紀念建築。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台南文資局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跟台糖、文化部、文資局與經發局開會,為的是活化新溪北的寶藏-新營糖廠。糖廠自我嫁到新營三十多年來,沒什麼變動,實在很可惜。從政以來,我一直都在想方法做實事,讓新溪北變得不一樣,雖然很多事急不來,但我認為目標方向對了,總會到達目的地。
提到活化,國外有非常多的成功例子。
比如德國魯爾工業區曾經是歐洲最大的經濟區,是煤和鋼鐵的生產基地,但陸續發生煤炭與鋼鐵的危機,這個工業區被迫轉型。1989年魯爾區開始改造,停產的礦區、煉鋼廠轉型成為科學公園,發展太陽能工業,儲油槽改成潛水救難場地,礦場岩壁改成攀岩場,連閒置的封閉瓦斯槽經過內部改裝,都成了歐洲最大最另類的展覽館,每年設定不同主題,成功吸引眾多遊客,成為文化地標。
又如加拿大多倫多的古釀酒廠區,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釀酒廠,主要生產烈酒,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實施禁酒令,1900年酒廠停止釀酒。閒置超過百年,2001年私人企業買下,維修保養45座19世紀的建築,2003年開放參觀,隨處可見展覽藝廊、工作室、咖啡館,是北美保存最好的維多利亞時代工業建築群,超過80部電視影集或電影曾在此取景。
新營糖廠與虎尾糖廠、屏東糖廠並列台糖公司的三大總廠之一,2024年將迎來一百週年,而新營糖廠宿舍群是原台南縣內數量最多,保留最完整的日式宿舍。這些歷史、建築與這個環境,是我們要為下一代留下來的資產。藉由活化,帶來活力,帶來價值,帶來人,帶來就業機會,讓新溪北華麗轉身,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標!
#農業民生立委
#後花園改造可以為新溪北帶來不一樣
台南文資局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二層行溪舊鐵路橋有望活化
2021-06-05 ╱民眾日報 ╱第B09版 ╱高雄要聞
【本報記者楊淑芬高雄報導】高雄與台南交界處的市定古蹟「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地方民眾多年期盼儘速修復活化,增添地方觀光、休憩的景點。經立委邱志偉邀集相關單位協調後,台鐵近期發公文給高雄市及台南市政府,針對鐵路橋同意採個案方式處理,無償撥用予地方政府,為鐵路橋活化再利用跨出第一步。
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在1933年完工啟用,屬於日治時代的二代鐵路橋,當時全台直接興建複線橋樑者僅有基隆河橋與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前者已於2005年拆除,複線橋樑目前僅剩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其歷史地位及重要性可見一斑,也是見證台灣鐵路發展歷史的重要建築。
邱志偉表示,湖內區民眾喜愛沿著二仁溪畔運動及休憩,其中東側的舊鐵路橋長期閒置,如果修繕完成可以藉由鐵路橋往返二仁溪兩側,對於休憩甚至觀光都大有助益。不過由於鐵路橋產權為台鐵所有,因此首要之務需由台鐵移轉產權才能進行後續修繕。
今年1月間,邱志偉邀請台鐵、文化部文資局、高雄市與台南市政府召開協調會討論產權及修繕事宜,會中台鐵同意研議產權移轉,另外在二仁溪水暴漲時,舊鐵路橋有被淹沒的疑慮,也列為未來修繕的注意事項。
台鐵近日行文給高雄市及台南市政府表示,在國有財產法的限制下無法捐贈或移轉舊鐵路橋及部分土地,但在台鐵局內部討論後,決議以個案辦理,依文資法規以無償撥用方式予地方政府。
邱志偉強調,鐵路橋修繕攸關橋樑兩側的社區發展,因此希望高雄市政府也能積極爭取,由兩市府共管,也利於爭取經費修繕,早日完成修復工程,讓更多遊客可以看到二層行溪舊鐵路橋的獨特性。(相片為今年一月拍攝)
台南文資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28事件中殉難的人權律師湯德章故居,上個月經台南市文資處決議不登錄為紀念建築,引發台南文化界嘩然。對此,文化部文資局則認為台南市政府對法令的解釋有誤,建議重新審議,文化部長李永得則說,光湯德章捨己為人的精神,即使沒有歷史建築的身分,也可以成為文資法裡面的紀念建築。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922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oCUfgDdBHQ/hqdefault.jpg)
台南文資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28事件中殉難的人權律師湯德章故居,上個月經台南市文資處決議不登錄為紀念建築,引發台南文化界嘩然。對此,文化部文資局則認為台南市政府對法令的解釋有誤,建議重新審議,文化部長李永得則說,光湯德章捨己為人的精神,即使沒有歷史建築的身分,也可以成為文資法裡面的紀念建築。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922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N6bSkFuYx8/hqdefault.jpg)
台南文資局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商請臺灣文化部文資局施國隆局長支持,由所屬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展開文保工作,進行全程3D影像紀錄,科學調查研究與專業保存修復以及包裝落架技術等協助,終於讓罕見的三座穹窿頂木構藻井及其上的彩繪大悲出相圖等珍貴文化藝術,得以完整被保存下來,安全地運到佛陀紀念館。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表示,大崗山龍湖庵創健於1908年,是台灣首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寺廟,寺方在1960年曾禮聘台南地區彩繪師傅為大悲樓3座穹窿式藻井彩繪上「大悲出相圖」,堪稱全台第一,非常珍貴。由於大悲樓要拆除重建,決定捐給佛館永久保存。
龍湖庵因為「千家寺院聯誼」而和佛光山結緣,該寺創建於1908年(日治時期),大悲樓於1961年落成。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表示:大悲樓彩繪藻井的作品不同於現存寺廟常見的壁畫或是樑枋彩繪形式的大悲出相圖,其名相註腳完整,具有歷史性與稀有性。從源流上來說,與千手千眼觀世音有密切關聯,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圖文藍本,加上菩薩像共有88幅,藻井上還繪有16幅佛典故事與詩偈警世語等,共組成104幅圖像,另再加上8幅象徵永離八難之苦的幡蓋共計112幅圖文。
李主任說,木構建築最怕火災,傳統建築均用「井」做為造形並於其上彩繪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其水火相剋意思,因此稱為藻井;龍湖庵的3座藻井,繪製了一百多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咒語,加上4幅大天王的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再由龍邊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加上藻井上的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
尤其中座藻井的最上方,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兩字,意涵「欲見佛土,先淨其心」,字、畫觸動人心,許多旅客看了深受感動,歡喜在下方拍照留影。
文資中心還邀請了學者專家一起到龍湖庵見證相關修復工作。成大的林宜君博士指出,龍湖庵大悲樓的三座藻井不同於臺灣多數以斗拱形成槓桿原理的藻井,其「穹窿頂」趨近宋式《營造法式》的鬬八藻井,在臺灣相當罕見。對於宗教建築知名的李乾朗教授現勘時也表示大悲樓中座藻井,在宋《營造法式》稱為陽馬板型式,陽馬板作法在臺灣罕見,原本林口的竹林寺藻井及現存大直劍潭寺正殿藻井雖有,但都不比龍湖庵大悲樓藻井有三座之多,也沒有珍貴的大悲出相圖。
深入臺灣宗教彩繪研究的蕭瓊瑞教授現勘時指出大悲樓藻井彩繪為臺灣罕見實木結構,大悲出相圖應為臺南知名畫師蔡草如或其流派匠師所繪。
負責藻井外部加固與落架的大木師傅蕭勝壬說,他從業40餘年尚未見過如此建築構造,以檜木層層堆疊後的彩繪相當罕見,尤其不拆解藻井,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和人力下要完成完整加固落架與包裝運送,還是首度的大挑戰。負責這次任務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俊宇也表示,這是他負責過的保存修復工作中,難度與規模最大的一次。
如常法師指出:佛館樂於承擔「移地保存、延續文物生命的重任」。後續的工作,包括繼續請文資中心專業人員協助修復外,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登錄指定為文化資產。佛館計畫出版專書、舉辦研討會,研究最佳的展藏方式等,希望讓彩繪藻井風華再現,讓來到佛館的國內外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與欣賞真正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與歷史的宗教藝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JwsJsXy98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dzHgV9uNC_MNqKq7895lEm-XZ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