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第一次由眼鏡行舉辦的設計比賽順利落幕,由設計師江宏達所設計的主視覺勝出,將成為10月份在 #台南久必大眼鏡行 所舉辦的 MOSCOT 品牌展活動「#老派維新」的主視覺!而初選入圍的10張設計作品中,由設計師黃胤展所設計的主視覺也獲得網友青睞,獲得本次活動的網路人氣獎!恭喜兩位設計師!
.
身為本次設計活動的協辦單位與評審之一,經過一番激烈討論,能與其他評審共同決定由江宏達設計師所設計的作品擔任主視覺,我感到十分開心,但也想聊聊評審過程中可以透露的部分。
.
其實這次入圍的10張作品都各有特色,甚至經過兩輪淘汰篩選後,我依然有好幾張作品難以割捨,原因是在不同的角度與思考下,未入選的幾張作品都具有足夠擔任主視覺的重量。
.
海流設計 Flowing Design的 #陳泳勝 設計師設計的主視覺,讓我感受到他在眾多商業設計案中所磨鍊出來精準的品味,他挑選兩個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作為融合切入點,將MOSCOT的「眼睛」與久必大LOGO的「眼鏡」結合,甚至大膽地採用類似牌匾的老字體,將「久必大眼鏡」5個字放大到不可思議的大小,乍看之下是頗為驚人,但如果思考到這張主視覺貼在店門口,就會發現這個字體大小對於店門口路過的路人來說其實剛好,近看才會看到「老派維新」四個字,設計上視覺捕捉的層次拿貼得頗為精準。
.
#陸允聖 設計師所設計的插畫風格主視覺非常討喜,他著墨在台美家族眼鏡品牌合作的主軸,將台灣地標101與紐約地標帝國大廈巧妙地畫在同一幅街景裡,而街景中的細節層次也非常豐富,有MOSCOT早期如百老匯一般的燈飾佈景,也有久必大眼鏡行的置入,他在概念說明中提到,畫面中兩個品牌人物相互倚靠,象徵原本存在地球兩端的眼鏡品牌,在這個疫情時代克服諸多困難於此交會,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即便是小企業,也能因創意帶來更多舉辦活動的可能性,在討論中是呼聲最高的一組作品。
.
#廖勁智 設計師以台南窗花為概念設計的主視覺,在老派維新的主題中非常切題,但我個人覺得拿來當活動主視覺有點可惜了,這不應該是主視覺,而是可以升格作為品牌Rebrand的提案才對。首先他設計出三個眼鏡鏡框,再將「台南」、「MOSCOT」、「久必大」等關鍵字做成窗花字體,崁在眼鏡窗框裡,成為既可以是LOGO標準字又是造型元素的視覺,背景中的繽紛色彩更可以當成VI計畫的標準色及輔助色,如果久必大眼鏡有想要改自家眼鏡行 LOGO的話,其實可以把這個作品當成Rebrand的計畫提案,再請廖勁智設計師繼續往下發展。
.
人氣獎所選出由 #黃胤展 設計師設計的作品也是很難割捨的作品之一。他將MOSCOT創辦人老爺爺的標識性鬍子與各種不同的眼睛搭配成一組有趣的圖面,完全可以想像如果還有預算做動態設計的話,這張視覺會成為一個超可愛的動態作品!畫面構成新鮮不落俗套,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參賽百張作品當中,唯一一個有把作品拿去久必大眼鏡門口做設計Mockup的參賽者,在這點上我就要給他高度肯定!獲得人氣獎也證明網友們慧眼獨具,恭喜他!
.
至於最後選出成為優勝的江宏達設計師 Hong Da Design Studio 的作品是初選入圍作品中,唯一以黑白配色為主的設計作品。他非常大膽地捨棄MOSCOT標準色與久必大眼鏡行的標準字,也不用一般都以平面式的2D眼鏡框造型作為設計元素,而是以一個透視角度來呈現眼鏡,增加了畫面動感,字母LR與箭頭方向,以及畫面中線條排列,暗示了視力檢查表的圖像抽象化,圖像構成上宛如宇宙大爆炸一般活潑跳躍,打破了兩個品牌現有格局、尤其是一個所謂的「台南品牌」的想像,將整個活動的品味高度帶到另外一個次元,這是我很欣賞的角度。
.
坦白說最後要一起選出這個作品前,的確也有評審擔心這樣的視覺設計會不會太「重口味」、眼鏡迷們會不會無法接受?關於這點我倒是不太擔心,結果論來說,在其他色彩鮮豔豐富的作品裡,人氣獎依舊選出一張相對來說色彩「較樸素」的設計,證明在看久必大粉絲頁的眼鏡迷們,不會只因色彩豐富來選擇作品,而是基於設計品味上的選擇。
而我認為,既然這是台灣眼鏡業界第一個活動主視覺設計比賽徵選,出發點就是要打破20幾年來全台灣人對眼鏡業界的無聊印象,那選一個超跳耀的主視覺,作為台南眼鏡美感文化翻轉的第一槍,我想也會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又吸睛的開始。
.
你也跟我一樣期待10月份在台南久必大眼鏡行將要舉辦的MOSCOT品牌展活動的詳細內容嗎?隨著主視覺定案下來,接下來的活動詳細內容,請鎖定 台南久必大眼鏡粉絲頁!
.
#謝謝參與主視覺設計徵選的百位參賽者
#也恭喜所有得獎者
#府城眼鏡美感文化翻轉運動鳴槍起跑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代表歷史文化中,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的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
台南 代表 人物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向力抗對岸「統戰」
連兒童繪本、雲端伴唱機都不放過的陳亭妃
如今在台南祀典大天后宮扮演媽祖
不只凸顯NCC對藍綠人物演出戲劇的處理標準不同
也不只是台獨分子扮演中國神的荒謬那樣簡單
而是根據他們反「滲透」的要求
極其嚴重的「國安」問題
因為陳亭妃出演媽祖的台南祀典大天后宮
正是為彰顯媽祖助戰施琅攻克台灣而建
「祀典」二字即是中國朝廷表揚媽祖幫助統一
才將媽祖從「天妃」升為「天后」的殊榮
尤其鄭克爽就是在這裡向代表中原王朝的清廷投降
結束台灣與大陸對峙的割據狀態
陳亭妃竟在這裡演出幫中國收台的天后媽祖
豈不是一種高級「滲透」
暗喻蔡英文當政的割據政權也日不久矣
陳亭妃身為民進黨極綠「正國會」系
之前才莫名其妙引進大批對岸製防疫面罩
如今作為台南立委
不應不知台南大天后宮背後的「統戰」意涵
更不可能不知台南市內幾座歷史悠久的媽祖廟
不是明鄭政權所立 就是清廷敕建褒封
媽祖無論是助鄭成功1662登陸台南
還是1683託夢施琅先取澎湖再攻台灣
或者護佑一批又一批大陸人士渡過台海
一直都在幫助從對岸來的軍民入島
現陳亭妃於施琅受降的歷史舊地高調出鏡
重現助攻對岸的中國女神
究竟是包藏何心
台南 代表 人物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竹縣市合併,可不可?
近日林智堅市長拋出縣市合併的議題,在地方引發不小的討論,對於新竹市這座小而美的城市以及台灣的國土發展整體規劃,確實是相當值得探討的議題。
📌 合併與否的背後,實質議題是 #預算分配。
根據財政部四月時公布的各縣市綜合所得資料,新竹市是全台僅次於台北市,#人均實徵繳稅額第二高的城市,109年平均每人26.9萬元。但,同樣依據財政部資料,109年度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實撥金額,新竹縣只有43.9億,新竹市也只有44.2億,縣市加起來僅約88.1億,不僅只佔了統籌分配總計約3.2%,和桃園市相比也僅4成2而已。
目前社會各界合理預期,新竹縣市除了合併,也要設法 #升格為直轄市,與其他六都共享「直轄市級」的統籌分配款總額。
但我必須指出,縣市合併及升格與否,都只是 #名稱和職稱的改變,最實際的問題,是新竹所獲得的稅收資源是否會增加;但就算成為直轄市後的預算如願增加,在統籌分配加補助款這一塊大餅總數固定的情況下,也勢必拉大與省轄縣市貧富差距,導致「富都窮縣」,也是後來桃園、台南、新北爭相「軍備競賽」爭取升格之根本原因。但其他非六「都」的縣市,就有淪為「二等公民」之虞,這也非全民之福。
📌 應納入鄰近區域,做整體國土規劃之通盤考量。
既然核心問題在於預算分配,那我們應將焦點放在地方政府收入上,重新檢視現行的地方統籌分配款與地方稅收,對於各地方政府而言,是否真的合理與足夠,是否應該修改法制,讓更多資源依法直接分配到地方政府身上;長期而言,我們也應將鄰近區域的未來發展,納入整體國土發展計畫進行通盤考量。而非即便是全區升格,仍然是「市中又有市」,造成轄區內各區域的發展更加失衡的危境。
另外,虹安也必須提醒,一旦合併升格成直轄市,原新竹縣下的鄉、鎮、市等三級地方自治體,原可自行選出鄉鎮市民代表、鄉鎮市長,在合併後也會改制為區,不但地方代表會消失,區長也將改為公務人員官派,地方自治之發展將有極大變化,也應一併審慎思量。
📌 柯建銘總召:2022 九合一大選前有望修「地方制度法」。
提出新竹縣市合併概念討論很好,但不該因人設事、量身訂做。升格之目的應該是爭取資源,讓大新竹有更好更均衡的發展,而不是為了延長政治人物的生命。若要修 #地方制度法 以利合併升格,也應配合修訂行政首長任期條款,將升格前之首長任期也納入第一任和第二任升格區域首長的連任限制,讓八年就是八年,畢竟當初這樣的設計就是希望「#讓治理同一地區的地方首長可以適度輪替」,這個精神仍應設法貫穿於整個地方自治制度中。
當然,上述相關議題既是虹安身為立法委員的職責,我也會在即將開議的新立院會期,積極敦促監督主掌 #國土規劃 與 #地方自治 的內政部與其他相關部會,提出政策規劃以進行更加完整的評估。
#大新竹共好
#問題不在改制而在國家和區域資源分配
台南 代表 人物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代表歷史文化中,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的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事同仁的熱情分享與接待,不只飽覽做工精美龍頭鳳輪,內枝外葉,雙層(鏤空)雕刻,和城隍廟神轎同時製作,百年歷史的神轎。
更讓我在兩個小時之內,神遊百年以上,移民歷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傳承和保留下來的文化遺跡。
可能是我入戲太深,看著看著,盧董事長,他耿直四方的外表,竟然有幾分神似廟中的三大主神之一,開發農耕技術,嚐盡百草,神農雕像的面容。
經過他的介紹,才知道台灣在清朝時期,有三大官廟,第一,是台南媽祖天后宮。第二,就是我們所在位置的大天宮五股王廟。第三,是新竹的城隍廟,都是皇帝冊封,帶著皇帝官帽的神明雕像。
因為主神之一,神農氏的關係,嘉義大天宮也是全台灣唯一的中藥藥庫所在。
從這些耆老的記憶中,才知道,嘉義市以往,每年市長,都會
來到此處,舉辦春秋兩季的官祭,盛況空前,除了祈求國泰民安的文化傳承,更帶動無數附近的商機,建議民政處,可以向勇媽市長報告,恢復參加大天宮五穀王廟,每年春秋兩季,所舉辦的官祭活動,讓祭孔大典、城隍爺繞境,同等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動,帶動宗教觀光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tjSqQv2dag/hqdefault.jpg)
台南 代表 人物 在 黃暐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韓國瑜 #暐瀚直播 #316選舉
小老師與鴨蛋王
上禮拜期中考,考卷昨天發下來了。
有「神腦小老師」之稱,總是考一百分的班長小明,拿到考卷,一臉意外!看著試卷上的紅筆寫著「90」,小明幾乎要落下淚來;反觀連續被當幾個學期的「鴨蛋王」阿華,拿到考券之後,振臂高呼:「太好了,60分!晚上可以吃牛排了」。
90分的哭,60分的笑,這是什麼道理?道理就在期望值,期望越高,受傷就會越高。
這次的立委補選,就是這樣的狀況。
暐瀚當然清楚,三重與台南二選區,過去「有多綠」?節目上反覆分析,數據比較,這兩個地方,早說是「綠到出汁」的地方。很多網友留言「韓國瑜還是最強」!「這麼綠的地方,能選成這樣,很不錯了」!這些我都完全認同,在經過這場選舉之後,我依舊認為韓國瑜是「2020最強」!但「韓國瑜最強」,不代表「韓流無傷」。
去年1124民進黨被狂掃15縣市,理由無他,全因韓流。
蔡總統喊「要主權、顧台灣」,韓國瑜說「九二共識、拼經濟」,曾幾何時,賣魚賣菜,變成是政治人物的「內建技能」,漏點了這個天賦,好像連民調都不吃香。
眼看媒體網路,天天追逐韓國瑜,民進黨在人氣、民調上,節節敗退,如果三一六守不住,明年總統大選,講白了,就是「提前出局」。於是,「擋下韓國瑜」變成民進黨最重要的任務,畢竟民進黨真的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三次台南、兩次三重,韓國瑜奉獻自己與家人,多次站到第一線,幫鄭世維與謝龍介站台。一次又一次,民眾促擁,非韓不選,一聲聲的「選總統」呼喊,不但聽在藍營選民耳中,也聽進綠營選民的心中。
那天賴清德去善化拜廟,人潮少得可怕。之後淋雨幫郭國文街頭請託,行經的騎士,反應也是漠然。媒體上,現場看,賴清德人氣,都遠遠低於韓國瑜。但最後,台南深綠區卻還是無法撼動,小明沒有考出一百分。
韓流的傷,在於對於韓國瑜「過度使用、過度期待」,韓流的傷,更在於「團結了民進黨」。綠色選民不表態,不上街,但他投票,用投票抵擋「韓流」。
台南是如此,新北亦然。
穩下了這兩區,民進黨士氣大振,猶如回魂,明年73個選區,還要一戰。有了三一六的勝利,「現任者」對「挑戰者」,民進黨立委們,摩拳擦掌,重新找回信心,還願一戰,這就是我所謂的「韓流的傷」。
很多人說:「這次韓國瑜出馬輔選,都沒贏了,如果沒來,豈不更慘」?
的確,如果這次沒有韓國瑜這樣賣力的輔選,深綠區想拉這麼近,那是天方夜譚。沒考一百分,九十分依舊是全班最高,韓國瑜依然是「2020最強」!但「韓國瑜最強」,不代表「韓流無傷」,真假韓粉的網路混戰,媒體追逐的過度曝光,都讓「韓流受傷」。
選後的夜晚,韓國瑜親自開了直播。他說:「輸的不算輸、贏的不算贏」!並為謝龍介與鄭世維的努力加油。直播最後,韓國瑜談回市政,他說郭台銘要到高雄投資,澳門要來高雄買花,談起市政,喜形於色,韓國瑜拚市政,滿心開懷。
眼前拼好市政,就是韓國瑜的「最大武器」,市政拼不好,人氣再高,都是枉然。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愛他,就不要礙他。
暐瀚 2019-3-17 de 台北
https://goo.gl/D36qg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S4hwW3Uc50/hqdefault.jpg)
台南 代表 人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府城透透氣:一九三○~一九六○年代文青醫生吳新榮的日常娛樂三部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文松 副教授
內容簡介:
「臺南是文化古都,又是我心靈的故鄉……都會人週末好下鄉莊,我們草地人卻好到城市,所以我差不多一個月中兩三次到臺南市,名義上是做個週末旅行……第一項為逛街,第二項為看電影,第三項為吃點心,第四項為找朋友,第五項為叫按摩。這五項節目如果缺少一項而回家,就感覺像不到過臺南市,或感覺丟掉什麼東西在臺南。」——吳新榮
看電影、打麻雀和下圍棋,這些看似日常的休閒娛樂
卻是日治時期草地文化人最重要的文化滋養與社交活動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從日記出發,試圖探究日治中期一個(群)地方知識人(社群)的日常生活史。那些被時人視為無關正事的「日常生活瑣事」,反而能讓我們深入認識殖民地處境下,臺灣人與日本人的日常交涉多元面向,以及臺灣人的心境,並且在空間上,帶我們思考臺南府城對於周邊偏鄉僻地草地人的存在價值。今日臺南作為文化觀光重鎮,吳新榮醫師的日記也能讓我們看到一甲子前府城文明是多麼時髦,作為一座文化燈塔,是如何撫慰著殖民統治下文化人的心靈。
吳新榮出生於二十世紀初期,正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穩定期,童年到壯年都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渡過;然而到了二次大戰一結束,迎向中晚年的吳新榮,和當時所有「後殖民」的臺灣人一樣,在充滿期待興奮的心情,迎接另一個從半殖民地政權終於走向「世界四強」的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
吳新榮的人生跨越了這兩大時代,在文學創作與政治參與上,都可以看出他的個人價值取向;同樣的,從他生平所從事的日常生活休閒娛樂中,亦可映照出社會、時代,當然還有他心路歷程的轉化軌跡。在不同的日常生活音符伴奏之下,電影、麻雀和圍棋,無疑也演奏出吳新榮在時代洪流下的草地醫生生命樂章。
在一九四○年代時,對於三十多歲的吳新榮來說,每週到臺南市區看電影,不只是休閒,還是吸收世界最新文化最重要的管道。即使當時交通不那麼方便,他仍風雨無阻。對於這一位極具時間概念與歷史感的草地醫生而言,這些看似無關政治、無關歷史、無關文學,甚至無關醫療本業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也凸顯出在「殖民地處境」下如何創造出極具政治性的日常生活,面對此一似乎命定的處境,打造出具備違抗、平衡與自由放縱精神的「臺灣人社交娛樂空間」性格。
◆關於吳新榮
「雖然生活的威脅臨額,我們也不忘是個文化人。文化人不是高尚生活的人,也不是學理深奧的人;文化人應當和時代的煩悶而煩悶,和人類的苦痛而苦痛。」——吳新榮
吳新榮(1907年11月12日-1967年3月27日),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臺南州北門郡(今臺南市將軍區)人。臺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臺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
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作者介紹:陳文松
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博士,曾任教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東華大學,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講授臺灣政治文化史、日治臺灣史、區域研究。其研究領域包括殖民政策史、地域社會,以及日常生活(娛樂)史。著有〈從「總理」到「區長」:與日本帝國「推拖頑抗」的武秀才洪玉麟――以洪玉麟文書(1896-1897)為論述中心〉、〈日治臺灣麻雀的流行、「流毒」及其對應〉等論文,及《殖民統治與「青年」》一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nkNNt-qYZ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