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污染頻仍,誰來負起環境責任-第三屆金害獎頒獎典禮】
#透明足跡 整理環保署2020年的環境裁罰紀錄,針對違規大戶,頒發第三屆「環境金害獎」給五家企業。得獎的企業中,有連續三年都得獎的 #污染地位不可撼動的霸主;有緊跟在霸主後面,每年至少一次事故的 #工安問題龍頭;有焚化廠龍頭企業,因竄改環境監測數據遭罰2000萬;有獲得許多永續獎卻有26次違規的 #永續汙染雙面人;有排放的廢水中重金屬超標10倍的國際電腦品牌供應商。
以下,讓我們來看看得獎名單~
🏆最佳污染「控制」獎:倫鼎股份有限公司
倫鼎是台灣最大工程統包公司 #中鼎工程 專為營運烏日焚化爐而創立的子公司,已運作烏日焚化爐17年。2019年遭環保單位發現監測數據造假,以及有長期超標排放有害空氣污染物危害公眾之虞,違規情節重大,開罰空污法上限2,000萬。
倫鼎向綠盟說明時,坦承因監測設備異常而調整數據,並非惡意造假,亦無超標排放有害空氣污染物,未來將會加強員工訓練,更謹慎的管理,目前全案已進入司法調查程序。
🏆污染霸主獎: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油今年已經是第三度上榜,並且三年蟬聯空污違規次數第一名,金額僅次遭開罰最高上限的倫鼎公司。同時,中油也在水污的違規次數榜上有名,共取得三項名單的入圍,空污水污雙刀流,#污染霸主,#當之無愧!
🏆工安改善隨便講獎:台塑集團
台塑集團旗下的台塑、台塑化工,分別因為空污違規金額與次數入圍。而從工安記錄來看,可以知道台塑集團設備洩漏造成空污的同時,也增加工安意外發生的風險。我們呼籲台塑集團,除了加強旗下各廠的設備維護與環境管理之外,也必須積極改善工安。
去年空污金害獎上榜的幾乎都是石化業。當時綠盟就明確點出石化業的工安、洩漏等問題將影響廠內及周邊居民的安全。而今年很不幸地,「中油」、「台塑」這兩個石化龍頭依舊出現在環境金害獎的榜單上。
對於石化龍頭的污染問題,主管機關 #經濟部 應負起主要責任。而 #行政院 應該啟動石化政策環評,並規劃產業轉型的時程,逐步提高對石化業在空污整治與減低碳排上的要求,引導業者對老舊廠房與設備進行檢修、更換乃至於淘汰。
✦ 延伸閱讀:
六輕一直爆,「沒有工安就沒有石化」成空話
https://pse.is/3ct4gp
#石化業的問題需要特別特別提出來
#所以特長一段
🏆永續企業污染典範獎:遠東集團
遠東集團近三年取得30多項企業永續相關獎項,是台灣集團得獎數第一名。同時積極推動產品符合 #歐盟藍色標誌 標準與 #國際環保紡織協會 的認證。然而,遠東新世紀的新竹化纖廠去年卻發生油氣外洩引發的大火,造成新竹地區空品惡化,遭開罰500萬。此外,2020年遠東旗下紡織、石化、水泥三大製造事業部門,共有20多筆空污、水污違規紀錄,顯示遠東集團在環境管理上有待改善,對於污染防制的重視不足。
我們呼籲遠東確實負起集團的環境管理與社會責任,從最基本的法規遵循做起,不要一邊爭取永續環境一邊污染環境。
🏆股價飆高高,重金屬超標標獎:金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金像電子位於桃園市廢水排放總量管制區內,該管制區是為了改善農地污染,防止水體重金屬污染加劇而設立。結果金像電不僅2020年 #排放重金屬超標10倍的廢水,遭開罰658萬;2018年亦曾因重金屬排放超標,遭開罰977萬。
金像電跟綠盟說明時 #坦承疏失及管理不當造成重金屬超標,後續進行許多防制設備改善及員工訓練。金像電是Dell、Hp等國際電腦品牌的供應商,疫情至今國際訂單需求旺盛,股價也漲了四倍,呼籲品牌商要負起管理供應鏈的責任,而金像電也有責任對投資人公開違規原因及改善狀況,「不要錢都你們在賺,環境我們共同承擔」。
今年金害獎與以往不同的是,綠盟實地到各家得獎企業邀請得主們出席頒獎典禮,會想邀請企業來參加頒獎典禮,是希望開啟與企業的良性互動,秉持資訊公開、透明負責的原則,歡迎還沒有回應的企業,用 #任何形式公開說明 違規原因及改善計畫,回應社會監督;也希望集團與品牌商負起管理旗下子公司及供應鏈的社會責任,要求確實遵守環境規範,帶領整體產業向上提升。
✦ 新聞稿全文詳見:https://pse.is/3dy4n3
--
相關新聞:
環團評比環境金害獎 中油、台塑榜上有名
https://pse.is/3djc44
環境金害獎出爐! 中油、台塑、遠東榜上有名
https://pse.is/3cvkdk
環團公布「年度環境金害獎」違規大戶 中油、台塑上榜
https://pse.is/3ekgu3
台塑電石事業部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府、產業協力,減碳成果看得見👀
製造業107年碳密集度較基準年(94年)下降41%
顯示產業已逐步建立低耗能、低排碳及低污染的生產模式!
今(11/20)成果發表及研討會上
我們表揚了減碳績優廠商,感謝他們努力與貢獻
另外邀請貴賓進行專題演講,
🔹永續循環發展協進會施顏祥理事長
主題:「產業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
🔹台灣金融研訓院吳中書董事長
主題:「企業迎向全球綠色金融潮流與機會」
讓業者掌握節能減碳、循環經濟最新趨勢,創造永續經營利基!
未來面對第二階段(110年至114年)更為嚴峻的溫室氣體管制目標,工業局將攜手產業,從能源管理、系統節能優化、製程改善及使用更乾淨能源等各種面向,克服技術障礙、成本門檻,突破減碳瓶頸!
#16家減碳績優廠商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豐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麥寮二廠烯烴一廠、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龍德廠、台塑石化公司煉油事業部、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蘇澳廠、榮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二林廠、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三廠、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中壢廠、福懋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台達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頭份廠、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K5廠、勝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十五廠、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龍科廠及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五廠。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bit.ly/2KB8xra
台塑電石事業部 在 吳焜裕教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可能是在1985年初吧!那時候在台塑台麗朗事業部仁武廠擔任助理化學工程師,聽到台塑台麗朗事業部花十一億台幣,從美國加州買了一家生產八年,將淘汰的舊碳素纖維廠,並計畫將原廠舊設備拆回仁武廠重新安裝。自已很不懂事的開玩笑說,怎會花那麼多錢去買人家不要的技術與設備呢?沒有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廠真的在仁武廠區安裝完成,自己被調去擔任第一個試車工程師。試車期間真的很辛苦,跟著美國來的工程師不分晝夜的試車,曾經連續超過36個小時沒有回宿舍睡覺,在短時間內就試車成功,號稱高科技的碳素纖維就在1000 oC以上的爐子被燒成出來。但是那時台塑自己生產的壓克力纖維品質還沒有好到能作碳纖原料,需要使用向日本廠商購買的原料生產,結果在生產過程就非常不順,常常纖維燒到一半就斷了,有時舊設備壞了要自己修理,有些設備竟沒有操作手冊,真是雙重的打擊。就這樣硬撐了半年,實在心力交瘁,因此提出辭呈而離開台塑。聽說後來台塑又聘一位試車工程師,再請美國工程師帶他們的原料來仁武試車,碳纖生產就恢復正常,但如使用日本的原料生產就不順利,因此找出原料是生產不順的原因。現在台塑碳素纖維已經擴建成好幾個工廠,根據原規劃是要擴建十個廠。其實這就台灣經濟發展厲害的地方,這項生產技術原本不會沒有關係,只要能在國際上買或拿到舊技術,回來以後利用我們優質的人才不斷研究改善,最後我們的產品與技術都能在國際上很有競爭力。從台積電與聯華電子的起家來看,也是國際合資或技術轉移的類似作法,人家怎麼可能將最新的技術拿來合作呢?或是賣給我們呢?但是看看台灣今天的產業發展,並非昔日阿蒙。人才是台灣產業發展的基石,既使我們拿到是一項舊的技術,卻能奠定我們經濟發展的契機。其實國防產業的發展也應該如此才對,也許我們今天買到的可能是人家淘汰的核心技術,未來我們就有機會生產國際上先進的產品,這應該就是身為台灣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