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早仔發這篇回顧敢若去 hőng 檢舉
佇遮重發&全文備份
兩週年,母語人閣 ài 繼續拍拚
#母語復振 #母語正常化
#中華語毋是台灣人ê預設值
〔全文轉〕
【抗議台大合作社語言戒嚴,呼籲校方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 】
昨日(7/30)台大員生合作社召開本屆第二次理事會。會議中,理事孫博萮使用台語發言,竟遭主席施秀惠惡言遏止,施秀惠甚至大力拍桌向孫博萮大喊「你不要說話」。我們認為,此舉嚴重違背《國家語言發展法》所保障的語言平權,作為台大的學生 ,我們要求台大員生合作社理監事會即刻廢除「語言戒嚴」,會議主席施秀惠與理事官俊榮也應為會議中不適當的言行道歉。
針對當日會議主席、台大生科系教授施秀惠在會議中大力拍桌,並用手指著孫理事說出「你沒有資格發言」與「請你閉嘴」等言論,施秀惠表示,之所以用主席職權禁止孫理事以台語發言,是因合作社理事會已於 6/14 的會議中,表決通過由農經系官俊榮教授理事所提出的「日後理事會會議以國語作為交流語言」動議案。
本次會議(7/30)中,始作俑者官俊榮理事亦發言,其將講台語比喻做抽菸:「你有抽菸的自由,但不能侵害到別人的自由,因此會有菸害防制法、禁煙區」,並表示不反對孫理事私底下講台語,「但不能侵害到其他人開會的自由」。官理事將台語類比為對人體有害的菸之發言,實是反映其對台語使用者深刻的鄙夷,同時,我們也難以想像在民主化與轉型正義的時代,竟然還能從最高學府的教授口中聽到說出這種歧視性言論。
合作社的理事們不懂的是,他們在 6/14 通過的「以國語作為交流語言」決議,早已經違反《國家語言發展法》。2018 年底通過的《國家語言發展法》中,規定台灣國家語言包含了台語和客語、原住民族族語等本地語言,國家語言一律平等,且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因此,官俊榮、施秀惠等教授顯然違反《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條文內容和立法精神。
《國家語言發展法》是台灣對過往威權時代文化政策的重大反省,也是邁向國際全球化時代的重要里程碑。台灣即將在 111 學年度開始將國家語言列入十二年國教的課綱中,破除學校教育中的華語霸權,給予各個台灣國家語言實質的平權。而當台大學生已在熱烈討論是否廢除獨尊華語的「大一國文」必修課程,讓各種語言能在學術殿堂平等地被使用時,卻還有台大的教授固守著華語霸權的思維,甚至發表歧視台灣人母語的言論。
因此我們訴求,台大員生合作社理監事會應即刻廢除在 6/14 會議中通過的「以國語作為交流語言」之決議,尊重台灣國家語言被使用的權利。且會議主席施秀惠與理事官俊榮,也應為會議中不適當的言行道歉。此外,我們更呼籲台大校方對此事件做出回應,並發揮台大的社會責任,要求台大校級單位與關係組織實際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
附錄:《國家語言發展法》條文:
§ 3 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
§ 4 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
§ 11 國民參與政府機關(構)行政、立法及司法程序時,得使用其選擇之國家語言。
台大學生組織共同聲明:
台大台語文社-ntutgbs、台大大新社(大學新聞社) 、台大意識報 、 臺大學生會文化部語言平權小組、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臺灣大學文學院學生會 、 史志:台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 、 台大濁水溪社
{博萮佇遮再次感謝友志 ê 聲援}
https://www.facebook.com/1834715526563493/posts/2309976579037383?s=100000485136345
「台大文學院科系」的推薦目錄:
台大文學院科系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學對你而言,是什麼模樣?
大學生活,真的如你想得這麼一般嗎?
橫跨成功大學十大學院四十六個科系的營隊
「大學生活體驗營」開始報名了!
還在對自己未來的志向感到迷惘嗎?
大學生活體驗營有上百位成大在學生
陪你們一起剝開迷霧,走出迷途!
這個暑假,跟我們一起「拾起」未來的自己吧👍🏼
感謝成大的侯學長提供「成大科系餐」
————————————————————————
🏫 俐媽英文教室—大學科系篇:
❤️ 文學院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中文系(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外文系(外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歷史系(歷史學系)Department of History
•台文系(台灣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 理學院 College of Science
•數學系(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化學系(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物理系(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地科系(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光電系(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系)
Department of Photonics
💛 管理學院 College of Management
•會計系(會計學系)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統計系(統計學系)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企管系(企業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交管系(交通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工資管系(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工學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機械系(機械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化工系(化學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土木系(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材料系(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水利系(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and Ocean Engineering
•工科系(工程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
•系統系(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System and Naval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航太系(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資源系(資源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Engineering
•環工系(環境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醫工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測量系(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
Department of Geomatics
•能源學程(能源國際學士學位學程)
International Bachelor Degree Program on Energy
💙 電機資訊學院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電機系(電機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資訊系(資訊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社會科學院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政治系(政治學系)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經濟系(經濟學系)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法律系(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心理系(心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 規劃與設計學院 Colleg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建築系(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都計系(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工設系(工業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 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生科系(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生技系(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and Bioindustry Sciences
🤎 醫學院College of Medicine
•藥學系(藥學系)
Department of Pharmacy
•護理系(護理學系)
Department of Nursing
•牙醫系(牙醫學系)
Department of Dentistry
•物治系(物理治療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職治系(職能治療學系)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 Therapy
•醫學系(醫學系)
Department of Medicine
💟 第十學院 CollegeX
•不分系(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Cross College Elite Program
————————————————————————
這是成大所有科系聯合一起辦的營隊,
俐媽的學生可以知道成大有什麼科系,
及早了解、準備充足💪🏻💪🏻💪🏻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大學科系篇
#台大明明的孩子超前佈局
台大文學院科系 在 許景泰-Jerry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揭露!回憶自己過去,那些年少時的故事
試著串起過去的自己,對我造成的影響...做點回憶、反思和紀錄吧!
.
第一時期:幼稚園的自己(#冒險的心)
1)拿到『國際兒童繪畫佳作』,那時我還是懞懂無知之年,以為自己未來會成為『漫畫家』。長大後:當然,我沒成為職場漫畫家(這個夢一直做到小學畢業才結束),但對美術、設計、漫畫總多了一點「高敏感」。回想這段過去,後來對於我大學做SOHO接網頁設計案,或是現在對於設計有一些想法,似乎直接和間接都有了影響!
2)幼稚園中班某一天的下課,同學都跑出去玩了,我卻找了我一位從小到大的摯友,把全班抽屜內的圖畫紙,給全部摺成紙飛機,一上課同學傻了,老師火了。當場被揍了一頓!長大後:這段作為一直深刻在我腦海,偶爾還會拿出來想,我覺得這段小惡作為,讓我長大總想做些有點『冒險』的事情多少有些關係。
.
第二時期:小學的自己(#培養領袖特質)
1)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我就做了整整六年「班代」(也不知道為什麼壟斷了這個職位)。那時小學一個年級有四個班級(忠、孝、仁、愛),每過幾年就要換班,總共換了三次班級,一班50多個人,我依然還是做班代。長大後,我回數自己當班代的經歷,大學、碩士也都擔任過班代。這事到底造成了我什麼影響呢?創業、做領袖、顧問、老師...。
2)小學一~四年級,我的功課都算不錯,一直有前五名,但五、六年級之後,我就開始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競賽,從畫畫、躲避球、演講、田徑...一個禮拜上五天課,我因比賽緣故,經常有1天到2天就不在學校,雖然幫學校得了不少獎,又得了模範生,但無法趕上課業,功課從此就在第十名上下徘徊,這也影響我後來的國中學習狀況。長大後我有時會想,如果只要把書唸好,不要有這麼多比賽,會不會現在的我也會很不一樣?但往好的方面想,我之所以現在『上台』不會緊張,而且非常「習慣」,或許當時在比賽起跑線上,等候槍響時,我得適應每一刻的壓力與緊張有關。
.
第三時期:國中的自己(#聯考落榜是必然的)
國中課業壓力大,成績一直在班上11~15名的我,其實有點不太在乎功課。我愛打籃球、打桌球,我拿了國中的桌球冠軍。當時學校沒有桌球校隊,還因此成立了校隊,我自然也代表比賽,當然練習不足,自然沒得名。課外,也愛打籃球,當時著迷『灌籃高手』,大家都愛模仿『公牛飛人喬登』,我自然也不例外。國中後來做了「能力分班」,我雖分到『A段班』但國三成績,基礎打不好,就早已趕不上了!後來高中聯考不佳,去讀了私立學校。長大回想這段歷史,我其實從不後悔,當時很快樂的過國中生活,我的導師不是那種填鴨式教育,我成績不算好,依然沒放棄我,我後來想,這也是我後來很能體會:「為什麼讀書很努力,為何始終讀不好的人?」因為,我當時就是如此。死磕書也不是沒有,但基礎就已不穩,學校課業也沒因人而異,我在A段班只是被拖著走,最終結果不佳,就機率來說,這是必然的結果,沒有奇蹟發生!
.
第四時期:高中的自己(#模糊的記憶)
高中的回憶是最模糊的。我讀私立高中,全班男生,最快樂的還是下課可以打球,我算乖,不打架也不會做出脫軌的舉動,讀書雖不怎麼行,但成績還算過得去。高三那年,我想我注定會重考,結果上帝命運沒如我的安排,我考上了輔大夜校,爸爸雖對我失望,但想想畢竟我是他兒子,有個像樣的學校讀,只要不學壞,學有一技之長,我想爸爸也就欣慰了。
我還記得,我填自願是大姐陪我填的。大姐從小功課就好,功課從不必爸媽擔心,而我就是那個唯一得擔心的兒子。大姐很有耐心的陪我選填我想讀的科系,說實在,當時我只想開心讀完大學,後來選填「大傳系」,一方面是是輔大夜校分數最高的科系,另一方面就是聽說『大眾傳播」真的比較有趣、好玩。長大後,我回想國中、高中聯考我都是感覺努力了,但最終都得到『落榜』結果。
我想想,其實若這叫做短暫『失敗』,那麼現在創業十年多來,我之所以有這麼多勇氣,應該是我更珍惜擁有自己得來的成果,失敗不可怕,因為我曾經因為落榜被責難,也被自己看不起,但我從不失去信心,因為我媽總給我勇氣,我大姐、二姐也常給我這小弟鼓勵。爸爸後來,看我愈來愈有長進,也逐漸肯定我。 人生,早點遇到挫折是好的,這點事在當時看來蠻嚴重的,但後來回頭看看,只是笑笑,我自己當時只是看不懂自己為何?找不到人生方向罷了!還好,我沒放棄過自己,幸運的是,總有人在你身旁為你打氣,看好你的未來。
.
第五時期:大學的自己(#第一名畢業)
讀輔大夜校當時改制成五年,因為晚上才上課,白天多的時間就屬自己的了!我立定心志,要修好三個學分:學業、愛情、社團。
大一暑假,我去了最後一屆成功嶺,雖然只有不到30天,但我比較能感受自己該對自己負責,像個男人是什麼回事!大二暑假,爸媽讓我去了一個月紐約遊學,我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這世界如此之大,我卻像青蛙一樣,以管窺天,從沒覺得自己應該好好闖一番事業。大二升大三那年,我把我的白天和晚上行程排得滿滿的,二、四去飛碟電台打工,一、三去巨匠電腦上課,然後其餘時間『玩社團』,後來還幫系主任,搞了輔大第一個電台『輔大之聲』。
人開竅有時是一瞬間的,我大三開始,學業成績都是維持全班前3%,後來兼差做網頁設計,設計的電台網站成了全校第一,後來兼職到了媒體觀察基金會做事,搞了『電子報』,學會舉辦記者會、做大型活動,寫專欄文章...,當時從早忙到晚,就像自己開業一樣,社團、學業、打工...。對了!
後來我又莫名其妙當上了班代,最終我畢業時,成了日夜間部,唯一考上政大廣電所得,同時我也考上了元智傳研所,台大新聞所差了0.7分。我拿了聯合報王惕吾獎學金,拿了文學院斐陶斐獎(每一學院,每屆得推選三人,最終我成了該年度第一位學院獲獎者)。
我大學跟同學也拿了新生杯籃球冠軍,也圓了我的小小籃球夢,後來再一次三對三籃球時腿摔斷了,能力大減,上場時間也少,這也許是最大遺憾,但也因此,我少了一年多得兵役期。回頭想想這段人生,起伏挺有趣的,後來這段延續到我碩士,一樣精彩的再過了我政大碩士三年!
.
第六時期:碩士的自己(#無所不學)
我雖攻讀的是政大廣電碩士學位,但研究所三年來,我去企管碩士班修行銷學,科管所旁聽溫肇東老師的創新創業課,還到了台北藝術大學修了9學分的研究所課,分別跨了傳統藝術、戲劇管理、電影創作三個研究所(各修3學分)。我為了確定我是否想繼續攻讀博士,也修了一門博士班的課(方念萱老師),後來我發現,博士班的人生實在太無聊了,高分修完,就知道自己不適合走上研究之路。
碩士發表了三篇論文,其中最後一篇論文,我到了上海去做田野考察,當時還好有住在上海的表哥表嫂照應,讓我可以在上海生活一個月,每天感受上海快速奔飛的成長,可惜我沒留下來,我回台灣把論文寫完順利畢業了!口試很順利,大概是因為我的論文,跨了三個領域(城市史、電影史、政治經濟),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盧非易,二位口試委員馮建三老師、阮慶岳老師給予鼓勵。這段研究所生涯,給了我後來很多養分,特別是我懂得寫、懂得跨領域思考、懂得說,更懂得如何做!
因為我還是在碩士期間,卻外面兼差工作,怕脫離社會太久,這讓我一直讓所學與工作一直有所交集,不至於不知道自己所學為何?如何學以致用?
.
最後,我想了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說的一段話:「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現在必須相信,眼前現在發生的點點滴滴,將來多少都會連結在一起。你得去相信,相信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甚至是輪迴。」
#回憶紀錄
台大文學院科系 在 科系介紹】 文學院學什麼?看一堆古人寫的文本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文學院 涵納八個科系,包括中文系、外文系、歷史系、哲學系、人類系、圖資系、日文系、戲劇系,這些系所重視的大致包含兩個面向: 一是#思辨力。 ... <看更多>
台大文學院科系 在 臺灣大學文學院學生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可能不能吃... 那我們讀它做什麼? 台大文學院涵納八個科系,包括中文系、外文系、歷史 ... <看更多>
台大文學院科系 在 文學院出路最慘的科系-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文學院 的科系一般包含中文、外文、歷史、哲學、人類、圖資、日語、戲劇等,有些學校還有音樂、宗教、地理、外語等等科系,在這些文院的科系之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