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華人世界最高知識饗宴登場,今年天下經濟論壇(CWEF)雖多了周全的疫情防護,但不變是盛大的講師陣容,以及在疫情肆虐、中美對峙的危機中,對趨勢的前瞻與獨特洞見。
新冠疫病、中美對峙,走過動盪的一年,2021年全球局勢將會如何演變?在新的一年台灣又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2021天下經濟論壇(CWEF)今日(19日)登場,這場一年一度的華人世界最高知識饗宴,除多了周全的防疫,從講者陣容到議題探討皆如往年盛大與前瞻。
「雖然今天的台灣情勢一片大好,但也對滿天的黑天鵝充滿焦慮,」《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在開幕致詞,說出大多數人的焦慮。她強調,透過天下經濟論壇,正可以打開自我受限的心智、打開部門和組織、打開專業藩籬,打開台灣的孤島心態,才能走出前所未見的未來。
資金回流、外交開展,此刻台灣雖受疫情干擾,但也改寫退出聯合國50年來的孤絕,開始步入一全新時代。因此,今年天下經濟論壇以「新境・新競・科技+」為主軸,聚焦十大議題。
拜登很會打造民主聯盟,這是台灣的機會
首先登場的是「全球局勢展望」。中美對峙下,全球正步入「G2」新時代,此時身處夾縫中的台灣位置尤其關鍵。人在英國的《經濟學人》The World in 2021總編輯斯丹迪奇(Tom Standage)就透過視訊表示,「全球民主政體正向中國施壓,過往川普很不會打造聯盟,但拜登對於打造民主聯盟很嫻熟,這正是台灣的機會。」
面對G2時代下的供應鏈重組趨勢,對擅長全球佈局的台灣製造業來說,過往營運策略也來到亟需調整的十字路口。同樣透過視訊與會,法國商務部國際投資大使卡尼(Pascal Cagni)建議,「台灣過往投資佈局皆以中美為主,現在正是思考前進歐洲的最佳時機。」身為法國總統馬克宏最倚重的商業顧問之一,卡尼也曾擔任過蘋果歐洲、中東、印度和非洲副總裁。
當企業遭遇逆境已成新常態,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黃樂仁,則是帶著解方親臨現場。「限制可成為機會,」她說,若將這場疫情視為企業經營上的限制,企業更該懂得將這限制化成有利優勢。
聽完國際局勢的解讀與應對,產業趨勢隨即登場。今年論壇分別針對5G、電動車、打開、城市治理、康健醫療、體驗行銷、疫後生活,以及能資源的循環,和企業永續等主題,邀請該領域重量級講者進行分享與交流。
5G、電動車科技新賽局
在「5G場」主要著重應用與台灣產業的機會。包括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以及人在加州的日本樂天移動副總裁兼科技長埃敏(Tareq Amin),都從電信營運商角度,分享各自5G落地的實例與展望;而5G小基站設備製造商中磊電子總經理王磊,以及英特爾台灣業務行銷暨公關事業群副總裁汪佳慧,則從實現5G境界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角度進行分享。
在「運輸場」,一場百年一遇的產業典範轉移正在你我身邊發生,而這背後也代表著一場企業新機遇以及轉型的挑戰。鴻海科技技術長魏國章特地來到現場,分享鴻海是如何帶著科技製造優勢搶進電動車領域;宏佳騰智慧電車執行長林東閔,則為傳統油車業者如何轉進電車進行現身說法。而遠通電收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張永昌,則在現場演繹了資訊科技的發展下,一場全新的交通運輸革命正在眼前。
當然,一場全新的賽局即將起跑,賽道規則制定者的角色也至關重要。這時,扮演主管機關角色的交通部長林佳龍登場,從電動車的產業發展,到5G時代下的未來交通樣貌,他都有著縱觀全局的規劃與想法。
疫後生活,打開新境界
今年論壇講者安排的特色之一,就是各場次多半都有經典企業家與新世代同時登場,例如在「打開場」,以企業奔馳世界舞台為主軸,除了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為大家帶來全新的經營思維外,亦邀請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行動貝果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王易如等三位新創人,針對「打開」主題進行座談。
在「康健醫療場」,除了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兩位醫界大老外,今年還特地將哈佛大學附設麻省總醫院(MGH)外科副教授張智威邀請來台,吸引不少國內醫界人士專程前來聆聽。
而各界最關心的「疫後生活」方面,談疫後金融的,是去年疫情期間做出全台最大量勞工紓困貸款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總經理陳佳文;談疫後消費的,是代理Dyson成就市場精品家電龍頭的恆隆行董事長陳政鴻;而各界普遍關注的疫後旅遊,則由線上旅遊創業大老、KKday創辦人陳明明上陣。
跨產業、跨世代拚永續
疫情後,「環境與社會的永續」成為企業顯學,因此,今年論壇特地邀請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循環台灣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黃育徵等,分別從能源與資源角度來談企業友善地球的作為。
而在「企業永續」方面,不僅兩大產業典範罕見同場分享,更邀來新世代永續新創家一同參與。服務業的代表,是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製造業則是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在新世代企業方面,由綠藤生機共同一經濟論壇,將為台灣找到堅韌向前的力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議題: ◆驚嚇!拔管跨部會議紀錄曝光 羅織罪名無所不用其極?吳茂昆拍板聚焦遴選過程瑕疵 教長當拔管劊子手?可惡!拔管跨部會議紀錄曝光 蔡政府私設刑堂抓到了?赴陸兼職查無實證轉打遴選瑕疵 亂箭齊發置管於死地?教育部強調:拔管非行政處分 防堵管中閔救濟程序?赴陸兼職、論文抄襲找嘸事證 攻管矛頭再轉向...
「台大 副教授 英 峰」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台大副教授為升等自殺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台大教授輕生ptt的原因和症狀 - 醫院診所網路醫療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鏡人物- 上週,一位台大植物所張姓副教授於實驗室上吊自殺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台大生化所-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台大生化所-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 ... 的評價
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年一度的華人世界最高知識饗宴登場,今年天下經濟論壇(CWEF)雖多了周全的疫情防護,但不變是盛大的講師陣容,以及在疫情肆虐、中美對峙的危機中,對趨勢的前瞻與獨特洞見。
新冠疫病、中美對峙,走過動盪的一年,2021年全球局勢將會如何演變?在新的一年台灣又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2021天下經濟論壇(CWEF)今日(19日)登場,這場一年一度的華人世界最高知識饗宴,除多了周全的防疫,從講者陣容到議題探討皆如往年盛大與前瞻。
「雖然今天的台灣情勢一片大好,但也對滿天的黑天鵝充滿焦慮,」《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在開幕致詞,說出大多數人的焦慮。她強調,透過天下經濟論壇,正可以打開自我受限的心智、打開部門和組織、打開專業藩籬,打開台灣的孤島心態,才能走出前所未見的未來。
資金回流、外交開展,此刻台灣雖受疫情干擾,但也改寫退出聯合國50年來的孤絕,開始步入一全新時代。因此,今年天下經濟論壇以「新境・新競・科技+」為主軸,聚焦十大議題。
拜登很會打造民主聯盟,這是台灣的機會
首先登場的是「全球局勢展望」。中美對峙下,全球正步入「G2」新時代,此時身處夾縫中的台灣位置尤其關鍵。人在英國的《經濟學人》The World in 2021總編輯斯丹迪奇(Tom Standage)就透過視訊表示,「全球民主政體正向中國施壓,過往川普很不會打造聯盟,但拜登對於打造民主聯盟很嫻熟,這正是台灣的機會。」
面對G2時代下的供應鏈重組趨勢,對擅長全球佈局的台灣製造業來說,過往營運策略也來到亟需調整的十字路口。同樣透過視訊與會,法國商務部國際投資大使卡尼(Pascal Cagni)建議,「台灣過往投資佈局皆以中美為主,現在正是思考前進歐洲的最佳時機。」身為法國總統馬克宏最倚重的商業顧問之一,卡尼也曾擔任過蘋果歐洲、中東、印度和非洲副總裁。
當企業遭遇逆境已成新常態,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黃樂仁,則是帶著解方親臨現場。「限制可成為機會,」她說,若將這場疫情視為企業經營上的限制,企業更該懂得將這限制化成有利優勢。
聽完國際局勢的解讀與應對,產業趨勢隨即登場。今年論壇分別針對5G、電動車、打開、城市治理、康健醫療、體驗行銷、疫後生活,以及能資源的循環,和企業永續等主題,邀請該領域重量級講者進行分享與交流。
5G、電動車科技新賽局
在「5G場」主要著重應用與台灣產業的機會。包括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以及人在加州的日本樂天移動副總裁兼科技長埃敏(Tareq Amin),都從電信營運商角度,分享各自5G落地的實例與展望;而5G小基站設備製造商中磊電子總經理王磊,以及英特爾台灣業務行銷暨公關事業群副總裁汪佳慧,則從實現5G境界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角度進行分享。
在「運輸場」,一場百年一遇的產業典範轉移正在你我身邊發生,而這背後也代表著一場企業新機遇以及轉型的挑戰。鴻海科技技術長魏國章特地來到現場,分享鴻海是如何帶著科技製造優勢搶進電動車領域;宏佳騰智慧電車執行長林東閔,則為傳統油車業者如何轉進電車進行現身說法。而遠通電收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張永昌,則在現場演繹了資訊科技的發展下,一場全新的交通運輸革命正在眼前。
當然,一場全新的賽局即將起跑,賽道規則制定者的角色也至關重要。這時,扮演主管機關角色的交通部長林佳龍登場,從電動車的產業發展,到5G時代下的未來交通樣貌,他都有著縱觀全局的規劃與想法。
疫後生活,打開新境界
今年論壇講者安排的特色之一,就是各場次多半都有經典企業家與新世代同時登場,例如在「打開場」,以企業奔馳世界舞台為主軸,除了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為大家帶來全新的經營思維外,亦邀請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行動貝果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王易如等三位新創人,針對「打開」主題進行座談。
在「康健醫療場」,除了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兩位醫界大老外,今年還特地將哈佛大學附設麻省總醫院(MGH)外科副教授張智威邀請來台,吸引不少國內醫界人士專程前來聆聽。
而各界最關心的「疫後生活」方面,談疫後金融的,是去年疫情期間做出全台最大量勞工紓困貸款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總經理陳佳文;談疫後消費的,是代理Dyson成就市場精品家電龍頭的恆隆行董事長陳政鴻;而各界普遍關注的疫後旅遊,則由線上旅遊創業大老、KKday創辦人陳明明上陣。
跨產業、跨世代拚永續
疫情後,「環境與社會的永續」成為企業顯學,因此,今年論壇特地邀請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循環台灣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黃育徵等,分別從能源與資源角度來談企業友善地球的作為。
而在「企業永續」方面,不僅兩大產業典範罕見同場分享,更邀來新世代永續新創家一同參與。服務業的代表,是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製造業則是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在新世代企業方面,由綠藤生機共同一經濟論壇,將為台灣找到堅韌向前的力量。
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君清農副教授:就論文一事,蔡總統必須認錯與道歉
【摘要: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已蓋棺論定,因至今沒拿出經過論文口試委員簽字通過的博士論文典藏本。沒有那個口試通過論文,就沒有博士學位;其它都是間接和假證據。面對論文和學歷造假,台灣媒體界裝聾作啞是恥辱。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發聲明為蔡論文背書是降低自己公信力和格調。在蔡總統論文事件中,台灣社會幾近病態的沈默,日後史家會問,台灣人怎麼了?尤其會問,台灣的學術界怎麼了?】
正文:
【專文】論蔡總統論文爭議的證據力與台灣相關學術界的道德危機
文/君清農(退休副教授)
我以為蔡總統論文的爭議已於九月下旬演到完結篇,蓋棺論定: 蔡總統於 1984沒有完成論文口試,沒有合格的論文,所以沒有博士學位。沒想到還有續集,依然爭論不休。這些爭論,有些是源於對證據法則的不了解。個人從事科學研究多年,自認對證據法則與數理邏輯有一定的了解,故就此作一論述。
通常我們要證明一假設為真,只需要核心、直接、真正重要的1〜2個證據就可以了。但為了故事或研究的完整性,通常還會去找一些間接、支持性的證據,來增加可看性。但如果主要核心的證據無法被滿足,或已被否定,那光有一堆的間接、支持性的證據也是沒法使原來的假設成真的。這在科學研究上,這只能推論成「有些有趣但未知的事導致某些間接、支持性的證據支持原來的假設成真」,但被直接證據否定的原假設,還是不可能起死回生的。這在科學上通常可能演生與原主題相關的研究,甚至完全無關的研究方向。
唯一直接證據:1984年論文
就蔡總統論文的有無而言,直接證據幾乎只有論文一項: 一本1984年通過口試標準的論文。如果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與另外兩個應收藏的圖書館可以拿出貨真價實的1984年蔡總統論文,那蔡總統當然是有論文、有博士學位。反之,如果這幾個圖書館都遍尋不著這本1984年的論文,且白紙黑字說他們從未收過這本論文,那蔡總統當然是沒有論文、沒有博士學位(先不考慮台灣幾個可能應收藏的地點。都封存30年了!如果可以見人,何須封存?)。這三個圖書館同時遺失這本論文的機率趨近於零。
我一直強調 1984 年,所以蔡總統2019年六月底送到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的「那本書」當然不算; 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也非常專業、不敢違背良心地不把它當一般博士論文來處理,而是給它一本特別的書的特別待遇。
所以直接證據顯示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當然也就沒有博士學位。但蔡總統卻拿出了「畢業證書」,那你要相信有博士學位?還是沒有論文?依照前述的證據力法則,當然還是沒論文所以沒博士學位,而且可推論這份畢業證書非常可疑(後來又多了另外兩份畢業證書。天啊!)!其他敲邊鼓的證據也是一樣,並無法推翻直接證據顯示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當然也就沒有博學位。
為什麼說論文的爭議已於九月下旬演到完結篇,蓋棺論定?因為蔡總統終於表示要公開她的博士論文。如果蔡總統真的拿出1984年貨真價實可證明通過口試的論文,那我們當然要還蔡總統清白,承認那機率趨近於零的事件真的發生了。遺憾的是,蔡總統拿出的是一張張未裝訂的手稿(或論文草稿),不是貨真價實可證明通過口試的論文。手稿不等於最終的論文,更不等於通過口試。這是任何走過碩、博士休業程序的人都了解的。蔡總統只能拿出手稿來魚目混珠,恰恰證明她拿不出貨真價實的論文。至此,蓋棺論定,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當然也就沒有博士學位。
倫敦政經學院網站新聞稿是煙霧彈
峰迴路轉,10/8 倫敦政經學院網站上刊出了新聞稿說蔡總統於1984被正確授予法學博士學位。這令一些人一陣暈眩,另一些人則燃起了戰鬥的希望。其實冷靜地回到證據法則,不論這新聞稿如何產生,層級為何,它有實質改變什麼嗎?倫敦那三個圖書館依舊是找不到蔡總統的論文,記錄上它們依然從未收過論文,它們同時遺失這本論文的機率依然趨近於零,而蔡總統只能拿出手稿而非論文的事實也不可能改變。所以有任何主要證據改變嗎?倫敦政經學院網站上的新聞稿只不過是沒有實質證據力的煙霧彈罷了。所以結論依舊,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當然也就沒有博士學位,但我們多了以下的推論: 有些有趣但未知的事導致倫敦政經學院網站上出現新聞稿來掩護蔡總統,而這聞起來像個弊案。
所以論文爭議的證據面已經很充分,蓋棺論定,假的真不了,日後可以翻案的機會應是沒有的(明天如蔡總統拿出一本裝訂好的論文你要信嗎?)。遺憾的是,在台灣這些訊息只能在網路媒體流通,很多人接觸不到。再則,要一般市井小民了解學術程序、手稿與論文的差別、證據法則等是太過苛求了,所以論文門的弊案雖已證據確鑿,現實上卻像沒有發生過; 這恐怕也是台灣奇蹟,世界奇觀吧!在此,不能不譴責蔡總統,不願承認自己多年前的錯誤,而不斷運用自己的權勢,釋放一些似是而非的訊息,來欺騙有知識落差的一般民眾,其用心不可謂不卑劣!
學術界不能昧著良心說話
然而,有一個族群卻不能宣稱他們不懂蔡總統論文的爭議,那就是學術界,甚至包含所有擁有碩、博士學位的人。這群人,只要他們願意發1〜2小時,看看別人辛苦出土的證據,當不會聞不到其中的腐臭味,當不會昧著良心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真的,因為他們自己走過那個過程,他們就身在其中,太了解這其中的一切,包含證據法則。所以當在新聞上看到「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發文支持蔡總統,譴責那些在論文上無事生非的人,我甚感驚訝與不解。聲明中對事實的認知幾乎都是錯的,有趣的是引用了倫敦政經學院的新聞稿來替蔡總統辯護。原來,那新聞稿雖無證據力,卻可用來遮羞,替蔡總統遮羞,也替不願為自己良知負責的人遮羞。他們自己的研究中,如果請別人發個新聞稿,可以增加證據力嗎?這樣一個聲明,出自這樣一個理應享有崇高地位的菁英團體,降低了自己的公信力與格調,個人除了遺憾還是遺憾。但我不懷疑「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對台灣的愛與關心,只是他們用錯了方向。他們不該介入台灣的政治運作與選舉,支持特定政黨與個人,尤其不該盲目的支持特定人選。這樣是無法贏得台灣人尊敬地。他們應該定位為全體台灣人的公共財,對一些更普遍性的價值或議題,對台灣的政府與社會,施加壓力或提出建言,如民主有無倒退、有無「民主專制」、媒體有無自主與公正、人權的維護有無倒退、司法有無公正等。只要這些指標都健康無誤,那他們心愛的台灣就會繼續茁壯繁榮,不管是那一黨誰執政。
蔡總統必須認錯與道歉
而台灣的學術界呢?除了少數零星的發言外,一片靜默。事不關己嗎?這不是關乎學術尊嚴、誠信嗎?幾年前,台大一位教授,投稿的論文作假被發現,被撤了職,學術圈滿城風雨,科技部、教育部三令五申要大家注重學術倫理、研究倫理。而現在呢?各學術機構、教育部要宣佈我們不需要學術倫理了嗎?蔡總統的論文爭議與台大案件的本質有何不同呢?不都是欺騙以獲取原不屬於自己的利益。
蔡總統的案子可能還涉及特權與不當的權力運用,以前的跟現在的,如國家圖書館收藏了蔡總統的「非論文」、封存聘任升等檔案等。這些學術界都可以裝聾作啞嗎?台灣學術界的沈默是一種自殘。現在與日後的莘莘學子要如何看待這些自我閹割的學術界?
除了學術的危機外,蔡總統的論文事件還引發了台灣社會的道德危機,而這當然也是學術界的道德危機。欺騙、說謊以獲取自己的利益,而不必受任何處罰,是我們這個社會可以、願意去承受的嗎?運用自己的權勢,錯的就可以變成對的,是我們可以接受的嗎?
如前所述,訊息的不流通(這不是運用權勢的結果嗎)、很多人無能力正確的解讀訊息、加上台灣扭曲極化的政治環境,使某些人明知蔡總統沒有論文卻選擇視而不見,這些都使我們陷入這道德危機。但我相信誠信、不欺騙、不說謊、做錯事要認錯並接受適當的處罰(我們不是從小這樣教小孩的嗎),是社會運作的基石,它的重要性不是一次選舉輸贏可以比擬的。
所以,既然學術界是最有能力論斷蔡總統論文爭議的族群,個人在此具體建議請學術界的領導人出來替台灣社會化解危機,也化解自身的危機。一般小民,狗吠火車,蔡總統是聽不見也聽不進去的。請學術界的領導人聯合起來,花點時間審視蔡總統論文爭議的相關證據。我相信結論是一樣的: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也就沒有博士學位。然後請蔡總統為她過去與現在的錯誤認錯與道歉。
至於蔡總統要不要辭去總統職務,那是她的智慧; 至於民進黨要不要繼續提名蔡總統競選下屆總統,那是民進黨的考量; 而台灣人民要不要繼續選蔡總統當下屆總統,那是台灣人民的選擇。這些都不是我們的終極關懷,但蔡總統必須認錯與道歉,而她遲早要為她過去與現在的錯誤付出代價。這才是我們該堅持的。
年輕的時候,對「知識份子的良知」一詞非常的嚮往。後來進了學術界,發現學術界不堪聞問的事也不少,或許,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吧。但還是期許學術界是追求真理、真知、與公義的地方。學術界的領導人站出來吧,為贏回自己的學術尊嚴,也為正在往下墜落的台灣社會拉一把吧!在蔡總統論文事件中,台灣社會幾近病態的沈默,日後史家會問,台灣人怎麼了?尤其會問,台灣的學術界怎麼了?
——原載《民報》2019年10月24日
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日議題:
◆驚嚇!拔管跨部會議紀錄曝光 羅織罪名無所不用其極?吳茂昆拍板聚焦遴選過程瑕疵 教長當拔管劊子手?可惡!拔管跨部會議紀錄曝光 蔡政府私設刑堂抓到了?赴陸兼職查無實證轉打遴選瑕疵 亂箭齊發置管於死地?教育部強調:拔管非行政處分 防堵管中閔救濟程序?赴陸兼職、論文抄襲找嘸事證 攻管矛頭再轉向獨董?
◆黑箱拔管跨部會議紀錄列密件 蔡英文沒黑手騙很大?拔管3 大將一個比一個綠 管中閔全身而退經得起檢驗? 吳茂昆、蔡碧仲、周志宏惡搞拔管 總統說沒政治騙鬼?柯志恩嘆看到入管於罪的可怕氛圍 拔管會亂丟石頭?拔管斧鑿斑斑 請蔡英文用耳傾聽、徐國勇管好嘴巴?蔡政府粗暴踐踏台大 拔管案歹戲拖棚延燒2018?
◆全教總”518搶救教育部” 不適任教長吳茂昆下台?全教總怒吼倒吳動員令 新五恥運動搶救孩子未來?全教總:綠縣市不敢挺吳茂昆 明知不適任無膽大聲說?全教總指無人認為吳茂昆適任 爭議教長該知所進退?全台15家長團體指吳茂昆不適任 賴揆還不換教長?吳茂昆開公司、侵專利、搞自肥 如此教長有臉拔管?
◆高院改判馬英九洩密有罪 突襲性判決政治輸誠?傻眼!二審通保法改判馬4月 法辦總統擋司法關說?總統廣義公務員、洩密非院際調解 逆轉判決牽強?高院:身為國家元首不足表率 判馬有罪還道德審判?北檢邢泰釗辦公室傳3秒歡呼聲 將馬定罪下戰功?馬英九:我一定上訴到底 捍衛總統應有執政權限?
今日來賓:
立法委員(民) 郭正亮
資深媒體人 蘭 萱
台北市立大學副教授 丁庭宇
立法委員(國) 柯志恩
新黨副主席 李勝峰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 邱儷萍
律師 葉慶元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訂閱➔http://bit.ly/2fXdOIH
每週一至週五 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leenxBtFGU/hqdefault.jpg)
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精彩內容:
◆民進黨啟動滅管計劃鬥臭準校長 政治黑手入台大?台大校長遴選餘波盪漾 李遠哲派選輸想拉下管爺?民進黨團發函命不得續聘管中閔 公報私仇真追殺?管中閔:I AM FINE 管爺毫不在乎綠色恐怖?綠委打獨董不成再控論文抄襲 鬥臭鬥垮有藏鏡人?管中閔否認論文抄襲 民進黨一場精心布局滅管計畫?綠營扯獨董、控抄襲 管中閔馬朝政務官最大原罪?
◆余天拍桌護女選議員 怒蔡英文派吳沛憶爭初選?余天嗆:不知我女兒要選嗎 護航女兒擋小英人馬?余天新仇舊恨從華視怒到初選 罵蔡英文像罵女兒?余天:她不靠我靠誰 余筱萍選議員靠爸名正言順?余天火爆演出嗆蔡英文派人鬥女兒 民進黨忍氣吞聲?蔡英文臉色一沉指示再溝通 民進黨要看余天臉色?
◆基層放風趙少康出馬戰柯P 藍營集體焦慮檯面化?柯文哲:他媒體做得不錯 放軟講好聽話減少樹敵?鄭麗文、丁守中賣力拜票 國民黨對柯文哲不怕一戰?柯文哲出訪歐洲議員不跟 沾光柯P盛況不如從前?段宜康:見柯P沒那麼閒!人狗殊途相見不如不見?柯文哲、段宜康咬成一團 民進黨2018再禮讓沒格?
◆美2官網又撤國旗 "台美堅實友好"總統說謊?教廷重大讓步、美撤國旗事件 蔡政府外交崩盤?美國會通過友台法案 美行政部門反撲撤旗是警訊?麒麟專案升級雲峰中程飛彈 瞄準北京制衡共軍?強化雲峰飛彈增強嚇阻 蔡政府砲打北京當談判籌碼?寧利示警別輕忽 共軍登陸艦頻下水登陸戰力急升?
今日來賓:
立法委員(民) 鄭運鵬
台北市立大學副教授 丁庭宇
立法委員(國)賴士葆
前行政院發言人 鄭麗文
資深媒體人 唐湘龍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快來訂閱➔http://bit.ly/2fXdOIH
每週一至週五21:00至22:00 TVBS 56台首播
●TVBS官網:http://2100.tvbs.com.tw/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yKiTEzux9w/hqdefault.jpg)
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鏡人物- 上週,一位台大植物所張姓副教授於實驗室上吊自殺 的推薦與評價
上週,一位台大植物所張姓副教授於實驗室上吊自殺,留下的遺書表示自己承受升等壓力,引起學界討論大學老師的升等問題,許多大學設有「六年條款」,助理教授若六年未能 ... ... <看更多>
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台大生化所-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 ... 的推薦與評價
此外,台大生化所楊啟伸副教授以及台大物理系高涌泉教授皆特別撰寫專文導讀,充分闡述薛丁格的思想 ... 而本事件的相關人員均是本校菁英中的菁英。 ... <看更多>
台大 副教授 英 峰 在 台大副教授為升等自殺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 植物所張姓副教授上周在實驗室內上吊自殺,消息直到昨晚才傳出,留下遺書表示主要是因為升等壓力大,雖然占據新聞版面不大,但卻在學界引發討論,南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