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香港是「國際人道主義」還是「中華民族主義」?
兩位美國學者,寫了一篇文章,為台灣援助香港的行動賦予意義,放在亞洲的國際政治發展系絡下,給我們高度的評價。
文章英文版發表在「外交政策雜誌」,日文版發表在「新聞週刊」。
兩位作者是:
希娜切斯納·格里滕斯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林登·約翰遜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
與
阿拉姆·胡爾(Aram Hur)
密蘇里大學政治學和公共政策助理教授。
以下是重點翻譯與全文:
Why Taiwan’s Assistance to Hong Kong Matters(Foreign Policy)
https://ppt.cc/fZk9gx
Taiwan’s government is signaling its status as a regional beacon for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in contrast to South Korea, which frames assistance to North Korean refugees as helping ethnic brethren.
台灣撐香港不僅為了人道救援,亦意圖成為民主及人權之區域性指標
內文: 台灣的蔡英文總統表達支援希望離開香港的港人。台灣的支援行動表面上純屬人道考量,但實際上包含了更深層的意圖。台灣的行動強烈地反映了跟其他亞洲國家不同的民族主義,也有可能根本地改變亞洲的權力關係。
台灣的救援計畫以「人道」為考量。相對的,同為亞洲民主體制之南韓,接收脫北者則以「拯救民族同胞」為主要考量。
對比之下,台灣主動支持香港民主,確立台灣為爭取民主人權奮鬥的亞洲、甚至世界的最前線指標。
我要特別介紹:作者有一個獨特的角度,他們將蔡總統援助香港與韓國救援脫北者拿來比較,特別點出了:韓國的救援,是建立在「援助族裔弟兄」的民族主義,而 台灣將其援助計劃定為人道主義計劃,旨在幫助爭取民主與人權的鬥爭。
台韓的行動,呈現不一樣的身份認同。韓國建立在「統一家庭」,而台灣不像以前那樣採取種族或泛中華民族的方式,而是「將自己視為一個民主國家。」
作者特別說明在台灣內部,國共鬥爭歷史留下來的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間的種族分裂已基本消失,人們越來越多地支持「維持與中國的現狀」以及「以台灣的民主地位為中心的共同公民身份。」
作者介紹:近年來,僅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或兩者兼而有之的公民比例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儘管這一身份跨越了政黨的界限,但在民主進步黨(DPP)中尤為突出。民主進步黨是推動國民黨實現民主化的長期反對黨,其領導人蔡英文(Tsai Ing-wen)現在擔任總統。 蔡的最新舉動進一步鞏固了這種身份的公民基礎:台灣不像以前那樣採取種族或泛中華方式,而是將自己視為一個民主國家。
這個獨特的角度,旨關重大,因為安置計畫將會面臨公民融合的挑戰,台灣「作為民主國家的人道主義救援」與「中華民族同胞統一之家」的救援,融合的身份認同會截然不同。作者的重點在點出台灣屬於「國際人道主義」的一環而不似韓國的途徑採「中華民族主義」的救援計畫,這對於將來香港人道救援後的融合挑戰,無疑是很重要的預知。
日本版
標題:蔡英文拯救亞洲的民主主義
【香港危機】台湾の蔡英文がアジアの民主主義を救う
Why Taiwan’s Assistance to Hong Kong Matters
https://ppt.cc/frIpGx
台湾外省人比例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一起來反共復清啊!!!
#腳底板的字都給我ㄎ起來
昨天轉了〈今天,我被台湾彻底激怒了〉這篇文章,其實我是真的能感受到這位作者是真心的傷心。想了想,只嘲諷好像也不好,我想就以「為什麼台灣人排斥中國」為軸,列幾件我記得的事情吧。
1.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台灣「光復」之時,台灣的氣氛確實是雀躍能夠回到「祖國懷抱」的。當時滿街都是中華民國國旗,人們也急切地開始學「國語」。
2.一九四六年,台灣社會開始出現對「外省人」不滿的聲音。首先,是政府不斷把米糧等民生物資輸往中國,造成台灣物價飛漲,民間生活品質並未因戰爭結束而提升。
3.其次,由於「外省人」用人唯親的習性,在政府部門、公務系統大量安插自己的人馬,排斥學歷更好、能力更佳的台灣知識分子,複製了殖民統治結構,引起普遍的不滿。
4.而在日常生活層次,台灣人開始發現「外省人」缺乏教養、不文明的一面。他們識字率比台灣人更低,大多數人沒有見過水龍頭等現代設備,對他人的文化亦無尊重之心,時常發生穿皮鞋踩上榻榻米之類的生活摩擦。
5.接收台灣的「外省人」缺乏某些現代治理知識,因此造成檢疫等公共衛生機制失效。本來已在台灣絕跡的瘧疾等疾病再次大流行。
6.在接收台灣一年後,政府強制禁止了台灣人已經熟習的日語,要求全面改為「國語」。日本殖民政府花了42年的推廣,才強制台灣改變語言,國民政府只花了一年。大批知識分子如律師、作家等因為語言猝然改換,即使有更好的學歷、能力都難以謀職,整個世代的精英瞬間噤聲。
7.在上述種種混亂下,一九四七年爆發了「二二八事件」。這起政府人員公然槍殺民眾導致的全島抗暴行動,最終遭到了軍事鎮壓,在「三月清鄉」中誘殺、暗殺、逮捕、謀殺了大批知識分子、社會精英。
8.一九四九年五月,政府在台灣發布戒嚴令。號稱自己屬於民主自由陣營的中華民國,在台灣進行了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
9.一九四九年底,國民政府迫遷來台,帶來大批流亡移民,再次加重台灣的社會、經濟負擔。
10.一九五O年,國民政府重啟徵用公務員的「高普考」。由於「高普考」採取「省區定額錄取制」,並且會對眷村子弟等身分加分,因此在一九五O到一九九二這四十二年間,佔全人口數13%的外省人獲得了96%的公務員職位。而識字率更高、受過日本近代化教育、佔全人口數87%的台灣人僅有4%的職位。
11.在整個二十世紀下半葉,外省人在台灣獲得的資源比例始終超過其人口比例數倍,比如媒體圈、演藝圈、藝文圈,且在越高層、越重要的位置越顯著。時至今日,國民黨仍以外省人為政治主體。
12.一九五O年代,韓戰爆發。在美軍協防的態勢下,國民政府終於站穩腳跟,可以對內清算了——因此開啟了數十年的白色恐怖時代。
13.在這段時間內,台灣人沒有言論、集會、結社自由,秘密逮捕、告密檢舉之風盛行。光是在大專院校,一年就會布建5000名線人。
14.「台灣」成為歧視、禁忌詞彙。外省人以流亡移民之姿推崇自身所剩無幾的文化資本,將聽台灣歌、看台灣戲曲(如布袋戲)貶為低俗文化。同時,若以「台灣」為名進行文化活動(甚至不是政治活動),便會被視為有叛亂意圖。
15.白色恐怖時代的各種慘案族繁不及備載,請自行搜尋「林義雄」跟「陳文成」。
16.同一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先是「大躍進」,餓死四千萬人。
17.數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有「文化大革命」,社會信任崩壞殆盡,文明蕩然無存。
18.一九八七年,解嚴了。但威權體制還要過四、五年才會徹底消散。
19.解嚴之後,「外省人」與台灣人之間的對立漸漸消散。理論上,台灣人也許可以開始不討厭中國了。但就在一九八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北京發生軍隊屠殺平民的慘劇。屠殺發生的當天晚上,台灣有一群人正準備隔海開電話連線晚會,為北京民眾加油打氣,隔天就看到屠殺新聞。(你應該慶幸那時候沒有直播)
20.一九九四年,「千島湖事件」發生。二十四名台灣旅客在浙江旅遊,遭遇搶劫,活活被燒死在船艙裡。事後,中國官方認為此事甚小,輕忽處理,甚至拒絕死者家屬檢視遺體和查看驗屍報告,引起喧然大波。此事嚴重衝擊兩岸關係,許多民眾意識到中國政府對待人命的態度與台灣有巨大鴻溝。根據當年的民意調查,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首次超過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
21.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舉辦總統選舉。就在選舉期間,中國使用武力威嚇,在基隆、高雄外海各射了一枚飛彈,甚至謠傳將進攻外島。台灣進入「槍彈合一」戒備狀態。
22.此後,「文攻武嚇」成為台灣民眾對中國人的主要印象。
23.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中國阻止各國派遣救援隊、捐輸物資金錢給台灣,要求一切救助必須經由中國轉手。
24.二OO三年,中國隱匿疫情爆發SARS,台灣受到波及。在台灣提出參加WHO的需求時,中國外交官沙祖康在鏡頭前說:「誰理你們,早給拒絕了。」
25.二OO八年,即使有「九二一大地震」的前例,台灣依然在中國「汶川大地震」之後,捐款88億台幣。其中20億是行政院官方捐助,那時候的總統,嗯,是民進黨的陳水扁。
26.同年十一月,代表中國的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所到之處,警察強力排除所有抗議、排除國旗,儼然巡視領地,引爆了「野草莓運動」。
27.二O一四年,馬英九政府急進推行「服貿」,欲加速中台經濟整合,爆發「三一八運動」。
28.二O一六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從這一年開始至今,中國多次派軍機、軍艦繞台,連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也不懈怠。中國網路大量出現「留島不留人」、「核平台灣」等言論。
29.二O一八年,習近平稱帝。
30.二O二O年,中國政府再次隱匿疫情。武漢肺炎爆發,因而波及台灣,SARS事件重演。
先列草草30件就好。送給所有可能也「被台灣徹底激怒」的中國朋友,就請你們稍微換位思考一下:若把上面所有「台灣」換成「中國」,把「中國」換成隨便一個國家,你們會怎麼想?在台灣人的歷史經驗裡,自稱中國人的人如此「戰功彪炳」,你希望我們怎麼看待「中國」?
所以,不要再問我們為什麼不想當中國人了,這個問題請問你們自己。
台湾外省人比例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外省人的時代早已過去了 的推薦與評價
還早的很,在目前的台灣選舉,外省人只會投外省人的比率占80/100以上,本省人只會投本省人的只有60/100,這是為什麼?因為外省人長期以來掌控各領域權勢, 自命不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