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四点日记 0801】8月的第一天
➊. #走上街头抗议
昨天,有400人-2000人(你懂的,看谁统计)走上街头,参与 #斗争和平集会(Keluar dan #Lawan)。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肢体冲突,和平解散。
出席者高举印有 #KerajaanGagal 的黑色旗帜,高喊口号抗议。集会向政府表达3大诉求:
第一,要求慕尤丁下台和内阁总辞
第二,召开完整的国会会议
第三,为所有人提供暂缓还贷措施
内政部长韩沙再努丁,指责那些参与“斗争和平”集会的人士,#不配称为领袖,而是破坏国家的人。我们 #心知肚明,谁最不配称为领袖,谁在破坏国家,不是你随便发个文告就算了,人民看在眼里。
这段时间确实不建议集会,但,应该探讨一下,为何冒着生命危险,还要让世人知道,我们国家真的很糟糕?
▪️▪️▪️▪️▪️▪️▪️▪️▪️▪️▪️▪️
➋. #国盟执政党挺慕尤丁
除了巫统。没错,昨晚大家都在讨论奥运,国盟各个执政党宣传主任,在昨天傍晚发表联署文告,表明力挺首相慕尤丁,但是 #巫统没有在内。
这份文告,由执政党宣传主任签署,包括土团党、伊斯兰党、马华、砂人民党、砂土保党等等,都在其中。很明显,当然是要让人民知道,即使风雨飘渺,我依然不离不弃。
而原定下个星期一复会的国会下议院会议,也宣布展延,原因是疫情.....国会总共筛检了1183人,11人Positive,确诊率只有0.9%。然后我们的国会就叫停了。而这个建议,在文告里提到是 #卫生总监的建议。我们的山哥,再一次救场,和丁丁真的 #肝胆相照。
国会0.9%就停,国家确诊率10%以上,一些工厂的确诊率是50%,然后还能够继续运作。原来,工厂比国会重要?还是,YB们比较身娇肉贵?
特别要说一下马华,继续和广大华人的民意 #背道而驰。目前的情况是最好向人民与元首表明心志,但MCA最近的post跟一般人差不多,都是在说奥运男双打得多好。
然后,有人还特别感谢魏家祥,为中医捎来 #好消息,说终于帮助中医行业能运作。拜托,已经是拖延症末期,根本就是慢了好几拍,中医都喊了多久你无动于衷。还感谢?有人在朝好办事?别傻了。
▪️▪️▪️▪️▪️▪️▪️▪️▪️▪️▪️▪️
➌.#东京奥运羽球男双
昨天,羽球男双的金牌战和铜牌都结束。
台湾的 #麟洋组合,用闪电攻势打败了中国的 #高塔组合,而我国的 #谢苏组合,则打败印尼的 #爸爸组合,为我国争光。所以,最终成绩:
🏅️:🇹🇼
🥈:🇨🇳
🥉:🇲🇾
可怜李俊慧/刘雨辰,在微博昨天被骂翻天,因为在决赛输给台湾,很多玻璃心会碎。而且,有中国球员在领奖台上,听着台湾的「中华台北会旗歌」,是史上第一次。中国电视台基本播完了比赛后,颁奖项目就直接cut掉了。
然后,我昨天写 #台湾,就有小粉红来问候我了,还说要 #武统。你们好,不懂你们还在吗?翻窗过来的感觉好吗?
然后,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昨天会有人觉得「站在台上的都是华人」,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谁能告诉我,有什么好炫耀的?难道是我政治不正确了?
▪️▪️▪️▪️▪️▪️▪️▪️▪️▪️▪️▪️
➍. #支持中小企业
早安你好,今天会更好,我是小马。来跟我打声招呼吧~
星期天,继续帮中小企业免费宣传。
从2019年就开始经营的 CuisineGarden,在住家生产酱料(虾米酱,XO酱,豆鼓酱),顾客群都是土产店以及早市巴刹,还有做一些网买。疫情影响,生意快要做不下去,一家人也没收入。加油,别放弃。
可以去他们的网店购买:https://shopee.com.my/cuisinegarden
--
需要帮忙免费宣传,或是商业合作,可以Email到twokstudio2021@gmail.com
▫▫▫▫▫▫
#看完记得帮我LIKE和SHARE #感恩
台湾的 电视台 在 公民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摘】
…台湾的问题在于,媒体的拥有者统治着一切,记者只不过是雇员,几乎没有机会去践行正确的新闻伦理。每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都怀有普利策奖的梦想,但是他们也需要赚钱养家糊口。在台湾,不管你供职于哪家媒体,这都很难。我估计,至少在95%的情况下,难以找到一个愿意完全尊重新闻准则的雇主。这就是问题所在。……………………
台湾的 电视台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收到天津寄來的《南開詩學》第二輯。這本是由葉嘉瑩老師跟知名學者謝冕,吳思敬擔任顧問;羅振亞,陳仲義等擔任編委,李潤霞教授等人主編。
我這篇放在壓軸,前面還有編輯頁,實在令我驚訝。
不過本人一向說實話,不怕得罪人。這篇文章提出兩岸詩歌研究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參考。
《两岸诗人的创作与发展差异》 @颜艾琳
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碰撞融合的多元艺术文化环境,生活美学与生活理念的传播,滋养出台湾丰富多样的文创产业形态。中国新诗的发展在台湾的语境下没有断裂过,李金发、戴望舒等开辟出的现代诗歌轨迹在台湾一直没有断档,这一点跟大陆不同,中国现代诗歌在台湾有着自然的延续,非常完整。作为女性诗人的我,由于近年常跑大陆交流,提出一些两岸的观察与大家分享。
*谈所谓活动家
我出身南台湾小农村,从小爱诗、13岁创作发表第一首诗作,国中时存钱买诗集跟文艺书籍,从小喜爱读书、绘画、音乐,长大做编辑出版、策划文化活动…大家比较看到我活泼的那一面,还一度获得“文学太妹”谑称,但我对诗歌的修练、私下的专注、执着,对自我女性主体和身体的表达意识,亦获得学界的关注。我从事以诗作为跨界的核心,演绎了诗文的丰富,企图达到艺术的高峰。在台湾,诗人作为活动主持、策画执行、总监擘划、或挤身音乐、摄影、绘画、影像、表演等相关工作,其实非常普遍。不若大陆有些人只以写诗发表多寡、不看质地,以为台湾诗人如我等,是以活动家为主,写诗为辅。
那真是很不一样的观念。在台湾,你要能跨界,表示对相关艺术、表演等知识有一定水平,甚至能够邀请到大咖来与诗共舞、与诗同盟,不仅个人诗要写好,拥有人脉、方方面面都得达到高度,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跨业诗人、好的策划人。否则一个活动只靠亲友相挺,互相吹捧,来参与诗歌活动的人都是些半调子,发发新闻稿曝个光,大家晾一下爽一下,把钱花完了,这样的活动策画我反而觉得是分赃。因此要冠上台湾人为诗歌活动家的同时,是否该先去看看这位诗人的作品跟呈现出来的意识呢?
台湾很多诗人都做一部分文创或策展活动,老前辈叫我们去做什么事情,我就去做。我最自豪的是,1995年洛夫先生还没去温哥华的时候,《创世纪》诗刊在诚品办“诗的星期五”讲座,后来洛老去了温哥华停止,2005年由我跟诚品信义店、元智大学结合资源,复活了“诗的星期五”,龙应台担任文化部长办的“齐东诗舍”诗的复兴基地,我被找去筹备跟执行了一年至少60场的诗歌活动。从年少起,文字便深植于我的生活,通过书写与企划主持活动,我认为是在回馈我的缪思女神。
*谈先锋,要综观整个华文书写的时间先后
我常被论述为台湾中生代女诗人的情欲代表,部分诗作以女性觉醒和身体为题材,且形式上具有先锋色彩。可一旦牵扯到下半身、浪荡、性别与情欲,大陆都以伊蕾、翟永明、沈浩波跟尹丽川等为先锋。却不知台湾早在1970年代的白萩《香颂》 1972初版,写的是结婚后对妻子、生活的情欲悲歌。而杨光中著名的诗集《好色赋》被认为是两岸第一本 色情诗集,出版于1978年,诠释令人脸红心跳的异色主题,以致于出版就遭到查禁。杨光中称自己是「肉体派」:「对女人的肉体做虔诚的颂赞与讴歌,我也不畏缩,对人类最有影响力的性,加以毫无保留的赞美!」诗人向明认为杨光中的作品笔触大胆,却保持诗的艺术性,「用意象处理,不会直捅捅的真刀真抢。」 杨光中那时就有「下半身诗人」之称。 1980年即有利玉芳、陈克华、颜艾琳、夏宇,1990年代江文瑜等人。所以讨论到女性和身体这类些话题,就质地与书写数量、年代、表现的手法、诗人书写的年代环境,从来没放在一起好好比较过。
其他如后现代、乡土、打工、古诗新写、自动书写等议题,几乎很少看到能综观两岸相关诗作的论述。感觉大陆诗人太会喊口号、 立山头,忘了写诗的目的并非是要出风头。台湾写所谓的下半身大多从生活感悟出发,有时读来还蛮沉重的。
再来就是因为台湾没有传承的失落期,前辈们从1930年代至今仍不断修练文字艺技,给我们晚辈很大的激励。以纪弦、痖弦、洛夫、郑愁予为例,这些人在动荡的时代是如何成为大师的?
纪弦1980年代去美之前是成功中学的老师。他们那一代到了台湾之后大多担任公职、军职、要不就是老师。那时到台湾的都是大学问家;清华大学、交大、成功大学等名校,最精英的人在那个年纪都念了大学或是留洋。他们都是经过战争颠簸的,如郑愁予老师大学就念了5年,从幼儿园读到大学,大陆到台湾到美国,一共念了30个学校,这都是普遍的,他们就是生命的迁徙和奔波的一代人。而且那时候的诗人,都懂得要好好自修英文。为什么要学好英文呢?他们为了可以接触外面的空气,故想把英文学好,看更多的外文诗集。他们怎么练习英文诗?在没有影印机和打印机的情况下,他们整本整本抄写波德莱尔、艾略特,逃难路上轮流抄写,商禽,痖弦,张默等,对他们这些军中诗人来说,就是那样学习的。
而他们到了台湾,和一群背景相同的人交往,因为文学变成好朋友。台湾已有多位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或是口袋名单 : 洛夫、杨牧、李魁贤、商禽、夏宇等。而商禽、夏宇的瑞典文诗集是马悦然亲自翻译的,杨牧已经得到了欧洲的骑士奖,周梦蝶,商禽等也早就被翻译成瑞典文法文等。另外在引进翻译上,辛波斯卡、索因卡 、莒哈丝、捷克总统诗人哈维尔、策兰等等在二十来年前就引进了。木心更是在1980年代于台湾副刊上发表作品、1990年代在台湾出版系列书籍。台湾小归小,出版信息比较早开放,也没像大陆对诺贝尔文学奖那么热衷。也许出于一种自信?
台湾是小岛,但胸怀很大。大陆一些在国外长期生活的诗人,认为外语对母语写作会形成合并某种负面的影响。比如北岛跟多多的外文能力并不好,若对台湾诗人来看,简直浪费了在海外面向多元文化的吸收机会。但诗歌本是无国界的艺术,不同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魅力,台湾老一辈对外语的态度、对传统诗词文学的传习,将东西文化练成吸星大法;洛夫跟余光中老师到了80几岁都有新作跟锐意的作品出版、这种精神让台湾后辈想超越他们,只能更加用功努力。
*以诗为文创打太极
台湾的观光传播局和当地文化局常常联手合作,除了办很多文学奖,找我们这些诗人写短诗或小品文,放在捷运(地铁)跟公交车上,满城满街跑。台湾还有很多诗路、楼梯、公园、墙面也放诗句: 阿里山诗路、盐水诗路、松江路诗公园、博爱特区诗句人行道、高雄女诗人石鼓灯、台东都兰诗碑公园、文学馆的诗展览、诗行楼梯。台湾各地文化局也办国际诗歌节,把诗歌和当地特色文化结合,邀约各国诗人在地,期许他们写下只字片语藉以传传。较有名的有台北国际诗歌节、花莲太平洋国际诗歌节、文化部办的亚洲诗歌节、淡水国际诗歌节等。
近年在文创产业的活耀运用下,优秀诗人的作品、在地文学奖的得奖诗作也做为跨界授权来演绎。比如本人规划的文学唱台南、公共电视台将诗歌改编成微电影并请诗人入镜演出,音乐人谱曲、舞蹈家编舞演出、艺术家变成共艺术品、书画家画诗…用各种方法深化表演诗、让它以五感进入到生活层面。台湾金曲歌后罗思容本身也是画家诗人,她挑选了台湾12个女诗人的诗,谱成曲乐,融合客语、台语、普通话、京剧、英文等,非常精彩。罗思容将这张音乐专辑取为《多一个》,意即每首歌都是两个女人的作品,「用艺文的子宫生出一个新的作品」。
还有我跟观光界、料理界、饭店把诗歌做成旅游项目、餐饮菜单。,比如将郑愁予的《野店》做成一道高粱炙烧羊排,《错误》则是一碗呈现江南鱼荷的面疙瘩。让文学走进衣食住行,在台湾搞创意的诗人,尽可能把诗歌与民众生活结合。
而所谓跨界的本事,也可让执行企划的诗人、因为以诗为文创工作,可以营生乃至抽版税,不论企划者跟授权的诗人,皆能以诗人身分去尊荣诗艺。
*结语
两岸诗歌创作环境、 诗人自我培成的教育途径、文创授权、活动规划,也许因为大时代环境变迁而有异,但逐年的交流沟通,华语诗的研究跟市场,私以为只会越来连结越强,越紧密。
2018.11.30定稿
台湾的 电视台 在 臺灣電視台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電視台《台視主頻》 ... 臺灣電視台 posted a video to playlist 《我們練愛吧》各集預告. ... 王彩樺-台灣濱崎步 温昇豪James Wen 蔡昌憲 ... <看更多>
台湾的 电视台 在 台灣電視台的8點檔真難看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不知道各位大大晚上8點在忙什麼小弟有時有空在家閒來無事打開電視看一下台灣電視台的8點檔覺得真的都很難看不是台灣XXX系列內容都是家族企業間 ... ... <看更多>
台湾的 电视台 在 Fw: [新聞] 台灣電視台何時真成了文化沙漠? - 看板MOD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popmusic 看板 #1SGPiUC2 ]
作者: lsay0126 (?) 看板: popmusic
標題: [新聞] 台灣電視台 何時真成了文化沙漠?
時間: Fri Jan 18 17:23:38 2019
https://goo.gl/TN8ycu
台灣電視圈不斷質變,最近美國金球獎才剛舉行,只見許多人在臉書上追問「到底哪一台
可以看到金球獎呀?」,答案很無奈,台灣竟沒有一家電視台轉播這麼盛大的頒獎典禮,
就算要報導新聞的記者要先看典禮,只能上非法網站,而非法網站常直播到一半被糾出後
遭鎖台,記者只能連忙又另找網站,一段接一段慌忙中看完整個典禮,然後才能沈澱、咀
嚼、落筆,完成報導。
然後,電視圈綜藝節目一路演化到今天,過去大型歌舞綜藝節目沒了,給歌手表演空間的
娛樂新聞也沒落,竟然讓發片歌手想找一個節目好好發表新作的空間也遍尋不找,於是乎
,不見阿妹、周杰倫、蔡依林等大牌跑電視通告,近來才剛發片的黃子佼更深有所感,而
這些大牌都選擇去哪裡跟大家報告作品?結論是上網紅的臉書直播或當紅的YouTuber個人
頻道。
於是你會見到蔡依林、黃子佼、許如芸去上「理科太太」,莫文蔚、哈林、陳奕迅去上唐
綺陽的臉書直播秀,當然還是有不少歌手發片選擇上類似吳宗憲高收視率的「綜藝大熱門
」,但興沖沖拿著熱騰騰的專輯一出場,分送給主持人吳宗憲、陳漢典和Lulu之後,交談
幾句,再交待在哪裡有簽名會,或要辦的演唱會內容,就被請到旁邊當觀眾看節目單元繼
續進行,鏡頭捕捉搞笑內容時歌手反應和表情,大家嘻嘻哈哈一陣節目結束。
有沒有打到歌?說實話沒有,充其量,就是花了錢、花了時間弄妝髮來到節目,跟觀眾交
待一下「我發片囉,大家注意一下」。
以前綜藝節目片尾還會給歌手現場唱一段,但現在的節目幾乎不來這套,甚至能讓歌手好
好打歌的綜藝節目都已經全面消失,過去和現在差別有多大?前一陣子,中視重播當年張
菲主持的「綜藝大哥大」,裡面的卡司從江蕙、張惠妹、周杰倫、香港大牌等等應有盡有
,阿妹甚至肯配合演搞笑短劇,為何過去歌手發片願意上綜藝通告,而今發片只挑小眾化
的直播或電台?仔細想想,原因很容易明白。
黃子佼才發片,他去上了YouTuber「理科太太」的節目,我特地查了維基百科,裡面寫道
,「理科太太曾經於矽谷創業的保養品實驗室創業,但經營不順幾乎面臨倒閉破產危機,
讓理科太太差點決定回到台灣。最後,理科太太決定將僅剩的資金全部投入,在自己臉上
進行實驗,先把會引起青春痘的高濃度痤瘡桿菌塗在臉上,再使用自家保養品治好。整整
9天,理科太太全程戴著安全帽攝影機記錄痘痘變化,約5分鐘的影片採取病毒式行銷,引
起廣大迴響,為理科太太累積高點閱並創下1年1億元台幣的營業額,終於讓理科太太從破
產邊緣順利翻身。」去年6月才開始經營,粉絲竟已超過70萬人。
黃子佼為什麼去上?他說是被安排去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擁有極高的閱聽眾,「和YouTub
er對話其實很新鮮,跟過去傳統被訪問的聊天邏輯很不同,你知道嗎?我坐在哪裡,看她
一個人架相機操控,然後按下錄影鍵,跑回來坐我旁邊開始訪問,結束後又一個人把片子
剪出來,忙得很,真的很有趣。跟這樣子的人聊,會有很多新的對話方式,他們的題目更
直接,我對他們也比較沒有防備,彼此之間的互動,像是朋友,而且很自然。」他接下來
還要上另一個叫「賈文青」的通告。
仔細想想,無論是理科太太或唐綺陽,他們的訪問功力難道會超過張小燕、陶晶瑩、小S或
任何一位藝人身分的主持人?
娛樂產業走到今天,是人的問題,還是這產業早已病入膏肓?台灣的電視圈,何時質變成
了文化沙漠?金球獎這麼大的頒獎典禮,沒有一台轉播讓觀眾收看;音樂一向是台灣娛樂
圈引以為傲的軟實力,當歌手發片,卻找不到一個節目能好好宣傳?
之前一個娛樂記者同業,帶著念國中的兒子和兒子友人出門搭捷運,小朋友在捷運站突然
眼睛一亮,既興奮又小聲的說「是阿神」,記者同業的反應是「阿神?誰呀?」,查了一
下手機,才發現是一個有173萬訂閱戶的YouTuber,小朋友們頓時陷入交頭接耳的討論之中
,而真正跑娛樂,熟悉娛樂的同業記者卻完全不解「阿神」是哪位。
那天進棚看黃子佼和卜學亮搭檔的新節目「超級同學會」,兩人閒聊時聊到「理科太太」
,卜學亮突然問說,「是料理太太嗎?什麼是理科太太?」演藝圈進入一個新舊時代的裂
解狀態,老人還在看電視,年輕人、小朋友,早就把目光轉到網紅,中間的鴻溝,何止巨
大,但這轉變,到底是電視圈太不爭氣?還是網紅太吸睛?又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了
。
--
posted from bbs reader hybrid on my samsung SM-N900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208.154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jack86326 (114.26.157.206), 01/19/2019 12:19:33
刪除 Popmusic 版推文
※ 編輯: jack86326 (114.26.157.206), 01/19/2019 12:22: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