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幼幼台-超級總動員錄影初體驗》
大竹國小的小朋友在東森幼幼台表演北管「七句詩」,雖然只是短短一分鐘的節目,也是花了一點時間研究演出內容,為了讓小朋友可以在短時間鑼鈔打上手,還可以讓學生背頌工尺譜的曲目,感謝師兄推薦七句詩。
這一次疫情打亂了時程,原定在6月22日錄影的行程,延到疫情降級後的8月1日。臨時有學生無法出席,老師調度人手,北管演奏的人少了就會覺得不熱鬧,少數同學在7月29日才練好樂器。
昨天進電視台錄影,大家還都很嚴謹,學校老師在大家上下車移動時,全車消毒洗手。東森電視台簽到實名制、溫度感應器、全身消毒。進到休息室,國小家長熱心消毒桌椅後,才放心讓學生就坐。節目錄製過程,只要學生換場移動,工作人員不時噴灑消毒。
等待過程有些漫長,上午9:30左右進到電視台,12:30左右才輪到我們進場錄影。節目組一個月錄影一天,一次錄四集,錄影大致時間在玩闖關游戲,表演的時間其實只有一分鐘。
👦🏻主持人郭彥均看著樂器,私下詢問:『北管是哪一個樂器?』
🧒🏻:『這些鑼鈔跟嗩吶都是北管樂器,北管不是哪一項樂器,是台灣傳統音樂的樂種之一。』
👩🏻工作人員驚訝:『我以為是什麼管樂器?所以北管是很多樂器,是一種傳統的音樂類別?』
好不容易等到演出,心裡特別緊張,擔心學生狀況不穩定。但節目錄製時間有限,僅短短的練習適應一下場地,錄第二次導播就喊ok!心裡好想跟導播說可以再來一次嗎?雖然沒什麼出錯,總覺得學生可以更順暢的,但至少他們都盡力了。
#學生很可愛演奏時緊張到笑不出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浪LIVE直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南後壁區本協庄一位年僅29歲的製月琴師 林宗範,自小熱愛台灣傳統音樂和樂器,因為沒錢買琴,從國小三年級開始便自學樂器製作,靠著和隔壁伯公借琴來量尺寸、到處向各行各業請益學習木工的雕琢技巧,以及四海為師的 匠人精神,鑽研出 無師自通 的技藝本領,堅持以台灣在地的木料打造出各形各色的月琴、三弦、大廣弦...
台灣傳統音樂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薦給大家,一個關於音樂的優質 Podcast 「欸~誰的音樂課本掉了」。這是由 蔡佳芬 教授製作的,希望讓大家對多元的音樂更加認識。很酷的節目,推薦給大家!
(歡迎分享)
From 蔡佳芬教授:
大家好,Podcast「欸~誰的音樂課本掉了」上線囉!這個節目將慢慢分享台灣有意思的音樂故事。如果您也在找尋久違的音樂課本,歡迎一同加入這堂不一樣的音樂課吧!敬請訂閱聆聽,幫忙分享推推!
https://open.firstory.me/user/themusicoftaiwan
🎶🎠台灣這座美麗島嶼,乘載著多元族群的音樂DNA,豐富了我們的日常。每集節目就像一本本獨特的音樂課本,暢聊流淌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命樂章。
分集介紹
🌱EP. 1 戲青的老歌仔新生實驗室|ft. 吳子齊
🌾EP. 2 尬出客閩山歌與藍調的世界之路|ft. 黃連煜、黃聖球
首集節目邀請了音樂創作者及劇場演員吳子齊分享自身的音樂歷程、創作心得以及與台灣傳統音樂文化相遇的故事。畢業於台大戲劇系的子齊工作版圖橫跨幕前幕後,有許多不同領域的音樂工作經驗,兩年前開始更與同學共組「海島青年實驗室」,前往宜蘭探詢「老歌仔」的文化蹤跡。究竟子齊是如何開始這段豐富的音樂旅程?「老歌仔」又是什麼樣的傳統文化?歡迎收聽節目來一探究竟!
第二集邀請到音樂創作/製作人黃連煜老師,與即將成為大一新鮮人的黃聖球同學,一起分享父子與客語、台語山歌相遇的故事。黃連煜老師因緣際會全心投入創作客語歌曲,與陳昇組成「新寶島康樂隊」,開始一段自由無設限的音樂旅程。他在面臨創作瓶頸之時受到族譜的啟發,2010年決定赴大陸展開客家山歌尋根之旅。黃聖球則因2020年實驗高中的探索課程到了坪林,聽到老街阿嬤演唱的「相褒歌」後想向爸爸看齊,以藍調與陌生的泉州腔傳統歌謠玩出新火花,希望未來能將台灣音樂推向世界。想更了解兩位如何用創作走在山歌這條路上的話,快收聽本集節目吧!
台灣傳統音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多才多藝的朋友♥️蔡佳芬的Podcast
🎧「欸~誰的音樂課本掉了」已經上線囉!
節目將慢慢分享台灣有意思的音樂故事!歡迎大家訂閱聆聽🥰🥰
https://open.firstory.me/user/themusicoftaiwan
🎶🎠台灣這座美麗島嶼,乘載著多元族群的音樂DNA,豐富了我們的日常。每集節目就像一本本獨特的音樂課本,暢聊流淌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命樂章。
分集介紹
🌱EP. 1 戲青的老歌仔新生實驗室|ft. 吳子齊
🌾EP. 2 尬出客閩山歌與藍調的世界之路|ft. 黃連煜、黃聖球
首集節目邀請了音樂創作者及劇場演員吳子齊分享自身的音樂歷程、創作心得以及與台灣傳統音樂文化相遇的故事。畢業於台大戲劇系的子齊工作版圖橫跨幕前幕後,有許多不同領域的音樂工作經驗,兩年前開始更與同學共組「海島青年實驗室」,前往宜蘭探詢「老歌仔」的文化蹤跡。究竟子齊是如何開始這段豐富的音樂旅程?「老歌仔」又是什麼樣的傳統文化?歡迎收聽節目來一探究竟!
第二集邀請到音樂創作/製作人黃連煜老師,與即將成為大一新鮮人的黃聖球同學,一起分享父子與客語、台語山歌相遇的故事。黃連煜老師因緣際會全心投入創作客語歌曲,與陳昇組成「新寶島康樂隊」,開始一段自由無設限的音樂旅程。他在面臨創作瓶頸之時受到族譜的啟發,2010年決定赴大陸展開客家山歌尋根之旅。黃聖球則因2020年實驗高中的探索課程到了坪林,聽到老街阿嬤演唱的「相褒歌」後想向爸爸看齊,以藍調與陌生的泉州腔傳統歌謠玩出新火花,希望未來能將台灣音樂推向世界。想更了解兩位如何用創作走在山歌這條路上的話,快收聽本集節目吧!
台灣傳統音樂 在 浪LIVE直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南後壁區本協庄一位年僅29歲的製月琴師 林宗範,自小熱愛台灣傳統音樂和樂器,因為沒錢買琴,從國小三年級開始便自學樂器製作,靠著和隔壁伯公借琴來量尺寸、到處向各行各業請益學習木工的雕琢技巧,以及四海為師的 匠人精神,鑽研出 無師自通 的技藝本領,堅持以台灣在地的木料打造出各形各色的月琴、三弦、大廣弦等樂器,更加入美學堅持,自訂弧度優雅的琴柄,讓每一支手做樂器形色兼備,製琴資歷超過15年,他也成立月琴工作室推廣台灣文化。
此外,林宗範自幼住在墓仔埔附近,每逢喪事便會遇上出殯隊伍及牽亡歌團,浸淫在這類鄉土音樂中,卻獨愛這類聲頻,不管是牽亡歌、歌仔戲,或是勸世歌、乞丐調,他都能朗朗上口。除了製作月琴,他還與朋友成立「 風中燈牽亡歌團 」,擔任紅頭法師,致力於台灣傳統民俗文化「牽亡歌」的技藝保存,更有鑑於牽亡歌已逐漸式微,近年還將牽亡歌轉型做表演形式,曾於「2018台灣月琴民謠祭」參與演出,將傳統文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記錄台灣傳統曲調的精隨。
出品|中華文化總會
片頭動畫|白輻射影像 Whitelight Motion
影像團隊|銀河鐵道映畫
特別感謝|外交部、彰化銀行 柴寶旺旺來
#中華文化總會 #匠人魂 #製月琴師
------ 一起興風作「浪」 ------
APP store:搜尋「浪Liv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anglivetw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anglive.tw/
浪Live | Website : https://www.langlive.com.tw/pc/index.html
台灣傳統音樂 在 臺灣音樂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音樂館自101年5月20日起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之派出單位。 ... 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Asian Composers League Taiwan National Committee. Musicia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