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8/16
* 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組織一名領袖週一(16日)表示,現在就討論該組織將如何接管和治理阿富汗還為時過早。
拒絕透露姓名的這名塔利班領袖以電話接受路透社的採訪時說:「在我們開始重組這個國家之前,我們要所有外國軍隊都撤離這裡。」
塔利班領袖:在其重組阿富汗前所有外國軍隊必須撤離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816-118274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谷歌(Google)與Facebook將參與投資一條新的海底電纜,連接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到台灣和日本。
這個稱為Apricot的海底電纜項目,在2024年完工後,將幫助滿足市場對寬帶連接和5G無線。
今年3月,Facebook 宣佈了參與投資兩條泛太平洋海底電纜,連接新加坡至美國西岸,一條是Bifrost,另一條是Echo。谷歌也參與了Echo。
谷歌與臉書參與投資海底5G電纜 連接新加坡、菲律賓、台灣至日本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0816-118272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位於印尼中爪哇的默拉皮火山週一(16日)再次噴發,大片地區被滾滾濃煙籠罩,並湧出火紅岩漿。
鄰近印尼日惹的默拉皮火山噴發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816-118276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官員:大部分西方外交人員已離開喀布爾】
一名美國官員週一(16日)表示,大部分西方外交官員已經離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
路透社引述該美國官員說:「我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西方外交人員現在都已離開喀布爾。」他表示只有一些支援後勤人員還在留守當地。
* 【逾60國發表聲明:所有希望離開阿富汗的人應獲准離開】
美國國務院星期天(15日)深夜表示,超過60個國家發表一份聯合聲明,強調希望離開阿富汗的阿富汗公民和外國公民都必須獲准離開阿富汗。
美國國務院補充說,阿富汗的機場和邊境關卡都必須維持開放。
在這份聯合聲明上簽署的國家包括美國、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式利、日本、韓國、卡達以及英國等六十多個國家。
* 【美軍撤退阿富汗軍潰敗 20年投入830億元付東流】
國20年來在阿富汗耗資大約830億美元(約1206億新元)協助組建當地安全部隊,但在美軍撤離短短幾周內,這支軍隊面對塔利班的猛烈攻勢,兵敗如山倒,美國多年的投入宣告付諸東流。
* 【香港民主派解散潮】
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民陣)昨天(8月15日)宣佈解散,成為繼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之後,又一個解體的大型組織。
* 【塔利班發言人: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
阿富汗塔利班政治辦公室發言人說,「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該國的統治形式和政體模式將很快明朗化。
* 【阿富汗總統:離開阿富汗是為了避免流血衝突】
阿富汗總統加尼星期天(15日)宣佈,他已離開阿富汗,此舉是為了避免流血衝突。
*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明遞交辭呈下台】
土著團結黨首相署部長禮端證實,首相慕尤丁會在明天向國家元首遞交呈辭。
* 【學者:中國面對極端天氣和國際貿易局勢不穩定雙重風險】
距離秋收還有約50天,中國汛期的極端強降雨威脅仍未解除,令中國官方提高糧食安全戒備;中國氣象局傳達中國國務院批示精神,要求地方政府把做好當前汛期和為農氣象服務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 【塔利班接管喀布爾 拜登遭共和黨與所有不分立場媒體抨擊】
拜登的共和黨對手對他抨擊是意料中事,但連CNN等媒體也向他發出他就任以來最嚴厲的批判,電視評論及新聞將阿富汗崩潰的圖像與他一個多月前的言論並列,即「塔利班統治一切並擁有整個國家的可能性極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梁振英一班港共集團,大力宣傳香港土地不足,導致樓價畸型飆升,所以,建議開發郊野公園,填海做地,年輕人搬上大灣區等等方法。其實,都是騙局。 新界有723公頃棕地,未被納入發展,無數私人會所是政府土地,單是粉嶺高爾夫球場,收回興建公屋,便可以容納六十萬居民…… 香港樓價畸型...
台灣到美國西岸距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ello New York!
Good morning America.
-
飛紐約的班機上,我看了兩集彭博社針對COVID-19在2020年做的專訪,分別是嬌生公司執行長 Alex Gorsky以及專題形式探討疫情衝擊年輕世代的各種統計,尤其關照16-24歲年輕人的被迫失業問題,範圍涵蓋各行各業,除了基層服務性質的工作,備受衝擊之外,入行門檻相對高、收入優渥的職缺也緩慢開缺;
-
去年美國最窘迫的時候,政府投入鉅額研發疫苗資金,全球醫藥大廠共同簽署聲明,新聞媒體緊盯追疫苗研發進度,歷經一年慘痛代價,美國迅速重振旗鼓,取得疫苗強權優勢,掌握戰略物資,幾乎是在一年之後,美國東西岸大城陸續解封。專訪嬌生執行長有一題相當有趣,主持人問:「你會意外這麼多人還沒準備好(接種)嗎?跟政治因素有關嗎?」執行長非常有技巧也不煽情的回應:「...... 我們更應該仰賴數據、仰賴科學。」
-
一早的紐約新聞,疫情相關的消息大幅降低,幾則關於delta變種病毒感染未接種人士的討論,更多的已經是疫情後的社會影響,包含港口擁塞,美國人買傢俱、買禮品都缺貨,甚至要等到2023年?或者UBER / LYFT 運費大漲因為司機員短缺等等各種現象報導,對比世界,小病毒帶來大改變,疫情甚至尚未結束,各地疫苗稀缺,台灣也還在疫苗配給階段,得按照年紀排序,為了殘劑爭得面紅耳赤,讓人嘆息。
-
此時此刻,保護自己也保護身旁的人,依舊社交距離、戴緊口罩,有機會接種疫苗就是降低重症機率,若鑑往知來能有所學習,各種大型破壞之後,總會從中找到機會與希望,只盼我們早日走上後疫新日常一途。
台灣到美國西岸距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德國奧斯特維爾博物館之友(Friends of Museum Ostwall)將第八屆MO藝術獎「Follow me Dada and Fluxus」頒給了藝術家李明維,「李明維的作品多以陌生人互動的參與式裝置為特色。這些互動基於日常情境,關注參與者之間的交流,也是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對話,以一種親密、關係私人的方式將藝術與生活結合。參與者以自身經歷塑造作品,進而成為藝術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禪學與共食文化等儀式將他的作品與博物館典藏的激浪派藝術家的作品脈絡相結合。」
李明維老得好好看!!!
《一夜情/李明維》
美術館裡搭著木頭亭子,裡頭備有紙筆,供觀眾寫信給掛念的人,美術館將幫忙寄出。心事可以封緘,也可大方袒露:「我和學長上床了,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爸,在美術館寫信給你,但怎樣寄到天國呢,我好想你。」偷窺陌生人秘密是會上癮的,一封接一封讀下來還不夠,循動線前進,幽暗角落擺兩張床,入夜後,觀眾和藝術家在此共度一夜,無人知曉這一夜發生什麼,我們只能藉由旁邊床頭櫃上眼藥水、香水、水杯,揣測這一晚的輪廓。一個又一個的床頭櫃擺設的隨身小物就是展覽。
藝壇明星
台北美術館正舉辦「李明維和他的關係」,展示他自一九九五年以來,十五件重要作品藝術。五十一歲的他出現在美術館,不斷有觀眾找他合照,聊作品,他笑著傾聽,因長年游泳、衝浪緣故,挺拔身形簡直是個明星了。一九九○年,西方興起所謂「關係藝術」,藝術家憑藉與觀眾的參與和互動,取代實體雕塑或繪畫等實體作品,傳達創作理念,台灣出身的李明維是這一波藝術新浪潮的箇中翹楚,作品屢次受邀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去年,他受邀日本森美術館展覽,乃該館開設十年來,台灣第一人。
若非觀眾介入和參與,他的作品是無意義的:觀眾從臨時設置的花壇帶走一朵花,送給陌生人;衣著華美的男人在迴廊四下走動,隨機挑選觀眾獻唱一曲舒伯特當作禮物。李明維執迷陌生人之間偶遇、互動,作品如實記錄陌生人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哀傷,甚至遺憾。他對人充滿好奇,可他並非那種言語熱絡之人。
「晚餐你都煮什麼招待客人啊?」「……沒有耶,就簡單餐點。」「沒有酒?」「沒有,就喝茶。喝水。」「陌生人在旁邊,睡得著嗎?」「看似有睡,但睡不沉耶。」我們對話節奏大概每個話題持續四、五句話,進退有節,點到為止。他臉上掛著靦腆害羞的笑容,對答像詩人,像僧侶,措辭精確、隱晦卻富含詩意,如果我追根究柢,他也會不失風度幽默以對,不至於叫採訪者空手而歸。
醫生世家
那樣溫文儒雅的舉止來自一種世家望族的涵養。他的外祖父是埔里國中、國小創校校長,他之所以取名明維,是台灣老派士紳對日本明治維新的美好想像。外祖母是台灣第一批留日學醫女性,父親李堯堃亦是知名兒內科。他十二歲那年,家裡送姐姐和他出國,多明尼加共和國待一年半,轉進美國加州,大學念生物系,克紹箕裘報考醫學院理所當然。
母親林貴美說他唸生物系功課很好,但他喜歡小動物,上解剖課看到血會暈倒,轉往加州藝術學院改念建築。其時,他對藝術懵懵懂懂的,雖善於抽象概念,但結構製作全然不在行,平面圖曾當眾被老師撕爛,跌跌撞撞四、五年,又改念織品和概念藝術,感覺終於對了。
一九九五年,他申請到耶魯大學藝術研究所,由西岸來到東岸,最初,誰都不認識,心想與人吃飯聊天是認識環境最好方式,於是在校園貼布告,說願意以免費晚餐交換一晚的聊天。活動持續進行了一年,他與兩百多位的參與者在餐桌分享彼的人生,該活動脫胎成《晚餐計畫》,讓他成了剛畢業,旋即受邀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展出的幸運兒。
他的作品寧靜舒緩,富有禪意,參展邀約已排至二○一八年,藝評家高千惠解釋:「他是一位生活行為的觀念藝術家,他的生活文化有漢、和、美的元素,臺灣觀眾自然對他有熟悉感。」關於成功,父親僅謙遜地說他是個幸運的孩子--我們來到他父母陽明山上房子做側訪,八十三歲的老父、七十七歲的母親身體都健康,仍可以侃侃談著兒子童年糗事:他小時候吐司塗果醬餵狗吃、跟姊姊搶洋娃娃,搶不到就毀了。大藝術家至今仍被媽媽「阿弟、阿弟」喊著。五十一歲的阿弟趴在地上,逗著家裡的貓玩耍,然後抬起頭說:「媽咪,等一下要不要去爬山,妳今天都沒運動耶。」
親情羈絆
牆上擺滿家族合照一張又一張,影中人有人長大了,有人老去了,唯獨每個人臉上知足笑容不變。母親林貴美是紙風車劇團董事,大姊李逸寧是旅義單簧管演奏家,弟弟李明道是職業高爾夫球選手,一家人住在世界各地,但一年團圓兩次。少小離家,家人卻是創作源頭:外婆過世,感念人生無常,他在百日內飲食起居,隨身帶著一朵水仙花,記錄花開花謝,創作《和水仙花共度一百天》和《魚雁計畫》;母親生病,母子在病房聆聽舒伯特得到慰藉,創作《聲之綻》。他勇於探索陌生人的內心世界,「我對陌生的地方充滿好奇,喜歡接觸新事物,沒有任何懼怕心理。」或者正是因為在愛的環境成長,相信人生全是真善美,才能對陌生的世界一無所懼。
二○○三年,他在威尼斯雙年展《睡寢計畫》,與陌生人共度一餐變成了共度一夜。靈感來自高中有一回從巴黎搭火車去布拉格自助旅行,同寢臥鋪巧遇一猶太老者,兩人夜間閒聊,老人自曝身世,說自己猶太集中營出生,三歲被救出來,家人卻死了。老人淡淡說悲慘身世,講完互道晚安,翻身便睡,他卻徹夜失眠。他說因為陌生人,因為夜晚,生命在那時有了深刻的交集。
一夜之後還是朋友嗎﹖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會了。因為是陌生人,因為知道不會再相見了,所以可以毫無顧忌地把心事說出口,那更像日本人說的「一期一會」。對他而言,陌生人互吐心聲對他而言是一種禮物,「禮物並不是你想向人家要,而是你碰到一個有緣人,走進花園,一隻蝴蝶停在你的肩膀上,是一種驚喜。但一剎那也在那個時空中消失了。」
新婚誌喜
禮物是創作中的關鍵字。陌生人的故事是禮物、歌者唱歌獻給聽眾是禮物、觀眾自花壇拿走鮮花,轉贈路人是禮物,然而他卻討厭收禮,笑說自己收到物質上的禮物,往往轉送給別人,數次忘了把禮物裡的卡片拿出來,好糗。周遭若有太多人讓他覺得焦躁,「多少算多?」「三、四人吧。」他需要獨處,規律生活如一僧侶:早上五點半起來,六點半游兩個小時的泳,回家寫EMAIL、看書吃飯,中午弄點簡單的東西,下午繼續讀書,晚上準備晚餐,十點半睡覺。偶爾也邀一兩個朋友到家裡來吃飯。「煮什麼?」「咖哩。我喜歡吃印度菜,辛香料都自己調味。」
為陌生人烹飪的料理,和煮給朋友的晚餐不一樣,當然,他不會讓我們知道私人宴會裡的辛辣。不同於當代藝術家勇於展現個性,他把姿態擺得很低很低,把整給展覽場讓給陌生人。不會像《魚雁計畫》那樣,把心事或秘密訴諸文字,然後封緘?「不會欸……」又問早年有《孕夫計畫》,在網路上虛擬出男性「懷孕」的過程,對自己情慾生活會有影響?「我不知道欸,等我真正懷孕才會知道。但我已經五十一歲了,怎麼可能會懷孕呢?」他的作品是容易親近的,但卻又和我們保持著微妙距離。北美館館長林平解釋,李明維作品距離是必須的,像是進展場前需脫鞋,展覽迂迴動線,有了這些距離,心思才能沉澱下來,才有美感的想像。
藝術家讓我們知道他想讓我們知道的。假使是夜晚,假使是陌生人,我們的對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嗎?訪談最後三分鐘,我只能氣餒地詢問未來計畫。「接下來,我跟先生要搬到巴黎,我今天才得到消息,他要去法國工作了。」「先生……是老師?」「不,我去年結婚了。」他淡然笑著:「對方比我小,小三個月。」「藝術家?」「工程師。如果家裡有兩個藝術家那還得了?」「你確定要談這個,我們真的可以寫?」他笑言:「我不忌諱欸,只是要看用什麼角度談,我們的社會把同志議題妖魔化了,但我不是革命家,我只是生活的人,這只是我生命很普通、很普通的一部分,又有什麼好說的呢?」來時躬身問候,去時合掌作別,他優雅趕赴下個會晤,然而臨行時卻把心門推開一點點,讓門縫透出一點光亮,如同禮物。
台灣到美國西岸距離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Wong Wai Man
梁振英一班港共集團,大力宣傳香港土地不足,導致樓價畸型飆升,所以,建議開發郊野公園,填海做地,年輕人搬上大灣區等等方法。其實,都是騙局。
新界有723公頃棕地,未被納入發展,無數私人會所是政府土地,單是粉嶺高爾夫球場,收回興建公屋,便可以容納六十萬居民……
香港樓價畸型發展,月入三十萬元,也無法置業;北角邨那塊公屋地皮,建成的住宅,呎價六萬元,千五呎單位售價便超過一億元……
這都是政治需要,香港樓價只能這樣非理性。因為,中港樓價血脈相連,大陸房地產,更是莫名其妙。深圳地產,過去幾年,升了十倍,幾十萬元人民幣買回來的住宅,已經過千萬了。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超級泡沫。
特區政府如果認真處理房屋政策。香港樓價回復正常水平,那便出現一個怪現象,香港的淺水灣住宅,還比大陸番薯田蓋出來的豪宅便宜,那便變相由香港刺破大陸地產泡沫了。
香港特區官員不敢,北京政府亦不容許。
由大禹治水開始,中國便定性以農立國。
士、農、工、商,幾千年來,農民擁有崇高社會地位,歌頌農民的詩詞文章無數。歷代政府都重視農業政策,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走市場經濟,大陸由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
沒人再種田了。農民都湧到城市工廠當民工。大批廉價勞動力出現,土地不值錢,沒有環保意識,隨意污染。全世界的商人,蜂擁到這地方設廠,工資低,無需保障工人,污染環境沒後果,官員腐敗,有錢使得鬼推磨,破壞毒化的河流森林,不危及自己子孫,太爽了,世界工廠成型。
城市變血汗工廠,農村沒人種田,田地沒用。地方沒收入,如何點石成金?應付開銷,還要上繳中央?
荒田變豪宅,碧桂園的模式出現了。
民工賺錢回鄉,買地蓋房子。最初幾萬元一間,這些房子竟可以變十倍,幾十萬元一間。再有地方銀行做按揭,一間變四間,每間升幾倍,人人變大款了。
誰還種田?誰還做工廠?
有磚頭的變富戶,沒磚頭的心慌了。
種田做工廠的不可能上車,挺而走險的念頭出現了。只要有錢賺,那怕傷天害理?反正社會對我不起,毒死他們也是活該!
不擇手段的有毒食物,由水產、農田、蔬菜、奶粉、醫療、藥物、地溝油……反正衣食住行,無所不為。
有房產的暴發囂張,沒房產的無惡不作。
土地有價,地方政府便發財了。本來都是荒田,現變豪宅,賣地收益,豬籠入水,上繳中央,下面各級自肥。
銀行體制也得益了,拿著各式房屋抵押,水漲船高,各層可以上下其手。
房地產泡沫不能破,由中央到地方,由銀行到業主,各式中間人,寄生蟲,都靠這個泡沫來生存。
中國大陸由傳統的農業,到改革開放方世界工廠,現在沒田耕了,沒工廠開工了,十四億人口,靠什麼生存?
貿易呀!高科技呀!整體國力已經超越美國呀!
其實是靠房地產泡沫!
美國看準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部署十年,借中興轉賣芯片做藉口,打響貿易戰第一槍。
貿易戰是消耗戰,要掌握敵我形勢。
美國目前近乎全民就業,低通脹;中國大陸則經濟放緩,農業工業乏善足陳,樓市泡沫嚴重,人心不穩,北京權鬥嚴重。
貿易戰,第一波,重關稅懲罰大陸貨,伊朗立即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截斷波斯灣石油航道。沒有中東石油供應,看你美國還打什麼貿易戰?
經濟制裁伊朗,北京就打破缺口,買伊朗石油;關稅重罰中共,伊朗就要封海峽截航道。
首尾相應,美國人知道,打伊朗,就要同時打北京;打北京,亦要同時手打伊朗。
所以開戰前,先要孤立伊朗和大陸兩對手。
2018年美國的全球策略做了什麼:
- 嚴厲制裁伊朗;
- 圍堵加沙哈馬斯;
- 領使館搬到耶路薩冷;
- 新加坡會金正恩;
- 與普京談敘利亞、黎巴嫩;
- 對北京貿易戰。
對伊朗和中共的盟友,能收買便收買,不收買到使趕絕。目的,就為了這一場貿易戰。
對北韓,用經濟手段來引誘,幫助改革開放,重返國際,否則,倚賴北京,繼續赤貧。
中東亂局,獎賞以色列,承認西岸殖民區,美國領事館搬到耶路薩冷,圍堵加沙。
對敘利亞、黎巴嫩,拱手讓普京,只要俄羅斯距離伊朗。
至於中東石油,伊朗封鎖海峽,已傷不到美國,因為境內頁岩油已正式投產。
周邊佈局完整,便正式打這場中美貿易戰。
當然,美國手上還有一張台灣牌,當大陸經濟崩潰,泡沫爆破,華盛頓便會宣布放棄一個中國政策。
北京一直沒有認真看待這場貿易戰,以為只是特朗普一人的神經刀做騷。其實十年前,2008年,北京奧運,也是美國金融風暴的一年,美國經濟出了大麻煩,要求北京幫忙大購美國債券⋯⋯當時,北京認為美國時代過去了,下一世紀是中國人世紀。
那年開始,北京自視高了,大陸人也開始不可一世了,美國也醒覺了。
他們等時機,能源研發生產成熟,國內經濟穩定,失業率低,社會民生安穩便出手了。
習近平這段時間神隱,他一人在北戴河力鬥元老院。
他的前任毛澤東和鄧小平都一樣,獨裁和專制,都無法帶來安全感,身邊永遠都有敵人,愈是身邊的愈危險。
一人匹夫無法帶動社會改革,精力都花在維護自己的權力中。
打貪腐五年,仍有毒疫苗事件,證明人民仍活在貪腐社會中。
所謂打貪,只是有權力的人,用來打擊政治對手的藉口。
中共無法進步,內部的問題,重覆又重覆。
貿易戰可能是逼使其真正改革的外圍因素,這是陰中有陽的希望吧。
2018年8月7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樓市泡沫 #外國記者會 #習近平神隱 #FCC #香港民族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Lxx5gX-5D0/hqdefault.jpg)
台灣到美國西岸距離 在 Chainloop Your Life.圈入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OneHundredRainSmith 百人撐傘召集令 》
一場獻給百位紳士淑女們的極致把玩體驗!
各位好,我們是 RainSmith,
源於 2014 年,來自美國西岸的風格雨具品牌。
RainSmith 相信雨具絕對不單單只是遮風擋雨的工具,
更是可以體現時尚品味的極致單品,
我們了解你在大雨滂沱的路上也要能瀟灑自在,
我們讀懂你在艷陽高照的氣候下想要體貼另一半的心,
更明白你在紳裝打扮後,需要一個絕妙配件的畫龍點睛。
RainSmith 秉持著三大品牌核心價值 – 扎實、優雅、多元,
品牌風格承接了傳統紳士傘的獨特品味,
將看似了無新意的傳統雨具賦予了全新的靈魂,
又在老派洗鍊的味道中揉合了創新科技材質,
有點帥、有點壞、有點優雅、有點不羈,
這就是 RainSmith 要帶給大家的獨特興味。
為了讓更多風格人士可以近距離體驗我們手工傘具的美與好,
想要讓更多人理解到,RainSmith 進軍台灣是來真的,
所以,我們要來做一場大的,
我們將免費送出 100 把 Metropolitan 大都會系列原木直傘!
同時我們也邀請到紳裝時尚部落客 - 圈入準 Chainloop Your Life.,
來做為我們此次百人撐傘的活動大使,
將會以他自己的紳裝穿搭角度,
來演繹 RainSmith 在紳裝造型裡的獨特地位。
【 活動資格 】
1. Like RainSmith Taiwan 粉絲專頁(按讚),點選參加,並於個人 FB 動態「公開」分享此篇活動文,同時 Hashtag 註記:#RainSmith #百人撐傘召集令 #OneHundredRainSmith #讓你在任何氣候下都能風格出眾優雅前行 #EnjoyTheWeather
2. 再上 Google 表單(https://goo.gl/eFjgpX)報名填寫基本資料,上傳你的紳裝全身照,及個人 FB 公開分享活動貼文的連結
3. 報名成功者即會收到 Accupass QR Code,用以活動當天領取身份驗證
4. 活動當日現場需穿著紳裝造型 Dress Code 出席
5. 同時願意在 3/10 當天上午 10:30 跟我們在「捷運台北101世貿站4號出口廣場」集合,並一起拍下百人撐傘的壯麗畫面,價值 NT$3,900-NT$4,500 的紳士名傘,即可順利入手
【 活動時間 】
2018 年 3 月 10 日(六)上午 10 點 30 分
【 活動地點 】
捷運台北101世貿站4號出口廣場
【 活動流程 】
10:30 - 現場憑報名成功後的 Accupass QR Code 進行身份核對,核對完成後即可領取 RainSmith 大都會系列原木直傘乙支,領取後會有專人替您拍下個人獨照並協助上傳 FB/IG
11:00 - 集合留影,共同完成「 OneHundredRainSmith 百人撐傘」活動體驗
【 立即報名 】
報名表單 ► https://goo.gl/eFjgpX
我們將免費贈送大都會系列傘款,限額一百名,報名從速!
( 請務必先行公開分享此篇貼文再來填寫報名 )
--
【 關於 RainSmith 大都會系列原木直傘 】
RainSmith 的 Metropolitan Series 大都會系列原木直傘,精心採以超過 20 道繁複工序烘烤、蒸彎、定型所打造的麻六甲藤木傘柄,古銅質感的傘柄飾環、傘珠以及其他金屬料件的選擇設計,積極傳達了整體復古雋永的迷人調性,再加上巧妙應用美國 3M 專利特殊反光紗織入細密傘布中,不僅在夜晚兼顧安全性,同時也能演繹率性亮眼的自我風格。除此之外,加厚至 16mm 寬的實木傘中棒提供了極佳的穩定性,搭配扎實的鍍黑色鐵骨結構以及古銅髮絲紋刷色傘巢,完美移除一般傘具的塑膠感更是本系列一大特色,也是 RainSmith 最希望能夠改變大眾市場對於日常雨具與廉價感畫上等號刻板印象的終極目標。
--
*RainSmith 保留活動修改的權力 *致贈的傘款為 RainSmith 隨機挑選,恕不指定款式 *RainSmith 保留名單審核的權力 *每人限領乙支,不可重複報名 *活動當日 11:00 前未完成報到者即失去領傘資格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oBgZVqUAQ/hqdefault.jpg)